《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說課設(shè)計2
三、全班交流,品味愛
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我抓住以下幾點讓學生深入研讀:
1、小錢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燦爛的陽光沒有使他蒼白得臉紅潤起來。這個剛滿十八歲的年青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品讀時,我穿插講解或是讓學生交流他們搜集到的白血病的有關(guān)知識,抓住“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這個比喻,讓學生深切理解到骨髓移植對這位年青人來說的緊迫性和必要性,從而反襯出中國臺灣青年捐獻骨髓這一行動中包含的偉大愛心。
2、“針頭向皮膚刺去,一陣突如其來的余震,使針頭從肌膚里脫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時此刻,跑到空曠的地方才比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前,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即文章第五自然段。
我先讓學生想象地震時人們的驚慌和恐懼等種種表現(xiàn),之后引讀:
⑴ 大地在余震中搖晃,人們驚慌失措,奔跑著、哭喊著,亂做一團,而此時此刻──學生接著讀: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前,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⑵ 大地在余震中搖晃,周圍又有幾座建筑物轟然倒塌,病床也在余震中搖晃,而此時此刻──學生接著讀: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前,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⑶ 大地在余震中搖晃,鉆進了防空洞的親人在不停地向外張望:我的兒子、我的愛人、我的爸爸是否安全呢?而此時此刻──學生接著讀: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前,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通過想象、引讀,讓學生從沉著、靜靜這兩個重點詞中體會到李博士與中國臺灣青年在危急關(guān)頭臨危不懼、將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的偉大精神,在多次品讀中,李博士與中國臺灣青年的形象也會深深扎根于學生的心靈世界中,學生的情感體驗也得到了深化。
3、“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那血脈親情如同生命的火種,必將一代一代傳下去。”:
這一處讓學生帶著贊美的感情多次誦讀。最后教師總結(jié):祖國和祖國寶島臺灣雖被中國臺灣海峽所隔,但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是無法割斷的,這種血脈親情就是跨越海峽兩岸的生命橋,這種血脈親情就是生命的火種,必將經(jīng)久不熄,代代相傳!
四、拓展延伸,暢談愛
1、補充李博士和他的中華骨髓庫。
2、跨越海峽兩岸的生命救助行動圓滿成功。
3、組織討論;
如果人人都獻出一點愛,我們的班級,我們的學校,我們的社會將會變得怎樣?
五、欣賞歌曲,深化愛
播放歌曲《愛的奉獻》:這是心的呼喚,這是愛的奉獻,這是人間的春風,這是生命的源泉……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教師深情旁白:(愛是明媚的陽光,給人以溫暖;愛是盛開的鮮花,給人以芳香;愛是潺潺的溪流,滋潤萬物的成長;愛是熊熊的火炬,點燃生命的希望。讓我們學會愛、奉獻愛吧!生命因愛才會更有意義,人生因愛才會更加幸福!
(讓學生在欣賞《愛的奉獻》中結(jié)束本堂課的教學,使課堂教學得以有效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