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 >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雜談(通用12篇)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雜談

發布時間:2023-08-28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雜談(通用12篇)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雜談 篇1

  【浙江省溫州市實驗小學 曹鴻飛】

  〖空白補充處,將情感豐滿起來〗

  文本是一個召喚讀者參與的空白結構,課堂練筆要捕捉住這些空白結構中的有效練筆點,以觸動學生的真實思想!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是人教版第七冊的課文,文章感人,兩岸同胞血濃于情的精神深深地感染著每一個人。仔細研讀這一課,你會發現課文中寫小錢的兩個相似句子:小錢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白血病,抽完了全身的骨髓,生命蒼白,此時他只能靜靜地躺在病床上。但透過文字背后,你想,他的內心會平靜嗎?生命垂危時,他有著對生命的渴求,對為他捐獻骨髓的人的期待。經過中國臺灣青年和李博士的幫助救治,后來,小錢得救了,他靜靜地躺在病床上。這兩處“靜靜地躺在病床上”意蘊一樣嗎?尤其是后一個“靜靜地”蘊含著小錢內心極為感動的世界,每一個讀到此處的讀者都會在這里凝思回神,前后觀照,定會泛起情感的波瀾。但是文本此處戛然而止,這就給閱讀提供了一個空白空間,必須加以補充,以達到閱讀心理的平衡。此時他在想什么呢?此處練筆,正是順應了學生的閱讀空白需求。請看學生的傾吐:“小錢得救了,他靜靜地躺在病床上,他想起了中國臺灣獻骨髓的那位青年,你現在好嗎?你為我獻了骨髓,我終身難忘。如果我們不能見面,但我們的心是連在一起的。還有李博士,謝謝您,我不會辜負你們的好心的,是你們給了我新的生命,我終身難忘!边@樣的空白補充練筆,完滿了學生的情感需求,實現了閱讀空白的召喚,當為課堂練筆的常用招數。

  【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郭家壩鎮楊家龍小學 郭菊玲】

  〖合理應用教學中的“空白”發展想象力,體驗情感〗

  “空白”是一種藝術表現手法,它能創造出一種“無畫處皆成妙境”的藝術境界。語文教學既是科學,也是藝術。在語文教學中合理的應用空白,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獨特的個性。

  在《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一課的教學中,有學生問我:小錢和那位捐骨髓的中國臺灣青年會不會相見?我引導學生大膽想象:如果有一天小錢和那位捐骨髓的中國臺灣青年相遇了,他會對中國臺灣青年說些什么?續寫這篇課文。這樣一下子就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饒有興趣地續寫這篇課文,既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也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得到很好的發展,發展了學生的個性。

  【江西省九江市潯陽區柴桑小學 黃 婭】

  〖讀是根本,讀得充分,讀出感情〗

  當前,在語文課堂中,讀得不充分是普遍存在的現象。不充分包括:學生讀書面窄,讀書時間不足,讀書缺乏指導。讀得不充分,從根本上看,還是教師的觀念尚未從“講評課”、“問答課”中轉變過來。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讀書重要還是討論重要?不讀書,討論就成了無源之水!币虼,閱讀課要把大量時間用于學生讀書,使閱讀課真正成為讀書課,讀書訓練課。

  葉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讀叫“美讀”,即把作者的情感在讀的時侯表達出來,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盡情發揮作者當時的情感。但真要讀出情感來,并不容易。在充分讀的基礎上,教師的指導很重要。根據學生模仿力強的特點,教師先范讀,給學生做個樣子。他們會根據教師讀時怎樣停頓,怎樣確定重音、速度,怎樣處理節奏、語調等進行仿讀。教師只要稍加些技巧方面的指導,學生即能掌握。比如,教學《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我進行了范讀:首先,邊讀邊想,腦海中浮現出在地震的危急關頭,李博士和中國臺灣青年不顧自己的安危,堅持在手術臺前抽取骨髓。這動人的場面,怎能不叫人動情?其次,透過人物的身份感受兩岸同胞的骨肉親情,小錢像即將凋零的花朵,李博士和中國臺灣青年挽救了這個年輕的生命,這種血脈親情怎能割舍!再次,進入角色。自己仿佛身在當時的環境中,心中呼喚著:“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湖北省黃石市沈家營小學 王 瑋】

  〖以形促情,注重情感的培養〗

  學習語文首先應以感受形象出發。世界是通過形象進入人的意思的。兒童更是如此,年齡越小,鮮明的形象對于他們的思想影響就越強烈。因此,通過讓學生在感知教材的基礎上,加深對教材內容的認識,從而感受人物的鮮活形象,激發了強烈的情感,就會符合“情知統一”的認知規律。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上冊《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一課,是一個感人的故事。文中的中國臺灣青年和大陸青年素不相識,卻冒著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上課伊始,教師定要用飽含深情的語調介紹中國臺灣和杭州之間千里迢迢,相隔千山萬水,杭州青年生命垂危,他在靜靜地期盼著那來自海峽彼岸的救命骨髓。為學生了解課文內容,進而感受人物形象奠定一定的情感基調,渲染一定的氣氛。在學生自讀完課文以后,引導他們說出內心真實的感受,這時的感受是初步的情感體驗,是讀文而生,也許稚嫩,但卻是最真實的。為了進一步讓學生感受中國臺灣青年一心只為他人著想的高尚品質,體會更深層的情感體驗,接著教師播放一段地震錄相,視覺的震撼,老師低沉的語調足以讓學生情感獲得再次真實體驗,地震是可怕的,危險無處不在。繼而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閱讀、想象、體會,于是學生在腦海中出現的中國臺灣青年的形象漸漸清晰起來,一個沒有考慮家人,沒有選擇逃避,全身心奉獻的中國臺灣青年展現在學生眼前。學生被深深感染,情感也被激發起來,當讀到小錢得救了,兩岸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時,大家情不能抑,紛紛說:“挽救大陸青年是兩岸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薄皟砂锻嗑嚯m遠,心卻是緊緊相連的!薄爸袊_灣人民和大陸人民難以割舍的骨肉親情令我永遠忘不了!贝藭r,感動已從內心噴薄而出,他們齊聲閱讀由課文改編的《生命橋》一詩,整個課堂師生情感交融充分展現了語文教學的情感空間。

  【山東省榮成市石島實驗小學 孔華云】

  〖基于生活經驗,創設情境〗

  教師應把對文本的學習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系在一起,創設真切、客觀的教學情境,開啟兒童的心智,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例如:在教學《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一課時,學生對白血病、骨髓移植的知識以及當時海峽兩岸的社會背景不甚了解。如果背離了學生的經驗基礎,僅憑枯燥無味的講解,教學便如“空中樓閣”,使學生處于“云里霧里”甚至是“不知所云”的學習狀態,勢必引起他們的厭學情緒。此時,教師可采取“迂回”戰術。首先,讓學生觀看有關白血病、骨髓移植知識以及當時海峽兩岸的社會背景的多媒體課件,讓他們在觀看中逐步建構起生活經驗體系。之后,安排《我是一名跨越海峽的小醫生》的教學環節,讓學生主動介紹自己觀看的結果,學生在暢所欲言的過程中充分感受了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 深切體會到海峽兩岸人民難以割舍的骨肉親情。由此可見,基于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情境,架起了經驗與現實之間的橋梁,有效地激起孩子們探究新知的欲望,幫助他們插上自由思考的翅膀,去感悟課文的精髓。

  【廣東省廣州市華南師范大學附屬南國實驗學校小學部 雷 彬】

  〖讓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

  在進行個性化閱讀時,應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學中教師應給學生自由活動的時間和空間。教師在教同一篇課文時,可以給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的權利,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基礎和閱讀興趣的不同,自主選擇閱讀材料,將教師的“要我讀”轉化為“我要讀”,從而形成獨到的見解。例如我在執教《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課時,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自主把最受感動的句子畫下來,并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這樣學生就有話可說,有感而發,學生就有學習的成就感。

  【上海市寶山區羅南中心小學 蔡黎峰】

  〖發掘教材,尋找想象切入點〗

  從課文疑點入手。學生的積極思維往往是從疑問開始的,而有的疑點剛好與課文表達的思想情感有關。我在教學中便抓住這些疑點,引導學生思考、想象。

  如在教學《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一文時,從質疑課題入手,學生會提出,這位孩子為什么要給聯合國秘書長寫信?他要呼吁什么?……通過討論,學生很快會了解文章的主題,“要和平,不要戰爭!”而后,讓學生想象,生活在戰區的孩子們的生活是怎樣的?通過想象,學生也真正體會到了和平的價值,對文章的理解也更深刻了。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雜談 篇2

  一、說教材:

  《跨躍海峽的生命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人間真情專題欄的一篇閱讀課文。本文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臺同胞冒著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課文先后描寫了同一時間海峽兩岸的兩個不同場景:第一個場景是在杭州某醫院的病床上,躺著生命垂危的小錢,他在靜靜地期待著那來自海峽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個場景是在臺花蓮的慈濟醫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險中抽取臺青年的骨髓。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做著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這一切,為的是挽救海峽彼岸一個年僅18歲的生命。兩岸同胞相距雖遠,心卻是緊緊相連的。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深切感受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二是體會臺人民和大陸人民難以割舍的骨肉親情。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與學生特點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運用或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談何容易、平安無事、期待、突如其來、空曠、骨肉同胞、血肉親情等詞語。

  2、讀懂課文,理解跨躍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3、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臺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貴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臺青年在余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三、說設計理念:

  課文語言樸實自然,敘寫生動具體,情致淳厚感人,教學設計以愛貫穿整個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多讀、多想、多體會,深切感受人與人之間純真美好的感情,體會關愛帶來的快樂和幸福。教學中重朗讀、重感悟、重情感、重創新。在聽、說、讀、寫中落實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四、說教學思路與意圖:

 。ㄒ唬⒐适聦耄l愛:

  1、講故事,談感受。有一位母親買菜回家,突然看見自己三歲的孩子正從自己五樓的陽臺上摔下來。這位母親一下子從很遠的地方跑過去,居然接住了小孩。后來,消防隊員做了一個試驗,讓這位母親在同一地點、同一時間跑過去,這位母親卻接不住一個沙包。這是為什么呢?

  2、揭示課題:了不起的母親瞬間爆發了超常的力量,避免了慘禍,拯救了孩子。是愛創造了生命的奇跡。我們要學習的《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發生在杭州的故事,因為真實,因為就在我們身邊,我在讀這個故事的時候,格外感動,我想你們也一樣,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個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動著我們?

 。ǘ┏踝x課文,體會愛:

  1、自由讀課文:

 。1)讀通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

 。2)課文寫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讀后你有何感想?

  2、檢查交流:

 。1)認讀詞語,說你能理解的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

  談何容易、平安無事、期待、突如其來、空曠、骨肉同胞、血肉親情

 。ňo扣文本理解詞語,通過理解重點詞語來感悟課文內容)

  (2)回答問題2

 。ㄈ┭凶x課文,感悟愛:

  1、學習課文第二段,抓住重點詞句體會當時情況的緊急性。

  如:小錢靜靜地躺在床上。燦爛的陽光沒有使他蒼白得連紅潤起來。

  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2、學習3-6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劃出是自己深受感動的語句或段落,在空白處寫上感受。

 。2)、有感情地練讀你劃記得語句或段落,說說理由。

 。3)、學生交流體會。

 。S學生的回答,進行相機的指導,指導學生如情入境的反復朗讀,探究人物的內心活動,體會人物的心情。從大地震剛過,臺青年靜靜地躺在床上,沒有考慮家人是否平安無事,沒有考慮是否延期手術,沒有選擇空曠安全的地方等細節,體會臺青年一心只為他人著想的美好品質;從禮博士抽取骨髓使得鎮定沉著,運送骨髓中的刻不容緩,植入骨髓使得部分晝夜,體會其不顧個人安危、吉他人之所急得高尚醫德。同時課文語言樸實自然,敘寫生動具體,情致淳厚感人,引導學生認真品味語言,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3、學習第7自然段

  4、說寫練習

  這是一次跨越海峽的拯救行動,這是一次和死神爭奪生命的較量,最后,生命在人們的無私的給于中復活了,生命之花在人們的愛和奉獻中重新綻放了。小錢得救了,他的身體會慢慢康復,他蒼白的臉會慢慢紅潤起來,他的心中一定會充滿了感激,你想他會感激誰呢?如果有一天小錢和那位臺青年相遇了,他會對臺青年說些什么?

  5、學完課文,談談你對課題理解。

 。ㄋ模┩卣寡由,暢談愛:

  1、組織討論;如果人人都獻出一點愛,我們的班機,我們的學校,我們的社會將會變得怎樣?

  2、欣賞歌曲《愛的奉獻》

 。◥凼敲髅牡年柟,給人以溫暖;愛是盛開的鮮花,給人以芳香;愛是潺潺的溪流,滋潤萬物的成長;愛是熊熊的火炬,點燃生命的希望。讓學生在欣賞《愛的奉獻》中結束本堂課的教學,使課堂教學得以有效延伸。)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雜談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跨越、海峽、桂樹、蒼白、紅潤、移植、談何容易、幸運、中國臺灣、襲擊、平安無事、期待、突如其來、空曠、暫停、骨肉同胞、血脈親情”等詞語。

  2、讀懂課文,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中國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課文簡說:

  本文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臺灣同胞冒著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課文先后描寫了同一時間海峽兩岸的兩個不同場景:第一個場景是在杭州某醫院的病床上,躺著生命垂危的小錢,他在靜靜地期待著那來自海峽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個場景是在中國臺灣花蓮的慈濟醫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險中抽取中國臺灣青年的骨髓。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做著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這一切,為的是挽救海峽彼岸一個年僅18歲的生命。兩岸同胞相距雖遠,心卻是緊緊相連的。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深切感受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二是體會中國臺灣人民和大陸人民難以割舍的骨肉親情。

  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中國臺灣青年在余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雜談 篇4

  一  教材分析

  教材位置

  本課的位置

  本課是四上的第22篇課文,是第六組“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感情”中的第三篇課文,是繼20課的兩首古詩之后的第二篇講讀課文。首先在內容上,學生在三下第五單元中學過有關親情、友情的文章,但只局限在親情和友情兩個方面。本組的課文是繼三下之后又一組感受人間真情的文章,但本組課文主題有所拓展,上升到愛的主題。感情上一步步升華。20課《古詩兩首》是體會朋友間深厚的情誼、真摯的愛;21課《搭石》是從平凡小事入手,體會鄉親鄰里之間的濃濃的鄉情和純樸的愛;本課處于第三篇課文,從感情上有所升華,體現祖國大陸與中國臺灣人們之間的血脈親情,繼而體現骨肉同胞間創造出的愛的奇跡;23課《卡羅納》拓展到國外,通過國外的小事,展現了人們美好的情感,詮釋了我們要從點滴小事中關愛他人的愛的真諦;24課《給予是快樂的》用國外幾個小孩子之間的真情流露和感悟,闡釋了愛的哲理,讓學生體會到“給予是快樂的”的真正含義。其次,聯系本冊的單元訓練重點,本組是從第一組“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第三組“從童話中發揮想象的作用”、第五組“想象課文描寫的情境”到本組“由內容想開去”的一個升華和發展。

  本課新提出的訓練重點

  由內容想開去

  單元導語中對此有明確的要求:“我們還要由課文內容想開去,了解發生在身邊的動人故事;學著關心、幫助他人。”這個目標的前身是在三年級提出的“聯系生活實際”,在本冊中以單元導語的形式提出要“由內容想開去”,在四下的閱讀要求中提出要“用聯系實際這種閱讀方法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是在四上基礎上的提升。在五上的閱讀要求中提出:“聯系生活實際深入思考聯想和想象,從而體會課文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在四年級的基礎上又加入了深入思考聯想和想象,有更高的目標。五下的閱讀要求中提出:“結合生活實際、生活經驗、時代背景等方面理解重點句段,從而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表達效果及文章的思想感情。”這是對聯系生活實際想象閱讀的很高層次的要求。

  在本組的課文中,20課《古詩兩首》中讓同學們由古詩內容想開去,想一想:從詩中能夠體會到什么?體會送別時的心情,想象好友臨別時的對話,引導學生進入詩的情境,體會友情的深厚。21課《搭石》,引導學生在學習課文時想開去,“除了寫出來的家鄉人們的舉動以外,人們還會把什么事情看成理所當然的?”體會鄉親們之間美好的情感。課后練習二:“課文許多地方都使我們感受到‘美’,有看得見的具體的‘美’,也有看不見的心靈的‘美’。讓我們找出來,體會體會。”課后小練筆中提出:“作者從不起眼的事物中發現了美,對我很有啟發。我也想寫一寫平凡事物中的‘美’。”意在讓學生由課文內容想開去,聯系生活實際,發現生活中的美。23課《卡羅納》引導學生談談受到的啟發,由內容想開去,想想“我如果是卡羅納的同學,我會為他做什么?”在培養美好情感的同時,讓學生體會到愛不僅可以表現在大事上,還體現在平時的點滴言行上。24課《給予是快樂的》則由故事結尾想開去,這個夜晚他們是怎樣度過的?為什么這個夜晚對他們三個來說都是難忘的?并且換位思考,如果你是小男孩,你會怎么做?深刻體會“給予是快樂的”的深刻含義,再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結合本組的單元導語中提出的:“讓我們隨著本組課文的學習,去感受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感情,體會互相關愛帶來的快樂和幸福。我們還要有課文內容想開去,了解發生在身邊的動人故事;學著關心、幫助他人。”來分析,本組中提到的“由內容想開去”主要是聯系生活實際,了解發生在身邊的動人故事。

  二  教學設計及相關意圖:

  (一)書寫區分,理解課題:

  1、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22課,[板書:22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齊讀課題。

  2、師: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  生:什么是生命橋?  為什么是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這座生命橋是誰架起來的?  這座生命橋是用什么架起來的?

  師:下面就讓我們帶著問題一起來學習課文,相信通過深入的學習,你一定會找到答案。

  [設計意圖:學會質疑是四年級的訓練項目,所以從課題入手,通過質疑引領全文。在這個過程中鍛煉學生的思考分析能力,發現和引出對于課題的泡泡語,活躍課堂氣氛。而且可以引入整體感知環節。]

  (二)初讀感悟,整體感知:

  1、師:請同學們翻開書106頁,自己讀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思考:這篇課文講了個什么事?開始讀書。  (生讀書。)

  2、師:剛才同學們都讀得很認真,看能不能讀準這些詞語呢?誰來讀一讀?(課件:骨髓、暫時、襲擊、沉著、間隔、凋零、輾轉、血脈親情)正確!你再來讀讀。我們一起讀一讀。

  師:(課件)在這里,這個字讀“xuè”,還有一個字音你知道嗎?  生:“xiě”。

  師:我們常說手指“出血”了,就是這個音。文中還有一處讀白血病。

  師:這個詞讀什么?  生:輾轉。

  師:誰知道什么意思?  生:翻來覆去。通過查字典知道的。

  師:查字典是個好方法,在學習課文時,我們會更加深入地體會這個詞的意思。

  3、師:(課件空)看來字詞難不倒大家。同學們,課文講了件什么事呢?  生:杭州小錢得了白血病,正在病床上等待著骨髓。在中國臺灣,李博士正在余震中為一位青年抽骨髓。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小錢終于得救了。[板書:杭州小錢、中國臺灣青年、骨髓]

  師:真會讀書,還能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出文章的大意。

  4、師:同學們,借助老師的板書,結合課文,能不能說說:課文中寫了同一時刻的幾個場景?生:2個。

  師:一個是(杭州的小錢在等待著骨髓移植);一個是(中國臺灣的青年在余震中捐獻骨髓)。

  師:你們看,只要抓住故事發生的地點、人物和關鍵詞就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下面就讓我們走進第一個場景,去杭州看一看。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就針對易讀錯的字詞和多音字進行了整體的強調,同時也檢查了學生的預習情況。初讀感悟,讓學生對課文有個宏觀的理解,理清文章的脈絡,并且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用簡練的語言概括,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的能力。使課文的大體框架:一個時間的不同場景,立在同學們腦中。]

 。ㄈ┢纷x感悟,進入第一場景:

  1、(課件音樂)生命橋的故事就發生在1999年的9月22日,早晨7時30分,那天陽光灑滿了美麗的杭州市,桂樹還沒有開花,晨風中已經飄來甜絲絲的香氣。我們每個人都有享受這美好時光的權利,而小錢呢?就讓我們推開病房的門,走進小錢的病房中看一看。(課件)誰能讀讀第二自然段?(指名)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他讀得哪些詞句讓你心動了?

  [設計意圖:新課標中指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在本環節中,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采用以讀代講的方式,讓學生通過朗讀找到令自己心動的句子,讀出自己的理解。]

  2、誰來說說?哪里讓你心動了?

  (1)小錢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燦爛的陽光沒有使他蒼白的臉紅潤起來。

  師:哪里讓你心動?說理由。  生:他的臉色都蒼白了。外面的陽光是燦爛的,但他的臉卻是蒼白的。  生:美好的景象和他的處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很可憐。

  師:病情已經非常嚴重了,臉色蒼白啊。牫隽四銓λ耐楹蛻z憫。)

  (2)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賻煟 這句話還讓誰心動了?舉手我看看。

 、趲煟嚎磥磉@句話觸動了許多同學的內心。我們都來看看。(課件)誰再來讀讀?(生讀)

  [設計意圖:采用以讀代講的方式,讓學生通過朗讀初步體會文意,加深理解。]

  ③同學們,再看看屏幕上這兩句話。(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即將結束了,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生命延續。)比較著讀一讀,你認為哪句好?  生:第二句好。

  師:說說理由。  生:因為它是個比喻句。使句子表達得更生動、形象。

  師:能結合句子,具體說說嗎?  生:這樣把小錢的生命比作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更加具體、形象地說出了小錢生命的美好,但卻要凋零了。

  師:18歲的年齡是風華正茂的時候,就像含苞待放的花朵。小錢卻得了白血病,要面臨死亡。

  師:誰再來說說你的體會?  生:因為小錢在這么青春的年齡就要面臨死亡了,感到很可惜。

  師:是啊,這么美好的年齡卻要死了,已經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了!

  [設計意圖:采用對比閱讀的方式,讓學生通過再次朗讀比較,發現這是個比喻句,體會作者用詞得精妙,體會作者對18歲的小錢面臨死亡的惋惜,繼而感受到骨髓移植的迫切性。這也是本課中的文意兼得點。]

 、軒煟耗阆霂е裁锤星閬碜x?自己讀讀。

  師:你來讀讀。(生讀)  引導:躺在病床上的小錢眼睜睜地看著死亡臨近,他是多么無奈和無助!師:你再來讀。(生讀)  引導:聽出了你對小錢的惋惜之情。

  師:我們一起帶著這種惋惜之情讀一讀。(齊讀)

  [設計意圖:采用以讀代講的方式,讓學生通過理解學習進一步加深理解后再次朗讀,提高閱讀水平。]

 、輲煟和高^這個比喻句,我們深刻體會到小錢可憐和讓人悲痛的處境。通過朗讀我也聽出了大家的惋惜之情。回頭看看第一段對景物的描寫,你有什么發現?(課件:美景;處境)

  方案一:

  生:美景、處境。

  師:你有什么體會?   生:可憐。惋惜。

  師:如果這朵生命之花凋零了,這番美麗的景色對他來講還有意義嗎?(2-3人)  生:沒有。

  師:他還能看到燦爛的陽光嗎?  生:不能。

  師:還看不到什么了?結合上面一句說一說。  生:小錢就永遠也看不到燦爛的陽光了,永遠也聞不到桂花的香味了。

  師:是啊,這么美麗的景色,生命不存在,它就看不到了。這是多么悲痛的事情。

  方案二:

  師:再讀一讀,看你還能發現什么?  生:花。  師:你的眼睛真亮!

  師:這兩段有個相同點你找到了嗎?  生:都有花。

  師:這兩朵花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嗎?  發現了相同點,還有什么不同點嗎?

  生:相同點是:第一句中的花還沒開,第二句中的花也是含苞的。不同點是:桂花還可以開,但是小錢這朵生命之花,如果沒有骨髓移植就要凋零了。

  師:他們同樣是兩朵含苞的花朵,桂花就要綻放,展現他的風姿;而小錢這朵生命之花卻要凋零了,要走向死亡了!

  師:同學們你們看,一段平常的景色描寫在這里卻襯托了小錢可憐和令人悲痛的處境。帶著我們對小錢的同情和惋惜再來讀一讀。女生讀第一句,男生讀下面的第二句。

  ⑥師:要想使小錢這朵生命之花綻放,要想讓小錢重新看到這美麗的景色,唯一的辦法就是——?

  生:骨髓移植。

  師:骨髓就是救小錢唯一的辦法,就是小錢延續生命的唯一希望。

  [設計意圖:把第一自然段的幾個景色描寫與本段聯系理解,學生通過自主閱讀發現兩端文字的異同,體會作者寫景的用意,體會作者以美景襯悲情的寫作手法。繼而體會骨髓對小錢的重要。]

 。3)然而,要找到適合移植的骨髓,又談何容易。如果沒有親緣關系,大約在十萬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個有適合骨髓的人。

  師:哪里讓你心動?  生:十萬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個有適合骨髓的人。

  師:對啊,十萬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個有適合骨髓的人,談何容易。≌l再來讀讀這句話?(生讀)

  師:同學們,比登天還難哪!你讀。(生讀)

  師:幸運的是:經過了一番幾經輾轉的過程,終于在中國臺灣找到了這樣的人。你讀到這句話,你的心情是怎樣的?  生:高興。ㄗx)

  師:小錢又有希望了!再讀。

  師:你什么心情?生:激動。ㄗx)

  師:同學們,小錢又有生命的企盼了!

  師:一起讀。(生讀)

  [設計意圖:采用以讀代講的方式,讓學生通過朗讀初步體會文意,通過教師的泛讀指導學生體會尋找骨髓的不容易。]

 。4)小錢是幸運的,幾經輾轉,終于在中國臺灣找到了這樣的人。

  師:哪里令你心動了?  生:找到骨髓了,很高興。

  [設計意圖:采用以讀代講的方式,通過讀、抓重點詞語理解、說體會、帶著體會朗讀這種形式,提升學生的朗讀水平。讓學生自主發現重點詞語,滲透抓重點字、詞理解文章的閱讀方法。]

  (四)學習第二場景,體會人物品質:

  1、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課件)一個白血病患者在接受骨髓移植前,要對他的骨髓進行毀滅性治療,F在的小錢已經接受了前期的治療工作,如果在24小時內無法接收到骨髓,他就會有生命危險。就在小錢滿懷期望的期待著能挽救他生命的骨髓時,在同一時刻,中國臺灣又是一幅怎樣的場景呢?讓我們走進第二幅場景,再去中國臺灣看一看。請同學們仔細閱讀3、4、5自然段,把最讓你感動的語句畫下來,讀一讀。(生默讀畫語句,師巡視。)

  [設計意圖:教師通過補充相關資料,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并且為學生理解中國臺灣青年和醫生冒著生命危險還要做手術埋下伏筆。]

  師:好,同學們讀得這樣認真,讓老師很感動。誰來讀一讀讓你感動的句子?(生讀)

  2、(1)在這場災難中,病床上的青年沒有受傷,他的家人是否平安無事,目前還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著希望,期待著他的骨髓。

  (2)“針頭向皮膚刺去,一陣突如其來的余震,使針頭從肌膚里脫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

  (3)此時此刻,跑到空曠的地方才比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4)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中國臺灣青年的骨髓,終于從身軀里涓涓流出……

  3、①師:看來使同學們感動最多的第5自然段的這段話。我們一起先來讀讀這句話。(課件:段。標紅:“此時此刻,跑到空曠的地方才比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那同學們,他們是在怎樣的情況下還這么沉著和平靜?  生:剛地震結束的余震中。

 、趲煟菏前,就在前一天,一場里氏7.3級的大地震襲擊了中國臺灣地區,此刻,大地仍在地震中搖晃。同學們,你想不想親眼目睹那7.3級的地震給中國臺灣地區帶來的災難啊?  生:想!

  師:請同學們看屏幕。(錄像)

  師:(當人們還在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時,地震來臨了。大地在顫動,房屋在搖晃,人們不顧一切地向外奔跑,整個城市被地震破壞地面目全非。小孩子的哭聲、人們的喊叫聲、房屋的倒塌聲,充斥著整個中國臺灣地區。在這場災難中,兩千多人遇難,十幾萬人無家可歸。你們看,這就是地震后的余震,有些余震甚至不亞于主震,人們還來不及躲避就被壓在這廢墟下。)

  師:看了錄像,再來讀這句話,你有什么體會?  生: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還能夠沉著和靜靜,他們太偉大了!太了不起了。ㄉx)(課件變紅:沉著、靜靜)

  師:自己讀讀,讀出對他的敬佩。你來讀。(生讀)

  師:再沉著些!堅定些!(生讀)

  師:一起讀。(生讀)

  [設計意圖:由 “靜靜地”入手,通過看錄像,使學生產生直觀的感受,創設出一個可怕的、驚心動魄的地震場景。與下文醫院中的景象形成鮮明的對比,繼而突出中國臺灣人們的品質,體現青年和醫生舍身救人的偉大。]

 、蹘煟海ㄕn件)同學們,大地仍在余震中搖晃。外面嘈雜一片、混亂不堪,在危及生命的緊要關頭。李博士沉著地站在病床旁,青年靜靜地躺在病床上。就讓我們走進手術室,走進青年的內心吧。同學們,你們就是那位中國臺灣的青年,正靜靜地躺在病床上。此時此刻,你們在想些什么呢?

  師:外面嘈雜一片,人們在四處逃跑。青年人,你的家人什么情況你還不知道,還是讓小錢等待別人的骨髓吧。  生:不。因為他找合適的骨髓太不容易了。我決不能放棄。

  師:我聽出了你的堅定。你是一心想要救人!

  師:年輕人啊,一陣陣余震不斷襲來,有時余震比主震更劇烈。手術再進行下去太危險了!咱們換個時間吧。  生:不,因為小錢如果得不到我的骨髓就要死了。

  師:堅定中透著勇敢,真不愧是我們的骨肉同胞!

  師:這時候,房子在振動,隨時都有塌陷的可能,太危險了,危及到你的生命安全啊!你放棄吧。  生:不。因為我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個年輕人正對等待著我的骨髓。

  師:余震太頻繁了,你的處境太危險了。99%的可能會砸死,你為什么還要救他?

  生:有1%的可能我也要救他。

  師:說得太好了!只要有一線希望,你也要救小錢啊。

  師:我想問問大家,你為什么要冒著生命危險,救一個陌生人的生命啊!小錢難道是他們的親人嗎?  生:雖然他雖然不是我的親人,但我們同樣是中國人。

  師:說得太好了!我們同樣是華夏兒女,同樣是中國人,流著同樣的血,有著同樣的根。正是這種骨肉同胞間的血脈親情使得兩岸同胞的心緊緊相連。[板書:血脈親情]

  [設計意圖:通過先想象再看錄像來體會地震的可怕。然后通過外面的危險和李博士、青年鎮靜的對比,體會他們的堅定。從內容想開去,走入中國臺灣人的內心時教師用層層遞進的問題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體會他的堅定,繼而突出他的高尚品質。通過自讀課文、想象畫面、看錄像、談感受、走入中國臺灣人的內心體會地震的危險,繼而突出李博士和中國臺灣青年克服了很大的心理和外界的因素救助杭州小錢的高尚品質。重點理解的這部分內容,采用直觀感受、引導體會、自主朗讀等形式理解課文內容,走進人物的內心,體會人間真情。]

  ④師:下面就讓我們走進中國臺灣,走進醫院,走進那間手術室,一起去目睹那感人的一幕吧。(課件)

  針頭向皮膚刺去,一陣突如其來的余震,使針頭從肌膚里脫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時此刻,跑到空曠的地方才比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師:李博士趁余震的間隔,又一次將針頭刺進青年的脊柱。這時,余震又一次襲來,使再次從皮膚里脫落,李博士又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時此刻,跑到空曠的地方才比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輲煟海ㄕn件)一次次的余震就是一次次生命的考驗;一次次余震就是一次次死亡的威脅。

  就這樣,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中國臺灣青年的骨髓終于從中國臺灣青年的體內涓涓流出。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創設情景,引導學生體會著讀,加深朗讀體會。另外,通過這樣一次次的引讀,幫助學生理解“一次有一次的努力”,體會抽髓過程的不容易和他們面臨的生死危機,體會中國臺灣青年為大陸青年付出的無私的愛,品味人間真情。]

 。ㄎ澹┛偨Y救助過程,留下學習任務:

  師: 在李博士和青年一次次的努力下,骨髓終于涓涓流出。抽出骨髓后,經過怎樣連續奔波的過程才把它送到了海峽對岸呢?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下課!

  [設計意圖:完成整個救助活動,引領學生繼續學習,引發學生的閱讀和研讀興趣。]

  三、板書設計:

  22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杭州               骨髓                    中國臺灣

  小錢              血脈親情               青年                                          

  閱讀教學的基本模式:

  葉圣陶先生提出的預習──報告和討論──練習的模式;

  自學──指導──練習的“學、導、練”教學模式;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抓住重點,深入領悟──品讀賞讀,揣摩寫法──積累語言,嘗試運用的“整、分、整”教學模式。

  閱讀教學更要有因文而異、因需而異的多元化的教學模式。

  針對景美、境遠、情深的課文,可以采用以情境體驗為核心,以朗讀指導為重點的“導讀、練讀、評讀、賞讀”的教學模式;

  對于童話、寓言,可以采用“初讀,知順序──熟讀,記語言──再讀,演一演”的教學模式;

  對于有值得探究的問題的課文,可以用少量整合的問題為導向,采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教學模式;

  對于寫法有特點,且學生學得來、用得上的課文(如,簡單的說明文),可以采用“了解內容,領悟寫法,嘗試運用”的教學模式;

  對于適合習得某些學法的課文,可以采用“方法滲透,方法領悟,方法小結,方法運用”的教學模式;

  對于略讀課文、選讀課文,可以采用“一讀讀通課文,二讀粗知大意,三讀交流感受”的教學模式;

  對于“綜合性學習”,應體現體驗、合作、探究的精神,抓好“設計方案,分組活動,輔導交流,展示成果,小結收獲”幾個環節……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

  文言文五步閱讀法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方法包括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二者應是有機的統一,而且"教是為了不需要教"(葉圣陶語)。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教師的根本目的在于教會學生學習。從根本上講,文言文教學實質上就是指導學生閱讀文言文。因此,文言文教學方法的改革就是要探究或創造科學高效的閱讀方法。這里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向大家介紹一種比較切實可行的程序化的文言文閱讀方法?d?d五步閱讀法。

  一、預讀其主要目標是:讀準字音,準確停頓,把握節奏;了解有關作家作品常識;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基本內容。具體做法是:(1)查閱工具書,結合注釋給生字生詞注音。(2)根據教師范讀或課文錄音清楚準確地朗讀課文。(3)結合課文注釋和語文工具書,了解有關作家作品常識。(4)結合預習提示或自讀提示從整體上了解課文。(5)通過解題和通讀全文把握文章的基本內容和文體特征。

  二、抄讀其主要目標是:熟悉課文,自學存疑,明確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具體做法是:(1)勾劃或抄寫課文中的生字生詞與名言警句。(2)勾劃或抄寫課文中的難句。(3)記錄在閱讀課文時產生的疑難問題。(4)閱讀或摘抄(或作提要、目錄)與課文相關的輔助材料。(5)結合單元學習的提要、課文預習提示、思考和練習,確定學習的童點和難點。

  三、解讀其主要目標是:通過語言分析,具體地感知課文內容,把握文章表現出來的作者的觀點、態度或思想傾向。具體做法是:(1)結合語境,從句子結構和上下文去深入理解疑難詞語和句子的含義。(2)利用古漢語常識具體分析文中特殊的語言現象。(3)翻譯(可以是口頭的也可以是書面的)課文或課文片斷,以求深入地從整體上把握文章。(4)課堂專題討論,落實重點難點,分析解答課后"思考和練習"中的語言訓練題。

  四、品讀其主要目標是:就思想內容、章法結構、表現技法、語言藝術、藝術風格等方面對文章進行文學和美學的鑒賞性閱讀。具體做法是:(1)從文體特征出發,總體上把握文章作為一種"類型"的基本特征。(2)比較閱讀,從內容和形式方面對文章的具體特征和作者的藝術個性進行分析。(3)指導學生查閱文獻資料,就重要的實詞、虛詞和語法問題撰寫語文小論文,以鞏固所學知識,強化能力訓練。

  五、誦讀其主要目標是:加深理解,強化記憶,豐富語言,積累材料,訓練語感,培養素質。具體做法是:(1)在理解的基礎上,反復朗讀,力求熟讀成誦。(2)朗讀品味,背誦名篇、名段和名句,準確記憶。(3)擴展閱讀,研讀與文章相關的材料,擴大知識面以求更為全面深刻地理解課文。(4)整理學習筆記,編寫學習小結,以突出重點難點。(5)指導寫作讀后感想或思想評論,以求陶冶情操。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雜談 篇5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一個真實而感人的故事,飽含著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飽含著中國臺灣與大陸同胞之間難以割舍的骨肉親情。

  案例片段:

  師:你可以讀一段,也可以讀幾句話,只要是令你感動的,讓你心中有所觸動的。

  生:我讀課文的最后一段。朗讀:“小錢得救了……那血脈親情,如同生命的火種,必將一代一代傳下去。”

  師:這里你為什么而感動?

  生:小錢得救了。

  師:這是一個美麗的結果,患有嚴重白血病的小錢最終得救了,很多人在這樣的時刻容易留下幸福的眼淚,這是一種感動。

  生:我讀課文的第五段。朗讀:“針頭向皮膚刺去……終于從身軀里涓涓流出……”

  生:朗讀:“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中國臺灣青年的骨髓,終于從身軀里涓涓流出……”

  師:要想讀好課文,首先要看清楚詞語,不能讀破了。你仔細看看,輕輕練練,相信你一定能讀好,大家都試一試。

  生:朗讀:“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中國臺灣青年的骨髓,終于從身軀里涓涓流出……”

  師:很好,堅持這樣讀課文,就一定能把課文讀得很流利。這段中有一個詞語“突如其來”,你們怎樣理解?

  生:事先一點也不知道,突然發生了。

  師:就是說發生的時間很突然。余震突如其來,還有別的意思嗎?“余震”是說大地震后的小地震,讓我想起一個數學課中的一個詞“余數”,數學中還有一條規則“余數一定除數小”,但是小多少并不確定……

  生:“突如其來”的另一個意思是說余震的大小事先也不知道,可能很小,也可能很大。

  師:是啊,在突如其來的余震中,還要進行著手術,正是令人感動,你理解得很準確。

  生:我讀課文的第二段。

  師:先說說什么地方感動了你。

  生:小錢只有18歲,就患了白血病,很可憐;骨髓很難找,終于找到了,真讓人高興。

  師:正是大悲大喜,悲喜交加。小錢患的是白血病,白血病又叫血癌,很難醫治,小錢的生命就像——你再讀讀這句話,剛才沒有讀通順,這次看仔細。

  生:朗讀:“生命就像不曾開放就將面臨凋零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重新綻放。”

  師:你能在這句話中找到一組反義詞嗎?

  生:“凋零”和“綻放”,凋零就是凋謝,綻放就是開放師:人們常說“生命如花”、“歲月如花”,那是比喻生命的美好,讓生命更加美好是人類永遠的追求,于是你就有了這大悲大喜的感動,你的感覺是和全人類的感覺一致的。

  生:我讀課文的第四段。朗讀:“在這場災難中……期待著他的骨髓。”

  師:你讀得很投入,說說你的感動。

  生:這位青年不顧家人的安危捐獻骨髓,我很感動。

  師:他之所以這樣做,那是因為他知道——

  生:拯救生命更重要。

  教學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和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蔽谋臼撬赖臇|西,它只有經過學生的理解,接受,反思后,才能在學生頭腦中形成栩栩如生的形象,文本才有生命,也只有這樣閱讀,才能開啟學生心智,培養創新意識和思維能力,因此,我引導學生潛心閱讀,之后再對內容進行理解,感悟,使學生有自己的感受。在設計本節課時,我采用了“以讀代講,讀中體會”的方式,采取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讀中思考,讀中感悟。

  首先,以情入手,感悟課文的感人之處。在初讀課文時,在學生讀通讀正確的基礎上,讓學生找出最感動的地方,了解小錢生命的危險,另一方面感受中國臺灣青年在余震中捐獻骨髓的高貴品質。讓學生走進文本的情感之中,激發他們與文本對話的熱情。

  其次,以讀為主,體會課文的情感。教學中以中國臺灣青年和李博士的表現為研讀點,組織學生進行閱讀、討論、思考,讓學生從詞、句中體會人物的心理,深入的體會課文的情感,引起和作者的共鳴。在研讀的過程中,注意引入了學生的情感提煉,引導學生進行換位思考,和文本中的人物進行對話,體會人物的情感。最后有感情的朗讀更是學生情感的抒發,內心真實的表達。

  最后,文中設計了幾處引導想象的地方,如“小錢會對中國臺灣青年說些什么?”“你想對中國臺灣人民說些什么?”等,并注意了讀說結合,讀寫結合,使學生在深刻感受了課文情感之后,抒發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既是對文本內容的延伸,又為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提供了自我表現的舞臺。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雜談 篇6

  感受血脈親情喚起學生愛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

  銅鼓一小:邱卓爾

  一、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生字新詞,并積累詞語。

  2、讀懂課文,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中國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二、教學重點: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性,理解中國臺灣青年及李博士的高尚品質,以及海峽兩岸同胞之間的骨肉親情。

  三、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四、教學準備:課件、相關資料

  五、教學課時:兩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文(點擊課件,出示畫面:病床上,靜靜地躺著一位年青人)

  師導:同學們,有一位18歲的杭州青年,不幸得了嚴重的白血病,眼看這朵含苞欲放的生命之花就要枯萎了。這位身處絕境的杭州青年,命運會怎樣呢?真讓人揪心啊。

  同學們聽到這個令人心酸的消息,你會怎樣幫助他呢?(學生發言)

  同學們,你們都是好樣的,從小就知道關心別人,幫助別人,我非常愿意代表杭州青年謝謝你們。這位杭州青年的病情,不僅牽動著你們的心,也牽動著千千萬萬人的心,還牽動著臺灣同胞的心。1999年9月22日,一場跨越海峽、拯救生命的行動開始了。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一天,走進這個真實而又感人的故事里。板書課題: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學生讀題)

  設計意圖:通過看熒屏上的病人,設置懸念,導出問題,喚起學生的愛心,把學生的情感帶進課文故事的情景中,使學生的情緒一開始就處在最佳狀態。

  二、初讀,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流利。學習并掌握本課生字,畫出新詞。

  2、檢查反饋:

  (1)字詞

  涓涓跨越里氏骨髓奔波

  突如其來談何容易幾經周折步履匆匆血脈親情

 。2)課文

 、僦该侄巫x課文

  ②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板書:杭州小錢,骨髓,中國臺灣青年)

  設計意圖: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對課文有個整體的認識,然后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為全文學習作好鋪墊。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三、細讀,體會小錢的幸運

  1、過渡:這位杭州青年的病情怎樣呢?你是從哪些句子中知道的?

  點擊出示句子:“小錢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燦爛的陽光沒有使他蒼白的臉紅潤起來。這位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枯萎的花苞,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花朵綻放。”

  2、指導朗讀。

  師:讀了這句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師:含苞的花朵,生機勃勃,充滿了生命力,也充滿著希望,小錢這個18歲的年輕人,生命就像含苞的花朵,但是還沒開放就要枯萎了,我們覺得可憐,同時也感到惋惜,誰能讀出這種感受來?(指名讀)

  3、導讀:白血病就是血癌,得了這種病,真的就沒有一線希望了嗎?(生讀“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花朵綻放。”)你怎樣理解這句話呢?

  4、師:這一句道出了移植骨髓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要找到適合移植的骨髓容易嗎?請大家讀這幾句話。(點擊)

  出示句子:“然而,要找到適合移植的骨髓,又談何容易。如果沒有血緣關系,常常要在成千上萬甚至幾十萬人中才能找到一個合適的骨髓捐獻者。小錢是星云的,幾經周折,終于在中國臺灣找到了這樣的人。”

 、“談何容易”你是怎樣理解的?

  ②怎么個不容易呢?

 、勰膫詞說明了不容易。(幾經周折)你怎樣理解這個詞呢?可能去過哪里找?終于在哪里找到了這樣的人。課件出示地圖:杭州——中國臺灣

 、芾首x句子,讀出這種不容易。

  設計意圖:從文中的關鍵語句入手,引導學生品讀,在讀中理解句子所表達的內容以及思想感情,讓學生了解移植骨髓對小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時也讓學生懂得尋找骨髓的艱難,從而知道小錢尋找到了骨髓是非常幸運的。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小錢得了白血病是不幸的,然而在中國臺灣找到了適合于他移植的骨髓又是幸運的。

  此時的他正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等待著可以挽救他生命的骨髓。就在同一時刻,臺灣同胞正在為小錢的生命努力著。下一節課,讓我們跨越中國臺灣海峽到那邊去感受真情。

  五、作業

  1、抄寫本課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上節課在杭州醫院了解了小錢的病情,也為小錢找到了骨髓而感到高興。下面讓我們跨越海峽一同來到中國臺灣花蓮慈濟醫院來親眼目睹那一幕幕感人的場面吧!

  二、精讀,感悟真情

  1、過渡: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第3—6自然段,把令你感動的語句畫下來,讀讀,想想為什么令你感動。

  2、學生默讀課文第3—6自然段。

  3、集體交流感動的語句,教師引導進一步探究。(隨學生的交流而進行學習)

  預設⑴(學生導出第三自然段)

  “在同一時刻,海峽彼岸的中國臺灣花蓮慈濟醫院,骨髓移植專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進手術室。一位青年躺在病床上,等候著他來抽取骨髓。就在昨天,一場7.3級、傷亡上萬人的大地震襲擊了當地。”

 、“同一時刻”是什么時間?

 、“步履匆匆”說明了什么?

  ③你為什么而感動呢?

 、苡^看地震錄像(點擊課件)

  ⑤同學們,看了錄像后,有什么想法?

  地震還未結束,大地仍在余震中搖晃,你會怎樣做?可是李博士和那位中國臺灣青年卻要做抽取骨髓的手術,難道不令人感動嗎?下面我們就帶著這種感動讀一讀這段話。

  預設⑵(學生導出第四自然段)

  “在這場災難中,病床上的青年沒有受傷,他的家人是否平安,目前還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希望,期待著他的骨髓。”

 、賻煂ёx:地震還未結束,大地仍在余震中搖晃,你會怎樣做?這位中國臺灣青年卻冒著生命危險,仍要做抽取骨髓的手術,是因為他知道→(生讀)“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為青年還滿懷希望,期待著他的骨髓。”家人是否平安他不清楚,是他不擔心、不掛念嗎?(不是)是因為→(生讀)“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為青年還滿懷希望,期待著他的骨髓。”心靈的煎熬,他勇敢的承受著,因為他知道→(生讀)“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為青年還滿懷希望,期待著他的骨髓。”

 、谀銥槭裁锤袆幽?

 、蹘煟菏前。谒男睦镏挥幸粋念頭,就是→(生答)要拯救這個白血病者——小錢。

 、芩皇怯H人,勝似親人,為了救小錢,顧不了自己,也顧不了家人,同學們,在你的心目中這位中國臺灣青年是一個怎樣的人呢?(板書:愛心)

  因為有一顆愛心,什么困難都能克服,真的讓人感動。

  預設⑶、(學生導出第五自然段)

  “針頭向皮膚刺去,一陣突如其來的余震,使針頭從肌膚里脫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刻,跑到空曠的地方才比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經過一次又一次努力,引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中國臺灣青年的骨髓,終于從身軀里涓涓流出……”

 、僖龑W生說出令你感動的句子。

  ②出示句子,說說你為什么感動。

  “突如其來”是什么意思?什么是“余震”呢?余震是大地震后的震動,有大有小,無法預料。房屋隨時都有可能倒塌,生命受到了嚴重的威脅,他們害怕了嗎?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出示句子。具體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

 、蹘煂В核麄儾煌丝s,不放棄,是因為他們知道,白血病患者在進行骨髓移植前,要服用大量的藥物,殺死體內的癌細胞,同時出會破壞身體的抵抗能力,生命處在生死的邊緣,如果不在規定的時間內移植骨髓,后果不堪設想。移植骨髓就是和時間賽跑,和時間爭奪生命。

 、軒熢賹В鹤屛覀兿胂笠幌拢忠淮斡嗾鸢l生了,大地開始顫抖,房屋開始搖晃,窗戶上的玻璃啪啪掉落,身體下的病床吱吱作響……但是,李博士→(生接讀)(仍沉著地站在病床前),那位青年→(生接讀)(他靜靜地躺在病床上)。可是針頭又一次脫落,等到余震慢慢暫停下來,針頭又一次刺進肌膚,他們就這樣→(生接讀)(經過一次又一次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中國臺灣青年骨髓的終于從身軀里涓涓流出。)

  這需要多大的勇氣,需要多大的決心呀!怎能不使人感動呢?讓我們帶著這種感動來讀讀這句話吧。

  ⑤練說:看見骨髓涓涓流出,你仿佛看見了什么?(點擊課件)

  我仿佛看見這外18歲的年輕人,生命就像。

  預設(4)(學生導出第六自然段)

  “李博士帶著剛抽取的骨髓,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趕到杭州,和當地的醫務人員一起連夜為小錢做了骨髓移植手術。”

  ①指名說說自己的感動。

  ②師導“李博士”這個人物在文中出現了幾次?哪三次?文中花費的筆墨并不多,但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突出了人物的精神風貌。他的付出也不亞于這位捐獻骨髓的年輕人,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位“李博士”吧!(點擊課件介紹)你覺得李博士是個怎樣的人呢?

 、圩杂勺x讀這段話,看看你能從這段話中獲取什么信息,或有什么質疑嗎?

  中國臺灣和杭州很近,為什么要十幾個小時才能到達呢?

  課件出示地圖:中國臺灣——香港——杭州——醫院

  ④小結:由于歷史和政治的原因,中國臺灣和大陸還沒有直接接通航,中國臺灣當局不允許飛機直接飛到大陸,只有到香港中轉。這樣時間就長了。我們來看一看李博士這天中的時間表(點擊課件)他廢寢忘食不辭辛勞盡職盡責用精湛的醫術為骨髓配型,骨髓移植作出了巨大貢獻。讓我們永遠尊敬這位老人,記住這位老人。

  設計意圖:在精讀課文的過程中,尊重學生對文本的個性化感悟,圍繞課文說出令自己感動的地方,品讀相關的語句,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感悟句子所流露的思想感情以及人物的高貴品質。

  三、感悟,升華主題

  1、師導:盡管中國臺灣和大陸之間隔著一條海峽,還有很多人為的阻隔,但還是不能阻隔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兩岸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生讀課題)(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讓我們一起深情地朗讀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

  2、學生朗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3、引導學生討論:“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板書:血脈親情)

  4、小結:小錢得救了,這是一個美麗的結果,這凝結了臺灣同胞的愛心還凝結了中國臺灣和大陸同胞的血脈親情。我們盼望中國臺灣早日回歸祖國,中國臺灣人民早日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因為兩岸同胞的心早已連在一起了,我們堅信→(點擊出現最后一句話)(學生讀)“那血脈親情,如同生命的火種,必將一代一代傳下去。”兩岸同胞用愛心,用血脈親情架起的這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一定會永遠屹立在我們華夏兒女的心中。

  5、練習說話:此時此刻,你心中肯定有很多話想說,請選擇一個對象說一說。(小錢、李博士、中國臺灣青年)

  設計意圖: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生命橋”的含義,體會兩岸同胞那種血濃于水的親情。通過說話練習,檢查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

  6、拓展,延伸主題

  1、師導:是啊,我們要感謝他們。下面我們看一組資料,點擊課件。

 、僮砸痪啪牌吣晁脑碌浇駷橹,臺灣同胞捐贈骨髓,已達八十六例。

  ②去年7月20日,開通了海峽兩岸骨髓庫業務合作與交流的綠色通道,結束了以往只是中國臺灣慈濟骨髓庫單方面向大陸白血病患者提供造血干細胞的局面。今年3月18日,中華骨髓庫向中國臺灣提供了第4例造血干細胞。

 、壑腥A骨髓庫現庫容造血干細胞已達77萬多人份。

 、苤腥A骨髓庫,目前向國境外血液病患者提供造血干細胞34例。

  師說:這些資料又一次表明,海峽兩岸同祖同根,血脈相連的真諦,演繹著兩岸人民都是炎黃子孫,血濃于水的親情。

  2、小結:目前,我國的白血病患者,需要有更多的人像中國臺灣青年那樣志愿捐獻骨髓;@球明星姚明你就是志愿大使(點擊課件)“姚明抽取造血干細胞勉力青少年欲投身公益事業”。

  讓我們以姚明為榜樣,以志愿投入公益事業的人為榜樣,為社會,為人類貢獻出自己的力量。(課件出示)“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得美麗可愛。”

  設計意圖:通過這些資料的展示,讓學生懂得中國臺灣和大陸兩岸同胞的愛心和血脈親情是不可分割的。同時喚起的學生愛心,激勵學生為社會多做有益的事情。

  五、板書設計:19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愛心血脈親情

  大陸臺灣

  骨髓

  小錢青年

  六、教學反思:

  《新課標》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只有讓學生親自去接觸文本,和文中人物進行心靈溝通,才能獲得深層次的理解和感受。我給學生搭建自主閱讀感悟的平臺,讓學生充分與文本對話,在對話中感悟血脈親情。

  1、創設自我感悟的空間,落實文本的語言文字訓練。

  本課的設計我把大量的時間都給了學生,在必要時給予啟發或點拔。我主要抓住“感動”這條線,引領學生潛心會文,劃下最受感動的地方寫感受;提供品析句子的多重感悟法,讓學生自主選擇從多角度悟讀,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品味、誦讀,探究人物內心活動,體會跨越海峽生命橋的真正含義。這樣既落實聽說讀寫能力訓練又突破本文教學的重難點。

  2、做好課程資源開發,拓寬文本向外延伸。

  面對這篇距離學生生活世界和情感世界比較遙遠的課文,如何引導學生深入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呢?在教學中,我運用了cai課件輔助手段和相關資料進行教學,讓學生體會手術危情和感受護送骨髓的辛勞之后,也真正體會到了海峽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

  3、以說促思,發散思維,感悟人間真情。

  教學中,我設計了幾處說話練習,如“看見骨髓涓涓流出,你仿佛看見了什么?”“此時此刻,你心中肯定有很多話想說,請選擇一個對象說一說。”等,并注意了讀說結合,使學生在深刻感受了課文情感之后,抒發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這既是對文本內容的延伸,又為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提供了自我表現的舞臺。最后的結束語,更是引發了學生對愛的思考,對人間真情的渴望。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雜談 篇7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后反思

  11月25日我執教了《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一文,課文講述了一個發生在1999年的真實故事。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臺灣同胞冒著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語言樸質而生動,洋溢著濃濃的真情。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中國臺灣青年在余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像李博士一樣的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從而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課文先后描寫了同一時間海峽兩岸的兩個不同場景:第一個場景是在杭州某醫院的病床上,躺著生命垂危的小錢,他在靜靜地期待著那來自海峽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個場景是在中國臺灣花蓮的慈濟醫院,另一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險中抽取中國臺灣青年的骨髓。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做著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這一切,為的是挽救海峽彼岸的一個年僅18歲的生命。兩岸同胞相距雖遠,心卻是緊緊相連的。我在教學本課時,主要有以下幾步:

  一、創設情境。課中通過問題情境、生活情境等的創設,喚起了學生的有意注意。從而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采取多種渠道展示情形。①展示大陸青年小錢病危的情形;②展示中國臺灣李博士和青年抽取骨髓的情形;③展示地震的情形。讓學生深切感受到大陸青年小錢迫切需要骨髓,感受抽取骨髓的艱難,感受地震當時的危險。

  三、另外采用了多種方法分析情況,讓學生動感情。①通過課件展示書中所描寫的同一時刻的兩個不同場景來令學生動感情;②重難點詞句的辨析,如兩個“靜靜地”以及“同一時刻”這三個關鍵詞。讓學生明白就在同一時刻大陸和臺灣同胞為了小錢所付出的努力以及他們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海峽的生命橋。分析當時不同的情況,分析小錢病危的情況,讓學生有所感動;③感情朗讀,課中花了大量時間讓學生讀你感動的句子,一邊讀一邊理解,撥動了學生的感情之弦。

  在課前我曾出示中國臺灣海峽的畫面,又用粉筆在黑板上簡單的畫了一下,目的是讓學生明白在如此寬的海峽上要架構一座橋是不可能的。但是事實上,這座橋架設成功了。而且就在小錢以及中國臺灣青年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的那個時刻架設成功的。他的成功源于青年、李博士、醫護人員以及許多海峽兩岸人們的關心與幫助。他們的幫助就是海峽兩岸同胞間的愛。而且這是建立在許多生命上的愛。而這座橋不僅是生命橋,也是友情橋、連心橋、愛心橋。到這里學生也明白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其實就是愛的力量。

  因此在教學的最后階段我設計了一個深情呼喚這座橋的環節:“讓我們一起再來深情地讀一讀這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讓我們再帶著青年的愛讀一讀這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讓我們帶著中國臺灣與大陸同胞的愛讀一讀這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在一次又一次的朗讀遞進過程中,這座橋不僅跨越了這中國臺灣海峽,也跨進了每個孩子的心中,使心中的感悟得到升華。

  雖然整堂課中在某個教學環節激起了學生心中的漣漪,但是總感覺沒有完全把學生的情感激發出來,我個人的感覺,自己在教學語言上,教學表情上,教學體態應用教學情景合理上都有待進一步的提高。這些不足都有待于我不斷學習,多向其他年輕教師請教,爭取在以后的教學中,使教學更有特色。

  推動我成長的一課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反思  洪媛媛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是人教版四年級的一篇以愛為主題的課文。課文講述了一個發生在1999年的真實的故事。語言樸質而生動,洋溢著濃濃的真情。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中國臺灣青年在余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像李博士一樣的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從而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我在本課教學中力求通過反復讀文,讓學生經歷豐富的情感體驗;通過多種對話,在引導學生挖掘文本內涵的過程中,多角度的開拓學生的認識空間、審美空間、情感空間,從而調動起學生的閱讀思維,實現語言、情境和精神的和諧共振,提升情感的價值。在教學時,我主要圍繞以下幾點,展開教學:

  一、詞語的學習圍繞著學生的學習實際來選擇。

  本課的詞語有很多。在選擇時,我主要挑選了學生易錯的詞語如:白血病、輾轉、間隔、骨髓等,尤其是髓的讀音不僅是學生,就連我們大人都非常容易讀錯,很難糾正。課堂上我通過學生多種形式的讀,幫助學生鞏固字音,為后面讀文掃清障礙,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的理解記住。對于凋謝、綻放、含苞等詞語,我讓學生用話來造句子,在句子中理解。并配以圖片使學生理解他們的不同含義,

  二、重視朗讀訓練,引導學生在多樣性的閱讀中體悟文本,感受真情。

  《新課標》中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確實,朗讀是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一種訓練形式,是最直接、最常用的語文實踐活動。而《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篇課文情真意切,很適合感情朗讀。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就以“讀”為突破口,將“讀”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始終。

  教學重點段落時,我先讓學生找找課文的哪些地方令你感動?隨后給學生以充足的時間自主研讀、自我感悟。學生以中國臺灣青年和李博士的表現為研讀點,獨自閱讀、獨立思考。在學生交流之中,教師又以一個引導者、參與者的身份,為學生展現課文中的不同地點的畫面,引導學生想象手術的情景,從詞、句中體會不同人物的心理,從而帶領學生深入的體會課文的情感,引起和作者的共鳴。在研讀的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換位思考,和文本中的人物進行對話,體會人物的情感。最后,教師激情導語下,層層遞進的有感情朗讀成為學生情感的抒發,內心真實的表達。  

  二、以說促思,發散思維,感悟人間真情。

  教學中,我設計了幾處想象說話,如 “在地震中,那個青年人仍在躺著,他心里會想些什么?”、“小錢病好后和青年人見面后,他會做些什么說些什么呢?”等,并注意了讀說結合,使學生在深刻感受了課文情感之后,抒發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這既是對文本內容的延伸,又為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提供了自我表現的舞臺。學生在經歷自我與他人的行為對比、體會手術危情和感受護送骨髓的辛勞之后,也真正體會到了海峽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最后的結束語讓學生對以后的生活中會怎么做,升華主題,引發了學生對愛的思考,對人間真情的渴望。

  三、多媒體的運用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內容

  在教學李博士護送骨髓這部分內容時,我讓學生結合“奔波”和“連夜”這兩個詞談感受,并借助多媒體演示李博士圖,讓學生在記住這個了不起的李博士,深刻感受到像李博士一樣的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以及尋找骨髓的不容易,從而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反思這節課,還存在著不足與遺憾:

  雖然整堂課中在某個教學環節激起了學生心中的漣漪,但是總感覺沒有完全把學生的情感激發出來,尤其是學生不能把自己的感受、體會完全溶入到朗讀中,最終對 “跨越海峽”也不是很明了。對于媒體課件,也沒有發揮出最好的效果,什么時間出示什么圖片還是沒有很好的把握,該出示地圖時由于緊張沒有很好的運用。本節課有些環節無法預知,在處理上語言不豐富、也不夠精煉,教學機智不夠靈活。這些不足都有待于我不斷向其他教師學習。

  在和老師的點醒下,我覺得我平日的困惑一下解決了很多,那就是“讓導語變成課堂的線”。總之,我喜歡這節課,因為有了經驗充足的和老教師的指點,我對教學有了更深的理解,知道了今后要如何把自己的導語做好。有了這些關心我的人幫助我,我對我自己的發展有很大信心,雖然金牌課還要再上,這也是我要期待的,發展是我最大的愿望和目標。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反思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臺灣同胞冒著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中國臺灣青年在余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深切感受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以及中國臺灣人民和大陸人民難以割舍的骨肉親情。  

  本文的標題《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含義豐富。因此在教學中我首先讓孩子們連讀幾遍課題,讓學生就此題目展開設想、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然后在后面的教學環節中逐步去解決這些疑難問題! 

  在描寫同一時刻的兩個場景時,一處是桂花飄香的大陸醫院,另一處是地震剛過余震還在的中國臺灣醫院。在大陸醫院的病床上,小錢靜靜地躺著,因為他虛弱;而在中國臺灣醫院的病床上,中國臺灣青年也在靜靜的躺著,因為他沉著堅定,為了拯救小錢的生命而不顧自己的安危。是他的愛心搭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將這兩個互不相識甚至可能終生不會再見面的人連在了一起。這兩處“靜靜地躺著”我做了重點講解,抓住“靜靜地”這個詞來體會不平靜,感受人與人之間美好情感! 

  在設計本課時,我抓住課文中“小錢靜靜地躺在病床上”和“中國臺灣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兩句話作為切入點。同樣是“靜靜地躺在病床上”,身患重病的小錢是因為缺乏生命力,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病情的嚴重使他不得不平靜。對于生的希望,使他又不平靜,找到骨髓的不容易也使他不平靜。讓學生通過對于“你們猜作者最不愿意用的是哪個詞”的思考,引導理解“白血病”、“含苞”、“唯有”等詞,進一步體會小錢的病情嚴重,骨髓移植對他的重要性! 

  中國臺灣青年在持續不斷的余震中,不顧自己的安危靜靜地躺在病床上,是因為他知道小錢正期待著他的骨髓。這里的“靜靜地”是他內心堅定沉著的反映,他為了海峽彼岸的小錢不再“靜靜地躺在病床上”,而將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在品讀的時候,我用“周圍的環境能靜嗎?”和“他的內心能靜嗎?”兩個問題來襯托出那位中國臺灣青年的不平靜,讓孩子感受中國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無私奉獻的精神。在教學中,讓學生感受小錢的不平靜:他生命的垂危,他對骨髓的迫切需求;感受中國臺灣青年的不平靜:他為了挽救同胞,可以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危,可以把自己的家人拋在腦后。通過研讀,讓學生感受到了平靜背后的不平靜和那份沉甸甸的愛。領會了本篇課文的人文內涵,感受到海峽兩岸人民的這種血脈親情。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雜談 篇8

  一、導入新課

  師:孩子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二十二課——《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師:上節課我們已經整體感知了課文,現在,我們再次走進這個真實的故事。請大家回憶一下,文章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生1:中國臺灣青年為杭州的小錢捐骨髓。

  生2:杭州的小錢得了白血病,中國臺灣青年冒著生命危險為他捐獻骨髓。

  師:說得很完整,看來你上節課聽講很認真。

  師板書:杭州  中國臺灣

  二、通讀全文,自讀自悟

  師:孩子們,讓我們穿越時光隧道,回到那個令人難忘的日子——1999年9月22日。這一天,陽光灑滿了美麗的杭州市,桂樹還沒有開花,晨風中已經飄來甜絲絲的香氣。可他,杭州青年小錢,卻只能靜靜地躺在病床上。而中國臺灣青年的骨髓是挽救小錢生命的唯一途徑。那抽取骨髓的過程又是怎樣的呢?請大家快速讀一下課文,看看文章的哪幾個自然段直接描寫了抽取骨髓的過程?

  學生讀書。

  師:誰來說一說,文章的哪幾個自然段直接描寫了抽取骨髓的過程?

  生:3——5自然段。

  師:你找得真準!孩子們,對于感人至深的文字,我們需要靜下心來細細品味,尤其是那些令我們心中一動的文字,我們最好畫下來。現在就請同學們認認真真地讀讀這三個自然段,邊讀邊畫出最使你感動的句子,用心體會,等會我們一起交流。

 。ㄉx課文3——5自然段)(教師提示:不動筆墨不讀書)

  師:好,同學們讀得差不多了。剛才大家讀書時專注的神情,讓老師很感動。誰愿意第一個來交流?

  生1:在這場災難中,病床上的青年沒有受傷,他的家人是否平安無事,目前還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著希望,期待著他的骨髓。

  師:你能說說讓你感動的理由嗎?

  生1:因為青年在不知道家人安危的情況下,心里卻只想著小錢在等待著他的骨髓救命!

  師:是!多么讓人感動啊!誰繼續讀?

  生2:但是,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師:能說說這句話哪兒觸動了你的心嗎?

  生2:此時,余震還在發生,但他們為了挽救小錢的生命卻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全,所以我很感動。

  師:說得多好哇!

  點評:開講,猶如文章的“鳳頭”,小巧玲瓏,它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安定學生的情緒,誘發學生與課文學習相應的感情,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讓他們帶著強烈的求知欲、孜孜以求的心理進入學習的情境中。再者,設置的兩次自由讀文,有目標,有梯度,讓學生和文本的接觸顯得充實而有效。                          

  二、精讀語段,悟情悟法

  師:剛才同學們談得都不錯,現在請你認真默讀這三個自然段,做老師發給你的練習題,能做得更好嗎?

  生:能!

 。▽W生做練習)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練習題:

  請認真閱讀文章的第三——五自然段,完成練習題。

  1、 聯系課文的第三自然段,思考:

  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搖晃。“仍”的意思是          , 此刻,李博士在                          ;此刻,那位中國臺灣青年正                         。從他們的表現我們可以看出                    。

  2、 聯系文章的第五自然段,思考:

  ⑴、此時此刻,發生了什么意外?(把有關的句子用——畫出來。)這說明了什么?                             

  此時此刻,怎樣做才是安全的?(把有關的句子用……畫出來。)                                

 、、此時此刻,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旁,那位中國臺灣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沉著”可以換成        ,從“沉著”、“靜靜地”我們可以體會出                    。

 、、“一次又一次”、“終于”說明了                    。

  想一想,從中國臺灣青年的身軀里流出的僅僅是骨髓嗎?               

  還有什么呢?                      

  點評:練習設計出彩。抓住文章的中心內容,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脈絡,把握重點。教師緊緊抓住文本中的關鍵詞,“此刻”和“此時此刻”,使學生從文本出發,深刻體會句子的含義,以及作品所表達的含義。語文教學就應該這樣扎扎實實,從關鍵詞語出發,使教學落到實處。新教材的教學,如何把課堂交給學生呢?關鍵是授予學生一些學習的方法,幫助他們分析教材,學會把握重點。

  三、全班交流,深化提高

  師:同學們都做完了嗎?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

 。úシ诺卣痄浵瘢,看,這就是發生在中國臺灣的里氏7.3級的大地震。(畫面定格地震慘狀圖片)看到錄像,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

  生1:地震太可怕了!

  生2:好恐怖呀!

  點評:恰到好處地通過錄像資料“中國臺灣地震”,幫助學生了解中國臺灣青年是忍受著如何大的痛楚和冒著隨時的生命危險,入情入境地幫助學生體會到海峽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

 。ǔ鍪揪毩暤谝活})

  師:是啊,多么可怕的大地震。大地震過后,余震不斷。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搖晃。“仍”是什么意思?

  生:仍是還、繼續的意思。

  師:回答非常準確!但此刻,李博士在干什么呢?

  生: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進手術室。

  師:那中國臺灣青年此刻在干什么呢?

  生:那位中國臺灣青年躺在病床上,等待李博士來抽取骨髓。

  師:從他們的表現中你可以體會出什么呢?

  生1:他們在冒著生命危險抽骨髓。

  生2:他們不怕危險。

  師:是啊,為了挽救小錢的生命,他們不怕危險。

  課件出示第二題

  師:那此時此刻,發生了什么意外呢?

  生:針頭向皮膚刺去,一陣突如其來的余震,使針頭從肌膚里脫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

  師:突如其來是什么意思呢?

  生:事情發生得很突然。

  生:余震突然就來了!

  師: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又一次余震來了。大地開始顫抖,房屋開始搖晃,窗戶上的玻璃“啪”地掉下來了。那此時此刻,怎樣做才比較安全呢?

  生:跑到空曠的地方。

  師:但此時此刻,李博士和中國臺灣青年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師:沉著在這兒可以換成一個什么詞呢?誰來說?

  生:可以換成鎮定!

  師:孩子們,從“沉著地”、“靜靜地”我們可以體會出什么呢?

  生1:他們不怕危險。

  生2:為了就小錢,他們不惜付出生命。

  ……

  師:是啊,此時此刻,李博士和中國臺灣青年心里想得更多的是挽救小錢的生命。救助小錢生命的力量已經使他們顧不上考慮自己生命的安危。這需要多大的勇氣,需要多大的決心!孩子們,這就是海峽兩岸心連心,不是親人勝親人!

  出示:但是,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師:讓我們帶著崇敬之情再來讀讀這句話。

  (學生讀句子)(教師提示重讀“沉著地”、“靜靜地”)

  師:從“一次又一次”、“終于”可以讀出什么?

  生:抽取骨髓很不容易!

  師:說得真好!他們一次又一次地努力,針頭一次又一次地脫落,他們也就一次又一次地面臨危險。他們是豁出性命去挽救小錢。孩子,們,此時此刻,從中國臺灣青年的身軀里流出的還僅僅是骨髓嗎?

  生:不是!

  師:那還有什么呢?

  生1:還有愛心!

  生2:親情!

  生3:希望!

  生4:祝福!

  師:是啊,多么崇高的品質!在病魔面前,愛心戰勝了一切;時間面前,責任心戰勝了一切。于是——

  課件出示: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中國臺灣青年的骨髓,終于從身軀里涓涓流出。

  (學生接讀)

  師:骨髓抽出來容易嗎?通過你的朗讀把這種不容易讀出來!

 。ㄉx這句話。)

  師:骨髓抽出來高興嗎?

  生:高興!

  師:那帶進你的高興再讀這句話。

  (生再讀這句話。)

  師:同學們,這就是深深的愛,這就是濃濃的情,這就是無私的奉獻!請孩子們再輕聲讀一讀課文的3——5自然段。

  師:抽完了骨髓,李博士又帶著這生命的火種開始了奔波。他從花蓮到臺北,從臺北赴香港,再從香港轉機到杭州,連續工作了近二十個小時。但縱然有重重困難,也無法阻隔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此刻,老師從你的臉上看到了“感動”二字。那么,就讓我們把我們的全部感動融入到第六自然段的字里行間吧!

  學生齊讀第六段。

  師:這是一次跨越海峽的拯救行動,這是一次和死神爭奪生命的較量。最后,生命在人們無私的給予中復活了,生命之花在人們的愛和奉獻中重新綻放了。小錢得救了!這讓我們提著的那顆心平靜了下來。我們為文章美好的結局而感動。讓我們和作者一起用文章的最后一個自然段傾吐我們的心聲吧!

 。ǔ鍪咀詈笠欢,齊讀)

  師:文章學到這,讓我們再一次回頭細細品味文章的題目——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在你的心中,這還是一座普通的橋嗎?從你的眼神中,我看出你有更深的體會。

  課件出示:這是一座用          架設的生命橋。

  生1:這是一座用愛心架設的生命橋。

  生2:這是一座用親情架設的生命橋。

  師板書:愛心、血脈親情

  師:這是一座愛心橋,是一座親情橋,更是一座神圣的橋。讓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再讀一遍課題。(學生讀課題。)讓我們懷著感恩的心讀課題!(學生讀課題。)讓我們再用無私的愛讀課題。(學生讀課題。)

  (配樂《感恩的心》),課件出示:一年以后的一天早晨,陽光依舊灑滿了美麗的杭州市,桂樹已經開花,晨風中飄來甜絲絲的香氣。小錢和那位中國臺灣青年相遇了,他們會說些什么?(教師深情誦讀)

  生1:謝謝你救了我的生命,讓我從絕望中看到了希望。

  生2:謝謝你把我從生死線上救了回來。

  生3:我實在是太感謝你了,你是我的再生父母,以前我是一朵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現在,你讓我綻放了。

  師:孩子們,感謝的話是說不盡的,最好的感謝就是好好活下去!

  五、抄寫生字,拓展延伸

  1、知道寫襲、暫,學生抄寫兩遍。

  2、師:這豈止是一個故事,這簡直就是一首生命的贊歌,一首愛的詩篇。把我們的感受融進去讀。(出示詩的形式,并播放音樂)

  小錢得救了,

  這朵生命之花又重新綻放了。

  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也許——小錢和這位中國臺灣青年永遠不會見面

  但是在人們看來,這并不重要,

  因為——兩岸同胞的心是連在一起的。

  那血脈親情

  如同生命的火種,

  必將一代一代傳下去,

  傳下去……

  點評:老師飽含激情,傾情的投入,充分發揮了教師語言講解的作用?犊年愒~,入情的傾訴,昂揚的抒發,孕育了一個激情燃燒的課堂,學生漸入其境,深入其境,師生情感共鳴,心靈共振,同時也體現了語文學科特有的人文性。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雜談 篇9

  聽了林xx老師執教的《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一課,覺得年輕人真不錯,有著深厚而真實的文化功底。在這節課中,教師的導語自然,教學中緊抓教材內容中關鍵詞語來理解;依托文本,抓住主線理解課文的教學方法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一、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進入文本。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臺灣同胞冒著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李老師在導入時結合生活實際——現在甲型疫情十分嚴峻,注意防控(出示:甲型疫情的最新資料)讓學生談感受,引起學生了解故事的欲望。接著老師以故事的形式揭示課題,引導學生進入文本。

  二、緊扣文本,利用關鍵詞理解文本內容。

  課標指出:“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苯虒W設計的導言、問題、引讀等都不能偏離文章的主線。本次教學中,李老師緊抓“小錢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燦爛的陽光沒有使蒼白的臉上紅潤起來„„唯有骨髓的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這句話。在本句中,教師緊扣“含苞、綻放、凋零”三個詞語,很巧妙地將文本的深刻含義——生命的成長經歷結合起來,使學生真實而深層地走近文本的內涵,理解文本內涵。

  三、注重落實了雙基教學,為學生奠定良好的基礎。

  語文課標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實踐„„”教師在教學中也特別注重了雙基的落實。如:教師教學詞語時,利用鏈接百度資料,充分落實好詞語的理解這一塊,同時注重教學中的朗讀,有初讀、再讀,抓句子讀等。除了充分地讀,李老師還重視寫。“小錢靜靜地躺在病床上,而許多志愿者紛紛發起為拯救白血病患者的倡議書,以姚明為例子,請把你想說的話寫下來!倍潭痰臅r間,學生寫下了心中的無限感情。

  總之,從這堂課中,教師的教學獲得了很好的效果,不過也有些小問題與大家一起探討:

  1、高段的閱讀教學重視了詞語的落實,只學習了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教學

  時出現環節重復,這理解課文的內容是否少了些?

  2、這課后的拓展寫話(資料是姚明發起為拯救白血病患者捐贈骨髓的倡議書)與學習課文內容的鏈接,與下節課的學習有作用嗎?

  3、老師架起怎樣橋梁,使自己融入學生,拉近老師與學生距離?

  4、在品讀句子時,是否缺少生生間的評價?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雜談 篇10

  今天在全校上論文教研課《跨越海峽的生命線》,現結合老師們的意見和建議以及我自己的體會做如下反思后記。

  一、因為考慮學生預習過,為節省時間多上點內容,我一開課從題目入手,解題以后引導學生概括課文內容,學生是能夠概括出來的,但是我覺得在這個環節花的時間多了一點,完全還可以再高效一點的,那就是直接在課題下畫橋,然后問橋的這一頭是哪個地方誰怎么了,另一頭是哪個地方誰干什么?依著學生的回答做板書,然后讓學生看著板書講完整的`一段話,可能會高效一些吧。而我卻是讓學生先講,再做板書,再講完整的一段話,在這里好久沒磨得出來。呵呵。

  二、因為是第一課時,又是重點課文,根據x版新課標指出,要加強寫字訓練,所以我在這里也做了展示,但我覺得如果在寫“暫”字的時候,讓兩個寫得比較好的同學上黑板展示,再評價,識字教學可能會更落到實處。

  三、在品讀課文的時候,我設計這樣一個問題,默讀課文,哪些句子讓你感受深刻?學生畫,寫感受,然后匯報。有學生匯報了第五自然段,說被李博士的敬業精神感動,然后我們抓住了“仍)”沉著“去體會,這本沒有什么錯誤,但我覺得在這里學生回答語言簡單,我的啟發性語言不夠。接著,我把小黑板出示我的對話設計,無疑是想體現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有讀到的內容想開去“我的練習是這樣的:針頭向皮膚刺去,一陣突如其來的余震,使針頭從肌膚里脫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時,有人說:“李博士,到空曠的地方菜安全啊,換個地方吧!崩畈┦砍林恼f:“。”

  有人又說:“要不,把手術改期吧。”李博士仍沉著的說:“。”我本來想設計這一組對話以后感情朗讀,但時間已經到了。我覺得在這個環節我做得不盡如意,我缺乏教學機智,沒有把學生的潛能激發出來,我感到很遺憾。

  四、在評課過程中,有老師評價說我的收尾很遺憾,她一提醒,我馬上醒悟,確實是真的,我沒有上完第五段的內容,但也應該做好收口的“編筐編簍重在收口”我應該用強有力的語言做總結,點名文章主旨,引起學生的閱讀期待,可是,遺憾了。

  五、我覺得板書做得很不美觀,也許今天的板書是我做得最難看的一次,哎,我怎么搞得?還教學生書寫規則,自己卻沒有做好典范,影響真不好,教師的教學行為是潛移默化的呀,想到我的板書,我真羞愧。

  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不斷努力彌補遺憾,提高境界,是我努力的方向。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雜談 篇1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中國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2、讀懂課文,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中國臺灣青年在余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教具準備】

  錄像、投影片、歌曲《愛的奉獻》。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999年9月22日,這是一個愛意流動的日子,這是一個海峽兩岸骨肉同胞魂牽夢繞的日子。這一天,千萬雙眼睛共同聚焦一個大陸同胞年輕的生命,千萬顆心為他的命運而跳動。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美麗而動人的故事《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板書,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讀后說說你的感受。

  2、學生匯報交流。

  三、品味語言,感悟血脈親情

  1、身患絕癥的小錢是不幸的,讓我們到杭州醫院的病房里去看看生命垂危的小錢吧。自由讀1、2自然段。

  2、出示句子:

  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拧∽屛覀儼涯抗饩奂竭@段話中,用心去體會,你體會到什么?

 、啤е愕睦斫庾x。

  3、過渡:

  此時,只有骨髓移植,才能挽救他的生命。但是,要骨髓移植談何容易,大約在十幾萬人中才能找到一個適合的人。小錢是幸運的,幾經輾轉終于在中國臺灣找到了這樣的人。下面讓我們把目光轉向中國臺灣花蓮慈濟醫院看看那動人的一幕。小聲讀3~6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把最讓你感動的地方劃下來,用心想一想感動你的原因是什么?

  4、學生匯報交流:

  可以抓住以下句子體會、朗讀感悟。

  ⑴ 此時此刻,跑到空曠的地方才比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⑵ “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中國臺灣青年的骨髓,終于從身軀里涓涓流出!

 、恰±畈┦繋е鴦偝槿〉墓撬瑁涍^十幾小時的奔波,趕到杭州,和當地的醫護人員一起連夜為小錢做了骨髓移植手術。

  5、此時此刻同學們一定有話想說──出示“這真是一座用──架設的生命橋。 弊寣W生填空。

  6、小錢得救了!這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使小錢得救了!讓我們和作者一道用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傾吐我們的心聲。齊讀。

  三、拓展延伸,感悟血脈親情

  1、小錢得救了!一年后的一天,他終于和那位捐骨髓的中國臺灣青年見面了,他會對中國臺灣青年說些什么?同桌兩位同學,一個作為小錢,另一個則是中國臺灣青年,向對方說出你的心里話吧。

  2、指名說。

  3、播放錄象,截至目前,慈濟醫院已經向大陸提供骨髓180例,成功救治了不少白血病患者,每個事例背后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這些正是在海峽兩岸之間用骨髓、用愛心、用血脈親情架設的一座座生命橋啊!此刻,同學們一定有千言萬語要訴說,就把千言萬語匯成最感動的一句話,寫成親情卡,貼到“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上去吧。

  4、學生貼親情卡,播放《愛的奉獻》。

  5、總結:

  大陸雖然被中國臺灣海峽所隔,但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是無法割舍的,這種血脈親情就是“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座用愛心架起的生命橋一定會永遠屹立在兩岸同胞的心中:這種血脈親情是生命的火種,必將愈燃愈烈,經久不熄,世代相傳。

  【板書】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骨髓 愛心 血脈親情

  大陸 中國臺灣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雜談 篇1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感受中國臺灣青年及李博士的奉獻精神。

  3、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課前準備,分為五個學習小組由新聞發言人代表發言。

  一、背景資料導入

  出示一組有關白血病的圖片,師話外解說,學生初步感受白血病的嚴重性及可怕。

  二、口述故事起因,引出朗讀

  在杭州,有一位18歲的青年小錢,他就得了這可怕的白血病。下面就請同學們找一找,這可怕的病魔是如何折磨這個青年的。

  1、點名讀句子,進行適當點評:

  師朗讀:18歲啊,含苞的花還沒來得及綻放,初升的太陽還沒來得及普照大地,小錢卻掙扎在死亡線上,你們就該怎樣來讀好這2段呢?

  2、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點名個別讀。

  3、重點語句朗讀:

  “這個剛滿18歲的青年,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指導朗讀,分小組讀,指名讀。

  三、過渡

  不幸的小錢又是幸運的,在十萬人的茫茫人海中,找到了可以與他匹配的骨髓!這十萬分之一多不容易!

  四、默讀課文,從3~6段找出體現了這個過程不容易的句段

  五、圍繞主線,探究理解

  1、小組代表匯報,根據學生匯報適當點撥。

  2、學生匯報,教師相機點撥:

 。S學生的介紹可以打亂順序講。)

 、拧〕鍪镜卣鸬南嚓P圖片,感受大地震。

  句型練習:“病床上的青年,他不知道……但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希望期待著他的骨髓!

  (小組練筆,組內交流,代表匯報,全班跟讀。)

 、啤恼n文第五自然段中“一陣突如其來的余震,使針頭從肌膚里脫落……”可以想象得到,當時的余震是非常強烈的,余震來了,會有哪些影響?

  句型練習:一陣突如其來的余震,使……但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旁,青年仍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學生口頭練習,匯報。)

  ⑶ 相機指導朗讀第五自然段,體會:

  學生自己練讀,指名朗讀,進行評議后齊讀。

 、取睦畈┦康谋疾ㄖ性僖淮胃惺苓@個過程的艱辛。

  六、闡明結局,激發情感

  一場歷經24小時的生命救助活動終于勝利結束了,你們是不是也松了一口氣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讀一讀吧!

  追問:現在你們知道這座生命之橋是如何搭建起來的嗎?

 。◥坌。)

  在這座愛心之橋的搭建過程中你們還體會到了什么呢?

  (兩岸同胞之間血濃于水的血脈親情。)

  七、小結

  也許人為的阻礙能阻隔兩岸人們之間的來往,但那亙古不變的親情是什么東西也隔不開的!

  再讀第七段,升華感情,達到最高潮。

 。ㄒ魳讽懫。)

  八、課外拓展

  現在我們來想象一下,如果小錢和這位中國臺灣青年相遇了,他會對中國臺灣青年說什么?把你想到的寫下來。

 。▌撘鈹U展,大膽想象。)

  你們的心中也一定有很多話想說吧?你想和什么人說呢?請你們寫一寫。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雜談(通用12篇) 相關內容:
  •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第二課時課堂教學實錄(通用16篇)

    一、導入新課師:孩子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二十二課《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師:上節課我們已經整體感知了課文,現在,我們再次走進這個真實的故事。請大家回憶一下,文章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生1:臺灣青年為杭州的小錢捐骨髓。...

  •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續寫四則(通用14篇)

    1.續寫一:自從小錢的白血病好了,小錢立刻向臺灣青年要“qq”號,小錢每天都要上“qq”和臺灣青年聊天。突然,有一天,,小錢在“qq”上邀請道:“臺灣青年,請你明天來我們杭州西湖玩,好不好?我期待你的來到”“好!...

  •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通用13篇)

    教學要求1.知識與技能⑴學習并掌握本科的生字新詞⑵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⑶有感情的朗讀課文2.過程與方法以讀為主,引導學生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體會人們高尚的精神品質。...

  •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精選16篇)

    一、教材簡析《跨躍海峽的生命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人間真情”主題單元中的一篇閱讀課文。本文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臺灣同胞冒著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

  •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快樂練習:同步訓練(精選12篇)

    課文語言樸實自然,敘寫生動具體,情致淳厚感人。學習時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在反復誦讀中體會李博士和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快樂練習:同步達綱練習(精選14篇)

    一、多音字組詞間:jiān()()jiàn()() 二、用加粗詞語造句1、他患了嚴重的白血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也許,小錢和這位臺灣青年永遠不會見面,這并不重要,因為兩岸同胞的...

  •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練習設計(精選12篇)

    【預習要求】:學生預習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了解課文內容,完成練習題。1.課文向我們講述了一個 的故事,這個故事讓人 ,讓人 。...

  •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后反思(精選12篇)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后反思11月25日我執教了《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一文,課文講述了一個發生在1999年的真實故事。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臺灣同胞冒著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 22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通用16篇)

    設計理念:《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第六組“人間真情”專題欄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語言樸實自然,敘寫生動具體,情感淳厚感人。...

  •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課堂實錄(精選12篇)

    課前交流:師:同學們,昨天,老師到你們學校去的時候,一進校門,就被你們學校傳達室對面墻上的一幅圖吸引住了,猜猜是什么圖?(生……)師:(課件出示中國版圖),就是這幅祖國的版圖,那上面還寫著四個字,哪四個字——生:(紛紛)...

  •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語文教學反思合集(精選13篇)

    今天在全校上論文教研課《跨越海峽的生命線》,現結合老師們的意見和建議以及我自己的體會做如下反思后記。一、因為考慮學生預習過,為節省時間多上點內容,我一開課從題目入手,解題以后引導學生概括課文內容,學生是能夠概括出來的,但...

  • 四年級語文《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精選14篇)

    【教學目標】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跨越、海峽、桂樹、蒼白、紅潤、移植、談何容易、幸運、臺灣、襲擊、平安無事、期待、突如其來、空曠、暫停、骨肉同胞、血脈親情”等詞語。...

  •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精選15篇)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教材分析: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臺灣同胞冒著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兩岸的...

  •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及反思(精選13篇)

    教材分析:《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是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的第二篇課文,講述了臺灣骨髓移植專家李博士在余震中為一位臺灣青年抽取骨髓,輾轉數千公里,連夜救杭州青年小錢的故事。...

  •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讀后感五則(通用16篇)

    1.今天,我們學習了《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篇課文。課文主要寫了杭州青年小楊患白血病要骨髓移植,一個臺灣青年自愿捐獻骨髓。做手術那天,剛巧碰到地震,醫生李博士冒著生命危險為他抽取骨髓并成功地完成了手術,小錢得救了。...

  •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蜜臀视频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森泽佳奈久久久久亚洲首页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丰满 | 日本道二区免费v | 国内精自视频品线一区 | 色婷婷精品久久二区二区6 两个人日本WWW免费版 | 国产黄色一级 | 天天操人人插 | 免费国产污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人成人77777网站 | 99tv成人影院 |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AV | 国产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 最新av免费看 | 91精品午夜|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噜噜 | 欧美人与动牲交片免费 | 1204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 欧美本道 | www.福利| 国语对白爽死我了 | 99精品一级欧美片免费播放 | 超鹏97国语 |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天堂麻豆 | 国产精品二区一区 | 中文字幕丰满乱子无码视频 | 综合久久2o19 | 欧美国产综合在线 | av免费看大片 | 欧美日韩国产一中文字不卡 | av片在线免费看 | 欧美日韩亚洲成人 |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 | 国产精品丝袜久久久久久不卡 | 91影院在线?看 | 亚洲浮力影院久久久久久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国产91对白在线观看九色 | 白嫩少妇一级无码 | yiren22成人综合 | 成人av一区二区亚洲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