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3、給本課的生字找找朋友好嗎?
(注意:我講的“朋友”可以是與這個生字有關的古詩、歇后語、名人名言、諺語等。)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深入人心,語文作為我們的母語,它的外延正在逐步擴大,建立“大語文”的概念已成為許多教師的共識。我把我們平常所見的“給生字找朋友”的訓練項目作了一些小小變動,把“朋友”的外延擴大為涵蓋古詩、歇后語、名人名言、諺語等等,語文的積累就融入了這些“特殊的朋友”之中。)
4、引導學生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1)讓學生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學生回答過程中,師相機板書一些關鍵詞語)
。2)讓學生根據板書試著再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ㄕZ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盡量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讓學生感悟學習方法,體現學習的自主性。)
三、品讀暢談,感情朗讀。
1、自由默讀課文,找出最讓你感動的句子,并在旁邊寫上批注。
2、師生交流。
。ㄩ喿x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讓學生找出最令自己感動的句子,注重相機而導,順學而教,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力求體現“張揚學生個性,提倡多元感悟”,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深刻理解文本的內涵。)
四、總結朗讀,拓展延伸。
1、總結朗讀:指導朗讀課文最后兩句話。
(閱讀教學不面面俱到。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的教學采用“以讀代講”的方法,讓學生在讀中感受骨肉親情。)
2、拓展延伸:
假設有一天小錢和這位中國臺灣青年見面了,讓學生發揮想象,想想他們會說什么?
(讓學生把語文延伸到課外。)
第二課時(略)
一、感情朗讀,深化體味,生發情感
二、假設見面,親切交談,提升情感
三、質疑問難,互動交流,融合情感
四、提醒指導,寫好字詞,扎實基礎
五、借助語段,聯系實際,抒寫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