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他人的責任──《永生的眼睛》第二課時課堂實錄
(課前師生交流一分半鐘,略)師:為了上這節課,你們課前準備了什么?
生:預習。
師:怎么個預習法?現在要請另一位同學發言了。
生:就是寫出不同的讀后感。反復地讀,讀熟了,就可以寫出自己的感想。
師:預習,就是要反復地讀。讀熟了。有沒有把感想寫出來?
生:有。
師:都寫了吧。
生:寫了。
師:還有呢?
生:可以提出問題,談自己對自己對某段的理解。
師:還有嗎?
生:比如你贊同這句,為什么?或者反對哪句,為什么?
師:哦,就是這些都可以針對整個文章發表自己的感想。
生:還有就是可以給人物作評價。
師:其實這些都是我們課前要做的基本功。我在外面聽你們上的第一課時的時候,也在想不知道大家預習的情況怎么樣。比如說,“振聾發饋”這個詞語,你們理解了沒有?
生:理解了。
師:誰來說一下。
生:我來說!罢衩@發饋”就是用語言文字來喚醒糊涂的人。
師:就是有些人對某些問題認識還很模糊,像一個聾子,象一個思想處于昏睡狀態的人,聽了一席話以后,眼睛明亮了,耳朵也聽得很清晰了。這個詞就說明一席話對你的影響是多么的深。上一節課,你們覺得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嗎?
生:沒有。
師:沒有。哇,聲音這么響亮。你說,什么問題沒有解決?
生:課文第12自然段:在這一刻我領悟到,父親他所遺留的角膜仍會映在我女兒的眼睛里,這是怎樣的一種驕傲?為什么要用“怎樣的一種驕傲”?直接說驕傲不就行嗎?
師:你看,我要是這樣讀的話,“這是一種驕傲”,“這是一種怎樣的驕傲”,感覺會一樣嗎?
生:不一樣。
師:這里面至少感情色彩是不一樣的。句式的表達上一樣嗎?“這是一種驕傲”,“這是一種怎樣的驕傲”,句式表達上也不一樣。你說。
生:讓我們思想也跟著課文去,因為他加了“怎樣”嘛,就是讓我們去想,她是怎樣的驕傲。
師:這里面也留給我們一個想象的空間,到底是怎樣的驕傲,我們可以再把文章理解一下,可以把文章中特別重要的,就象上一節黃老師反復強調的某些段落、某些情感、某些問題,重新來理解一下可能我們就能明白這是怎樣的一種“驕傲”。還有什么問題?
生:文章題目能不能改成“愛心捐贈”?
師:哦,而不是“永生的眼睛”,是“愛心捐贈”?梢赃@樣改嗎?
生:可以。
師:你說一下,“愛心捐贈”跟“永生的眼睛”一樣嗎?這里的“永生”是什么意思?
生:永遠存在。
師:人的眼睛可能永遠存在嗎?
生:不可能!
師:人的眼睛能一代一代傳下去嗎?
生:不可以。
師:其實人的眼睛都只有一個,(生:期限)對,就像人的生命一樣,都有期限,都有個生命長度的限制。比如說,到我們老的時候,眼睛會得白內障;眼睛老了的時候,有一個詞語叫“老眼昏花”。老了以后,有的還會視力失明,生命都有一個衰老的過程,那眼睛也是有生命的,但是這里為什么會說“永生的眼睛”呢?
生:它不僅僅指眼睛,還指教育、啟智。
師:它這里還講了,其實是一種精神,一個人對其他人一種奉獻、責任;一個人對另外一個人的關愛,這樣的一種精神,可以永遠地流傳下去。這里的“永生” 可能就有更多的一種意味。它作為一種精神可以一代一代的傳承。按這樣來理解的話,用“愛心捐贈”,你覺得哪個題目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