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
鄉村四月
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生字“蠶桑”,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和默寫古詩。
2、借助注釋理解詩的大意,引導學生掌握學習古詩文的基本方法,培養閱讀古詩的興趣,養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3、體會詩人對鄉村風光的熱愛與欣賞,對勞動生活、勞動人民的贊美。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反復誦讀,多元體驗,引導學生感悟詩情。
2、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強化學法,自學能力。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意象鋪展,切入正題
師:走進田園,就像走進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我們欣賞到:那獨特迷人的《鄉下人家》,那異國風情的《牧場之國》,相信這些現代美文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那,古代的鄉村又是怎樣的?
1、我們跟隨著宋代詩人翁卷一起領略江南的鄉村四月。(板書“鄉村四月”)齊讀課題
2、四月是什么季節?那,你心中的“鄉村四月”是怎樣的?
那是“小橋流水人家”,那是“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3、帶著鄉村的美、四月的美再讀課題!
二、 通讀全詩,感受詩的節奏美
1、(出示全詩)誰來說說以前學古詩的方法?
2、請自由讀古詩,讀上四遍。讀前兩遍,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后兩遍,注意詩句內部的停頓,讀得有節奏、有板有眼。明白嗎?
3、誰想讀?讀準沒有?
4、檢查生字“蠶”“桑”
5、(配樂)讀出詩的節奏。(方法:多誦讀)
三、理解詩意,感悟詩的語言美。
過渡:在你們有滋有味的朗讀聲中,詩歌醉人的韻律已經緩緩流出。
1、讀了這么多次能結合注釋說出詩意思嗎?請同學們在小組內說說。
2、匯報:(點撥一二句寫:景;三四句寫:人)
3、這詩意明白了嗎?趕緊帶著自己的理解,相信你會讀得更好。
四、品味詩句,感悟詩的意境美
正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如畫的鄉村四月,一定吸引了你的視線,留住了你的腳步。我們就開個詩畫品讀會吧!
(一)品味第一、二句 (課件出示一、二句)
1、這兩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畫面?(板書:綠原、白川、子規、煙雨)
2、指導品讀:遍、滿(方法:抓詩眼)
3、除了山陵原野是綠的,還有什么是綠的?(方法:想畫面)
4、這畫面讓我想起哪些詩句?(聯系有關的詩句)
5、這是絕妙山水畫!我們以讀代品吧!
6、鏡頭再轉換,你還聽到什么、看到什么? “子規”是怎樣啼叫的?
7、這“雨如煙”什么感覺?看圖片
1)把這種若有若無的朦朧美讀出來。
2)這雨讓你又想起了哪些詩句?
8、一動一靜的杜鵑煙雨圖已呈現我們面前了!讀出動靜的美感
9、此時此景,你能用什么詞語來形容?讓我們一起吟誦這兩句詩吧。
10、小結:你們真了不起,憑著多誦讀、看注釋、抓詩眼、(調動視覺、聽覺,聯系詩句)想畫面的法寶就走進青山綠水、杜鵑煙雨圖。
(二)學習第三、四句(課件出示三四句)
過渡:生活在那里的人們又怎樣呢?
1、詩人們,請選用一樣或幾樣法寶,品其中的詩與畫。先小組內切磋切磋。
2、匯報。
3、小結:農家生活,人人都有事做,個個都勤勞。(板書:人勤)
但,想到“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人們怎會不開心?你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