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
(課件出示)(隨機:你可以仿照剛才學詩的方法,借助注釋,想象畫面,來讀懂整首詩的意思。)
2、學生交流,再全班交流。
⑴指名讀,
⑵說詩句的意思,說說這首詩描寫的是什么季節的風光?
五、積累古詩,激發興趣
師:是啊!鄉村是那么恬美、秀麗,字字都洋溢著一種平和、寧靜的氣氛。歷來許多詩人就以描寫鄉村生活、田園風光為主,寫下了很多不朽的詩篇,這樣的詩,就叫——田園詩。
六、作業布置。
1、抄寫詩及詩意,并且背出。
2、搜集、品讀更多詩人所創作的田園詩。
漁歌子
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塞、箬、笠、蓑”,指導書寫“鷺”等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詞句,并能熟讀成誦。
3、體會詞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培養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成課外積累的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根據詞所描繪的景物,想像畫面;有感情地朗讀,在讀中入境,讀中悟情。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初讀,建構田園生活的主題
1、教師用語言渲染,用圖片輔助,幫助學生對單元本題溫故知新。
2、師生交流,理解詞牌名。
3、請學生自由朗讀詞句,把詞句讀通順,字音讀準確
4、教師檢查整首詞的讀音,重點指導“塞”的讀音及“鷺”等字的書寫。
5、請學生再讀詞句,指導讀出詞的節奏。
二、細讀,走近田園生活的畫面
1、請學生借助已有的經驗,回顧理解詞意的方法。
2、學生自主學習,理解整首詞的意思,并在小組內交流自主學習中的見解。
3、反饋匯報對詞意的理解。
三、賞讀,觸摸一顆眷戀的內心
1、教師配樂范讀,請學生談感受,讓學生初步感受詩人的“不須歸”。
2、由“不須歸”切入,讓學生交流匯報詩人 “不須歸”的原因。
⑴景美中感悟“不須歸”。
①請學生了解詞中描寫的景物。
②教師配樂范讀,讓學生想象詞中的畫面。
③ 學生交流想象的內容,教師緊扣畫中的色彩及 “飛”字進行點撥,并引導學生用其他詞語來形容春景。讓學生通過多元品讀,繼而誦讀,感悟畫面的和諧與動態之美。
④回讀“斜風細雨不須歸”,初步感悟詩人“不須歸”的原因。
⑵鱖魚肥中感悟“不須歸”。
①引導學生關注“肥”字,讓學生交流從“肥”字仿佛看到了什么。
② 讓學生品讀前兩句詞,感悟詩人用詞的精妙。
③回讀“斜風細雨不須歸”,進一步感悟詩人“不須歸”的原因。
⑶箬笠、蓑衣中感悟“不須歸”。
① 學生感悟“斜風細雨”,引導學生用其他的詞語形容春雨的特點。
②學生品讀,繼而誦讀第三、四句詞,感受春景的寧靜之美。
⑷讓學生把感悟到的畫面用文字描繪下來,并在全班中交流,提升畫面的整體美。
四、拓展,感悟一份眷戀之情
1.出示補充資料:“每垂釣,不設餌,志不在魚也。”讓學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并讓學生提出心中的疑問。
2.師生交流詩人的生平,教師補充對詩人的介紹。理解詩人“不須歸”的是什么地方,再走進詩人的內心。
3.教師引讀第三、四句詞,提升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