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時田園雜興》教學案例
利用課件,圖文并茂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溫故”的同時,還“知新”。讓學生充分感悟詩中“童孫”的天真、勤勞。
四、品詞賞句,想象悟情
1、過渡:
同學們,我們不僅讀通了整首詩,而且還讀懂了詩的意思。下面,我們就再一次走進詩歌當中,從字里行間去體會作者的所思、所想!
齊讀古詩。
想一想,你覺得詩里那一句寫得最有趣味?
2 、相機賞析詩句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⑴ 你為什么喜歡這一句?這一句主要講什么?
指導學生看圖:孩子在干什么?從一個“學”字,你體會到什么?(天真、勤勞、可愛)
⑵ 你們喜歡這些小孩子嗎?通過你的讀來表達你的喜愛吧!
指導學生帶著對那些兒童的喜愛之情來讀。讀出小孩子的調皮可愛,讀出小孩子的聰明好學,讀出你自己的喜愛之情。
⑶ 延伸:古代許多偉大的詩人和你們一樣,都喜歡把這些天真可愛的孩子作為描寫的對象,寫下了許多著名的詩篇。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課件出示:
所 見
袁枚
牧童騎黃牛, 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宿新市徐公店
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小兒垂釣
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引導學生回顧、感悟詩歌中兒童的天真爛漫的形象,歸納讀詩。
⑷ 過渡:這三首詩中,孩子們“捕鳴蟬”、“追黃蝶”、“學垂綸”,無憂無慮。現在回到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四時田園雜興》這首詩當中來,先讀一讀,再想一想:為什么這些孩子要學種瓜呢?又跟誰學種瓜呢?(引出上句,是由于村莊兒女的熏陶、影響)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⑴ 這句寫了什么內容?村莊兒女是怎么“當家”的?
圍繞“耘田”、“績麻”啟發想象農民們除了“耘田”、“績麻”還會干些什么活?(插秧、收割、犁地、積肥……明確:農民勞動的繁忙景象)
⑵ 村莊兒女這么勤勞是為什么?(建設美好的家園……)
⑶ 過渡:正是看到這些勤勞的村民,一個個天真好學的童孫,所以詩人興致而來,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古詩。讓我們一起用心讀一讀吧!
3、指導學生反復讀,讀出敬重、贊嘆和喜愛的感情,讀出詩的節奏。
五、我們常說“詩歌”,可見“詩”和“歌”是分不開的。在充分的朗讀訓練后,如何喚起學生的朗讀熱情,調動學生的朗讀情感呢?我準備了兩首不同風格的樂曲,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感悟理解,為詩歌選擇配樂并誦讀。曲子還沒有放完,學生就已經作出了一致的選擇。配樂后的激qing朗讀效果不言而喻!
師:最后,讓我們一起用心來背誦這首古詩吧!
六、另外,我還設計了“拓展閱讀”環節。希望學生愛讀古詩,養成主動積累的學習習慣。
師:《四時田園雜興》是詩人寫的一組大型田園詩,描寫農村四個季節的景色和農民的生活。下面,老師為大家找到了另外一首,一起來讀讀看。
(出示課件)
四時田園雜興
黃塵行客汗如漿,少住儂家漱井香。
借與門前盤石坐,柳陰亭午正風涼。
師: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古代詩歌是我國文化遺產之一,希望同學們課后多去積累,多去閱讀名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