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愛的草塘》教學反思
二、小組互幫講故事。
請同學們邊讀邊體會,想一想:小麗總共講了幾件事,是哪幾件,如果當時你就是小麗你怎樣用自己的語言把這幾件事講給大家聽。小組內一下鬧開了,同學們議論紛紛,好不熱鬧。討論過后,再請同學上臺發言,下面是掌聲不斷。最后,我讓臺下同學對臺上臺下的發言談一點自己的看法或提一點自己的好的建議,結果大家所說紛紛有理。安排四人小組討論,是為了讓每個學生都有鍛煉發言的機會,而他們之間的互相補充又能提高班級發言的質量。學生通過自學不同程度地弄懂了課文一個方面的內容,就會有一種成功的喜悅,這使他們更加相信自己能獨立地獲取知識,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紙上抒情贊草塘。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大多飽含著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我們語文老師只要有一雙充分信任學生的“慧眼”,完全可以甩開請學生概括中心思想的老路,走出讓每個學生都一抒胸臆的步子。基于這樣的思考,我在對《可愛的草塘》一文進行總結教學時,布置了一個作業:寫話:北大荒的草塘啊,你——,我——。當我一聽著他們的即興式練筆,竟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多么簡潔明快、又是多么生動活潑的紙上抒情啊!有的學生寫出了自己迫不及待地渴望去看一看的心情。有的學生緊扣課文內容,表達了贊美之情,如“北大荒的草塘啊,你的美麗,你的富饒,你的一切,我都難以忘懷。”……這些都足以證明,這時的學生興趣盎然,思維活躍,情緒飽滿,每個人都“飛”人了北大荒的草塘,都在用自己的語言與作者交流,與同學交流,與老師交流。這樣的氣氛,不正是語文教學所追求的效果嗎!
2003年12月19日,我參加了涪城區片區語文備課獻課活動。在這次教學活動中,我上了小學語文第九冊《可愛的草塘》一課。這次活動,既鍛煉了我,同時,也使我有機會向其他學校學習,使我獲益匪淺。下面,我談談上完這節課后的一些得與失。
先說這節課的構思。這是一篇寫景的文章,需要完成三個教學目標: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2、了解北大荒的可愛,培養熱愛家鄉,熱愛自然的感情。3、體會文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優美景象。針對教學目標,我是這樣來設計我的教學的:首先是情境創設,我將草塘四季的照片一一展示,并以詩人的故事為線索,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然后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讀議議,總結出草塘的可愛之處:景色優美、物產豐富、風光奇特。接著,通過看、找、讀(抽讀)、聽(聽范讀)、讀(自由讀)、朗讀的方式學習景色優美這一部分;通過自學、集體議論的方式學習物產豐富這一部分;通過找、議、讀(范讀、自由讀、朗讀)、背(背誦)的方式學習風光奇特這一部分。最后,理出全文作者思想感情變化的語句,使學生對全文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同時,將開頭創設的情境—— 詩人未完成的詩展示出來,讓學生幫助詩人完成作品,以詩歌朗誦的方式完成教學。
從我個人的感覺看,這節課的情境創設是比較成功的。我將草塘四季的照片一一展示,并以詩人的故事為線索,以詩人未完成的詩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學生的情緒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注意力很快集中到了課文中。整節課學生的情緒都很高。此外,教學環節清楚,設計合理。按議、讀、寫、誦的順序,完成了教學目標。另外,教學中新課標的要求也得到了貫徹,教學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師生齊動,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的學習方式得以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