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趵突泉》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發展為本。讓學生自主選擇、自主探究,把課堂學習的時空真正還給了學生,把課堂閱讀與課外閱讀結合起來,以充分展示語文教學的生命活力,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教學目標:
l、通過觀察圖畫和理解課文,了解濟南名勝趵突泉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愛美的情趣。
2、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事物特點的方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學重難點:了解趵突泉景色的特點,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進行描寫的方法,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愛美的情趣。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故事引入,揭示課題。
師:乾隆皇帝到山東濟南的游玩時,看到趵突泉的美景,心血來潮,提御筆封此泉為“天下第一泉”的故事。
有人說“沒有這泉,濟南定會丟失一半的美”。趵突泉真的這么美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我國著名的語言大師老舍爺爺寫的《趵突泉》。
二、整體感知,捕捉重點。
1、自由輕聲讀課文,要求將字音讀準,將課文讀通。
2、指名分自然段朗讀,想想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3、課文中具體寫趵突泉的美麗景色的是哪幾個自然段?
4、交流自學情況。
(1)“活水”是指怎樣的水?作者看到的是怎樣的一溪活水?
(2)作者抓住泉水的什么特點來寫?怎樣寫自己的感受和聯想?(3)課文從哪幾方面描寫小泉眼的美麗和有趣?
三、抓住“單講”,直奔重點。
1、學習第三自然段,對照彩圖,你讀懂了什么?
2 、體會大泉美。
讀出你最喜歡的描寫大泉美的句子,抓重點詞加以體會。
(1) 出示句子一:“泉池中央偏西,有三個大泉眼,水從泉眼里往上涌,冒出水面半米來高,像煮沸了似的,不斷地翻滾!斌w會“涌”、“冒”的意思。能將兩個詞調換嗎?
(2)放圖像,感受大泉的動態美,體會作者用詞之精妙。
(3)句子比較。
a. 三個水柱都有井口大,沒晝沒夜地冒,冒,冒,永遠那么晶瑩,那么活潑,好象永遠不知疲倦。
b.三個水柱……沒晝沒夜地冒,永遠不知疲倦。
提問:這兩個句子能否突出大泉不停地涌出呢?
提問:你明白泉水為什么“永遠那么晶瑩,那么活潑,好象永遠不知疲倦”嗎?
(4) 作者寫“要是冬天來玩就更好了------”為什么?讀句子想想好在哪里?練讀描寫大泉精彩的句子,體味情感,在背誦中體驗美,再現美。
a、自由朗讀。給學生創造知識內化過程。
b. 指導朗讀。這一環節由教師范讀,要在技巧方面給予示范、指導,讓學生練說描述大泉的美。
四、研讀討論,領悟特點。
1.默讀第四段課文,畫出描寫小泉樣子的重點詞語,抓住“數不清”理解小泉多,小泉有不同的姿態。
3、再讀課文,說出“數不清”的原因。
3.理解“在陽光照射下------“這個句子。
五、區別比較,感悟異同。
1、自由讀第三、四自然段,找出描寫大泉和小泉的詞語,說出有什么不同。
2.朗誦強化:體會大泉水面美和小泉水下的不同及作者由表及里的觀察方法。
六、積累:
1、識記、書寫生字。
2、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板書設計:
趵突泉
大泉:晝夜翻滾 神秘境界 氣勢美
小泉:有的…有的…有的……形態美
自然的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