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中華民族的最強音》說課稿
一、說教材西方一位著名的音樂家說:“音樂是心靈的迸發。它不象化學那樣能進行實驗分析。對偉大的音樂來說只有一種真正的特性,那就是感情。”北師版教材第七冊第九單元正是以音樂為主題的一個單元,《中華民族的最強音》就是其中的一篇。這篇課文詳細記敘了《義勇軍進行曲》的誕生、傳唱、定為國歌的過程。實現了其為 “中華民族的最強音”的社會價值,是一篇介紹經典音樂作品的說明文。文章匯集了大量的信息,并作了準確精當的闡述,表現出作者對作品的喜愛和喚醒世人報效祖國的強烈愿望。整篇文章用飽含激qing的筆墨描繪著一幅幅有血有肉的高昂激越、催人奮進的畫面,充滿著濃濃的愛國情。
二、說學情
本班學生能按要求進行預習,解決生字、新詞。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喜歡朗讀。但對于剛上四年級的他們而言,由于閱歷有限要能體會到中華民族的最強音這一深奧、深沉的民族情感是不容易的。因此,在教學中我緊扣教學重點,引領學生走進文本 ,從多種渠道學習課文,感受中華民族最強音的深刻內涵。
三、說教法學法
我在本節課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幾種方法:
1、情景教學法,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利用圖片、音樂創設情景,激起學生內心深處的情感。
2、多種形式的誦讀,自由讀、個人讀、師生配讀、配樂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的個性體驗得到充分發揮。
3、合作交流,同桌合作、師生合作。如:在中國的土地上,抗日烽火連天,都有哪些戰斗的詩篇呢?這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讓生生,師生思維碰撞的火花得到升華,加深了學生對中華民族的最強音的理解。
多種形式的教與學能使學生在優良的教學情境中實現三維目標的和諧統一。
四、說目標
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結合本單元著力體會音樂的創作歷程以及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我制定了本課教學目標:
1、讀準生字詞的音,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2、閱讀課文,體會《義勇軍進行曲》被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現實意義。(重點)
3、唱國歌,感受“中華民族的最強音”的深刻內涵。(難點)
4、查找資料,了解抗日戰爭的歷史,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五、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有關資料
六、說教學過程
我設計了“創設情景,導入新課——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品讀課文,抓關鍵句,體會思想感情——自讀自悟,完成練習——激qing拓展,升華主題”五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師生共聽《義勇軍進行曲》。
2、每當聽到這雄偉、激昂的國歌時,你會想到什么?(生自由談感受)
是呀,只要你是個中國人,無論你身處何方,一聽到這歌聲都會激動起來,民族自豪感就會油然而生,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篇與國歌有關的文章。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不認識的字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并多讀幾遍。2、再讀課文,思考:課文圍繞著“中華民族的最強音”講了哪些內容?
指名匯報:國歌的誕生、傳唱、定為國歌。
[設計意圖: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
(三)品讀課文,抓關鍵句,體會思想感情
1、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侵占了我國東北三省;1935年,又把魔爪伸向了華北。(屏幕顯示,關鍵詞由小變大)當時的中國是怎樣的苦難啊?請看吧!(播放圖片)(師聲情并茂的解說:日本帝國主義在我們的土地上胡作非為,燒毀房屋,搶走財產,最可恨的是成千上萬無辜的老百姓被殘殺,他們所到之處尸橫遍野、血流成河。多少無家可歸的老鄉被迫遠離家鄉四處流浪。面對如此慘無人道的敵人,你心中充滿了什么樣的感情?你想對在戰火中掙扎的人民大聲吶喊什么?這些不屈與反抗的激烈情緒充斥著田漢的心靈,他為此寫下了這振奮人心的歌詞,(出示歌詞)后來這歌詞又傳到了聶耳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