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中華民族的最強音》說課稿
(出示圖片)大家看,圖上的是誰?(聶耳)他在干嘛?(譜曲)請大家拿起筆,把聶耳譜曲的有關語句畫出來。你畫的是那幾句?(聶耳看到這振奮人心的歌詞……每一個音符中。)什么是傾注?(出示屏幕文字)把什么傾注到每一個音符中?(對祖國和人民的愛,對敵人的狠)在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下,人們家破人亡,流利失所,請聽當時人民悲慘的哭訴吧!(歌曲《松花江上》)
[設計意圖:由于文章所描述的內容多為抗日戰爭時期的,年代比較久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比較遠,學生在理解時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因此通過圖片以及老師聲情并茂的講解,讓學生充分的了解時代背景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十分有效的方法。圖片中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侵略以及人們家破人亡、流利失所的場面都能更加直觀的激發起學生熱愛祖國人民、憎恨侵略者的愛國主義情感,體會當時人民抗日救亡的決心。]
3、聶耳仿佛看到了這樣的畫面,也聽到了人民的哭訴,他要用歌聲喚起人們的斗志。(指導朗讀)因此,他一會兒怎樣?一會兒?一會兒?(再齊讀)他把對祖國和人民的愛,對敵人的恨都傾注到每一個音符中。(師范讀)誰也愿意讀一讀這第二句?齊讀
4、就這樣《義勇軍進行曲》譜成了,讓我們一起輕聲哼唱這高昂激越、催人奮進的《義勇軍進行曲》吧!這首歌高昂激越、催人奮進,這首歌堅定有力,這首歌唱出了中華民族的最強音。
[設計意圖:古語有云:“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詠歌之。”歌唱是表達內心情感的一種手段。在之前的學習中,教師通過圖片的激發,朗讀的引導,學生心中那股對祖國人民的愛,對敵人的恨已經到了需要抒發的時候了。在唱《義勇軍進行曲》的過程中學生內心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釋放,同時也讓學生理解了歌詞的深刻含義,可謂一舉兩得。]
5、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一個前進,又來一個前進,再一個前進,還有一個進,一次重復,又一次的重復,再一次的重復(多媒體出示)這是為什么?
6、(在黑板上貼地圖)看吧!在《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聲中,在這中國的土地上,抗日烽火連天。都有哪些戰斗的詩篇呢?課前大家查找過有關資料,每一次戰役,每一個戰斗都各用一兩句話說一說嗎?(總結)正是這《義勇軍進行曲》鼓舞了中華人民的斗志,唱出了中華民族的最強音。(讀課題)
[設計意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除了挖掘課本中的教學資源外,還需要充分利用學生身上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充分體現新課程理念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抗日戰爭中有許多經典的戰役、感人肺腑的英雄故事,學生通過課前查找的資料已經對此有所了解。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后,再讓他們講這些故事,一方面利用這些耳熟能詳的故事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另一方面使學生感受到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激發了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四)自讀自悟,完成練習
1、后來,這首歌為什么被定為國歌?請大家快速讀課文最后幾個自然段。
(出示填空)①1935年7月,這首歌傳遍了( ),成為( )。
②1940年,這首歌又傳遍( ),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線一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