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之思》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認會課文中10個生字,及課文中的重點詞語,并會在生活中靈活運用。
2、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能夠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抓住第三小節重點詞語體會“無形的橋”的深刻含義,并結合個人經歷交流自己的看法。
4、通過學習,閱讀有關橋的知識,培養學生的整理、收集能力,鼓勵學生學會積累。
教學重點
1、抓住第三小節重點詞語體會“無形的橋”的深刻含義,并結合個人經歷交流自己的看法。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課文三個部分之間的聯系。
教學準備 課前讓學生閱讀“開卷有益”里的文章,收集有關橋的資料,了解家鄉的橋的歷史和故事。
(第二課時)
導入
課前老師讓大家收集有關橋的資料,了解家鄉的橋的歷史和故事,誰能講一講你的收獲呢?(師生交流收集的資料,談體會)橋以他獨特的魅力,激發了無數文人墨客的創作靈感,歌頌橋的美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樊發稼的一首有關橋的散文詩——《橋之思》。板書課題。
一、初讀全文
學生自讀全文,思考從詩中讀到了什么?把你感興趣的詞句勾畫下來。
二、學習第一小節
1、我們從整體中感知了課文,同學們讀懂這么多真了不起,我再請一位同學來讀讀第一小節,聽的同學思考一下第一節都介紹了哪些橋的樣式?
(生反饋:木橋、石橋……獨木橋、斜拉橋……)板書:樣式
2、那么這些橋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呢?
(生反饋:石頭、木頭……)板書:材料
3、這么多樣式的橋都有些什么功能呢?
(生反饋。)引導說全后,板書:功能
4、再將第一節讀一讀,說說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是什么關系?結合我們的板書誰能說說這一節的主要內容?
(首尾呼應,這一節介紹了橋的樣式、材料和功能。)
三、學習第二小節
1、從你們的朗讀,我們聽出了橋的確給人帶來了很多方便,那各種各樣造型優美的橋在給人方便的同時,還有些什么作用呢?請同學們快走進課文讀一讀,找一找,好嗎?
(生反饋:美的享受)板書:美。
2、誰能來讀讀第二節?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你從文中哪些詞句聽出了橋的美?分別用“——”和“.”在文中標出來,并記在你們的日積月累本上。
(抓住重點詞語“碧波粼粼”、“回旋別致”、“巍峨雄偉”、“浩然坦蕩”。)
(1)、碧波粼粼是什么意思?它是形容橋的嗎?那為什么從這個詞上你體會到了橋的美?(碧波粼粼的湖面美更襯托了橋的美。)
(2)、請同學們再默讀一下這一小段,你認為還有那些詞語表現出了橋的美來?
(生反饋:回旋別致。板書:回旋別致。師:什么意思?彎彎的小橋不同于其他的橋。圖示,加深對詞語的理解。這種彎彎的、特別的、精致的風格使它更加美麗了。)
(3)、你還從那些詞句讀出了橋的美?
(生反饋:巍峨雄偉。板書:巍峨雄偉。師:巍峨雄偉什么意思?你能不能讀一讀這句話,讓我們體會到橋的巍峨雄偉?生讀。
他讀出橋的巍峨雄偉了嗎?誰還想來讀一讀?師指導個別讀,全班讀。)
3、全班一起將第二段朗讀一遍,說說這一節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各種造型優美的橋在給人方便的同時,還裝點著鄉村和城市,給人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