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結》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中國結》是一篇散文。全文圍繞中國結,從中國結的外形寫到它滲透的世界意義,層層深入地說明了中國結特別受寵的原因,表達了作者對中國結的喜愛,表達了中華兒女“同根生”與“心連心”凝聚的濃情,也表現了作者對時尚的那份深刻理解。課文表面上寫的是中國結,實際上表達的是中華兒女對祖國深深的熱愛。課文語言精練,句式整齊,行文中飽含作者的一片深情。
教材分析:
本文是新世紀版小學語文四年級第三主題單元中的一篇主體課文,通過介紹近幾年流行受寵的飾物中國結,表達了中華兒女“同根生”與“心連心”凝聚的濃情。中國結已經成為我們向世界傳遞祥和和喜慶的象征,在這個小小的中國結流行的現象背后,體現的是炎黃子孫強大的凝聚力。
理論依據:
課標中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除了有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等語文能力的學習,還包括學習語文必須經歷的過程與方法——積累、語感、思維品質、學習方法、學習習慣,還有文化品味、審美情趣、知識視野、情感態度、意志品質、思想觀念等,此外還潛在有培養扎實的基本功和開發創新能力等方面的因素,語文教學要社會化,人格化和個性化,課堂不僅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場所也應該是體驗人生的地方。
學生情況分析:
四年級的能力目標要求本年級的學生的認識應逐漸接近文本,接近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通過討論,對作品的感覺和理解應能形成大體的共識,經過三年的積累,學生基本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大部分學生已經具備獨立完成識字學詞的任務,有一定的學習自主性,愿意閱讀,喜歡閱讀,樂于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感,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教學目標
1、理解“杰作”、“受寵”、“巧奪天工”、“嘆為觀止”、“圖騰”、“憧憬”等詞語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中國結外形變化無窮,寓意豐富的特點,體會作者對中國結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4、激發學生關注中國民間文化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5、修改讀書筆記。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中國結外形變化無窮,寓意豐富的特點,體會作者對中國結的喜愛和贊美之情,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學過程
一、認識中國結
目的:承接上節課的內容,鞏固學生對中國結外形的了解,引發學生的思考。
過程:
1、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這幾年,有個特別受寵的飾物是——(生:中國結。)
2、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孩子們積累了描寫中國結樣子的句子,你還記得嗎?
(生匯報積累情況。)
3、師:這么喜慶的中國結當然大家非常喜歡了,你看——(師引讀第二自然段。)
怎么讀出它特別受寵呢?請在四人學習小組里合作讀書。
4、師:在寧靜的小街,在明亮的櫥窗前,在溫馨的家中,在熱鬧的人群中,中國結無處不在,人們是那樣的喜愛它,讀到這兒,你最想個大家討論什么?
教師的評價語:
讀書方面:
①你對它的編織很感興趣。
②多么巧妙的編織。
③巧奪天工,你對它的技巧一定很了解。
④你背得很清楚。
⑤你們小組的團結合作,讀得真好,謝謝!
⑥加入了表情,很會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