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結》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質疑的評價語:
①有意思,看得出,你對這部分印象很深。
②會提問的孩子,就是聰明的孩子!
二、品味中國結。
目的: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深層次地探索,激起進一步學習的熱情。
過程:
1、師:請孩子們默讀3—6自然段,想想中國結為什么特別受寵?
2、全班交流:
a.一根根紅色的絲繩……工藝品。(指名讀)
師:你的朗讀格外強調這兩個地方:巧妙編織,巧奪天工。為什么這樣讀?
師:你還可以換成哪個詞?
(生:美侖美奐、精美……)
師:能不能換,為什么?
師:的確“巧奪天工”在這既簡潔又傳神,當你了解了這一點后,讀這個句子你一定會有別樣的感受?誰來讀?。
b.師:如果再配以各種飾品……令人嘆為觀止。
師:一個小小的飾品,竟能起到這種畫龍點睛的作用。
師:這么美麗的中國結,你能用最簡潔的語言把概括出來它的寓意嗎?(課件:各種各樣的中國結。)
師:你看,這個中國結配的是古錢,象征的是(生:)濃縮成四個字……真應了書中的那句話:那真是(生:變化無窮),令人(生:嘆為觀止)。c.學習第五自然段,
生:中國結由…… 不管這根繩經過如何曲折的纏繞,總是不離不棄……
師:經過怎樣的“曲折纏繞”,能結合查找的資料說說嗎?
師:不離不棄的是什么?(絲線的頭)
師:怪不得海外的華人特別喜歡中國結,因為——
生: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是編織中國結那根繩子的一部分。這根繩扯得再遠,也離不開這個“頭”。
師:為什么說他離不開這個頭呢?
師:所以在國外就有了“唐人街”,華人們在外求學、工作、生活,包括:結婚、生子、壽誕,他們總是按照中國的習俗、儀式來辦理。無論他們身在何方,他的心卻在自己祖國,自己的鄉土。
師:中國結是民族的文化,也是世界的。因此——(引讀第6自然段)
3、師:現在我們知道了,中國結之所以那么討人喜歡,除了因為它鮮紅、美麗、典雅之外,更因為它有著豐富的寓意,它能把我們中華兒女的心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它不僅是一根紅色絲線的神奇,更是祖國兒女熱愛祖國的體現。我們再回過頭來讀讀第二自然段,你又有哪些新的感受?
評價語:
我特別佩服你回答問題的自信。
你既善于抓住關鍵的詞語,又善于聯系身邊的生活理解課文,非常好。
三、贊美中國結。
目的:積累語言,內化語言。
過程:
1、通過學習,我想在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有一個特別受寵的“中國結”,你能按照句式寫寫嗎?
的中國結,它象征著(表現著) 。
2、生讀要求。
3、全班交流。
評價語:
①中國結在傳遞著東方的神韻。
②預示著美好的憧憬。
③裝點著中華大地。
④它以獨特的風韻活躍的我們的視野里。
對于這篇課文我有如下幾點思考:
1、抓住要點是切入教學的關鍵。文中有詞“風韻”、“神韻”同一字在不同詞語中出現,教師由此設疑——“特有風韻”指什么?“東方神韻”又指什么?兩者是指一個意思嗎?由寫作順序不難看出,“特有風韻”是指中國結形式上的淺層次含義(風韻的意思是風致、情趣),而東方神韻(意思是精神、韻致)不僅蘊含著這層含義,更多的是指中國結的深刻含義。由此入手,重點昭然。
2、《新課標》中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由此,我認為板書可以設計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