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向月球
7、飛向月球
.《飛向月球》教學設計之四
.《飛向月球》教學設計之三
.《飛向月球》教學設計之二
.《飛向月球》教學設計之一
.《飛向月球》拓展閱讀
《飛向月球》說課設計
各位老師、各位評委你們好!《飛向月球》是蘇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課本第十一冊的第七篇課文,它完整地記敘了宇航員第一次飛向月球并登上月球的經過,告訴我們月球很有開發價值,激發學生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學生在專題學習網站《飛向月球》的環境下,應該能較輕松地將宇宙飛船飛向月球的經過理清,了解了宇航員在失重后工作、吃飯和休息的情形,體會到他們工作艱難和認真負責的精神,目標能較好的得到達成。
本課時要學習“登上月球”和“登月收獲”兩部分,課文中相關的文字描述很少,較簡單地寫出了宇航員看到的情況和月球“很有開發價值”。幾年的教學實踐告訴我,這幫小家伙在讀到“月球上沒有宮殿,也沒有嫦娥和玉免……”時肯定會想到其它一些關于月球的傳說,會產生諸如:除此之外還能看到些什么?月球有哪些開發價值?月球真的會成為人類的另一個家園嗎?等問題。對這些問題,作為老師總不能直接給學生一一作答吧,我們應該以何種方式繼續我們的教學活動呢?
一、網絡環境的設計與創設
這時我想到了“研究性學習”,它要求學生在開放的現實生活情境中,通過親身體驗進行解決問題的自覺學習,在我們的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定和確定研究專題,以個人或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研究,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這里,學生們從自身學習生活實踐出發,找到了他們感興趣的有研究價值的問題——有關月球的研究。
網絡為研究性學習提供了巨大的空間,研究性學習可以在網絡學習環境中找到實踐的支點,我何不引入現代網絡技術,實現信息技術和語文課程的整合呢?于是我針對此處的教學內容對網絡資源進行了整合,將課文提供的指導性研究主題擴展了專題學習網站,它能為學生如何開展基于網絡的研究、實踐提供有效手段,有助于語文課堂拓展教學的展開。
根據網絡環境下研究性學習的特點和學生學習生活的實際,我將該教時的能力目標定為:通過網絡環境下學生積極、主動的研究性學習活動,培養他們利用網絡獲取知識的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情感目標為:通過學習,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網上收集資料的樂趣、樂意主動參與發現問題、研究問題。
毫無疑問,通過網絡環境下的研究性學習活動,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便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讓學生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提高在網上的研究性學習效率又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難點。
二、網絡環境下的研究性學習流程
1、發現問題階段:
[主題定位]
上面講到學生生成了一系列的問題,這些問題一一去研究,顯然不切我們的教學實際。我們有必要對這些問題進行篩選、提煉,以引起學生對某一問題的注意。學生通過討論,本著興趣第一的原則,結果無外乎兩個研究主題:1、研究月球文化。2、研究月球的開發價值。此時,本堂課的研究目標已經動態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