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金幣教學設計
在品析詞句中體悟情感《一枚金幣》教學設計
天涯石小學 郭鸰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
(1)圍繞兩次“受不了”,抓住相關的重點詞:兩組意思相反的詞,辛勤、省吃儉用和懶惰、花錢如流水,感悟到這對父子截然不同的特點,從而理解父親“受不了”的原因。抓住“掙、當牛做馬、苦差使”,體會兒子“受不了”的心情。
(2)了解人物特點,體會人物心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情意目標:
(1)讓學生懂得至于親自創造的財富才會予以珍惜的道理,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理解課文,感受老人與兒子的不同內心活動。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齊讀課題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齊讀課題——《一枚金幣》。
2、回憶主要內容。
打開書87頁,快速瀏覽課文,回憶文章圍繞一枚金幣講了一件什么事?(課文主要講一位老人讓自己的兒子去掙一枚金幣的事)(板書:老人兒子掙)
3、回顧上節課的問題,引出今天的學習主題。
圍繞主要內容,上節課,我們提了個什么問題?老人為什么要讓兒子去掙錢呢?(掙?)讓我們先了解故事的起因。
二、學習課文,品味兩個“受不了”
(一)品讀父親的“受不了”
1.學習故事的起因,明白老人受不了的原因。誰想為我們朗讀1——8自然段。其他孩子邊聽,邊想這是一個怎樣的老人,他有一個怎么樣的兒子?用三角形把相關詞語勾下來。
2.學生匯報,引導學生抓住兩組反義詞對父子的形象進行建立。
3、父親看到兒子還是——是一種什么感受,你能用書上的一個詞來概括嗎?(板書:受不了)老人受不了什么?你從文中哪個句子看出老人受不了了?用波浪線勾畫下來。指名讀。通過解讀“受不了”,感悟父親的心情,并帶著這樣的心情朗讀。
(二)品讀兒子的“受不了”
1、默讀9——28自然段。思考:
兒子幾次將金幣交給父親呢?父親怎么做的?兒子有什么表現?共同完成表格。
2、觀察表格,父親的做法與兒子的表現,你心里有什么疑問?(學生質疑)
3、解決問題:為什么前兩次父親扔金幣時,兒子的表現是笑?
4、品讀“受不了”,把直接描寫兒子受不了的句子勾下來,讀一讀,你從哪些詞語看出兒子真的受不了了?齊讀,體會兒子的受不了。同樣是扔,為什這次么兒子會“受不了”呢?(掙)
這枚金幣是怎么掙來的?(抓“當牛做馬”“苦差使”“整整一星期”理解。)
5、他把這枚辛苦掙來的金幣交給父親時,父親卻仍然把金幣扔進火爐里,不信任兒子,你想兒子會怎樣?指導學生讀好這一句。
6、此時,在兒子眼里,父親扔進火爐里的僅僅是一枚金幣嗎?金幣里包含了什么?
7、面對兒子的聲聲責問,老人說了什么?讀——,老人此時是怎樣的心情,帶著這樣地心情讀。(高興、激動 欣慰)老人欣慰的是什么?(板書:珍惜)
三、揭示主題
1、 只有親手創造的財富,才會珍惜。
四、拓展延伸
教后思: 文本的情味是實實在在通過對言語的研讀“品”出來的。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緊緊圍繞文本,引導學生咬文嚼字、品詞析句,實現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精彩詞、句,進行分析、比較、推敲,這樣不僅可以感受到文章的語言之美、意境之美,還能體會到作者譴詞造句之精妙,從而能讓學生更好地走進文本世界。品什么詞?怎樣品詞?在《一枚金幣》的教學中,我有了一些實際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