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勃 高貴 瞻仰——蘇教版第八冊《宋慶齡故居的樟樹》教學設計談
抗戰勝利后,宋慶齡主要從事婦幼衛生、文化教育和社會福利救濟事業。此時的國民黨又發動內戰,宋慶齡雖然身在國民黨的心臟地區,卻繼續募集大批醫藥物資,利用各種機會和條件運往解放區,支援共產黨領導的解放戰爭,為建立新中國立下了特殊的功勛。1949年6月,全國解放指日可待,毛澤東、周恩來親筆寫信邀請宋慶齡赴北平參加新政治協商會議。宋慶齡見信后,非常感動,欣然同意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第一屆政協全體會議上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從此,在新中國成立后的三十多年里,她一如既往,言行一致,為祖國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她經常同毛澤東、周恩來、朱德、董必武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一起商籌大計方針,參加了大量的國務活動,并深切關懷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希望盡早實現祖國統一。
宋慶齡的一生始終是和人民群眾聯系在一起的。她不辭辛苦去全國各地視察,深入到工廠、農村、部隊和少數民族地區,關心人民群眾的生活,和人民心連心。她謙遜和藹,平等待人,興辦實事,是真正的人民公仆。她一生熱心婦女解放事業,是中國婦女界的杰出領袖之一,歷任全國婦聯名譽主席。她長期主持中國救濟總會、中國紅十字會的工作。她畢生致力于少年兒童的文化教育福利事業。她曾說:“有些事是可以等待的,但少年兒童的培養是不可以等待的。”她是全國少年兒童慈愛的祖母。她1951年被選為中國人民保衛兒童全國委員會主席,直到逝世。她創辦的《兒童時代》雜志是新中國最早的兒童讀物之一,一直為少年兒童所喜愛,是他們的良師益友。宋慶齡經常為少年兒童題詞和撰寫文章,鼓勵孩子們健康成長。她經常說:“兒童是祖國的花朵”,“兒童是我們的未來,因為未來的世界是屬于兒童的。”她一生雖然沒有親生的兒女,卻把慈母的愛全部傾注給了全國的少年兒童。
②上海宋慶齡故居:這是一座長方形院落,占地4336平方米。1948年至1963年,宋慶齡在此居住并從事國務活動。故居紀念館位于淮海中路1843號。1948年宋慶齡遷居這里成為宋慶齡長期居住和從事國務活動的地方。1981年5月29日,宋慶齡在北京逝世。同年9月,中央決定,將此處作為永久紀念的故居。10月9日,上海宋慶齡故居正式成立,實行內部開放。1994年1月,改名為上海宋慶齡故居紀念館。紀念館的主要任務是介紹宋慶齡偉大光榮的一生,對宋慶齡遺物進行保管整理和研究.
主樓始建于1920年,是一幢白墻紅瓦的西式三層別墅,樓前是草坪,屋后是花園,四周樟樹環繞,終年蔥蘢蒼翠。樓下客廳掛著孫中山遺像和毛澤東看望宋慶齡時的合影,宋在此曾接待過黨和國家領導人、外國元首及政治家。樓上是宋慶齡的臥室和辦公室,現陳設著她生前用過的物品。
3、感悟:課文寫的是宋慶齡故居的“樟樹”,這樟樹與宋慶齡有什么聯系嗎?
樟樹蓬蓬勃勃————宋慶齡的精神蓬蓬勃勃
樟樹拒蟲,香氣永久保持————宋慶齡堅強不屈,一生正氣
樟樹有高貴的木質————宋慶齡有高貴的品質
相機板書:宋慶齡,精神蓬勃、堅強不屈、一生正氣
[教學隨想:語文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所以,應當重視語文課程的熏陶感染作用,應當重視語文的積累和感悟作用。就這篇課文本身而言,通過品讀,我們既要感悟到樟樹拒蟲、永久保持香氣的高貴之處,又要品味出宋慶齡精神蓬勃、堅強不屈、一生正氣的高貴品質。這個教學環節,借助課外補充閱讀資料,意在喚醒沉睡于學生內心的精神食糧,意在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與健康的審美情趣,而這些也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