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慶齡故居的樟樹》預習指導
二、宋慶齡與孫中山
孫中山(1866-1925)是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廣東香山(中山)人。1892年孫中山畢業于香港西醫書院,赴檀香山成立興中會,立志推翻清政府。1905年在日本聯合華興會、光復會等革命團體成立中國同盟會,被推為總理。
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代表推舉為中國民國臨時大總統。
宋慶齡,出生于上海市。自幼生長在一個雙親既是教師又是基督教徒的西式家庭中。宋氏家族有父親宋嘉樹,母親倪桂珍,姐姐宋藹齡(孔祥熙妻子),弟弟宋子文,妹妹宋美齡(蔣介石妻子)以及弟弟子安和子良。
1908年宋慶齡與妹妹美齡乘船到美國求學,1913年畢業于美國喬治亞州梅肯的魏斯瑞安女子大學哲學系,畢業后即回國,擔任孫中山先生的英文秘書。
1915年10月26日,孫中山與盧慕貞離婚后,便與宋慶齡在日本東京結婚。兩個人都是虔誠的基督教徒,雖然彼此年齡相差懸殊,然而心靈契合,相濡以沫,成就一段美滿的婚姻。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死于肝癌,終年59歲。宋慶齡則繼續夫業,并被肯定為“國母”。
三、關于宋慶齡的小故事
我不能忘掉祖國
1908年,宋慶齡15歲。這一年,她被父母送到美國留學,進了佐治亞州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大學。
宋慶齡是個文靜而愛沉思的女孩子。她學習非常勤奮,尤其是想到將來要為窮苦的祖國人民做事時,她就更加刻苦地學習。
有一次,班里要討論歷史方面的問題,她認真地搜集資料,認真地思索,做了充分準備。
在討論會上,一位美國學生站起來發言。他說:“我認為,歷史的發展是難以估計的,你們看,那些所謂文明古國,譬如亞洲的中國,已經被歷史淘汰了。人民的希望在歐洲、在美洲、在我們這里……”
這時,坐在前排的宋慶齡不以為然地搖了搖頭。她緊鎖雙眉,耐心地聽著美國同學的發言。
那位同學剛講完,宋慶齡就站了起來。教室里立刻靜下來了,宋慶齡顯得有些激動,但她仍然用柔和的聲調說:“歷史確實是在不斷變化的,但它永遠屬于億萬大眾。具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中國,沒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有人說中國像一頭沉睡的獅子,但它決不會永遠沉睡下去。總會有一天,東亞睡獅的吼聲將震動全世界!因為它有廣闊的土地,勤勞的人民,悠久的歷史,富饒的物產,有無數革命志士,為了它的振興在進行著艱苦卓絕的斗爭!”
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大家交口稱贊:“說得好,以理服人。”“這些話多么有力量!”
宋慶齡雖然身在國外,但她時時刻刻關心著國內的情況,她常對同學說:“我不能忘掉中國,我對祖國充滿了理想和希望!”
四、樟樹的介紹
樟樹在園林中因為其樹大蔭濃、四季常青、枝葉秀麗而具有香氣作為行道樹、庭蔭樹、風景樹或孤植于草地上。同時,它的揮發性香氣,不僅夏季可以避臭、驅蟲,還可防止和滯留煙塵。淮河以北只能盆栽,冬季置室內越冬。樹材及枝葉均可提取樟腦和樟油,是醫藥及出口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