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語》教后感
《鳥語》教后感《鳥語》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課文生動描述了“我”從小愛鳥,樂于與鳥兒接近、交談,終于與鳥兒建立了深厚感情的情景,揭示了“我”在聆聽鳥語中所獲取的啟示,贊美了鳥兒的確是人類的朋友。
本文以“鳥語”為題,并非探究鳥兒的語言,而是以此激發情趣,揭示人們對“鳥語”的特有感受,并且從中獲取某種啟示,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愛護鳥的感情,創造人與自然的和諧。在執教的過程中,我注重學生的心靈感受,從情感入手效果非常好。
一、創設情景,激發情感。
我在上課伊始便揭示出課題,即而將收集的百靈、喜鵲、布谷鳥的叫聲配以音樂一一放給學生聽,學生閉上雙眼,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傾聽著鳥兒們的歌唱。這時,我問孩子們:“你們都聽到什么?有的學生說:“我聽到了鳥兒們在歌唱。”有的說:“我聽到了好幾種鳥的叫聲,他們的叫聲各不相同。”有的說: “我聽到鳥兒和我們聊天。”這時,我馬上追問:“你知道他們在和你聊些什么嗎?”學生們更興奮了,躍躍欲試。就在想象處于最佳點時。引領學生融入作者的角色,一起進入文本,去和孩子們共同喜歡的鳥類聊天、對話。孩子們沉浸在其中,樂此不疲。
二、巧借省略號,激發想象
在教學到“從終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認識到勤勞的可貴;從飛行整齊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紀律的重要;從搏擊風雨的蒼鷹那里,我學到了勇敢、頑強的精神……”一句時,鼓勵學生大膽的去想,設計了這樣的問題:這句話中的省略號表示什么?作者還會從那些鳥的身上得到啟示呢?(這樣的處理方式就會使仿寫和想象融為一體,一舉兩得)
學生的回答豐富而富有創意:“從捉蟲能手烏鴉那里,我知道了什么叫‘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從夜里忙碌的貓頭鷹那里,我學到了保護莊稼的重要性。”“從為樹治病的啄木鳥那里,我認識到了助人的快樂。” “從努力起飛的小鷹那里,我學到了不怕失敗的精神。” “從善于捉蟲的啄木鳥那里,我懂得了‘愛護樹木,人人有責’。”
……
三、運用精美課件,進行思想教育
課文講完后,播放一組精美的圖片,配上詩意的語言,對學生進行愛鳥護鳥、保護環境的教育,效果非常好。
語文課要引領孩子們去認知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了解這個美好的世界。我們惟有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才能不斷地走進新課程,只有走進孩子,才能放飛孩子想象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