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語》說課稿(精選4篇)
《鳥語》說課稿 篇1
《鳥語》說課稿
《鳥語》是小學語文國標本第八冊的一篇課文,主要講述了“我”與鳥兒交談、傾聽并揣摩鳥語的情景,字里行間充滿了“我”對鳥兒的喜愛之情,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課文語言生動活潑,富有情趣,結構清晰,重點突出,插圖也很精美,是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和朗讀訓練的好材料。
課文的第4—11自然段是重點段落,也體現了“我”在特定環境下的獨特感受。鳥兒真的有語言嗎?課文中的“我”真的能“聽懂”鳥語,與鳥兒交談嗎?這是學生理解中的一個難點。因此,如何引領學生與文本充分對話的同時,去深切地體會“我”與鳥兒的那份親密無間、心心相通的濃濃的人鳥情是我要重點把握的。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初定以下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用“疏忽”“倍感親切”造句。
2、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我”與鳥兒的交流過程,體會“我”對鳥兒的喜愛之情,懂得鳥兒是人類的朋友,并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愛護鳥的熱情。
其中目標3是重點也是難點。我預設用三課時完成以上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我準備采用三個層面的讀,引導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首先揭示課題,(板:鳥語)引導學生由課題質疑,然后引領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接著,結合初讀檢查,引導學生再讀課文。在這個過程中,著重對“犒”“矯”“公冶長”等字詞進行正音,并對一些不容易讀好的句子留心指導,如“公冶長,公冶長,南山頂上有只大肥羊,快快去背來,你吃肉,我吃腸。”在初步讀正確、讀流利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再次走進文本,仔細讀課文,并適時梳理課文,如,引導學生邊讀邊思:“我”怎么會想要通曉鳥語的?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具體描寫了“我”與鳥兒的交流?通過不同層面要求的讀,引導學生在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整體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下面我重點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主要分三個環節進行教學。
一、創設情境,走進鳥的世界。
上課伊始,我首先引導學生回顧課文內容并指名交流接著多媒體展示美麗的森林畫面及百鳥爭鳴的熱鬧聲音,生動的畫面很自然地把學生引進了鳥兒的世界,為進一步學習作好了鋪墊。
二、研讀課文,感受人鳥情深。
課文的4—10自然段寫的是作者與布谷鳥、喜鵲的兩次對話,我準備“一扶一放”,與布谷鳥的對話,我準備扶著學生去研讀感悟,分六步進行:
一“讀”。引導學生自讀4—9自然段,知道作者聽懂了布谷鳥的叫聲。
二“聽”。多媒體展示布谷鳥及它的叫聲,引導學生認真聽,從而了解布谷鳥其實不會說話,那是作者根據鳥叫聲進行的猜測,(板猜想)所以,我將提醒學生注意“種田織布”“勤勞刻苦”與“布谷布谷”句尾都以“u”壓韻,讀時要注意節奏。
三“演”。我將引導學生小組來演一演對話,表演時可戴上頭飾,以使學生盡快融入角色。接著我將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無拘無束”“仿佛也變成了……鳥兒”等詞句進行評價,在評價中引領學生感悟到“我”與鳥兒的傾心交流、物我相融。
四“質疑”。我將適時出示句子“一想起布谷鳥那充滿深情的聲聲催促,我在學習上還真不敢疏忽怠慢。”為什么呢?學生可暢談自己的理解,我將尊重學生的個體感悟。
五“議”。為什么“我”和布谷鳥之間能達到這樣心心相通、物我相融的境界呢?我將引領學生聯系1—3自然段,找相關句子,了解到作者從小就愛看鳥兒“美麗矯健”的身姿,愛聽(板傾聽)鳥兒的“歌聲和軟語”,為了想要和公冶長一樣通曉鳥語,常和鳥兒去談心聊天。
六“再聽”。多媒體再次播放布谷鳥的叫聲,引領學生用心聽,用心揣摩鳥語,看看能不能聽出自己的感悟。
關于和喜鵲的對話,我將利用媒體播放鳥叫聲,然后讓學生以文本為基礎,創造性地去解讀,表演。
此時,我想學生已不單單滿足于跟著作者走了,而也想讓自己做一回鳥的知音人了,因此我將適時播放一些鳥叫聲,如黃鶯啦、百靈啦……讓學生來猜猜它們在說些什么。這個拓展不僅有利于形成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而且能激發學生愛鳥護鳥。
在學生激昂的情緒中我將引讀并出示第11自然段中的最后一句話,并通過多媒體畫面的動畫演示,讓學生體會這些鳥兒是否擁有這種精神。另外,結合省略號引導學生進行語言和句式訓練,即運用“從 那里,我認識到 ;從 那里,我懂得了 ;從 那里,我學到了 。”寫一寫還可以從其它鳥兒給我們帶來的啟示,達到讀寫結合的目的。
此時此刻,不管是作者,還是學生,都將涌起強烈的感覺:鳥兒的確是我們的好朋哇!(板人類的朋友)此時此刻,再來讓學生讀課文,定能達到披情入文的境界。
三、 拓展延伸,深化愛鳥認識。
1、看一看,你喜歡的鳥是什么樣子?聽聽它們的叫聲。
2、做一做,為護鳥做一件有益的事。
第三課時,主要是指導造句“疏忽”和“倍感親切”,以及指導學生寫一寫自己喜愛的鳥,抓住特點,寫出它的樣子和叫聲。
以上只是我的預設,教學過程中一定會出現不少“生成”,我將作及時而相應的調整。
板書設計:
鳥語
傾聽 猜想
人類的朋友
《鳥語》說課稿 篇2
說教材:這是一篇優美的散文,以鳥語為線索,作者通過插敘的方法,回憶了鄉村中云雀、麻雀的叫聲,記下了作者所見識到的人們為追求鳥語而作的種種努力,用都市中散步時突然聽到鳥叫聲的感動來表明:人們正在為生態問題而做的不懈的努力。最后愛人的那句:“現在鳥的叫聲好像多起來了。”實際上一語雙關,既指月亮出來了,鳥兒歸林了,也指經過人們的努力都市中的生態環境開始有了好轉。整篇文章表明了作者對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向往。
說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維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2、品味文章的語言
二、教學過程
(一)自我介紹 導入新課
我的家在農村,門前有一個大大的池塘,一到夏天,池塘里開滿了蓮花,鴨子在蓮梗間跳著優美的芭蕾。周圍是大片的農田,屋子的四周有我親手栽下的22課枇杷樹,三九時節樹上便會掛滿白色的粉粉的花,來年的端午前后樹上便會掛滿果子,那時會有各種各樣的鳥兒爭吃樹上的果子。你們說老師的家鄉美不美?
(二)分析課文 比較兩種生活
問題1、
文章中也有兩小節是寫鄉村生活的,請你找出這兩小節,大聲地朗讀這兩小節,用這兩小節的內容為老師的家鄉增彩。
[明確]
這里主要是文章的第8、9兩小節,要注意文章對云雀、麻雀的細節描寫。如:“大地上全是仰望的目光。”“許是云雀知道人們在看她”“盡往有糧食的地方鉆”。這樣一來學生就會充分感受到鳥語花香的鄉村生活的美好。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找幾幅關于鳥的圖片,找幾支關于鳥的聲音的音樂增強學生的這種感受。
問題2、與老師的家鄉相比,作者生存的大都市是怎樣的呢?
[明確]可以引導學生借助一般大都市鋼筋、水泥、鐵籠子的生存環境來描述作者的家鄉。
[預設]學生可能會說到作者的家鄉有鳥聲,理由是和愛人一起散步聽到鳥聲,那么老師就由此引導學生閱讀文章的(2-5)小節體會“新修”、“突然”、“一驚”、“最真切”、“幾分感動”、“喜形于色”、“提神、鎮痛、療傷”這些詞的表達作用。
[明確]這些詞表明了都市中這幾聲鳥叫聲來之不易。
問題3 、讓學生說說喜歡作者家鄉還是喜歡老師的家鄉。
[明確]學生會分為兩派,一派傾向于都市生活,因為都市生活現代。一派傾向于鄉村生活因為它美麗、它貼近自然。
(三)分析課文 建立真正意義上的現代生活
問題1、真正意義上的現代生活是怎樣的?
[明確]讓學生結合本文談談真正意義上的現代生活是怎樣的?
當然是“繁華大都市中的悠閑鄉村生活”
問題2、人們為追尋“鳥語”作了怎樣的努力?
[明確]1、用藝術的形式來表現
2、建人工的鳥語林
3、養寵物鳥
注意:引導學生體會人們在其中享受到的樂趣
(四)品味文章的語言
問題、文章的第五小節說“鳥語具有提神、鎮痛、療傷的作用”,從文中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來?
例:置身于鳥語的夢幻中,一切都變得純粹、優雅、安寧。
(五)結束全課
這么皎潔的月色,這么美妙的鳥語,讓我們也一起來三個步。如果沒有鳥語那是多么的冷清,好在“現在鳥的叫聲好像多起來了”。讓我們都來一起為之而努力吧!
鳥 語
黃明山
向晚時分,我陪愛人到公園去散步。
這是一座新修的穿越城市中心的公園,狹長,半自然,依水筑路,頗具水鄉特色。突然聽到鳥的叫聲,清脆而婉轉。我一驚,這是我今年也是近年以來聽到的最真切的鳥語。如此近距離,不能不讓我生出幾分感動。
“是什么鳥?”“黃鸝,兩個黃鸝鳴翠柳。”愛人脫口而出,喜形于色,完全不像久病后的康復者。顯然是鳥語的作用。
鳥語如歌,一只鳥就是一個歌手,一個大徹大悟的歌手。鳥一生中都在歌唱,不管發生什么,即便在呻吟,也不放棄,直到翅膀化作泥土。
有鳥語引路,我的面前打開了一片記憶的天空。
最有鄉土情結的要算俗稱叫天子的云雀,也叫云燕。光名字就很光彩,很動感。靈如雀,形似燕,飛入云,叫滿天。初夏時節,小麥抽穗,勞作后稍事休息的牛兒正搖著尾巴,悠閑地吃著農民從麥田里扯起的燕麥或從溝壟邊割來的青草,這時就有云雀從草叢中“嗖”地射出,像鳴鏑,直沖云霄。隨著吱嘎吱嘎的叫聲滿天蕩漾,大地上全是仰望的目光。許是云雀知道人們在看它,又怕因為速度太快看走了神,先是遼遼遠遠地叫,然后一動不動地定格在那兒,像依附著什么,只把一雙翅膀扇動。云雀的叫聲里,溢滿了小麥灌漿的醇香。
唧唧喳喳的麻雀,語言簡短得像方言。麻雀小,盡往有糧食的地方鉆,成群結伙,吵鬧聲不絕于耳。麻雀的叫聲與趕秧雀的姑娘的歌聲交織在一起,成為稻草人的音樂天地,也是原野的一大景觀。
鳥語給我們幻想,讓我們迷惑。鳥語的情感,鳥語的色彩,使我們始終無法窮盡其奧妙。
對鳥語的模擬,大概是藝術家們激發創作靈感的一條通幽的曲徑。劉天華是一個用手指抵達鳥語的高人。他創作的二胡曲《空山鳥語》是解讀鳥語的一次嘗試。兩根弦,流淌出山與鳥的和諧之源,天籟之音。在鳥語的招引下,我們感受著樂曲音色的聽辨和情緒布陳的風景。空山之空,乃是充盈萬物的無窮之大。置身于鳥語的夢幻中,一切都變得純粹、優雅、安寧。
我到過武漢東湖邊的鳥語林。那可真正稱得上是鳥語天空。那些悅耳動聽的鳥語無疑是世界上最美的音樂。鳥語斑斕,直讓人順利地完成了從聽覺到視覺的過渡。你看,那么多鳥的花冠,鳥的羽毛,鳥的翅膀與它們個性迥異的叫聲相得益彰,成為大自然天造的杰作。以鳴禽為亮色,組成了一個偌大規模的歌劇院。丹頂鶴、綠孔雀、白鸛、紅腹錦雞、金雕、烏雕,還有來自異國的金剛鸚鵡、黑天鵝、火烈鳥……全都云集于巨大的鳥類活動網之下,又不舍其飛翔的自由。我十分欣賞鳥語林的設計宗旨:既求鳥類生態環境,又求造園藝術精美。走進鳥語林,你不能不萌生與鳥們交流的意想與欲望。
眾多的鳥語,就像潤物的細雨,構成了一套因地制宜的啟蒙教材。鷓鴣喊雨,喜鵲報喜,布谷催耕,雁過留聲……鳥語的涉及面和包容量之大,遠遠超乎我們的想象。人間四季,天下六合,鳥語,原來是會歌唱、會飛翔的星辰。
或許生態是一個矛盾體。正是一些矛盾的自然消長,才構成了萬物生靈的和諧。從這個意義上講,留住鳥聲,讓鳥語滋潤或者滲透到我們的生活,又成了我們別無選擇的一種責任。
我們行走著,月亮出來了,愛人說:“現在鳥的叫聲好像多起來了。”
月華如水,鳥語沐之
《鳥語》說課稿 篇3
《鳥語》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主要講述了“我”與鳥兒交談、傾聽并揣摩鳥語的情景,體現了“我”對鳥兒的喜愛之情,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課文語言生動活潑,富有童趣,結構清晰,重點突出,是培養學生感情朗讀、錘煉語感,提高語言修養的佳篇。
一開始,我之所以會選擇這篇課文來上,是因為去年吳麗萍老師已經上過這課,并且十分精彩,我想學習已經磨得很成熟的教案,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可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雖然是同一篇教案,兩位不同的老師,上出來的效果也是不一樣的,我沒能學到吳老師的精髓,自嘆不如,深感慚愧。于是,我又根據顧治民老師提的建議進行了修改,又請教了吳小芳老師、黃教導、俞校長,在她們的精心指導下,完成了現在的教學設計。現就簡單講述一下本堂課上的幾個教學意圖:
一、傾聽鳥語,朗讀中感受鳥語帶來的樂趣
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來感受鳥語帶來的樂趣,個別讀、集體讀、分角色讀、師生合作讀,學習燕子的呢喃軟語時,指導學生帶著節奏讀,體會其中的樂趣;和布谷鳥對話,“你做什么?種田織布。你喜歡什么?勤勞刻苦”分角色的朗讀,加上布谷鳥的叫聲讀,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去體會作者與布谷鳥那無拘無束的對話,引導學生關注“交談”中的押韻這一知識點。之后,我又變換布谷鳥回答的內容,讓學生體會作者正是根據布谷鳥的特點來想象它的鳥語的。教學“我與喜鵲之間的交談”一部分,在“喳喳喳喳,喳喳喳喳,”,那不是分明在說“喜事到家,喜事到家,”一句中適時引發學生想象這喜事都是指哪些事,并仿照前面布谷鳥的對話形式,讓學生說說,想象補充,引導孩子在完成對話時也能關注到“押韻”。通過有趣的一問一答,此時學生內心表現的是的愉悅、歡快。此刻他們仿佛也是一群無拘無束的小鳥,在自由自在地歡叫,在枝頭呼朋引伴……學生在朗讀與評價中,讀懂了文本,深切感受了這種樂趣,仿佛走進了鳥語的世界。
二、解析句式,語言訓練中感悟鳥語給人的啟示
傾聽著鳥兒們的豐富的語言,悟出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教學“從終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認識到勤勞的可貴;從飛行整齊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紀律的重要;從搏擊風雨的蒼鷹那里,我學到了勇敢、頑強的精神……”一句時,我鼓勵學生自己發現句子的特點,前面都是寫鳥兒的特點,后面都寫了這個特點給人們帶來的啟示,并通過多種讀和完成填空的方式試著記住這個句子。接著,我又設計梯度式的說話訓練,先從課文中的布谷鳥、喜鵲入手,然后拓展到課外的鳥兒。為了讓學生覺得有話可說,我又給出同學們熟悉的烏鴉、小鷹、啄木鳥等,旨讓學生在“實踐”中去學習語言,提高了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鳥語帶給我無盡的樂趣,又給予我深刻的啟示,我與鳥兒建立起異常深厚的感情,最后由衷地發出了一聲感嘆:鳥兒的確是我們的好朋友哇!學生的感悟在一次次語言訓練中得以提升,身心得以陶冶。再讀“鳥兒真是我們的好朋友啊”,學生的情感已經達高潮。
三、解讀文本,隱寫法指導于課文學習中
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提問:“從這里看作者愛鳥是分哪兩個方面來寫的?為什么要這樣寫?”之后,我又總結:“題為文眼,根據課題我們就可以確定文章主要內容。”簡單的一個小環節,讓學生明白了寫文章要圍繞題目的中心詞,這樣就不會偏題。
課文要讓學生懂得鳥兒是人類的好朋友,體會什么叫好朋友,好朋友是能給你帶來快樂的!聽爺爺講公冶長的故事時我內心多么渴望,和布谷鳥對話時那么無拘無束,對喜鵲那充滿希望與安慰的喳喳聲那么期盼,不正給我帶來無窮的樂趣嗎?好朋友是能給予你啟示的,勤勞的燕子,守紀的大雁,勇敢頑強的蒼鷹……不正是催你上進的動力嗎?基于這樣的解讀,在教學完布谷鳥與燕子的部分,我提問:“這兩部分都是從哪些方面來寫的?”通過同學們的回答,我再總結:這兩部分都寫了與鳥兒交流的快意,從鳥語中得到的收獲,還加入了有趣的鳥叫聲,為課后作業小練筆做好鋪墊。
在教學第七小節時,我拋出問題:“上文作者寫了和布谷鳥對話,聽喜鵲報喜,這里又寫了畫眉、黃鶯、百靈這五種鳥,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聰明的孩子們一眼就發現了詳略不同的特點。但我并沒有停留至此,而是進一步提問:“作者為什么要挑選布谷鳥、喜鵲進行具體描寫呢?”,目的是讓學生懂得怎樣的事例能稱得上為典型,我們該如何選擇典型事例,做到點面結合,有詳有略。
不斷地試上是一個磨礪的過程,感謝所有幫助我成長的老師,同時也讓我清醒地認識到自己存在的很多問題。也請各位在座的師長們能多提寶貴意見。當然,在今后的日子中,我將繼續努力,爭取更大的進步!
《鳥語》說課稿 篇4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15課《鳥語》。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主要講述了“我”對鳥兒的喜愛之情,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課文語言生動活潑,富有童趣,結構清晰,重點突出,是培養學生感情朗讀、錘煉語感,提高語言修養的佳篇。
由于學生對鳥兒的種類及叫聲并不精通,與文中“我”所生活的環境有著一定的距離,所以,深入文本感悟其內在含義有一定的難度。針對以上學情,依據四年級教材的特點及新課程理念,我初步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本課生字及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以學定教,通過多層次、多角度的朗讀,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評價能力。
3、懂得鳥兒是人類的朋友,并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愛護鳥的感情。
“如何讓學生了解文中幾種鳥語的特點及給我帶來的樂趣”作為理解本文的重點,“學會想象,從字里行間體會作者對鳥的愛”是本文的難點。
我預設用兩課時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我打算通過多層次、多角度的朗讀來引導學生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首先,我引導學生根據課題進行質疑,以幾個關鍵的問題做為學生自讀的主線,接著,結合初讀檢查,引導學生再讀課文的每個自然段,在這個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如通過聯系上下文來理解“呆愣愣、無拘無束、疏忽、怠慢”;通過查詞典來理解“矯健、通曉、犒賞”;結合生活體驗來理解“催促、應驗、預報”等詞語。而讀的時候,著重引導學生通過指名讀、評讀等多種方式,把課文讀通、讀流利,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邊讀邊想,讀懂每個自然段的意思,理清文章脈絡即從小愛鳥——與鳥交談——傾聽鳥語——猜想內涵——悟出道理——結下人鳥深情,并為學生布置了這樣作業,找到文中最能體現“我”愛鳥的句子,抄寫下來,體會句子的含義。為下文進一步品讀課文打下基礎。
下面我將重點談談第二課時的設計
這一課時的教學我設想通過三大步九小步教學來完成
三個環節引領學生深入文本。
一、激情導入
在簡要的復習之后,我引導學生聽“百鳥爭鳴”的錄音,聽到它們悅耳的鳴叫聲,這時學生的全部注意力被緊緊地吸引住了,他們邊聽邊議論,都在猜測鳥兒們在說些什么?這時,我適時引出公冶長的故事,激發了學生對鳥兒的興趣,使學生產生了閱讀期待,為深入學習課文奠定了基礎。
二、民主導學
1、抓住作者情感點,走進文本。
當學生與作者產生共鳴,萌生了想成為一個通曉鳥語的專家的愿望時。我引導學生到文中去尋找小作者在聽了故事后的想法,請學生快速默讀課文,畫出文中最能表現作者想法的一句話,與同桌討論。在學生交流時,我相機出示:我多想做一個通曉鳥語的“公冶長”啊!繼而思考,作者為什么想做一個通曉鳥語的人呢?引導學生借助課文的第一自然段中的“從小”“愛鳥”“愛看”“愛聽”等詞,及第三自然段中“談談心、聊聊天、經常、試探、交談”等,來體會作者對鳥的喜愛對鳥語的極大興趣,并引導學生通過朗讀來表達作者的情感。
2、以“趣”為著眼點,自主閱讀
課文的四——七自然段分別向我們再現了作者與幾種鳥兒間交談的畫面,我引導學生自主選擇一個畫面,動筆圈一圈、畫一畫,找出重點詞語,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讀一讀、議一議,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這里以“我與布谷鳥的交談”為例,談談我的教法:學生在交流這一部分時,我將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通過分角色朗讀、表演,評讀等方式,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去體會作者與布谷鳥那無拘無束的對話,而后引讀第五自然段,抓住“一想起布谷鳥那充滿深情的聲聲催促,我在學習上還真不敢疏忽懈怠!”一句話進行說話訓練:聲聲催促仿佛在說——,讓學生去切身體會鳥語帶給作者的無限的遐想空間。
“我與喜鵲之間的交談”一部分,我放手讓學生根據前一部分的方法自學,在“喳喳喳喳,喳喳喳喳,”,那不是分明在說“喜事到家,喜事到家,”一句中適時引發學生想象這喜事都是指哪些事。并抓住雖然……但是……這一關聯句來體會作者對鳥兒的喜愛。
3、品味“鳥語”,學做“知音”。
在作者與鳥兒交談的畫面中,學生會不知不覺地對鳥語產生興趣,讓學生聽一聽鳥兒清脆的叫聲,做出豐富的猜想,編織出有趣的故事,與同學交流。這時學生把自己的閱讀、理解、觀察、思考、想象、感受等和語言表達有機地結合起來。而后,我引讀課文第七自然段,投影出示:從終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認識到勤勞的可貴;從飛行整齊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紀律的重要;從搏擊風雨的蒼鷹那里,我學到了勇敢頑強的精神……鼓勵學生完成這樣的小練筆:從------------- 的那里,我認識到----------;從------------- 的那里,我懂得了-------------;從-------------- 的 那里,我學到了-----------------。 旨讓學生在“實踐”中去學習語言,提高了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三、總結談話,拓展延伸
在總結課文時,我將鼓勵學生談出自己的感受,并聲情并茂地齊讀課文的最后一段,繼而引導學生當堂設計愛鳥的公益用語。使學生把愛鳥之情轉化為護鳥的實際行動。
在課后我將為學生布置兩個自主選擇的作業:1、仔細觀察一種你喜歡的鳥,抓住特點,寫出它的樣子和叫聲。2、寫一封愛鳥護鳥的倡議書,或者招貼畫,來呼吁大家一起保護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