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朵杏花教案
(大多數(shù)同學看花主要看美與不美,竺可楨看花首先關注數(shù)量,數(shù)了數(shù),是四朵,數(shù)字很精確。
相機理解“不同程度”:用上“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說一說杏花的不同姿態(tài)。他還關注綻放的程度,體會竺可楨爺爺每一朵都細細看過,比較過,看出開的大小、先后……
師:這不是一般的看,而是一個“一絲不茍”的科學家在看。這些詞語表現(xiàn)竺可楨看花的與眾不同—不是單純欣賞,而是細致觀察。(板書)
b“是啊,杏花開了。”說著,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
重點體會“彎下腰來”“習慣地問”
“彎下腰來”可以看出竺爺爺什么樣的品質?(平易近人和藹可親)
“習慣地問”理解“習慣”:
竺爺爺有什么習慣?
提示感悟:如果竺可楨見到河的冰融化了,會習慣地問……聽到知了叫了,他會習慣地問……見到一片落葉,又會習慣地問……
他會習慣地說:“大概春天來了”“估計這是第一片落葉”嗎?
細節(jié)見精神,習慣見品質,從中你知道竺爺爺是有什么習慣的人?
4.分角色練讀。邊讀邊注意提示語前、中、后引號的三種用法。
學習“第二次觀察杏花”(第6-15自然段)
1、師述:光陰似箭,歲月如梭,轉眼又是一年芳草綠,出示春景圖,讀讀這段簡潔優(yōu)美的文字,讀出春景的美麗來。指名有感情讀,齊讀。
2、這次,孩子和竺爺爺又說了些什么?
一讀:出示第二次對話,男女生分讀。
再出示第一次對話,比較不同。(沒有提示語)
二討論交流,相機指導朗讀:想像他倆說話時的心情,加上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就更精彩了。
這天,竺爺爺正在書房里看書,忽然聽見窗外一個小孩()的聲音:“竺爺爺!竺爺爺!”竺爺爺()地問:“什么事情呀?”小孩子()地說:“竺爺爺,杏花開啦!”竺爺爺()地問:“什么時候?”小孩子()地說:“剛才。”竺爺爺()地問:“是第一朵嗎?”小孩子()地說:“是。”
例“什么事情呀?”(竺爺爺彎下腰,摸著小女孩的頭,側著臉,親切地問道。)
“竺爺爺,杏花開了”!(小女孩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手指著院墻外的杏樹,興奮地說。)
三讀:初步感受沒有提示語的對話表達方式。
(不用提示語也是人物對話的一種,它更好地表達了竺爺爺和孩子的迫不及待和驚喜。)
3、師:從同學們的朗讀中,我聽出竺爺爺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動、非常驚喜。小孩子,你為什么高興?竺爺爺您為什么高興?
4、聽到這個好消息,爺爺怎么做的呢?出示句子:“竺爺爺頃刻間象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清明節(jié)。”
“頃刻間”“鄭重”什么意思?你從“鄭重地記下”又體會到什么?(板書一絲不茍)
三、深化理解、點明中心(學習第16自然段)
1、引讀:竺可楨爺爺常常這樣說:出示:“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來代替觀察。”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