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中的綠洲》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抓住動詞“挖去”、“填上”、“埋下”“輸出”和“縱橫交錯”“源源不斷”等詞,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來談體會。
(2)教師引讀課文中的有關語句,再次體會“很大的代價”。
(3)引領學生理解:阿聯酋人民種下的僅僅是樹嗎?(是美好的希望,是對美好生活的無比向往)阿聯酋人民“花很大代價”辛勤培植花草是源于他們有這樣一個共同的認識——(人類有了綠樹、鮮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麗。)
(4)過渡:阿聯酋人民付出了巨大的財力,付出了辛勤的勞動,懷著不怕困難,改造環境的堅定決心,用智慧來培育花草,創造了沙漠變綠洲的奇跡,這高昂的代價不僅僅體現在培育花草上,還表現在養護花草上。
3、進入情境,體會“養護”的代價。
(1)創設情境,師生互動,進行采訪。
課文中那些段落寫的是這一內容?(課件出示4-6自然段)這是作者訪問時的所見,是一段直接描寫,我們來演一演好嗎?(指名一生演園林工人,一生演作者,其余同學演花草樹木,老師讀課文)同學們要把課文中各角色的語言、動作、神態盡情地表現出來,要把自己對文章的理解表現出來。
(2)說說你對這一內容的理解:你為什么要這樣演,從中你感受到什么?
代價巨大——有地下管網輸送淡水還要澆水。
園林工人像愛護孩子一樣,精心侍弄著這些花草樹木。——抓園林工人的語言、動作和“洗臉”一詞體會。
(3)聯系前文,了解每一個阿聯酋的人民也十分愛護這些花草樹木。出示,齊讀:地上沒有一片落葉,更不見有人攀樹枝,摘鮮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
(4)小結:園林工人像愛護孩子一樣,精心侍弄著這些花草樹木是因為他們心中有一個共同的追求——(人類有了綠樹、鮮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麗。)阿聯酋的人民像愛護孩子一樣,精心侍弄著這些花草樹木是因為他們心中有一個共同的愿望——(人類有了綠樹、鮮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麗。)
四、閱讀提升,運用語言,感受升華。
1、盡管自然環境惡劣,盡管培育花草樹木要付出昂貴的代價和艱辛的勞動,但是阿聯酋人民有著共同的認識——(人類有了綠樹、鮮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麗。)懷著對美好環境、美好生活的無限憧憬,在沙漠上建立了星羅棋布的綠洲。迪拜只是其中的一座。讓我們一起走進迪拜。出示課件欣賞迪拜風光。
2、出示課文題頭圖片,結合課文中的詞句作介紹,要求有順序、有重點。
此刻,你就站在迪拜街頭,你看到什么?(馬路、綠島、高樓大廈、草地、綠樹、鮮花、噴泉……)指名按方位或移步換景的順序介紹。
3、站在迪拜街頭,你全然感覺不到這綠色之都竟是一座建在不毛之地上的城市,這真是一個奇跡。(把問號變成感嘆號)朗讀課題,記住這一奇跡。
4、了解了阿聯酋的人民讓沙漠變綠洲的奇跡后,你想說什么?(出示課件,指名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