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中的綠洲教學實錄(精選3篇)
沙漠中的綠洲教學實錄 篇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聯系上下文、同桌交流等理解、運用文中詞句。
3、借助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了解阿聯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營造良好的生存環境的壯舉。
教學重難點:從課文的字里行間體會阿聯酋人民侍弄花草樹木的精心,體會對他們的敬佩和贊美。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師:同學們,五一節要到了,這可是旅游的黃金假期啊,想出去玩嗎?生:想。
師:最想到哪?
生:北京故宮。
生:萬里長城。
生:常州恐龍園。
生:秦始皇兵馬俑。
師:原來同學們心中都有向往的地方。老師希望大家能早日實現自己的愿望。
一、導入課題。
師: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去一個神奇的國度看一看。想去嗎?
生:想。(點出亞洲圖—沙漠—綠點—城市圖)
師:亞洲西部有一個國家叫阿聯酋,那里到處是白茫茫的沙漠,氣候炎熱干燥。但在這片白茫茫的沙漠中,有著星羅棋布的城市,這些城市綠樹成陰、鮮花遍地。這就是——沙漠中的綠洲。(出示“沙漠中的綠洲”)
師: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第18課。請同學們伸出手跟老師一起寫課題。【板書課題】
師:同學們要注意這個“洲”字,它是三點水,“洲”就是水中的陸地。
師:一起讀課題,齊。
二、對題質疑。
1、質疑。
師:學貴有疑,看到這個課題,你有什么想問的嗎?
生:沙漠中怎么會有綠洲?
生:綠洲是什么樣的?
生:沙漠中的綠洲是怎樣建造起來的?
師:看來同學們心中充滿了疑問。是啊,沙漠中為什么會有綠洲呢?這些綠洲又是怎樣形成的呢?想要解決這些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讀書,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師:平常初讀課文,你們都會做些什么?
生:讀準字音。
生:讀通句子,不懂的地方多讀幾遍。
師:同學們真會學習。我們在初讀一篇課文時,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聽清楚了嗎?自己讀課文。
2、部分釋疑。
師:同學們讀得很專心。剛才我們提了一些問題,帶著問題去讀了課文。通過讀課文,你們知道了些什么?
生:我知道了沙漠指的是阿聯酋。
生:我知道了阿聯酋人們像對待孩子一樣,精心侍弄著這些花草樹木。
生:我知道了那些綠洲很美麗,不見有人去踩草坪、攀樹枝、摘鮮花。
師:同學們僅僅是初讀了課文,就能知道這么多,真不簡單!老師相信通過下面的學習,你們一定會有更深的理解。
三、檢查字詞。(初讀情況反饋)
1、讀準字音。
師:課文中的詞語,會讀了嗎?
生:會。
【出示詞語
惡劣 代價 漂亮
鹽堿 挖去 綠樹成陰
白茫茫 填上 鮮花遍地
不毛之地 侍弄 星羅棋布】
師:先自己讀讀看。
指名讀。
(重點強調“侍弄”)
齊讀。
2、解決字義。
師:字音讀準了,詞語理解了嗎?你有什么不懂的?
生:“鹽堿”
師:誰來幫助他?(沒人舉手)
師:看來這個詞真的很難,大家查查身邊的工具書吧。
師:找到鹽堿了嗎?
生:沒有。
師:找到了什么?
生:鹽堿地。
師:就請你把鹽堿地的意思讀一讀。請大家仔細聽一聽、想一想,能根據“鹽堿地”推出“鹽堿”的意思嗎?(學生仍沒明白。)
師:請你再讀一遍,聲音響亮點。
生:鹽堿就是鹽分。
師:你很聰明,其實鹽堿就是一種鹽。看來這也是理解詞語的一種方法。
師:還有哪個詞不懂?
生:“侍弄”,什么意思呢?
師:老師課前也查了詞典。這個詞在詞典中有兩種解釋,1. 經營照管(莊稼、家禽、家畜等)。2.擺弄、修理。
不著急,請同學們到課文中找一找侍弄在哪句話。
誰來讀讀那句話。在這兒侍弄應該選哪種解釋?
師:一詞多義是一種常見現象,怎么辦呢?我們可以聯系上下文去理解詞語的意思。
生:“星羅棋布”。
師:誰來幫助他?
生:就是很多的意思。
師:你說得對。
(點圖)在這片白茫茫的沙漠中,綠洲就像天上的星星、棋盤上的棋子一樣——多而密集。
生:“惡劣”。
師:誰來幫助他。
生:就是很壞的意思。
師:這個詞我們可以根據字理解詞的意思。惡也是壞,劣也是壞。這惡劣就是很壞,壞到極點。
師:課文中說的是什么惡劣?
生:阿聯酋的環境非常惡劣。
生:“不毛之地”。
師:誰來幫助他。
生:什么都長不了的地方。
師:說得很好。這里毛指的是草木莊稼。拿不毛之地就是,不長——草木莊稼的土地。
師:課文中指的是哪里?
生:阿聯酋的沙漠。
師:同學們詞語理解得真好,我們要知道理解詞語可以用多種辦法。
3、交流字形,描紅寫字。
師:讓我們再來看看這些詞。剛才我們是橫著讀,現在我們換種方式,豎著讀,試試看。
指名讀。
師:你有什么發現?。
生:我發現第一豎行說的是阿聯酋原來的樣子,中間說的是他們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最后一行說的是阿聯酋現在的樣子。
師:你真細心。讓我們帶著自己的理解,一起豎著讀。
師:本課有6個生字,如果你是小老師,哪個字,在寫的時候你要特別提醒大家注意的?
生:“侍”是“亻”,不能寫成“彳”。
生:“填”右邊的“真”里面是三橫。
生:“挖”右邊不能寫成“究”。
(重點指導書寫“劣”、“挖”。)
師:這6個生字中,有5個生字都是左右結構的,而且都是左窄右寬。
請同學們打開課本107頁,描紅生字,注意這些字的筆順,間架結構。
四、檢查讀文。
師:老師發現,我們班的同學不光詞學得快,而且字寫得也很認真。現在我們把這些生字詞帶到課文中去讀一讀?好嗎?
師:同學們要認真聽。你們可是小評委哦。
【讀中出現問題,立刻解決。解決后讓其再讀。讀得好的,要表揚。】
【第三小節。
出示:他們又把咸而板結的沙石挖去,填上適宜種植樹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來水管。由總水塔輸出的淡水,通過縱橫交錯的自來水管,源源不斷地送到樹木花草的根部。
師:我們也來練一練。誰來讀?
(他們把什么挖去,又填上什么呢?)誰再來讀。
我們一起來讀。
師:長句子讀好了,讀課文就不難了。】
五、理清脈絡、把握文意。
師:書讀通讀順了。請同學們再瀏覽一下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一分鐘思考)誰來說說看?
生:還記得剛才這三組詞嗎,看看能不能對你有所啟發?【出示詞語。】
生:阿聯酋的沙漠白茫茫的,環境很惡劣,到處是鹽堿,簡直是塊不毛之地。后來阿聯酋的人們挖去咸而板結的沙漠,填上適合種植的泥土,花費了很大的代價。終于把沙漠變成了漂亮的、綠樹成蔭、鮮花遍地的綠洲。
師:你說得很具體。誰能用一兩句話說一說。
生:阿聯酋的人民花費很大代價配置樹木,并且精心侍弄這些花草樹木,把沙漠變成了綠樹成蔭、鮮花遍地的綠洲。
師:說得真好,你用上面的詞,準確、簡潔地概括了本文的內容。
就像他這樣,誰再來說一說?
六、精讀,1、2、3自然段,質疑問難。
師:是的,阿聯酋人民花費很大的代價,培植花草樹木,讓沙漠變成了神奇而美麗的綠洲。那阿聯酋的沙漠究竟是什么樣的呢?
請你們默讀課文,找一找,劃出相關的語句。還記得默讀要求嗎?誰來說。
生:嘴巴不出聲,在心里讀。
師:好,開始讀吧。
師:阿聯酋的沙漠是什么樣的呢?文中是怎么寫的?
【出示第1小節、第3小節的一段。】指名讀。
師:阿聯酋的沙漠留給你怎樣的印象?
生:環境惡劣。
師:從哪些地方看出?
【點紅“罩著一層硬硬的殼”。】
師:同學們見過罩著一層硬硬的殼的土地嗎?我們這兒的土地是什么樣的?
生:松軟。
生:肥沃。
師:松軟、肥沃的土地適合——植物生長。
而這兒,是什么好像一層硬硬的殼?
生:鹽堿。
師:請看。【鹽堿圖片】
師:這里全是——白花花的鹽堿,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根本無法種植植物,簡直是塊——不毛之地。【板書不毛之地】
師:能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嗎?
生讀。
師:同學們可要注意了,這里可是個感嘆號啊,它也表達感情呢。
師:誰再來讀。
生讀。
齊讀。
師:這滿是鹽堿的沙漠,從飛機上往下看,到處是——白茫茫的一片。
從“白茫茫”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滿眼都是鹽堿,很多很多。
師:是啊,無邊無際的鹽堿。
師:誰能讀好這個詞。
生讀。
師:能聽出很多很多嗎?
生再讀。
齊讀。
師:上面這段話誰來讀?
指名讀。
齊讀。
師:請看一段資料。【資料介紹】
兩段一起讀。
七、轉折留疑。
師:就在這樣一片白茫茫的沙漠中,卻有著星羅棋布的綠洲,那是綠樹成陰、鮮花遍地的城市。想看嗎?
生:想。(播放組圖)
【描述:瞧!高高的椰樹像一把把大傘,倒映在碧水之中。碧綠的草坪像一塊塊綠絨地毯。五彩的鮮花競相開放,組成了絢麗的花海。飛濺的噴泉,整齊的街道,美麗的公園,視野所及之處都是綠色。迪拜是個綠意濃濃的天堂。站在這里,你絕不會想到,腳下曾是一片貧瘠的沙漠……】
師:剛才老師聽到了同學們一聲聲的驚嘆,能告訴我你在驚嘆什么嗎?
生:簡直太漂亮了。
生:這么美的城市,他們到底是怎么建造起來的啊?
生:這就是人間仙境。
師:迪拜曾是一片白茫茫的沙漠,在短短的幾年內,脫胎換骨變成了一個綠樹成陰、鮮花遍地的城市,(板書:綠樹成蔭、鮮花遍地)阿聯酋人民創造了奇跡——沙漠中的綠洲!(再讀課題)
師:為什么是不毛之地的沙漠能變成綠樹成陰,鮮花遍地的城市?這奇跡到底是怎樣創造出來的呢?(板書“?”)讓我們下節課再一起去探討這個問題。
師:這節課就上到這。下課。
板書:
? 綠樹成陰
不毛之地 →
鮮花遍地
沙漠中的綠洲教學實錄 篇2
從飛機上往下看,阿聯酋到處是白茫茫的一片。這不是白雪,而是沙漠。在這白茫茫的沙漠中,有著星羅棋布的綠洲——那是城市。
我們來到迪拜訪問。這里綠樹成陰,鮮花遍地。地上沒有一片落葉,更不見有人攀樹枝、摘鮮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
阿拉伯朋友告訴我們,這里的每一株小樹,每一棵小草,都是國家花很大的代價培植的。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在這里,培育一棵樹的費用抵得上培養一個孩子。原先這里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鹽堿,好像罩著一層硬硬的殼。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簡直是塊不毛之地!惡劣的自然環境并沒有難倒阿聯酋人民。他們從國外買來泥土,買來淡水,買來樹苗和花草。他們又把咸而板結的沙石挖去,填上適宜種植樹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來水管。由總水塔輸出的淡水,通過縱橫交錯的自來水管,源源不斷地送到樹木花草的根部。“人類有了綠樹、鮮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麗。”阿拉伯朋友這樣說。
那天清晨,我們在迪拜最大的中心公園漫步,正巧碰上一個穿黃馬夾的園林工人在澆水。
“這下面都有自來水管,還需要澆水?”我們指著那些樹和草皮問。
“不,不!”園林工人豎起一個手指連連搖著,又從路邊一個大箱子里拉出一根大皮管。霎時,一陣雨霧從空中灑下來,把樹葉、草和花上的塵土淋得干干凈凈。眨眼工夫,樹葉更綠,小草更翠,鮮花更艷。園林工人高興地笑了,做了個洗臉的動作,說:“你看,它們更漂亮了!”
阿聯酋人民像愛護孩子一樣,精心侍弄著這些花草樹木。正是有了這些綠樹和鮮花,沙漠中的人們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環境。
師:齊讀課題,你覺得作者想告訴我們什么?
學生自由讀文。自己讀自己的。學生讀書,教師席間巡視,及時加以指導:有問題嗎?有難認識的字嗎?沒有。真棒。
怎么樣,孩子們?綠洲到底在什么地方?阿聯酋。阿聯酋那兒沙漠的地方,迪拜。你要是把這三個字的關系弄清楚,我覺得你就會知道。
出示世界地圖 講解迪拜是阿聯酋的第二大城市。像迪拜這樣城市,可多了。
第六自然段中的“霎時” 講解
找到字的結構找到竅門兒 就能理解。綠洲是什么意思?(生答師板書:綠樹成蔭 鮮花遍地)
找出相關的語句。教師席間巡視。
生:請大家翻到第三自然段,
生:他們從國外買來泥土,買來淡水,買來樹苗和花草。他們又把咸而板結的沙石挖去,填上適宜種植樹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來水管。
生:我看到他們是從國外買來泥土,買來淡水,買來樹苗和花草。(買來用紅色)
師:讀讀,你感受到了什么?三個買來說明他們什么都沒有。
生讀。
比較:他們從國外買來泥土,淡水,樹苗和花草。他們又把咸而板結的沙石挖去,填上適宜種植樹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來水管。
生:我認為就用一個“買來”就覺得他們缺的也不多。
師:三個“買來”,意思就不同了。
生再讀。
師:我有一個感覺,如果三個詞一樣,第一個詞輕一點,然后一個比一個高。師范讀。
生讀。
師:你們知道嗎?在阿聯酋水比石油還要貴。你們再來讀。
生讀。
師:還有哪些詞語觸動了你?再來讀讀,理解。
生:他們又把咸而板結的沙石挖去,填上適宜種植樹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來水管。
師:這句里面有三個動詞。紅色出示“挖 填 埋”再讀一讀。
師:誰來讀一讀,我們一起讀,行嗎?
孩子們,就讓我們走進現在的迪拜,一起去看一看吧。
師:怎么樣?
生:我覺得真是鮮花遍地,綠樹成蔭
生:我覺得那里就是美麗的天堂
生:我知道迪拜的那些人用自己的勤勞,換來了這么多美麗。
師:所以,阿拉伯朋友會說——“人類有了綠樹、鮮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麗。”
他們還會說——“人類有了綠樹、鮮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麗。”
師:聽了,看了,你有哪些心里話要說?
生:如果南京要這樣好,就太好了。
生:保護環境,從點滴做起。
師:廣告詞都用上了。世博會的宣傳語“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我要說,“綠洲讓沙漠更美好。”
沙漠中的綠洲教學實錄 篇3
師:課前課文讀幾遍了?
生1:八遍。
師:了不起!
生2(迫不及待):十二遍!
師:真不簡單!(小聲地)課前,課文老師只讀了一遍。(生笑)課文同學們讀了那么多遍,知道的一定比老師多,這節課愿意做我的老師嗎?
生(聲音不太響亮):愿意。
師:不愿意就算!
生(聲音響亮地):愿意!
師:做老師的老師,有信心嗎?
生(聲音不太響亮):有。
師:信心不足。
生(聲音響亮地):有!
(微笑地以“書讀幾遍了”一個輕松的話題,與學生拉家常似的導入新課,有利于學生心理放松,為學習新知提供良好的心理準備。教學中,老師對學生的讀書成果并不只以“真不簡單”一句表揚結束,而讓學生做本節課的小老師,使學生明確本節課主要是向老師展示自己的讀書所得。這一要求激起所有學生的表現欲,激發了他們讀書的興趣。)
師:下面請同學們把課本打開,輕聲讀課文2——6節。邊讀邊想象:像老師這樣,課文只讀了一遍,又沒有去阿聯酋旅行過的人會不知道些什么。
(生自由讀課文)
師:老師發現喬羽同學就很會讀書,她一邊讀一邊還劃著什么寫著什么。
(通過榜樣,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既表揚了會讀書的同學,又潛移默化地教給了其他學生讀書方法。)
(其余生有所悟,邊讀書邊動筆。)
師:誰來說說老師會不知道些什么。
生1:老師不知道在阿聯酋培育一棵樹的費用抵得上培養一個孩子。
師(出示“阿聯酋朋友告訴我們,這里的每一株小樹,每一棵小草,都是國家花很大的代價培植的。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在這里,培育一棵樹的費用抵得上培養一個孩子。):老師粗略地計算一下,在我們農村培養一個孩子至少需要兩萬元。照這樣算,建造一個中心公園需要多少錢呢?(彩圖出示阿聯酋迪拜中心公園)下面大家一起來算一下,我數樹,大家計算錢。
師:一棵。
生:兩萬。
師;兩棵。
生:四萬。
師;三棵。
生:六萬。
師:四棵。
生:八萬。
師:五棵。
生:十萬。
……
師;大家看,中心公園中的樹還有很多。你估計一下建造這座公園需要多少錢?
生1:一百五十萬!
師:才七十五棵樹。
生2:二百五十萬!
師:才一百二十五棵樹。
生3(鼓足氣):一千萬!
生4:一億美元!
(引導學生通過數樹算錢,將“培育一棵樹抵得上培養一個孩子”具體化,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使教學富有情趣。)
師:需要這么多錢,你相信嗎?
生:相信。
師:老師就不信,建造一個公園需要這么多錢,都花什么地方去了?能告訴我嗎?
(生再次讀2節。)
生:他們從國外買來泥土,買來淡水,買來樹苗和花草。
師:什么?泥土也要買?
生:因為土是咸的。
師:水也要買?
生:水也是咸的。
師:原來如此,泥土、淡水、樹苗和花草都需要花錢買來。
生:他們又把咸而板結的沙石挖去……
師:什么,挖沙石也要錢?
生:工錢。
師:老師有點相信了。
生:他們還在土中埋下自來水管。
師:一根自來水管值不了多少錢。
生:是縱橫交錯的自來水管。
師:你來在黑板上畫給老師看一看。
(生在黑板上畫數不清的交錯的“水管”)
師:原來那么多的水管,老師現在相信了。
(通過畫畫,理解“縱橫交錯”,加深學生對自來水管多的認識。)
師:誰來讀一讀?
(一生讀)
師:半信半疑。
(另一生讀)
師:老師相信了。老師覺得“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在這里,培育一棵樹的費用抵得上培養一個孩子”的句號可以改一下。
(生試讀后,爭先恐后舉起了手。)
生:句號可以改成感嘆號。
師:為什么?
生1:建一個公園需要花很多錢!
生2:建造一個公園是多么得不容易!
師:讀一讀。
(生大聲讀)
師:老師知道了,你沒有吹牛。
(《新課標》指出要讓學生在理解語句的過程中,體會標點符號的用法,而不應枯燥乏味地講解。)
請再把三節讀一讀,告訴老師,阿拉伯人民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1:熱愛生命。
生2:愛護生存環境。
生3:吃苦耐勞。
師:像老師這樣課文只讀了一遍,又沒有去過阿聯酋的人還會不知道些什么?
生:不知道沒有人攀樹枝,摘鮮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
師:你想告訴老師什么?
(生吱唔說不出。)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二節,誰能知道他想告訴老師什么?
(生自由讀二節。)
生:阿聯酋人民很愛護花草樹木。
生2:迪拜很美。
師:能通過讀告訴老師嗎?
(生自由讀二節。)
生1:讀2節。
師:迪拜很干凈!
生2:讀2節。
師:迪拜不但很干凈,而且很美。
師:像老師這樣還會不知道什么?
生:阿聯酋人民侍弄花草很精心。
師:從哪兒看的出?
(生讀6節。)
(師出示6節,生自由讀6節。)
師;現在大家就是阿聯酋迪拜中心公園中的小草、小花、小樹,請你們閉上眼睛……“忽——忽——”一陣陣風刮過,沙漠中黃沙漫天飛舞,刮得人睜不開眼睛。就連中心公園中的小草呀、小花呀、小樹呀的臉上、身子上都落滿了一層塵土……這時,你們有何感受?
生:很沉重。
生:很不舒服。
師:你最想干什么?
生(齊答):洗澡!
師:好,老師就滿足你們的心愿……老師就是園林工人,從路邊一個大箱子里拉出一根大皮管。“嘩——嘩——”,霎時間,一陣雨霧從空中灑下來,把小草呀、小樹呀、小花呀(邊說邊指著孩子們)臉上的、身上的塵土淋得干干凈凈。這時,小草更綠了、小樹更翠了、小花更艷了,他們在陽光下露出了笑臉……這時,你們心里有何感受?
生1:不在沉重了。
生2:很舒服。
師:想對園林工人說些什么嗎?
生1:謝謝你園林工人,幫我洗干凈了身上的泥土。
師:不用謝,這是我們應該做的。
生2:謝謝你對我們的關心。
師:我們花了這么大的代價,你們健康成長是我們的希望。
師:能通過讀6節,把你們內心的感受告訴我們嗎?
(生自由練讀。)
生1讀6節。
師:老師聽出來了,洗過澡后很舒服。
生2讀6節。
師:剛才洗得不是很干凈,坐下去再讀一讀。
(語言描述再現情境,引導學生進入語言文字描述的空間,充分觸摸語言。通過角色情境,加深阿聯酋人民像孩子一樣精心侍弄花草樹木的情感體驗。)
師:下面請同學們把課文完整地讀一遍,邊讀邊體會:阿聯酋人民哪一點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生自由讀全文。)
生:阿聯酋人民熱愛生活,他們不惜花很大的代價種植花草樹木。
生:阿聯酋人民很愛護花草樹木。
師:阿聯酋人民很愛護花草樹木,我們的同學們呢?
生:也很愛護。
師:從哪兒看出的?
生:給小花澆水。
師:有沒有不愛護花草樹木的?
生:有。
師;從哪兒看出?
生:有的同學走草坪。
生:有的同學攀小樹。
師:怎么辦呢?
生:讓他們的老師也給他們上《沙漠中的綠洲》這課。
師:這個辦法不太可行。
生:學校用廣播通知。
師:這個辦法不錯。
生:在花園中、草坪里豎一個個小木牌。
師:這個辦法很好,可是上面寫些什么呢?
生:禁止走草坪!
師:這樣的話,同學們讀了不舒服。
師:老師這兒征集了幾句話,同學們讀一讀。
(出示:小草正在休息,請勿打擾。草寶寶渴望回到春媽媽的懷抱。饒了我吧,請別再折騰我了!——小水杉
咦,太陽公公在哪兒,我怎么看不見——光禿禿的冬青樹)
師:誰再來說一說?
生1:好痛呀,別再拽我的長發了!——垂柳姑娘
生2:請別再踩我了,再踩,我就成漿糊了!——小草
生3:我愿為你送去一片綠蔭。——小梧桐
師:課后愿意把自己想的寫下來嗎?
生:愿意。
師:下課!
(《新課標》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應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綜觀這一環節的教學,“阿聯酋人民很愛護花草樹木,我們的同學們呢?”使學生由文本走向生活,注重了編者意圖、文本的價值取向。“小木版上寫些什么?”激起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內心需要。這一切在潛移默化中將“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