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中的綠洲說課稿
《沙漠中的綠洲》是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中的一篇課文。作者向我們介紹了阿聯酋人民在茫茫的沙漠中為了改造生活環境,辛勤種植并精心侍弄花草樹木,終于建成綠洲,營造出良好生存環境的壯舉。表現了阿聯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課文圖文并茂,展示出迪拜的美麗風光與沙漠綠洲的整體面貌,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的好教材,也是使學生認識改造環境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熱愛人類家園的好體例。學生對阿聯酋并不了解,對阿聯酋的城市綠化改造與保護很難有真切的體會。基于以上對教材簡析和學情分析,我擬訂以下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綠線中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培養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3、借助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了解阿聯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營造良好的生存環境的壯舉,認識改造環境的重要性,激發熱愛人類家園的情感。
其中目標2、3是教學重點,目標3是教學難點。課前布置學生查找有關介紹阿聯酋的資料,為學習課文作鋪墊。我預設用兩課時完成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我準備采用三個層面的讀,首先直接揭題(板書:沙漠中的綠洲),板書課題后指導讀題并引導學生質疑。接著,我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掃清字詞障礙。在學生充分自讀的基礎上,檢查初讀情況,相機對鹽堿的堿,侍弄的侍正音,對文中比較長的語句重點加以指導,并通過查字典理解“星羅棋布”“侍弄”等詞語的意思。在讀通順文本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以“荒蕪人煙的不毛之地,竟然出現了綠洲,這是怎么回事呢?”再次走進文本,進而幫助學生梳理課文層次,并指導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最后布置摘抄好詞佳句的作業。在這基礎上引導學生讀讀第一自然段,透過語言文字,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沙漠?抓住“到處、白茫茫”讓學生想象沙漠的廣闊無垠和荒涼。在這樣的沙漠生存是很困難的,可是在阿聯酋這樣的沙漠國家中卻出現了“綠洲”,出示最后一句話,抓住“星羅棋布”使學生感受到綠洲的多。
下面我重點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設想。
第二課時,我將在第一課時教學的基礎上,安排復習導入、精讀感悟、拓展延伸這幾個環節引導學生認識改造環境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熱愛人類家園的情感。
一復習導入:
上課伊始,組織學生回顧上節課所學的內容,從而自然呈現出“沙漠中怎么會出現如此多的美麗的綠洲的?”這一問題, 引導學生再次走進對文本的學習,也就進入本課的第二環節。
2、精讀感悟。課文第二、三兩段是通過作者耳聞目睹,了解了阿聯酋人民在茫茫的沙漠中克服種種困難,辛勤種植并精心侍弄花草樹木,終于建成綠洲,營造出良好生存環境的壯舉。使學生認識改造環境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熱愛人類家園的情感。這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我將圍繞課始的這一問題,進行這樣的預設:
(1)讀課文,畫出有關語句,并在有感受的地方寫上批注,給學生創設自主閱讀的空間。
(2)在充分研讀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先在小組內朗讀交流,再進行全班交流。
當學生交流到阿聯酋人民克服困難建成綠洲時,我將作這樣的預設:
第一步:阿聯酋人民是在怎樣惡劣的自然環境中改造環境的呢?出示句子:“原先這里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鹽堿,好象罩著一層硬硬的殼。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簡直是塊不毛之地!” 引導學生抓住“白花花的鹽堿、硬硬的殼、不毛之地“等詞語,感受沙漠環境的惡劣,建設綠洲困難之大。板書:咸而板結 不毛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