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霧凇》片段課教案
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又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片段。
2、能說出霧凇的形成過程。
3、感受霧凇的奇特美麗。
一、導入,回顧設疑
“寒江雪柳、玉樹瓊花,吉林樹掛,名不虛傳。“總在1991年去吉林視察期間恰逢霧凇奇景,欣然寫下了這樣的贊頌之詞。的確,吉林霧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詩情畫意的美,被譽為中國四大自然奇觀之一。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不僅認識、理解了生字新詞,還初步領略了霧凇這一最為獨特的景觀,今天,我們將隨作者一道,去吉林,去細細品味,感受霧凇那獨特的韻致。板書課題,并齊讀。
二、自讀自悟,與文本對話
1、過渡:同學們,這聞名遐邇的自然奇觀——吉林霧凇是怎樣形成的?(板書奇觀)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答案就在第二小節。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默讀課文,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大家一邊讀,可以一邊在文中勾勾畫畫。
三、匯報交流,多方對話
同學們,發現霧凇形成需要哪些條件了嗎?
出示:霧凇俗稱樹掛,是在嚴寒季節里,空氣中過于飽和的水汽遇冷凝結而成。
1、根據學生回答,總結霧凇的形成需要條件。(嚴寒季節,空氣中過于飽和的水汽,遇冷。)
這些條件缺一不可。
2、吉林霧凇這一獨特的奇觀形成滿足這樣的條件嗎?對照理解吉林霧凇奇觀的形成。
指名說。簡單提一下攝氏度。(板書:4攝氏度 零下30攝氏度)
(1)能理解過于飽和嗎?從文中哪些詞可以看出來過于飽和,水汽很多?(彌漫 籠罩 淹沒)把你找到的這句話讀一讀。指導讀好這句話。
(2)同學們,你有沒有注意到這個字——“涌”,我們一起來做做動作,你仿佛看到什么畫面呢?
齊讀。“每當夜幕降臨,氣溫下降到零下30攝氏度左右時,這霧氣便隨風飄蕩,涌向兩岸,籠罩著十里長堤。樹木被霧氣淹沒了。”
(3)過渡:有了充足的水汽,有了低溫度、大溫差,美麗的吉林霧凇也就慢慢凝結而成了。
出示句子:
師:此時“漸漸地,……鍍上了白銀。最初……”
指讀,霧凇的凝結過程給了你什么感受?(慢慢的)從哪些地方讀出來的?“鍍”什么意思?
你能讀出這樣的感受嗎?點出(最初 逐漸 最后)
指導朗讀。老師范讀,自己讀,指名讀,齊讀。
師:原來美麗的霧凇就是這樣形成的。
3、誰愿意說說這吉林霧凇是怎么形成的。老師給你一些詞,用上“首先 接著 然后 最后”來說一說。
4、同學們現在一定迫不及待想欣賞一下吉林的霧凇奇觀吧?配樂欣賞霧凇奇景。看完你有什么感受?說一個詞。
師:難怪,在吉林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出示)“夜看霧,晨看掛,待到正午賞落花” 霧凇如雪般潔白,似銀樣閃爍,晶瑩的霜花綴滿枝頭,奇妙的美景綿延千里,形成的過程又如此奇妙美麗,難怪作者說它是……(聞名全國的奇觀。)
你能試著背下來嗎?
四、總結
第二天清早,寒風吹拂,霧氣繚繞,我們來到松花江畔,走在十里長堤上……想象一下,當我們睜開眼睛,會看見什么?我們下節課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