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全神貫注
要求一邊讀,一邊想,重要的地方可以畫出來,還可以議一議,求得共識。
(作者緊緊抓住羅丹修改女像時的動作、語言、神態等特點,生動、具體地表現他是怎樣“全神貫注”的)
2.再逐句細讀,認真體會通過怎樣的動作、語言、神態等特點表現“全神貫注”的。
①“羅丹一會兒上前,一會兒后退,嘴里嘰哩咕嚕的,好像跟誰在說悄悄話。”
(寫了羅丹修改時的動作和語言。這是羅丹在遠處望,近處瞧,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左肩偏了點兒”該怎樣修改,嘴里還叨嘮著修改方案什么的。)
②“忽然眼睛閃著異樣的光,似乎在跟誰激烈地爭吵。”注意“異樣”和“激烈”兩個詞語的含義和作用。
(“異樣”的眼光是指不同尋常的眼光,這是通過描寫羅丹的神態,反映他想到了一個比較滿意的修改方案。“激烈的爭吵”是有可能指方案又感到不成熟,可用可不用,還在推敲之中呢。)
③“他把地板踩得吱吱響,手不停地揮動……”
(“踩得吱吱響”,“不停地揮動”是通過寫腳的動作的重量大,手的動作的連續不斷,反映此刻羅丹工作的緊張和熱烈。)
3.這一層內容,是作者從羅丹工作時的動作、語言、神態等不同的角度,描寫“全神貫注”的工作精神的。接下去的一層,有一句話是前一層的歸納,又是后一層內容的引起。找一找是哪一句話。
(“一刻鐘過去了,半小時過去了,羅丹越干越起勁,情緒更加激動了。”)
4.自由讀這一層(由“一刻鐘過去了”到段末),有三個表示時間的詞語,跟“越干越起勁”有關聯,是什么?畫出來。
(“一刻鐘過去了”,“半小時過去了”,“大約過了一個小時”)
5.羅丹的女像的毛病,只是左肩偏了一點兒,臉上可能還有一點兒不滿意的地方,修改共用了多長時間?
(大約一個小時。)
課文為什么要從“一刻鐘過去了,半小時過去了”寫到“大約過了一個小時”呢?是不是太啰嗦了?索性直接寫“大約過了一個小時”不好嗎?為什么?大家想一想,再回答。
(課文從“一刻鐘過去了”,“半小時過去了”,寫到“大約過了一個小時”,時間由短到長,步步加深,給人的感覺是時間過得太慢了、太長了。作品那么一點兒毛病,竟用了那么長時間。這就從側面突出了羅丹“全神貫注”、認真工作的忘我精神。)
6.再讀最后兩句話,注意:每句話里有那么一個字,最能反映羅丹“全神貫注”的工作精神。恐怕再沒有比這兩個字最能表現一個人把全部精力、全部心思投入到某種活動之中了。是哪兩個字?
(“醉”和“癡”。)
“他像喝醉酒一樣,整個世界對他來講好像已經消失了……”喝醉了酒是什么樣?根據生活中見過的說一說。“整個世界對他來講好像已經消失了”是一種什么景象呢?
(一種是神態不清,有失常態,這里不指這種。還有一種是蒙頭大睡,好像不醒人事似的。正像課文中講的:整個世界好像已經消失了。課文用喝醉了酒,處于沉迷狀態,比喻羅丹全身心地投入到修改作品的工作中,其他什么也不管不顧了。這是“全神貫注”的最高狀態。)
7.最后一句寫修改完畢。讀讀這一句,看看是不是只交代了修改完了,有沒有進一步突出“全神貫注”和全身心投入?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