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四上語文第五單元教案集體備課
課題:17、李時珍夜宿古寺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9個生字,理解“饑餐渴飲、曉行夜宿、斷垣殘壁、枯枝雜草、長年累月、解暑消熱”等詞語,重點掌握并列式詞語的結構特點。(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理解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感受李時珍吃苦耐勞的品質。(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學生互相討論給課文分段,理清故事發展的四個過程。
重點與難點:掌握并列式詞語的結構特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感受李時珍吃苦耐勞的品質。課前準備: 課件板塊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目標及達成情況
一、 揭題導入: 1、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課文,課題是—— 《李時珍夜宿古寺》 2、 從課題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齊讀課題 人物:李時珍時間:夜地點:古寺 二、初讀課文: 出示詞語:饑餐渴飲 曉行夜宿 斷垣殘壁 枯枝雜草長年累月 解暑消熱 引導學生認識并列式詞語 像這樣的詞語還有很多,能再說幾個嗎? 學生分小節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想一想,你從課文中了解到李時珍是個怎樣的人。 學生分小節讀課文。讀詞語結合課文或根據自己的理解,說說這些詞語的意思。 開天辟地、桃紅柳綠等 齊讀詞語。 學會本課9個生字,理解“饑餐渴飲、曉行夜宿、斷垣殘壁、枯枝雜草、長年累月、解暑消熱”等詞語,重點掌握并列式詞語的結構特點。三、再讀課文 1、誰來說說,讀了這篇課文后,你覺得李時珍是一個怎樣的人?那么,大家是從什么地方體會到這點的呢? 交流 2、故事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 請你按這個順序給課文分段。 李時珍不畏艱險、克服困難、檢持不懈,一心為老百姓著想。 同學們輕聲自由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用筆圈圈畫畫,找到反映李時珍精神的句子。 學生自由朗讀、圈畫。 外出察訪——夜宿古寺——寺中談苦——連夜記錄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感受李時珍吃苦耐勞的品質。 學生互相討論給課文分段,理清故事發展的四個過程。 四、研讀課文 解決第一小節,讓一名學生讀一讀,在扣住關鍵詞談理解。 感情朗讀第一小節。 地方多:安徽、河南、湖北、等 路途長:好幾個月 條件差:饑餐渴飲、曉行夜宿 工作細查:到人跡罕至的地方實地調查 訪:走訪許許多多的人 五、布置作業 1、完成習字冊。 2、閱讀配套閱讀。 說明:1、重點突出板塊設計; 2、備課時重點突出教學設計(包括教師與學生活動設計) 3、教學反思在“活動目標及達成情況”欄填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