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云雀的心愿
20、云雀的心愿
教材簡介:
《云雀的心愿》是一篇科普童話,是一篇非常人性化的童話。主要講小云雀跟著媽媽飛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有的地方變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洪水泛濫成災,聽了話,知道了森林防沙蓄水的作用。回到森林后,它又明白了森林有調溫的功能。于是,它有了一個心愿:到沙漠里去植樹。全文共有15個自然段,按照云雀飛行的路線可以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寫人們亂砍濫伐,使森林變成了沙漠。第二部分寫河流上游的樹木被砍光,河水泛濫成災。第三部分寫森林是個巨大的空調器。第四部分寫云雀的心愿是到沙漠上去種樹。本文借助童話體裁,將云雀人格化,借云雀表達了人類美好的愿望。
目標預設:
1、讓學生借助于語言文字感知課文內容,知道亂砍濫伐的危害以及森林的寶貴作用。
2、對學生進行環保意識的教育。
3、培養學生收集資料、處理資料的能力。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森林為什么實在是太重要了。
難點:理解森林是個“大水庫”和“空調器”。
設計理念:
1、注重感悟。在引導學生讀懂故事、欣賞故事的基礎上,增強環保意識,保護自然環境。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生動活潑的閱讀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引導學生感悟、思考,以加深理解和體驗。
2、注重遷移。適當注重由課內向課外的延伸和拓展,課文中表達了人們植樹造林,讓沙漠變以綠洲的心愿,是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教育的有效資源,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環境,保護好環境。
設計思路:
教學本文可以從課題入手,采用變序教學法,引導學生讀好課文最后兩段話,了解云雀的心愿。然后引導學生探究云雀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愿,由此帶領學生學習課文,弄清森林的蓄水及調節空氣的作用。再讓學生跟隨云雀媽媽到沙漠和大河去看一看,引導學生朗讀小云雀和對話,體會他們的語氣和心情,進而了解失去森林的后果,從而真正理解云雀的心愿。在引導學生了解、感悟課文的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環境,感受森林的重要性,進而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時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理解“心愿”
2、質疑:讀了課題后,你想知道什么?
二、范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范讀
2、讀后討論。
三、自讀課文。
1、自學生字表上的字。要求:讀準字音,認清字形,聯系課文想想字義。
⑴抽讀生字,檢查讀音。
⑵指名分析字形。
⑶指名逐段試讀課文。提醒注意:表示語氣的詞要讀輕聲。
四、討論分段。
1、輕聲自由讀課文。
2、讀后說云雀媽媽和小云雀到過哪些地方?
3、學生分段,歸納段意。
五、學習第1小節。(了解時間、地點、人物、事情)
練習仿寫:寫一句或一段話交待清時間、地點、人物、事情。
六、作業:
1、生字描紅。
2、生字擴詞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