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凇》教學實錄——夏艷
夏艷,1983年12月生于巢湖之濱,中共黨員,小學一級教師。自2002年參加工作以來一直任教于農村小學,但從未因此放棄在語文教學上的追求。2007年在廬江縣小學青年教師語文課堂教學評比中獲一等獎,2008年被評為巢湖市“教壇新星”。
上課內容:《霧凇》
上課地點:南京審計學院體育館
22 霧凇(第一課時)
安徽省巢湖市廬江縣廬城鎮中塘小學 夏艷
錄入:紫雨
師: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你都過去哪些地方?
生:我還去過連云港的花果山
生:我去過青島,坐船在大海上遨游
生:我覺得為我生活在這樣的祖國里感到驕傲。
生:我去過山水甲天下的桂林
生:我去過海南,海一望無際。
生:我去過雁蕩山
師:我們祖國的美景是美不勝收。今天我們要到吉林去感受那銀裝素裹的世界。
師:請看老師寫一個字。(板書:松)這是什么字?
生:松
師:(添加兩點水)我加了什么?
生:你加了一點一提,這個字也念sōng
師:“凇”是形聲字,“松”是它的聲旁,表示讀音;“兩點水”是它的形旁,表示意義,與冰有關。
我們往往會把它寫成——
生:三點水
師:兩點水表示什么?
生:冰
師:凇:在地表或地面物體上,云霧或雨滴等凝結成的冰晶。所以是生:兩點水。
師:我們一起來寫霧。上面一筆是什么?
生:橫折
師:到底是什么?
生:橫鉤
師:見過嗎?
我們來見識一下。(播放錄像學生欣賞霧凇圖片。)
師:這就是與桂林山水、長江三峽……并稱的吉林霧
師:想知道什么?
生:霧凇是怎么形成的?
生:我想知道霧凇形成的是在哪一天?
生:吉林那么大,霧凇在哪里?
生:霧凇在什么條件下形成。
師:那么我們就走進課文,去探索去發現。讓我們到課文中去探尋這個美麗世界的奧秘吧。預習過了,但希望你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順。自己讀自己的。
學生自讀,教師巡視。
師:同學們的讀書習慣真好!黑板上的生字詞,誰來試一試。
出示詞語:
長堤 凝結 夜幕 淹沒 零下30攝氏度
俗稱 模糊 江畔 綴滿 吹拂 繚繞
指名讀,
師:你覺得她讀得怎么樣?
生:很好。
師:誰再來讀。
生讀
去掉拼音。這樣你還能讀準嗎?
學生讀
師:正音。模糊,讀輕聲
集體讀
師:放在課文里,你還能讀準嗎?
生:能
師:第一自然段,請你讀。其他同學干什么?
生:認真聽。
學生讀第一自然段。
師指導停頓。“這就是聞名全國的/”生再讀
師:誰來讀第二自然段。指名
師:為什么讀得這么好。
生:多讀
師:對,多讀就能讀好。好經驗就要和大家分享。誰來讀第三自然段。
生讀
師:你讀得也非常的好,說說經驗。
生:我在網上找范文,聽聽他們是怎么讀的。
師:善于學習。你從課文中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霧凇的景象
師:景象怎樣?
生:很美
生:我知道了它形成的時間是二月間
生:霧凇很美麗。又多又美麗。
師:你仿佛是親眼目睹。哪些讓你最想搞明白?
生:它是從哪兒跑來的?
生:為什么霧凇只有松花江邊有?
師:到哪兒去找答案?
生:書中
師:準確一點。
生:第二自然段。
師:是啊,那就讀吧。看誰能讀到那關鍵的句子。
學生自由讀
師:讀完了把書放下。哪些同學找到了。(舉手)請你把它畫下來。請記住:不動筆墨不讀書。
學生畫
師提示:最關鍵的一個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