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凇》教學實錄——夏艷
找到的把小手舉起來。
生:我知道霧凇是怎樣形成的了。是空氣中……
出示句子:霧凇,俗稱樹掛,是在嚴寒季節里,空氣中過于飽和的水汽遇冷凝結而成。
指名讀。
集體讀。
師:通過這個句子,你知道了什么?你讀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霧凇……
師:它需要什么條件?
生:(課文中的句子)不過我有一個問題:為什么它叫樹掛?
師:咱們來看一看。(出示圖片)看到了嗎?你看到了什么?
另一生:冰晶是一條一條掛在樹上的,所以叫樹掛。
師:謝謝他吧
生:謝謝
集體讀這句話。
師:天冷就形了嗎?還需要什么?
生:飽和的水氣。
師:飽和的水氣是一個條件。(板書:飽和的水氣)
師:還有嗎?
生:遇冷
師:遇冷凝結(和老師一起寫“凝”)文中又是怎么描繪的。畫一畫,這飽和的水氣是從哪兒來的?遇冷凝結又是什么意思呢?
同學們都有一個好習慣:一說到要思考,大家都用了默讀的方法。真好。
書讀百遍,其意自見。
師:誰知道飽和的水氣哪兒來?
生:是因為松花江的水……
師:也就是說——
生:是水庫里的水排出來的。
師:水氣是水嗎?
生?
師:這水氣是什么?誰能明白地告訴我。
生:水氣是水散發出的霧氣。
師:飽和的水氣就是——
生:霧氣。
師:又是如何遇冷凝結的?
生:夜幕降臨了……
師:注意適度是什么?
生:水溫。
師:所以——
生:它們有溫差。
師:這霧氣——
生:這霧氣就飄向兩岸,凝結在樹上,就成了霧凇。
師:可以再簡潔點嗎?
生:這霧氣在……溫差……
師:夜里
生:夜里(用課文中的句子)
師:冰——
生:冰晶
師:說明白了嗎?
生:明白了。
師:誰再來說一說。
生:是因為水庫里的水比周圍的水溫度要高很多……就變成了霧凇。
師:聽明白了嗎?(舉手)一句話:這霧氣在零下三十度左右……
明白還不夠。這里邊藏的東西可多著呢。
出示第二段
讀一讀這段話,看看你能明白些什么?
指名讀。
師:這霧氣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
師:這是一場怎樣的霧?
生:很大的霧
師:從哪兒 看出來。
生:從“淹沒”感受到了。
師:還有誰感受到了?
生:排出的水面積很大,所有的水都遇到了冷……
師:變成了什么?
生:霧氣。
師:這有多大的范圍?
生:十里長堤。我覺得形成的原因還有是(——)
師(打斷):這是多大的霧啊。你讀一讀
生讀
師:聽出來了,真大。誰再來讀一讀。
生讀
師:這團團的霧從江心涌起,……
生讀
師:你感到這是一場怎樣的霧?
生:這霧把樹木都淹沒了,很大的霧。
師:你感覺眼前是怎樣的景象啊?
生:眼前什么也看不到了。
讀一讀。
生讀
多美啊。霧氣還像一位魔術師呢!誰再來讀一讀
生讀
師:這霧氣施展了什么魔法?
生:鍍上了一層白銀。
師:黑森森的樹木,因為霧氣而變了變了,變成什么了?誰再來讀一讀
生讀
師:你喜歡這霧凇嗎?你覺得它的魔法怎么樣?
生:魔法很神奇
師:現在這十里長堤變得——
生:很美。
師:誰再來讀一讀。
生讀
師:我覺得你讀得特別慢。
生:這樣更能感受到霧凇的美。
師:起先像什么?
生:銀線
師:逐漸——
生:銀條
師:是怎么變的?
生:銀條比銀線要粗一點
出示圖片
師:銀條,最后我們看到的就是——
銀松雪柳了(出示圖片)
師:閉上眼睛,隨著音樂,你想像一下看到了怎樣的情景。夜幕降臨……(范讀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