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上冊全冊導學案2(人教版)
是的,周恩來總理一生都在為中華之崛起而奮斗。在周恩來總理寫的隨筆中,他曾說十二歲那年的沈陽之行,是他人生的重大轉折點。正是那些年的沈陽之行使他立下了堅定的不可動搖的信念: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那么,在沈陽究竟發生了什么事呢?是什么對年少的周恩來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呢?
(二) 初讀課文,梳理大意。
1、認真讀一讀這個故事,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次。
2、讀后請想一想,從故事中你知道了些什么?還有哪些地方讀不懂的?
3、自學反饋。
(1)認讀詞語:
伯父 模范 巡警 吵嚷 懲處 抱負 胸懷喝彩 婦女
闖進租界 燈紅酒綠 熱鬧非凡 風和日麗耀武揚威 得意揚揚 振興中華 帝國主義 鏗鏘有力
(2)質疑問難:請學生提出不理解的詞語,重點引導理解以下詞語:
帝國主義 模范 巡警 懲處 吵嚷 鏗鏘有力
燈紅酒綠,熱鬧非凡,課文中指的是什么地方?(外國租界地)知道什么是“租界”?
(補充資料)
租界:顧名思義是被租的地方。而實際上是帝國主義以在我們中國居住和經商為名,用武力威脅和欺騙的方式強迫清政府,允許他們永久或長期(比如30年)占用我們中國的一些地段。這些被占用的地段就叫租界。當時帝國主義列強在我國上海、廣州、廈門、福州、天津、鎮江、漢口、九江、煙臺、蕪湖、重慶、杭州、蘇州、沙市、長沙、鼓浪嶼等16個市區強占有“租界”。這些被占用的地段其領土主權雖然仍屬中國,但帝國主義依靠得寸進尺,變本加厲,清政府的一再妥協退讓。結果在租界的洋人胡作非為,而中國人則遭受百般壓迫、侮辱和虐待。租界成了“洋人的天堂”“中國人的地獄”。
(3)指名開火車讀課文,正音。
(4)通過剛才幾次的朗讀,你知道了些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
預設:
不懂:
詞:衣裳襤褸 諸生 有志者當效周生 欺凌
句:“‘那是外國租界地,惹出麻煩來可就糟了,沒處說理去!’”為什么沒處說理?
“但是,在外國租界里,誰又敢怎樣呢?”租界是中國的地方,而且肇事者是洋人,為什么不敢怎樣?
(三)研讀1—6自然段
1、自由讀,發現什么?
2、課件出示對話,指名分角色讀,隨機評點:周恩來的話讀出他的疑惑不解,而伯父的話重點指導嘆了口氣說的話。
3、全班分角色讀。
4、“為什么?中華不振啊!”中華不振什么意思?伯父的話又是什么意思呢?
你們不懂!那么當時的周恩來懂嗎?指導朗讀第6自然段,適時地引導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疑惑不解)
后來在租界里周恩來看到了什么?伯父的話周恩來理解了嗎?下節課學習。
四、 寫字指導
重點:范 上下結構
嚷 右邊部分
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一)引入課題,抓住“崛起”
1、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25課——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是周恩來從小立下的誓言。
2、請快速地在文中找出周恩來說的這句話。并想想他是在什么時候,什么情況下說出這句話的。看誰找得又快又準。
3、 生:周恩來站了起來,清晰而堅定地回答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師:這是第一處!還有嗎?
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師:第二次,周恩來是怎么樣地回答?(鏗鏘有力)
周恩來鏗鏘有力地回答道——一起讀!
4、 周恩來是在什么時候說出這句話的?
旨在與同學們對比。如果學生講到同學們有的……有的,直接引讀周恩來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