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慶齡故居的樟樹》第一課時設計與實錄
《宋慶齡故居的樟樹》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宋慶齡故居的樟樹》是一篇寫物喻人的文章,文章表面是贊美樟樹蓬勃生機和具有永久拒蟲的香氣的高貴氣質,實則贊美樟樹主人宋慶齡具有讓敵人畏懼的正義之氣和不凡的高貴氣質。字里行間表達出作者對這兩棵樟樹的贊美之情,滲透著作者對深深懷念之情。既表達出作者對這兩棵樟樹的贊美之情,又在字里行間滲透著作者對宋慶齡的深深懷念之情。
課文的第四段文字表面是寫樟樹的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字里行間又影射著深層的含義,為第五段作了非常好的鋪墊。第五自然段把樟樹與別的樹進行比較,點出了“樹品”,即人品。此段是課文重點段,也是教學的難點所在,需要教師巧妙引導學生感悟文本內涵。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2、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無論……總是……”、“只要……就……”造句;
3、 初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樟樹的象征意義;
教學重點:
1、 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2、 學會本課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難點:
初步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樟樹的象征意義。
教具準備:宋慶齡故居及樟樹近照的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 出示宋慶齡故居幻燈片,問:知道這是哪處景點嗎?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宋慶齡故居(指導寫好生字“齡”字);
2、 出示樟樹幻燈片,問:知道這是一種什么植物嗎?根據回答補充課題:樟樹。
3、 讀題引導質疑:
齊讀題后學生發現問題:“丟掉一個‘的’字“。師隨手加上,問:加上這個字后,再讀讀看,這課主要寫什么?那么這課到底寫樟樹的什么呢?請同學們到課文找答案吧。
二、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大意。
1、 自由讀文,提出自讀要求:
(1) 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2) 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在不明白或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2、 學習課文一至三段。
(1) 指名讀一至三段課文,其他同學邊當小評委邊思考:這幾段主要寫什么?如果把第二自然段去掉行不行?
(2) 反饋交流。引導理解“故居”;說出第二段不能去掉的理由,由此引出第四段的教學。
過渡:課文哪些部分是寫樟樹的呢?
3、 學習課文第四段。
(1) 對照插圖,默讀本段,思考:這一段從樟樹哪些方面寫的?寫了樟樹的什么?
(2) 指名讀本段,交流對本段的理解,并理解“蓬蓬勃勃”。
(3) 本段哪些句子寫出了樟樹“蓬蓬勃勃”?
4、 學習課文第五段。
(1) 默讀思考:這一段與第四段比作者又是怎么來描寫樟樹的呢?
(2) 交流反饋。
a、 其他樹有什么缺點?理解“繁衍”。
b、 樟樹具有什么特點?
c、 通過這一段的學習,這一段主要寫樟樹的什么?(根據回答,板書“樹品”,為下節課聯系“人品”作鋪墊)
師:正是樟樹具有這高貴的品質,所以宋慶齡才“舍不得這兩棵樟樹”。這可貴的樹品正是宋慶齡人品的寫照。
齊讀課文最后一段。
三、作業布置:
1、 抄寫課后詞語;
2、 繼續練習熟讀課文;
3、 搜集有關宋慶齡生平資料,查找樟樹為何不被蟲蛀的答案。
《宋慶齡故居的樟樹》第一課時課堂教學實錄(在下一頁)
課前交流:
師:現在老師來做個小調查,同學們曾地都游玩過哪些地方呢?
生:我游玩過龜由漢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