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慶齡故居的樟樹》第一課時設計與實錄
生:我游玩過杭州西湖、黃山、九華山等。
生:我也游玩過黃山和西湖,我還跟爸爸媽媽一起去過上海的明珠電視塔.
師:誰能把自己游玩的景點介紹給大家了解呢?
生:今年暑假,爸爸媽媽帶我一起去爬了有五岳之首之稱的泰山。泰山被人們看作是國家政權穩定,人民團結,國泰民安的象征,歷代的帝王登基都要先到泰山去朝拜,祈禱上天賜福。李白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寫出了它的高。我與爸爸媽媽途中休息數次才登上它,當爬上泰山頂的時候,感覺片片白云飄在半山腰上,伸手就可夠得著天了。
師: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去另一處景點游玩,看看人家是怎么描寫自己所看到的景物的。
一、 導入
師:(出示宋慶齡故居圖片),看,這是哪處景點知道嗎:
生:宋慶齡故居(師板書生的回答)。
師:請注意老師寫這個“齡”字,來,跟著老師一起書空。
師:誰知道什么叫“故居”?
生:故居就是老房子。
生:故居應該是曾經住過的老房子。
師:我家的房子已蓋了十幾年了,現在還住著。叫不叫故居呢?
生:以前住過的老房子。
師:對,這就叫故居。
師:(出示樟樹近景圖),看,這是一株什么植物?
生:樟樹(師板書)。
師:請齊讀題(生齊讀)。
生:老師,你少了一個“的”字。
師:同學們真有一雙明亮的眼睛,現在老師把這個字加上再讀讀看,你讀出了什么?
生:加上“的”字后就知道這篇課文主要是寫樟樹的了。
師:孩子們真聰明!課文是怎么來寫樟樹的呢?請捧起課本用心讀一讀,注意老師的讀書要求(出示自讀提示)。如果感覺能達到老師的要求,你就可以放下書本了,開始吧!
(生自由讀文)
師:誰愿意讀一讀課文的一至三段?
師:其他同學注意邊聽讀邊思考:課文的第二段在這三段中多余嗎?能不能去掉呢?
生讀文。
師:哪個同學來回答老師剛才的問題?
生:不多余,不能去掉。如果去掉的話,前兩段下文意思就脫節了。
生:不能去掉。這一段是引起下文的,為下文作鋪墊的。
生:這一段講了宋慶齡舍不得這兩棵樟樹,下文就是寫她為什么舍不得這兩棵樟樹的原因的。
師:那么課文哪些段略是寫樟樹的呢?
生:四、五兩段。
師:請默讀第四段,思考:這段從樟樹的哪些方面來寫的呢?主要寫樟樹的什么呢?
生默讀課文思考問題。
生:這段從樟樹的枝干和枝葉兩方面來寫樟樹的,寫了樟樹的蓬蓬勃勃。
師:有同學聽清他剛才的回答了嗎?
生:應該說枝干,樹葉,不能說枝葉,因為枝葉就包括枝干和樹葉。
師:你真有一雙靈敏的耳朵,聽得可真仔細!那么這段課文中哪些句子是寫樟樹的蓬蓬勃勃的呢?
生:“枝干粗壯”,“樹葉稠密”。
生:“樹葉綠得發亮”。
師:象這樣有著旺盛的生命力就是……
生:蓬蓬勃勃
師:(出示句子“無論是夏天還是冬天,它們總是那么蓬蓬勃勃。)誰能照著這個句子用”無論……總是……說一句話呢?
生:無論老師布置多少作業,王心怡總是能認認真真地完成。
師:王心怡是你們班的同學嗎?
生:是!
師:很好!大家都應該向她學習,做一個做事一絲不茍的人。還有誰來說一句?
生:無論白天和黑夜,時鐘總是不停地轉著。
師:課文第五段也是寫樟樹的,這一段與第四段比,在寫法上一樣嗎?請同學們默讀思考:這一段又是怎么來寫樟樹的呢?
生默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