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嚴》教學雜談
【河南省商丘市凱旋路第二小學 王鳳娟】
〖指導學生學會提問·對重點詞句進行質疑〗
在初讀課文階段要求學生提出不理解的詞句,而在精讀課文時則要求學生對重點詞句進行質疑,尤其是那些與中心緊密相關的詞句。如教《尊嚴》這一課時,我引導學生注意課文中一句話:“不能不勞動,就得到這些食物!”一個學生讀完之后便問:“為什么必須得勞動才能吃到這些食物?”這個問題是理解文章的脈搏,與文章所表達的中心有著因果的聯系,也為學懂課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廣東省漳州市薌城中學玉蘭分校 吳瑞紅】
〖課堂常規對語文教學的促進作用〗
課堂常規是促進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保證。在教學中,教師如果一味追求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置課堂常規于不顧,課堂上學生毫無顧忌,表面看來熱鬧非凡,結果教學重點往往無法完成,難點也難以解決,學生不能學到知識本領,甚至有的學生會正誤不分。心理學研究表明:個體遵守紀律的心理發展分為五個階段,非成年人不可能自覺地遵守紀律,他們遵守紀律需要有外部的強化物。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一方面積極追求自主,合作,探索的學習方式,一方面強調課堂常規。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學有所得,他們的知識、行為、情感方面才能真正得到發展。比如有位老師教學《尊嚴》時,她讓學生小組合作探索課文的四個問題。在學生合作探索課文問題之前,她向學生提出要求:
1、小組內每個同學都要發言。
2、語言要流利,通順,有感情、語調要適中。
3、聽話的同學要認真傾聽。這樣,每個同學在積極探索問題、認真解決問題的同時也遵守紀律,尊重他人。
【湖北省襄樊市第一實驗小學 劉從華】
〖有一千個續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的實踐與思考〗
《語文課程標準》“實施建議”部分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在此,結合課堂教學中個性化閱讀的實踐,從以下三個方面談談在組織和引導學生開展個性化閱讀中應注意的一些問題。
一、彰顯理性──教師對學生個性化閱讀的引導與評價
語文閱讀教學需要超越文本,但如果操作不當,很容易讓學生的理解游離于文本之外,造成“散亂”的局面。因此,個性化閱讀還需要理性回歸文本,彰顯而不是造成文本價值取向的偏差與缺失。這樣,既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文本中詞句的理解,在不知不覺中獲得積累,又能進行必須的價值引導,體現語文的人文性和“文道統一” 的目標。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時時感受到老師們對“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種獨特體驗的尊重,但學生創造性閱讀得出的結論有時難免不大成熟或不夠完善,甚至根本就是錯誤的,在這個時候,老師不應一味強調學生在閱讀中的獨特體驗,對學生不正確的體驗聽之任之,不作評價,疏于引導,從而忘掉了語文教育的育人功能。例如,在教學《尊嚴》一課,老師讓學生劃出課文中描寫哈默神態、動作和語言的句子,體會其尊嚴。有的同學提出文中當哈默給杰克遜大叔捶完背后,杰克遜大叔將食物遞給他時,“年輕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來”一句,有損哈默的尊嚴,使他的形象很狼狽,應該換成“他很斯文很有禮貌地接過食物吃”好一些。作為教師,不能因為學生的如此懷疑便認為此句是課文的敗筆,而應讓學生進一步讀課文,認識到哈默的尊嚴表現在他遵守自己的原則,而不是在個別的細節上去雞蛋里挑骨頭。恰恰相反,正因為有了這樣的描寫,才充分讓我們體會到哈默在用勞動換得食物時的問心無愧、十分坦然,也真實地反映出了他饑餓難耐的狀況,人物的形象更加真實、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