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趵突泉》教學實錄
生3:我有補充。這一句中的“沸”字是個形聲字,三點水旁,取“弗”的音。原意指水燒開了,課文中的“煮沸”一詞使我們知道了趵突泉的泉水就像煮開了的水一樣,在不停地翻滾。
生4:我說“涌”字,它也是個形聲字,從這個字我也了解到了趵突泉的泉水在不停地翻滾。
師:“涌”“冒”意思差不多,它們的順序能調換嗎?
生4:不能,因為泉水涌出的力量大, “涌”出的水太多了才會向上“冒”,冒出的水下落時是翻滾的,就像燒開的水在翻滾。
生5:描寫大泉的還有這么一句話:“三個水柱都有井口那么大,沒晝沒夜地冒,冒,冒,永遠那么晶瑩,那么活潑,好像永遠不知疲倦。”我對“晝”字進行了字理分析,“晝”字下面的“旦”指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來,所以我知道了“晝”是白天的意思。
師(出示“晝”字演變的課件):看,古體“晝”字的上半部分是繁體的“畫”字,表示界限的意思,晝夜是有界限的。那“沒晝沒夜”指——不分白天和黑夜(生齊答) 師:從這個詞語你們知道了什么?
生:趵突泉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都在不停地冒。
生1:老師,我還注意到了這個句子中的“晶瑩”一詞,“晶”是說泉水亮晶晶的,“瑩”的形旁是“玉字”,說明趵突泉的泉水像玉一樣光潔、透明。
師:你真聰明!再看看這兩個字,你們能不能區別它們呢?(教師板書“螢”、“熒”二字,讓學生根據它們的形旁區別它們的字義并組詞)
生2:老師,我還有補充!“倦”是形聲字,人形卷聲,形容人非常疲勞、困倦。“不知疲倦”是不知疲勞和困倦,在這里作者是把趵突泉比作了一個不知疲勞的人,渾身好像有使不完的勁,永遠不停地往上冒。
(學生運用字理知識析字解詞,自己讀懂課文。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這一小組匯報完了,老師又請下一個小組的同學匯報)
學習小組長:我們小組用的是表演的方法來學習描寫大泉的這個部分的。下面我們給大家表演一下。
(三個女同學分別扮演三個大泉眼,做出泉水不斷向上涌的動作,幾個同學半蹲著,扮演落下來的泉水,表現它們在不斷地翻滾 。還有一個同學在旁邊朗讀課文,配畫外音。)
師:你們的表演非常精彩,能說說你們為什么這么表演的嗎?
生1:我們這幾個同學表演的是大泉眼。因為課文里說三個大泉從泉眼里往上涌,冒出水面半米來高,像煮沸了似的,不斷地翻滾。而且不知疲倦,沒晝沒夜地冒,所以我們的手臂不停地使勁兒高高舉起再落下,表現泉水在不斷地向上冒。
生2:我們表演的是落下的泉水,它們像煮沸了似的,不斷地翻滾。
(下面的小觀眾們自發地為他們的表演鼓掌。)
(另一個學習小組的同學也上講臺上匯報。)
小組長:老師,我們組是通過朗讀法學習課文的。(小組的同學感情朗讀課文中描寫大泉的片斷 。)
生1:我們在朗讀的時候強調了三個“冒”字,表現出大泉不斷噴涌的氣勢。
(教師讓同學們對他們的朗讀進行評議,然后讓學生自由讀,與同桌互讀。再播放錄相,讓學生體會大泉不斷噴涌的氣勢。最后進行朗讀競賽。)
師:冬天的趵突泉是怎樣的?為什么說冬天的大泉會把人引入一種神秘的境界?這是同學們在初讀課文時提出的問題,下面請你們欣賞冬天的趵突泉。(出示電腦課件,感受冬天的大泉的神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