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雄雨來·教案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理解內容,了解雨來為掩護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爭的故事,學習雨來熱愛祖國、勇敢機智的品質。
2.結合課文內容,練習用較快的速度閱讀。
3.說出每部分的主要內容,并給每一部分加上小標題。
教學重點、難點
1.練習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2.理解每部分的內容,并能說出每一部分的主要意思,給每一部分加上小標題。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生字、詞,理解詞語的意思。
(二)練習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二、教學重點、難點
練習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三、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二)學生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下列問題:
1.這篇課文記敘了一件什么事?故事發生在什么時期、什么地點?從題目上可看出本文是寫什么的?
(是寫人物的,主要人物是小英雄雨來。)
2.課文一共有幾部分?描寫了雨來的哪些英雄行為?
(在學生閱讀課文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計時,學生閱讀后,可以對自讀速度進行講評,幫助學生養成快速閱讀課文的習慣。)
(三)檢查學生預習。
1.讀準生字字音。
(教師要注意指導學生讀準字音。對于學生讀不準的字音要及時糾正。例如:還鄉河的“還”,讀hu2n,這是多音字,在這兒不讀h2i。“黝”,不讀y$u,而要讀y%u。笤帚的“帚”不要讀s4o,而要讀zh%u。“漩渦”不要讀xu4n w%,而要讀xu2n w#。)
2.指導學生理解詞義。
晉察冀邊區——晉,山西省的簡稱,察,察哈爾省的簡稱。(1952年撤銷,分別并入河北,山西);冀,河北省的簡稱。抗日戰爭時期,在上述三個省連接的邊緣地帶建立的抗日根據地叫晉察冀邊區。葦絮(x))——像棉花似的蘆花。飄飄悠悠——本文指葦絮從空中輕緩地往下降。河沿(y2n)——河邊。起碼——最低限度的意思。學堂——學校的舊稱。掃蕩——本文指日本鬼子企圖用武力消滅抗日根據地軍民。推推搡搡——形容粗暴的推人的樣子。劫難——很大的災難。鞘(qi4o)——本課指裝刀的套子。趔(li8)趄(qi6)——形容腳步歪斜,站不穩的樣子。有志不在年高——有沒有志氣,不在乎年齡的大小。本課指雨來人小志氣大。漩(xu4n)渦(w#)——水流形成的螺旋形水渦。
(四)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然后討論:
1.雨來出生在什么地方?他最喜歡家鄉的什么?為什么?
2.雨來是怎樣上夜校的?從哪里看出他受到愛國主義教育?雨來上夜校和他的英雄行為有什么關系?
(教師引導學生讀句子“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并體會句子的意思。讓學生認識到雨來在夜校受到的愛國主義教育是為他的英雄行為打下了思想基礎。)
3.那天夜里,雨來看到、聽到了些什么?雨來是怎樣被鬼子抓住的?
(看到:爸爸全副武裝。聽到:爸爸要媽媽去轉達區上的通知。這實際上是在寫革命的家庭對雨來的成長影響很大。雨來是在掩護交通員李大叔后,在躲避不及的情況下被鬼子抓住的。)
4.鬼子是怎樣對待雨來的?為什么要槍斃他?
(鬼子對雨來軟硬兼施:哄騙、利誘、威脅、毒打。但雨來堅貞不屈,不暴露秘密。鬼子惱羞成怒,露出兇殘的本來面目,要槍斃雨來。)
5.聽到河沿上幾聲槍響,老人們說了些什么?孩子們是什么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