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雄雨來·教案
(“……死得可惜”、“有志不在年高”、“……都嗚嗚地哭了。”)
6.李大叔為什么向河沿跑?
(李大叔以為雨來被鬼子打死在河里了。)
7.為什么說雨來是小英雄?
(雨來年僅12歲,他熱愛祖國,在鬼子的哄騙、利誘、威脅、毒打的情況下,堅貞不屈,勇敢機智地掩護了交通員李大叔,所以說雨來是小英雄。)
(五)作業(yè)。
1.讀課文,復習字詞。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寫在摘抄本上。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進一步學習課文,了解課文段與段之間的關系,理解每一部分的主要意思并給每一部分加上小標題。
(二)了解課文中三處景物描寫的作用。
(三)了解課文通過人物“外表”和“內(nèi)心活動”的描寫來表現(xiàn)人物思想感情的寫作方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每一部分的主要意思,并給每一部分加上小標題。
三、教學過程
(一)指名說說課文每一部分的主要意思。
(二)試給課文每一部分加上小標題。
1.教師告訴學生:加小標題是對課文各部分內(nèi)容的深入理解后,用簡練的語言對每一部分進行概括。
2.學生分組討論。
(教師深入到小組里,聽學生們發(fā)言的意見。)
3.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加小標題的方法。
(第一種方法:抓住課文主要內(nèi)容進行概括:① 游泳能手雨來;②上夜校;③掩護李大叔;④和鬼子斗爭;⑤河沿上的槍聲;⑥雨來沒有死。第二種方法:引用課文中的重點詞語進行概括:①“望著媽媽笑”;② “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③“把缸挪回原地”;④“我……什么也沒看見”;⑤“有志不在年高”;⑥“雨來沒有死!”)
(三)思考問題,從部分到整體,了解這篇課文段與段之間的關系。
1.學生邊默讀課文邊思考,這篇課文共分六大部分,它們之間有什么內(nèi)在的聯(lián)系?
2.學生邊讀邊議,教師點撥。
(1)第一部分寫雨來游泳本領高,為第六部分寫雨來潛水脫險埋下了伏筆,做了鋪墊。首尾呼應。
(2)第二部分寫雨來在夜校讀書,受到愛國主義教育,是第四部分雨來與鬼子進行斗爭的思想基礎。
(3)第三部分寫故事的發(fā)生,第四部分是寫雨來和鬼子進行斗爭的經(jīng)過,第六部分是故事的結局。
(4)第五部分通過寫鄉(xiāng)親們對雨來的贊揚和懷念,從側面突出了小英雄的高貴品質。
(四)學習本文通過對人物“外表”和“內(nèi)心活動”的描寫,來表現(xiàn)人物思想感情和道德品質的寫作方法。
1.從課文中找出描寫雨來外表的語句。
(“……光著身子,渾身被太陽曬得黝黑發(fā)亮。”“……雨來渾身光溜溜的像條小泥鰍……”“雨來像小鴨子一樣抖著頭上的水……”)
2.找出描寫雨來內(nèi)心活動的語句。
(“雨來心里想:‘掏什么呢?找刀子?鬼子生了氣要挖小孩眼睛的!’”)
3.說說這些描寫的作用。
(五)學習課文中的景物描寫。
1.從課文中找到三處景物描寫的語句。
(課文開頭:“晉察冀邊區(qū)的北部有一條還鄉(xiāng)河,河里長著很多蘆葦。河邊有個小村莊。蘆花開的時候,遠遠望去,黃綠的蘆葦上好像蓋了一層厚厚的白雪。風一吹,鵝毛般的葦絮就飄飄悠悠地飛起來,把這幾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軟的蘆花里。”課文第五部分:“太陽已經(jīng)落下去。藍色的天上飄著的浮云像一塊一塊紅綢子,映在還鄉(xiāng)河上,像開了一大朵一大朵雞冠花。葦塘的蘆花被風吹起來,在上面飄飄悠悠地飛著。”課文第六部分:“還鄉(xiāng)河靜靜的,河水打著漩渦嘩嘩地向下流去。蟲子在草窩里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