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
師:為什么這么不容易找呢?從文中找到有關句子。
反饋:
生1:小錢是幸運的,幾經輾轉,終于在中國臺灣找到了這樣的人。
(生讀時不理想,鼓勵后再讀有進步,表揚。)
發散:小錢可能會在哪兒找骨髓?(在學生的回答中理解輾轉。)
(拓展小資料:我國大陸的骨髓庫起步較晚,人們對骨髓的知識欠缺,意識淡薄。目前捐獻者庫存資料加起來還不到3萬份。而中國臺灣有目前亞洲最大的骨髓庫,庫存資料30多萬份。)生3:就在昨天,一場里氏7。3級的大地震襲擊了中國臺灣地區。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搖晃。
(從哪兒體會到不容易。)
六、小結課文,結合“談何容易”。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學習課文,了解中國臺灣青年捐獻骨髓的經過
2.總結全文,啟迪學生為兩岸人民的團結做出貢獻
3.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地震資料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教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
2.指名反饋:
3.教師導讀:
二、說感動、感悟的品質
1.教師:請同學們讀課文第三至六自然段,把令你感動的句子劃下來
2.集體交流感動的句子,引導探究
三、升華情感、體會生命橋的含義
1.經過李博士不分晝夜的奮戰,由于中國臺灣青年血濃于水的無私奉獻小錢得救了
2.引導學生討論: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架起了這跨越海峽兩岸的生命橋
3.教師小結:是他們的愛心給了小錢第二次生命。
四、總結全文:祖國寶島臺灣與大陸同胞被中國臺灣海峽所隔,但血脈親情是無法割舍的這種血脈親情——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五、布置作業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摘抄令你感動的句子
3.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