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上冊全冊導學案1(人教版)
二、初讀古詩,感悟韻律
要求讀正確,讀流利、讀出韻味
(指名讀-——范讀——齊讀)
三、學習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1、揭題、解題
①揭題:注意“孟(meng)”的讀音及寫法。
②解題:要求學生完整表達詩題的意思。
2、了解背景
(交流搜集的有關資料)
① 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②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關系?
③這首詩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
3、理解詩意
①學生自學古詩
自學要求: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熟讀古詩,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詞典,理解字詞,翻譯詩句,做好講解古詩的準備。
②集體交流
結合長江圖弄懂“西辭”的含義,明確黃鶴樓、廣陵之地理位置,理解“下揚州”“孤帆”“盡”“唯”的意思。
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
4、入境悟請
①你認為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
②細細品讀古詩
黃鶴樓是我國四大名樓之一,昔日黃鶴樓有天下絕景之稱,詩中恰逢陽春三月。
想象表述“煙花三月”是一個什么樣的感情?
李白這是有心情賞春嗎?為什么?
李白何來心情賞春呢?他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
課件出示引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感悟“孤帆”
古代水上運輸最為重要,而長江自古又是水上交通要道,且揚州是當時的繁華都市,此時的長江一定是過盡千帆,詩中為何說“孤帆”呢?(學生自主感悟)
總結:過盡千帆皆不見,心中惟有孟浩然。
5、誦讀全詩(配樂《送別》)
第二課時
一、學習古詩《送元二使安西》
一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寄托了李白對孟浩然深情厚誼,至今被人們傳頌,我們再來看看王唯如何抒發與友人的離別情。
1、解詩題
①輕聲讀詩題
讀了詩題,你有什么問題?(學生自由回答,教師適當評價)
這首詩還叫什么名字?(渭城曲、陽關三疊)
②二讀詩題
送——元二——使——安西
2、知詩人
關于王維你知道什么?
3、解詩意
①自學
(用鉛筆在旁邊做批注,記下自己的解釋與感受)
② 匯報
(說說自己的收獲,看看誰知道的最多)
重點理解:浥、更盡、故人
示圖理解:渭城、陽關、安西
③配樂朗讀,學生閉上眼睛欣賞
4、悟詩情
①你靜靜的聆聽的時候,你們看到些什么?
②示渭城圖(課件)
就是在這樣一個美麗的地方,美麗的清晨,好朋友元二就要出示安西了。
④陽關以西景象圖(課件)
同學們,當時陽關以西這是一幅這樣的畫面?(無盡的荒漠,陪伴他的只有這無盡的荒草。除了沙漠還是沙漠,除了戈壁還是戈壁)
⑤元二要經歷3000多公里的長途跋涉,這一路上,陪伴他的只有這滿眼的荒漠,,滿目的戈壁,深為好友的你,在這離別的時刻,還想對元二說些什么呢?(生交流)
再多的話語卻道不盡離別意,只能說(引讀)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⑥喝下這杯酒了嗎?可我分明感受到這酒里還有點別的滋味,你品出來了嗎?這一杯酒夠不夠?那就再來一杯:(做舉杯動作)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⑦數不清這是第幾杯酒了,喝完這一杯,元二該啟程了,讓我們舉起酒杯,在送他一程吧。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5、配樂誦詩《送元二使安西》
二、延伸鞏固入詩境
今天,我們學習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元二使安西》都描寫了送別好友時的依依惜別,這樣的別離,真的讓人難過。古詩中有很多“送別”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