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上冊全冊導學案1(人教版)
1、古詩大匯聚
王維《山中送別》: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
高適《別董大》: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2、選詩齊研讀
四人小組,合作研讀一古詩,感悟這是怎樣的別離?
3、總結
每一首詩都有一個令人心靈震動的“情”字。自古至今,有了情,文字才有了生命的活力;有了情,人間才有了萬古不朽的詩篇。讓我們再來吟誦這兩首千古傳頌,膾炙人口的送別詩。
三、課外延伸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元二使安西》中任選一首,把其改寫成現代散文。
21、《搭石》
【教材分析】
愛是明媚的陽光,給人以溫暖;愛是盛開的鮮花,給人以芳香:愛是潺潺的溪流,滋潤萬物的成長;愛是熊熊的火炬,點燃生命的希望。愛是理解,是寬容,還是力量。有關愛的主題在前六冊教材中已有所涉及,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六組再次安排了“人間真情”的專題,是為了繼續引導學生感受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感情,體會到人與人相互關愛,生命才更有意義,人生才更幸福。
捧讀《搭石》,一幅幅生動的畫面映入眼簾:秋涼在即,人們精心挑選平整方正的石頭擺放在小溪中,幾翻精心踩踏;急著趕路的老人,發現搭石不穩,及時調整,滿意才肯離去;一行人走搭石,動作協調有致,聲音踏踏,輕波漾漾,人影綽綽,充滿了詩情畫意;如果兩個人同時過溪,招手禮讓,閑話家常;若是誰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負過溪……課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里行間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脫鞋綰褲、協調有序、輕波漾漾、人影綽綽、理所當然”的意思。
3、學習作者的表達方式和寫作方法,并能進行簡單的仿寫。
過程及方法:
運用邊讀邊想象畫面、聯系上下文、創設情境、聯系生活體驗等方法,理解課文。
情感態度價值觀: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體會搭石上蘊含的美,感受鄉親們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體會搭石上蘊含的美;學習作者的表達方式和寫作方法,并能進行簡單的仿寫。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提出目標
(一)談話導入,引出美
師:說到風景,我們會很自然地想到那些環境優美的地方,在這樣的風景中,我們的眼睛能真切地看到其中的美。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搭石》給我們展示的卻是一道特殊的風景,不僅需要我們用眼睛去看,更多的是需要我們用心靈去感受。
(二)提出目標.
(1)默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遇到不懂的字詞,運用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等方法加以理解。
(2)學習本課的7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懶惰、山洪暴發、協調有序、輕波漾漾、人影綽綽、理所當然”等詞語。
(3)自由讀課文。說說文中哪些地方讓我們感受到美?
(4)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