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朵杏花》教學反思
“捧”對杏花的喜愛之情溢于言表
“鄭重”說明非常嚴肅認真,非常重視,
由此也可以看出竺爺爺對科學研究的嚴謹
4、讓我們把兩次看杏花對比著讀一讀,想一想有什么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相同之處:都是看杏花
不同之處:
孩子第一次是被竺爺爺問第一朵杏花什么時候開
第二次是主動地告訴竺爺爺第一朵杏花開了,剛才!
第一年竺爺爺問第一朵杏花什么時候開的,沒有得到答案
第二年竺爺爺從孩子口中知道了第一朵杏花了,在觀察后鄭重地記下了這個日子。
5、竺爺爺沒有用“大概”、“也許”這些字眼來寫記錄,而是在觀察后精確地記錄下了自己的發現竺爺爺正是通過“常年的”精確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化的規律。
齊讀16小節
6、課文學完了,你對竺爺爺一定有了更深地認識,說說你認為竺爺爺是個什么樣的人?
(一絲不茍、嚴謹、認真)
7、思考:課文為什么要以第一朵杏花為題?
三、課外延伸
1、想知道更多有關竺爺爺的故事嗎?
閱讀《小學語文課文同步擴展閱讀》9——12頁
2、練習寫觀察日記,把春天來了,周圍的變化記錄下來
與舊教案比,新教案除引導學生關注文章中的精彩字詞句外,在復習中我添加了“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在感悟全文時我添加了“比較兩年看杏花有什么相同之處、不同之處”和“想一想為什么以‘第一次杏花’為題”。雖然只是幾處添加,第一是增加課堂閱讀的密度,第二是引導學生關注課文的篇章結構和整篇的布局。
之后的教案,我也將注意到點面的結合,即字詞與篇章的結合。
另外兩個細節我也得注意:1、孩子的發言要能抓得住;2、板書要圍繞中心。教師在課堂上不能因隨意的舉動影響教學效果;課堂上教師的思維敏銳,動作、語言到位才能上得出精彩的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