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 > 四年級語文下冊:《寓言兩則》教學設計(通用13篇)

四年級語文下冊:《寓言兩則》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3-01-28

四年級語文下冊:《寓言兩則》教學設計(通用13篇)

四年級語文下冊:《寓言兩則》教學設計 篇1

  學習目標:

  1、認識六個生字,會寫十三個生字,正確讀寫“紀昌學射、妻子、百發百中、扁鵲治病、拜見、理睬、腸胃、湯藥、醫治、無能為力”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系有關詞句,體會人物的想法,體會到“學習要練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漸、聽取別人正確意見”的道理。

  3、聯系提出問題和大家討論,發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教學重、難點:

  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聯系上下文,結合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心理,理解兩則寓言的寓意,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激發讀書興趣。

  1、我們讀過《驚弓之鳥》的故事,還記得故事中的更羸嗎?他不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和判斷能力。今天,我們再去認識兩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們是誰呢?箭法又如何呢?

  2、出示句子:

  飛衛是一名射箭能手。有個叫紀昌的人,想學習射箭,就去向飛衛請教。

  后來,紀昌成了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

  3、讀句子,說說從句子中,你了解到了什么?還想了解什么?

  二、自讀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正確。

  2、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為心中的疑問找到答案。

  3、思考:你有什么問題想跟大家探討?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三、交流討論,感悟課文。

  1、指名讀課文,正音。

  2、匯報紀昌是怎樣學射的,指導學生說文章的主要內容。

  3、討論疑問和交流啟示。

  a.飛衛為什么先讓紀昌練眼力,而不先叫他開弓放箭?

  b.假如紀昌不先練眼力,他會百發百中嗎?

  小結:紀昌學射的故事,告訴我們學任何本領,都要有扎實的基本功。要想掌握(     )本領,就要(    ),你能舉例說一說嗎?

  c.假如紀昌沒跟飛衛學射,而跟一個普通箭手學射,會成為射箭能手嗎?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二、三自然段,并說說有什么體會。

  小結:看來,對學習來說,好老師的指導和自己的努力都起著很大的作用。

  四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五 識字、寫字、寫詞。

  1、識字:妻、虱。

  2、寫字:重點指導“冒”“妻”“刺”。

  第二課時

  一、導入  新課。

  我們已經認識了射箭能手紀昌,這節課再來認識一位著名人物,他是誰?又是從事什么職業的呢?

  板書課題:扁鵲治病。

  二、自讀自悟,完成以下自學要求。

  1、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正確。

  2、邊讀邊思考:扁鵲幾次見蔡桓公?都說了什么?結果怎么樣?練習簡要地講述課文內容。

  3、提出自己的疑問或寫下自己所得到的啟示,準備與大家交流。

  三 交流討論,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指名讀課文,正音。

  2、指名講述課文的主要內容。

  3、交流討論:

  a. 交流學生的疑問。

  扁鵲是有名的神醫,蔡桓公怎么會不相信他?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鵲為什么還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說?扁鵲早知道蔡桓公要來請他,為什么幾天前就跑到秦國去了?

  指導學生讀好扁鵲的話和蔡桓公的態度。扁鵲的話和蔡桓公的態度要結合揣摩他們的心理來讀。扁鵲的話要誠懇耐心。

  扁鵲第二次來看蔡桓公之前是怎么想的?第三次呢?第四次呢?

  “蔡桓公聽了很不高興,沒有理睬他”。他心里會怎么想?

  “蔡桓公聽了非常不高興”。他心里會想什么?

  “蔡桓公覺得奇怪,派人去問他”。蔡桓公會怎么想,怎么說?

  “蔡桓公渾身疼痛,派人去請扁鵲給他治病”。此時渾身疼痛得他,又會怎么想呢?

  b. 交流受到的啟示。

  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可適時點撥:蔡桓公怎樣才不會死呢?本來是皮膚上的小病,怎么會要人命呢?是學生體會到防微杜漸,聽取別人正確的意見,不能固執己見的道理。

  c. 如果能夠跨越時空,你想對蔡桓公說什么?用幾句話寫下來,想想蔡桓公聽了你的話會說什么?也用一兩句話寫下來。題目可用《跨越時空的對話》。

  四、 認讀生字,抄寫字詞。

  比較字形:腸、燙、湯。

  指導書寫:睬、蔡。

  課后反思:

四年級語文下冊:《寓言兩則》教學設計 篇2

  教材簡說

  “拔苗助長”、“守株待兔”都是古人做的蠢事,但這樣的事今天仍然存在。違反規律,急于求成,這在我們的家庭教育中不是普遍存在著嗎?不努力做事,心存僥幸,這樣的人在我們的生活中不也普遍存在著嗎?因此本文仍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我們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不妨結合現實生活進行感悟。

  學習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默讀課文,能在讀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對意外的收獲不要存有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

  小朋友,大家以前都聽過很多成語故事,今天我們就來再看兩個有趣的成語故事。

  二、識字寫字

  1.識字指導。

  (1)帶詞識字。在默讀時畫出生字和生字所帶的詞語,反復讀幾遍,然后可多組幾個新的詞語鞏固對字音與字義的認識。要提醒學生注意,本課要認的生字中,“喘、守、撞、樁、鋤”都是翹舌音,“竄、此”是平舌音。

  (2)動作模擬識字。如,“喘”,作“喘氣”狀。

  (3)結合生活經驗識字。如,“撞”,下課了猛跑就容易“撞傷”人。

  (4)熟字加偏旁識字。如,“樁、竄、鋤”。但要注意“竄( )”跟“串( )”、“鋤( )”跟“助( )”讀音的區別。

  2.寫字指導。

  (1)寫正確

  “丟”字是上下結構的字,中間的豎不能與下邊的撇折合寫成一筆。“焦”上的“隹( )”字是四橫,不能少寫一橫。“算”字中間是“目”,不是“日”,可以這樣提醒學生,計算要用眼睛。“費”字上面的“弗”要先寫“弓”字,再寫撇、豎。“望”字上面的“ ”是“亡”字的變形寫法,豎折改為豎提,右邊沒有點。

  (2)寫美觀

  “守”字的寶蓋應大一點,下面“寸”字的橫不宜超出寶蓋的兩邊。而“丟、算”二字下面的橫卻要寫長,以突出主筆。“費”字上邊的“弗”應盡量寫扁,給下邊的“貝”字留下空當。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二、朗讀感悟

  1.要繼續練習默讀課文,在默讀中感知課文內容,并感悟一些詞句的意思。兩則寓言的教學都可以先讓學生默讀,然后引導學生按順序說說課文大意,以檢查默讀的效果。

  2.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悟詞句和寓意。

  (1)學習《拔苗助長》。第一自然段要把那個人巴望禾苗長高的焦急心理讀出來。在讀中可通過換詞比較法感悟“巴望”一詞,表現那個人非常盼望,非常急切的心情。對“焦急、轉來轉去、自言自語”等詞語,可聯系“巴望”一詞,在一邊讀一邊做動作中感悟。

  第二自然段里的“終于”一詞,說明那個人想辦法想了很長時間。“一棵一棵往高里拔,從中午一直到太陽落山,弄得筋疲力盡。”說明那個人拔苗花了不少時間,人累得一點力氣也沒有了。朗讀這一段時要重點讀出“終于”與“筋疲力盡”的感覺。

  讀第三自然段時,要把那個人又累又高興的樣子讀出來。

  讀第四自然段,要讀出結果的意外,也可適當帶有嘲諷的語氣。

  之后,教師要啟發學生思考討論:那個人為什么費了那么多力氣,但結果禾苗全都枯死了呢?(因為他不懂得禾苗生長靠自己力量的規律。他做事太急于求成了。)教師可在歸納學生認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悟出寓意。

  (2)學習《守株待兔》。讀第一自然段,感知兔子撞死在樹樁上是一件極偶然的事情。要重點理解“竄”的意思。可通過“忽然”一詞表現出事情的意外。有條件的可通過演示兔子“竄”出來的動畫課件幫助學生理解。

  讀第二自然段要揣摩那個種田人“白撿”到野兔后“樂滋滋”的心情和盼望天天能撿到野兔的心理,悟出他“不勞而獲,心存僥幸”的錯誤。

  讀第三自然段可帶點嘲笑的口吻。對課后“泡泡”里的問題:“我想對種田的人說……”可用角色表演法落實。讓學生在表演中勸說種田人,在表演中自悟寓意,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積累運用

  1.建議在感悟的基礎上,積累寓言、拔苗助長、巴望、焦急、自言自語、筋疲力盡、喘氣、一大截、白費、守株待兔、樂滋滋、鋤頭、撞死、樹樁、從此等詞語。

  2.課后“讀讀想想”的練習,是讓學生感悟句子表達的具體性與準確性。

  三個句子去掉帶點的詞語后,意思和原來的句子不大一樣了。第一個句子去掉“好像”一詞后,就是肯定禾苗沒有長高的意思了,而原句表達的意思是說禾苗實際是在長的,只是由于長得慢,那個人感覺不到禾苗在長。第二個句子去掉“焦急地”以后,那個人在田邊怎樣地轉來轉去就不具體了。就不能表達出他非常急切的心情。第三個句子里的“整天”是說種田人一天到晚地等著,可見他十分愚蠢。去掉這個詞后,種田人什么時間從在樹樁旁等著就不清楚了。

  3.讓學生說說在學習上和生活中是否見到過類似“拔苗助長、守株待兔”這樣的事。

  四、實踐活動

  1.課前課后,學生可以閱讀一些中國古代寓言,如,《自相矛盾》《鄭人買履》《南郭吹竽》。可以召天一次寓言故事會。

  2.課后把這兩則寓言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四年級語文下冊:《寓言兩則》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述兩則寓言故事。

  3、理解寓言內容,體會兩則寓言的寓意。

  教學重難點:在了解寓言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

  教學準備:

  1、本課課件。

  2、布置學生搜集、閱讀寓言故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同學們都愛看故事聽故事,誰還記得我們以前學過哪些寓言故事?

  2、揭題: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個有趣的寓言故事。板書:寓言兩則(指導“寓”的書寫)。我們先來學習第一則寓言故事《亡羊補牢》。

  3、說說你對課題的理解。

  二、朗讀課文,讀通讀順

  1、自由朗讀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同桌互讀課文,相互正音。

  3、指名朗讀課文,相機檢查字詞的學習情況。

  4、這則寓言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誰能用三言兩語概括?(先四人小組內練說,再指名回答。)

  三、交流體會,明了寓意

  1、小組內分角色讀、演課文。

  2、組內交流:我從這個故事明白了什么?

  3、全班交流(引導聯系學習、生活實際去談感受)。

  四、總結學法,自讀自悟

  1、我們是怎么讀懂這則寓言的?(引導學生總結寓言的學習方法。)

  根據回答,板書

  寓言故事學習法:

  (1)朗讀課文,讀通讀順

  (2)了解故事內容

  (3)體會故事寓意

  2、根據學法,自學第二則寓言故事《南轅北轍》。

  3、組內交流各自的自學所得,提出疑難組內探討。

  4、匯報交流,釋疑解惑。

  第二課時

  一、復述故事

  1、熟讀課文,同桌互練,用自己的話講述兩個寓言故事。

  2、指名上臺復述故事,師生評議。

  二、拓展延伸

  1、小組成員互相展示各自搜集的寓言故事資料,商討匯報形式,做好匯報準備。

  2、小組上臺匯報。

  3、評出最佳匯報小組。

  三、堂上寫字

  1、你覺得哪些字比較難寫?(指導難寫字的書寫)

  2、抄寫生字詞。

  3、聽寫生字詞。

  四、布置作業

  1、把這一課的兩個故事講給家人聽。

  2、小練筆:我從某個寓言故事想到的

四年級語文下冊:《寓言兩則》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默讀課文,能在讀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對意外收獲不要存有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重點】認識生字。

  【難點】理解寓意。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童話故事,神話故事、兒歌、古詩。但你讀過寓言嗎?寓言就是用短小有趣的故事來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27課的兩個寓言故事,板書課題:寓言兩則。

  1、用部首查字法查“寓”:

  ⑴ 認讀字音。

  教師手指題目問,這四個字中哪個不認識?生指出,并查字典加音,指名讀,其他生跟讀,再指各讀。

  ⑵ 積累新詞“寓言”、“寓意”。

  ⑶ 借拼音認讀生字,理解新詞的意思。

  寓言:是借故事來說明道理的一種文章。

  寓意:是寄托或隱含的意思。

  2、本課的兩則寓言講故事,各說明什么道理?請大家讀讀課文吧!

  二、初步感知,認讀生字

  1、教師范讀課文。

  2、自讀課文(小組討論,兩則寓言中選一則自學),要求:

  ⑴ 讀準字音。

  ⑵ 說說這兩則寓言講了什么故事。

  3、學生預習,老師指導。

  4、學生匯報自學情況:

  ⑴ 檢查第一則:

  指名讀生字,讀不準請同學幫忙。

  指名讀帶生字的句子。

  《揠苗助長》這則寓言講了什么故事,《揠苗助長》中的人的辦法是什么?

  ⑵ 檢查第二則:

  方法同上。

  過渡:如果大家肯努力,用心學。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三份禮物,分別放在三層樓房的三個房間里,你們想知道是什么禮物嗎?(想)那大家快點練一練吧!

  三、送禮物

  1、幻燈打出第一份禮物是個玩具熊。

  要求:先默讀詞再讀帶點字音。

  ⑴ 寓言 焦急 巴望 喘氣 總算 白費 一大截

  ⑵ 守株特兔 竄出來 撞 樹樁 從此 丟下 鋤頭 肥

  2、第二份禮物是,機靈猴:我會說。

  要求:理解詞義,找出本詞的句子讀一讀并說一說意思。

  ⑴ 巴望 焦急地 自言自語 終于 一直 筋疲力盡 揠苗助長

  ⑵ 忽然 竄出來 撞死 又肥又大 樂滋滋地 從此 丟下

  3、第三份禮物是,美麗的孔雀:我會讀。

  要求:讀準字音(可選一段讀,可全讀,讀好)

  ⑴ 學生練讀。

  ⑵ 小組內指名讀,讀的不準的地方,同組同學幫助直到讀好為止。

  四、小組合作討論

  1、默讀課文:同選一則寓言的小組交流自己的閱讀體會。

  2、朗讀課文:學當老師,給另一組的同學講你學的寓言。

  五、大組互講,互學寓言,體會寓意(形成擂臺賽看哪組學的好)

  1、看圖講故事。

  2、讀文中帶諷刺性的句子。

  六、作業

  想想現實中有沒有類似的例子呢?

  第二課時

  一、復習認讀生字(卡片)

  二、鞏固生字,指導書寫

  1、寫正確:

  “丟”字是上下結構,中間的豎不能與下邊的撇折合寫成一筆。

  “焦”字的上半部是四橫,不能少寫一橫。

  “算”的中間是“目”不是“日”。

  “費”字上面的“弗”要先寫“弓”字。

  2、寫美觀:

  “守”字的橫不要超過“宀”。“丟”和“算”二字的下面的橫卻要與寫長。“費”字上邊的“弗”應盡量寫扁。

  3、描紅。

  三、讀讀想想

  幻燈逐次出示三個句子:

  禾苗好像一點兒也沒有長高。

  他在田邊焦急地轉來轉去。

  種田人丟下鋤頭,整天在樹樁旁邊等著。

  讀一讀句子,去掉帶點的詞,句子的意思和原來一樣嗎?

  (讓學生感悟句子表達的具體性和準確性)

  四、朗讀比賽

  兩組比賽朗讀。

  五、你想對種田人說什么?

  六、拓展運用

  從文中找出你新學的詞語抄寫在詞語積累本上。

四年級語文下冊:《寓言兩則》教學設計 篇5

  知識、能力目標。

  1、學會本課的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生字新詞。

  2、正確朗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講這兩個寓言故事。

  3、理解寓言的意思,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

  教學重點:理解兩則寓言的含義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故事導入  。

  誰還記得我們學過哪些寓言故事?

  教師小結:寓言故事中都含著一個深刻的道理。(教師舉例說明)今天我們來學習兩則寓言故事。首先我們學習第一則寓言故事《揠苗助長》。

  二、學習新課

  1、自讀《揠苗助長》,學習生字

  2、檢查自學生字的效果。

  3、讓學生以“開火車”的方式讀生字。

  4、再讀課文,了解寓言的大致意思。

  (在小組里說一說,然后指名在全班交流。)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5、根據寓言內容,思考問題,讀懂課文。

  (1)種田人見到自己田里的莊稼總是不長,他的心情怎樣?在文中畫出最能表現心情的詞語(焦急)引導學生朗讀第一自然段。(要把種田人的焦急的心情表現出來)

  (2)種田人怎樣做的?指名朗讀課文的相關段落。讓學生根據課文中的插圖用自己的話說說。

  6、小組討論:種田人覺得這種做法怎樣?你覺的他這種做法怎樣?

  從“總算”“一大截”理解種田人的心情。

  7、這則寓言最后的結果怎樣?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小組交流,指名在班上說一說)

  三、拓展學習

  你想一想: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沒有像故事中種田人那樣的人?你想對那個種田人說點什么?

  (先在小組里說說,再在全班交流。)

  四、小結課文。

  引導學生總結這則語言的含義。

  (凡事都有它的自身發展的規律,如果違反了事物發展的規律辦事,就會把事情弄糟。)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1、用自己的話講一講《揠苗助長》這個成語故事。

  2、說說《揠苗助長》這個成語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二、學習第二則寓言《亡羊補牢》。

  1、自由讀課文。

  根據題目大致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理解“亡”丟失。“牢”這里指羊圈。

  2、檢查生字的自學情況:

  出示生字,指名讀。開火車讀。

  3、朗讀課文,探究學習。

  那個養羊人為什么丟了兩次羊?后來為什么沒再丟羊?

  同桌互相說——全班交流。

  4、評一評:你對這個牧羊人有何評價?

  5、感情讀故事。這個故事給了我們很多的啟示?接下來讓我們有感情地讀讀這個故事。

  養羊人丟了羊他什么態度?我們在朗讀時怎樣把他滿不在乎的樣子讀出來?第二次丟了羊他非常后悔,并意識到了自己所犯的錯誤,決定改正過來,怎樣把他這種后悔的心情讀出來?

  (學生自己體會,教師加以點撥)

  三、用自己的話講一講《亡羊補牢》的故事。

  可以先在小組里講,再派代表在全班講。

  四、拓展活動

  結合實際,談談自己在學習生活中出現類似的問題是怎樣想、怎樣做的。

  (小組內展開交流,把自己所遇到的情況講給小組同學聽,并提出改進設想。

  五、總結。

  教后小結:

  我們主張教師把課堂還給學生,包括時間、空間和鍛煉的機會等。具體到語文課堂上,包括讀的權利,寫的權利,交流的權利、討論的權利、評價的權利等。在這節課上,我讓學生評價那個牧羊人,學生談得頭頭是道,對寓意的理解水到渠成。這種效果遠比問學生:你懂得了什么學生感興趣得多。教育的方式很多,我們要做的是:站在學生的角度選擇最佳方案,保證教學扎實有效。

  寓言

  兒童文學的一種體裁,把一個深刻的道理寄托在精煉、生動的故事里。它是人民智慧、經驗和知識的結晶。來源于古代人民的口頭創作,借助某種自然(動物、植物、無機物)或人的活動現象,來表現對某種人或社會現象的理想、評價、贊揚、批判或嘲諷的作品。它反映了人民健康、樸實的思想,閃耀著人民高尚道德情操的光芒,蘊藏著豐富的知識和經驗,表現了人民優越的藝術才能和幽默風趣。在長期的流傳過程中,寓言才成為一種獨特的文體,它主要的特點是:

  (1)一般用一個假托的故事來隱喻,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

  (2)大量采用擬人化手法。

  (3)具有強烈的夸張和諷刺的意味。

四年級語文下冊:《寓言兩則》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默讀課文,能在讀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對意外收獲不要存有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講給他人聽。

  【重點】

  認知生字。

  【難點】

  理解寓意。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俺們以前學過童話故事,神話故事、兒歌、古詩。但你讀過寓言嗎?寓言就是用短小有趣的故事來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今天,俺們就來學習27課的兩個寓言故事,板書課題:寓言兩則。

  1、用部首查字法查“寓”:

  ⑴ 認讀字音。

  教師手指題目問,這四個字中哪個不認知?生指出,并查字典加音,指名讀,其他生跟讀,再指各讀。

  ⑵ 積累新詞“寓言”、“寓意”。

  ⑶ 借拼音認讀生字,理解新詞的意思。

  寓言:是借故事來說明道理的一種文章。

  寓意:是寄托或隱含的意思。

  2、本課的兩則寓言講故事,各說明什么道理?請大家讀讀課文吧!

  二、初步感知,認讀生字

  1、教師范讀課文。

  2、自讀課文(小組討論,兩則寓言中選一則自學),要求:

  ⑴ 讀準字音。

  ⑵ 說說這兩則寓言講了什么故事。

  3、同學預習,老師指導。

  4、同學匯報自學情況:

  ⑴ 檢查第一則:

  指名讀生字,讀不準請同學幫助。

  指名讀帶生字的句子。

  《揠苗助長》這則寓言講了什么故事,《揠苗助長》中的人的方法是什么?

  ⑵ 檢查第二則:

  方法同上。

  過渡:假如大家肯努力,用心學。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三份禮物,分別放在三層樓房的三個房間里,你們想知道是什么禮物嗎?(想)那大家快點練一練吧!

  三、送禮物

  1、幻燈打出第一份禮物是個玩具熊。

  要求:先默讀詞再讀帶點字音。

  ⑴ 寓言 焦急 盼望 喘氣 總算 白費 一大截

  ⑵ 守株特兔 竄出來 撞 樹樁 從此 丟下 鋤頭 肥

  2、第二份禮物是,機靈猴:俺會說。

  要求:理解詞義,找出本詞的句子讀一讀并說一說意思。

  ⑴ 盼望 焦急地 自言自語 終于 一直 筋疲力盡 揠苗助長

  ⑵ 忽然 竄出來 撞死 又肥又大 樂滋滋地 從此 丟下

  3、第三份禮物是,美麗的孔雀:俺會讀。

  要求:讀準字音(可選一段讀,可全讀,讀好)

  ⑴ 同學練讀。

  ⑵ 小組內指名讀,讀的不準的地方,同組同學協助直到讀好為止。

  四、小組合作討論

  1、默讀課文:

  同選一則寓言的小組交流自身的閱讀體會。

  2、朗讀課文:

  學當老師,給另一組的同學講你學的寓言。

  五、大組互講,互學寓言,體會寓意(形成擂臺賽看哪組學的好)

  1、看圖講故事。

  2、讀文中帶諷刺性的句子。

  六、作業

  想想實際中有沒有類似的例子呢?

  第二課時

  一、復習認讀生字(卡片)

  二、鞏固生字,指導書寫

  1、寫正確:

  “丟”字是上下結構,中間的豎不能與下邊的撇折合寫成一筆。

  “焦”字的上半部是四橫,不能少寫一橫。

  “算”的中間是“目”不是“日”。

  “費”字上面的“弗”要先寫“弓”字。

  2、寫美觀:

  “守”字的橫不要超越“宀”。“丟”和“算”二字的下面的橫卻要與寫長。“費”字上邊的“弗”應盡量寫扁。

  3、描紅。

  三、讀讀想想

  幻燈逐次出示三個句子:

  禾苗好像一點兒也沒有長高。

  他在田邊焦急地轉來轉去。

  種田人丟下鋤頭,整天在樹樁旁邊等著。

  讀一讀句子,去掉帶點的詞,句子的意思和原來一樣嗎?

  (讓同學感悟句子表達的具體性和準確性)

  四、朗讀競賽

  兩組競賽朗讀。

  五、你想對種田人說什么?

  六、拓展運用

  從文中找出你新學的詞語謄寫在詞語積累本上。

四年級語文下冊:《寓言兩則》教學設計 篇7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鐘公廟中心小學 王 嫣】

  〖在親歷中感受“生成”〗

  在執教《寓言二則》時,我講到《南轅北轍》的寓意,同學們讀著揭示寓意的最后一段話,紛紛說:“他的馬越好,車夫的本領越大,盤纏帶得越多,他就越到達不了目的地。說明他的行動和目的相反,永遠也達不到目的。”學生回答得頭頭是道,我也正準備鳴金收兵。這時,一直都很調皮的小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手舞足蹈地說:“他肯定可以到的,因為地球是圓的。肯定可以到的!”同學們聽了,先是一愣,接著,有的把目光轉向了我,有的已輕聲議論開了:“對啊,地球是圓的啊!”“可是如果繞地球一周的話,那該多麻煩啊!”“我覺得他到不了。”于是,我便讓同學們再度讀課文,然后辯一辯:這個人到底能不能到達楚國;《南轅北轍》的寓意究竟是什么。在后來的課堂上出現了我意想不到的精彩討論:有的說:“他是不能到的,因為即使地球是圓的,光憑一輛馬車,繞地球一周是很難想象的。”有的說:“可能他到楚國本來就是為了游歷整個世界呢!他要的是過程。”還有的說:“古代寓言告訴古代人該怎么做不該怎么做。對于我們現代人來說,它的寓意發生了變化。《南轅北轍》在今天可以理解為舍近求遠。”學生一個個變得能說會道,他們據理分析,句句都那么精彩。我順水推舟讓學生以現代人的觀念,改寫《南轅北轍》,學生們興致很高,當堂寫出了極富創意的《南轅北轍當代篇》。

  學生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他們帶著自己的經驗、知識、思考、靈感、興致參與課堂教學,當發現與文本的對話中、與同學的交流中有自己不能理解或者無法接受的看法時,便表達了出來,與同學老師交流。從而,課堂教學便呈現出豐富性、復雜性和多變性。對于《南轅北轍》這則寓言,在“地球是圓的”的理論得到充分證實以后,它的寓意確實已經悄悄地發生了變化。當課堂充分開放,充分接納學生對時代發展的不同認識時,課堂教學便具有了極大的生成空間。

  都是嚴格惹的“禍”

  也許是平日里對所執教的學生要求太嚴格習慣罷了,有時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真的是讓我“傷透了心”啊!

  前些日子,我興致勃勃地教學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語文下冊的寓言兩則之《南轅北轍》時,按照課前撰寫的教學設計進行教學,我有感情地朗讀完課文之后,還有五六分鐘的時間,我就讓學生用質疑的方式鞏固所學的課文內容。他們舉出稚嫩的小手提出的質疑都讓我給“各個擊破”了,突然,一個平時里從來沒有舉過手提問題的“小不點”怯生生地舉手了。

  “老師,我這里還有一個地方不明白?”此時,教室里立刻鴉雀無聲了。

  “哪里呀?請你慢慢地講。”我繼續引導著。

  “你平時不都是跟我們這樣說,問話問完了之后用的是問號,而這課里有一句話怎么用了嘆號了呢?”他的話語間明顯有些吞吞吐吐,接著他讀了那句話──“他的朋友看見了,叫住他問:‘你上哪兒去呀!’”讀這句話時,在句末他用了上上揚的語調。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問題,我懵懂了……

  “是啊,我怎么沒留心呢?明明還用了一個問字呢?”班上一個成績較好的學習生也表示了懷疑。學生們在教室議論紛紛。我想:這下完了,如何收場啊?都怪備課時太粗心了呀,沒有注意到這個細節。我一時解決不了這個問題,但總不能敷衍了事吧!更不能在學生面前喪失已經樹立的形象吧!我靈機一動,本著“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態度,于是我順勢利導,“這個問題提得很好”,我給予充分的肯定,“老師也不知道這是為什么呀!但是,老師和你們一起采用分小組合作的方式共同來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好不好?”“好。”全班三十幾個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對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我班的學生可喜歡了。就這樣,小組協作解決問題的行動開始了……你一言,我一語,我也投身參與了其中的一個小組。看著他們能夠在知識的海洋中探究,我深感自慚,“連學生的問題都解決不了”。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學生們終于不約而同地找到了問題的答案。我還是請剛才提出問題的那個“小不點”來講講他個人是如何解決剛才他提出來的質疑。

  “老師,我們小組通過討論,最后決定每個同學都用字典公公來幫忙。”可能由于是第一次發言,他的臉有些發紅,過了幾秒鐘,他又繼續補充道:“我們翻到字典后的面,有標點符號的用法,我對照里面的用法,認為這是一句語氣很強烈的的句子,所以在句子的最后用了嘆號。”

  頓時,教室里一片歡騰,其它同學都紛紛表示贊同他的說法。一時間,其它同學都向他投去敬佩的目光,小小的手掌在教室里整整齊齊地拍了三下,向他表示祝賀。

  這節課原定的教學任務雖然只有課堂小結這一部分沒有如期完成,但是當我想起“小不點”今天勇于質疑且自己能夠解決疑難的表現;看到學生們協作學習時的樂趣;看到學生們能夠通過字典這一有力的工具主動獲取知識,找到對他們有用的東西,我知足了。

  是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會有遇到困難的時候,假若是在課堂上遇到困難,用豐富的知識靈活地處理顯得是多么重要呀!正如:要給學生注入一滴水,自己必須先得有一桶水。

四年級語文下冊:《寓言兩則》教學設計 篇8

  學習目標

  1.會認“寓”等10個生字,會寫“守”等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這兩個寓言故事。

  3.能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理解寓意,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

  課前準備

  1.多媒體教學軟件:《寓言兩則》全篇演示、農夫拔禾苗的過程。

  2.生字、生詞卡片。

  3.從課外查找有關寓言的知識,收集其他寓言故事。

  第 一 課 時

  (學習《揠苗助長》)

  揭示課題,弄清題意

  出示課題“寓言兩則”,由學生根據查找的資料來解釋課題。(“寓言”是用故事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或教訓,“寓”是“寄托”的意思,“則”的意思就是“篇”)

  教學《揠苗助長》

  1.播放課件理解課題、了解故事。

  a.學生講解題意:“揠”是拔的意思,“助”是幫助,“長”是生長。

  b.按照“理解題意→了解故事→理解內容→認識道理”的順序來進行學習。

  c.播放課件,要求學生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學習生字。

  a.范讀課文,聽準生字字音。

  b.借助拼音,自讀課文。

  ◆自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讀正確。

  ◆同桌互相聽讀課文,讀準字音,老師注意指導讀錯的字。

  ◆同桌之間認讀生字,交流記字方法。

  c.鞏固生字。

  ◆讀生字卡片。(齊讀、指讀、開火車讀)

  ◆小組內輪流讀課文,在朗讀中鞏固生字。老師巡視,發現錯誤及時糾正。

  3.感悟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出示四個問題:

  a.種田人看到禾苗幾乎沒長高時,他的心情怎樣?將描寫他心情的詞句畫出來。你能理解他的心情嗎?

  ◆隨機理解重點詞語:巴望、焦急。

  ◆出示重點句子,體會種田人的心情:“禾苗好像一點兒也沒有長高。他在田邊焦急地轉來轉去”。

  ◆有感情地朗讀重點詞句,要讀出種田人的焦急心情。

  b.種田人在這種情況下是怎么做的?怎么說的?結果怎樣?

  ◆用軟件演示種田人拔苗的過程,朗讀第2自然段,要讀出那個人賣力拔苗的情景。

  ◆讀第3、4自然段,體會種田人回家后得意的心情,以及后來知道禾苗都死了,十分失望的心理。

  c.這則寓言給你怎樣的啟示?請結合生活實際談一談。

  d.我們已經知道種田人的愿望是好的。如果你是種田人的鄰居或親屬,你怎樣幫助他實現自己的愿望?

  4.誦讀全文,復述課文。

  第 二 課 時

  (學習《守株待兔》)

  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交代教學目標。

  同學們,你們喜歡聽寓言故事嗎?每個寓言都是通過有趣的故事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來學習寓言兩則的第二則寓言《守株待兔》。通過學習課文,理解寓意,學會生字。

  2.創設情境,播放多媒體動畫《守株待兔》,激發學習興趣。

  現在老師先請大家欣賞《守株待兔》這個有趣的寓言故事。大家邊看邊想: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

  3.揭示課題,釋題。

  a.揭示課題,正音。

  b.釋題:問:“株”是什么意思?守株呢?待兔又是什么意思?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

  4.學生自由讀課文,老師提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段落序號。

  學習課文,理解寓意

  1.學習第1、2自然段。

  a.自由讀課文,想一想那個人為什么會守在樹樁旁邊等待兔子呢。

  b.默讀課文,說說那個種田人是怎樣得到這只野兔的。找出課文中的有關句子讀給大家聽。(板書:撿到兔子)

  c.出示生字“竄”“撞”,理解意思。(竄—亂跑;撞—碰)

  d.他撿到野兔后,心里是怎么想的?

  ◆投影出示句子(要是每天……多好啊),齊讀。

  ◆他這樣想可能嗎?對不對?為什么?

  ◆學生交流自己對問題的理解。

  ◆指導有感情地讀句子,指名讀、齊讀第1、2自然段。

  2.學習第自然3段。

  a.自由讀課文,說說這個人后來是怎樣做的,結果怎樣。

  板書:整天坐守莊稼全完了

  b.齊讀第3自然段。

  3.理解寓意。

  a.他這樣做對不對?錯在哪里?學生討論、交流。

  b.學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么?學生討論、交流。

  c.老師總結寓意。(注意語言要淺顯易懂)

  d.在我們平時生活中,有沒有這種現象呢?舉例說說。

  e.老師總結:世界上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對于偶然得到的東西,我們不應該抱有僥幸的心理,只有踏踏實實地做事,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才會取得收獲。

  f.齊讀課文。

  課堂練習

  1.認讀生字,交流記字方法。

  2.出示要求寫的9個字,學生自己分析字形,提出書寫應注意什么問題。

  3.指導寫字。

  4.完成課后練習“讀讀想想”。

  拓展活動

  把本課的故事講給家長聽,再請他們講一個寓言故事。

四年級語文下冊:《寓言兩則》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領悟本則寓言關于學習的多重啟示,感受寓言指導生活、啟迪智慧的魅力。

  2.在不斷發現寓言多重啟示的過程中,進一步學習質疑、想象、對比等閱讀方法和策略,繼續學習聯系生活實際領悟文章含義的方法,提高閱讀能力,豐富寓言閱讀的經驗。

  3.在閱讀中體會寓言語言簡潔準確、生動傳神的特點,積累“聚精會神”“下功夫練眼力”“兩年以后,紀昌的本領練得相當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針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會眨一下”等生動語言,學習分類積累語言的方法。

  4.認識“妻、虱”兩個字,會寫“昌、妻、刺”三個字,感受漢字文化的魅力,進一步激發學習漢字的興趣。

  【教學重點】

  在不斷發現寓言多重啟示的過程中,進一步學習質疑、想象、對比等閱讀方法和策略,繼續學習聯系生活實際領悟文章含義的方法,提高閱讀能力,豐富閱讀寓言的經驗,積累和發展語言。

  【教學難點】

  領悟本則寓言關于學習的多重啟示,感受寓言指導生活、啟迪智慧的魅力。

  【教學準備】

  學生

  準備紅、藍兩支筆。

  教師

  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以每一則寓言都會給我們以啟迪這一原有認知為基礎,引導學生預測本則寓言帶給我們的啟示。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產生閱讀期待,激發閱讀興趣,帶著明確的目標展開探究性閱讀。

  (二)初讀課文,分享啟示

  1.學生默讀課文,批注。

  2.全班交流分享閱讀啟示。

  預設:學生通過初讀可能會感受到“學習要勤奮刻苦才能成功”“學習要堅持不懈才能成功”“學習中不能驕傲自滿”等啟示。

  3.教師伺機引導學生爭論,這則寓言到底帶給我們什么啟示。

  【設計意圖】

  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進而讓學生認識到,今天閱讀的這則寓言與以往不同,它會帶給我們多方面的人生啟迪,以此引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研讀的動力。

  (三)再讀課文,探尋寓言的多重寓意

  1.學生再次默讀課文,批注。

  2.學生交流發現,教師相機引導,豐富學生的閱讀策略和閱讀經驗。

  教師引導預測

  (1)引導學生關注文中“飛衛是一名射箭能手”這樣的語言,發現“要想成功得有名師指導”這一啟示。

  預設:學生如果遇到困難,教師引導學生關注文章關鍵語句,從而豐富對寓意的理解,滲透閱讀方法的學習。

  (2)引導學生關注飛衛的語言,發現“想成功練就一項本領,先要打下扎實的基礎”這一啟示。

  預設:學生如果遇到困難,教師引導學生采用自主質疑、討論、釋疑的閱讀方法,豐富對寓意的理解。

  (3)通過引導將飛衛的教和紀昌的學進行對比閱讀,發現紀昌的學習智慧,體會要創造性地學習這一啟示。

  預設:學生如果遇到困難,教師引導學生發現紀昌練習的方法并非來自飛衛的傳授這一事實,引發學生的思維。

  先扶后放,體現學習能力的遷移。

  【設計意圖】

  這篇寓言中紀昌成功的因素有很多種,可以從中讀出多種關于學習的啟示,但教學的目的不是讓學生們竭澤而漁式地把這些啟示都揭示出來,而是在每一個啟示的發現、提煉中豐富學生的閱讀經驗,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3.教學小結。

  引導學生梳理總結:發現獲得的啟示都是學習成功的因素。

  【設計意圖】

  在閱讀寓言的過程中豐富認識,站在一個更高的視角俯瞰全文。關注語言文字,通過想象、聯想和對比等方式進行閱讀就能豐富思想。

  (四)關注表達,積累語言

  教師指導:寓言帶給我們豐富的啟示,讓我們感受到它的智慧美;寓言的另外一個特點就是語言精練、傳神,品味文章的語言美,學習和積累本課的語言材料,也是這則寓言學習的重要價值。

  屏幕出示語句,指導學生學習分類積累。

  【設計意圖】

  教會學生歸類積累語言的方法。

  (五)認讀生字,書寫漢字

  【設計意圖】

  通過字理識字,讓學生感受漢字文化。

  (六)本課小結,遷移閱讀

  推薦學生課下閱讀《扁鵲治病》,產生新的閱讀期待。學生預測會帶給我們哪些方面的啟示,積累哪一類新鮮的語言材料。

四年級語文下冊:《寓言兩則》教學設計 篇10

  《寓言兩則》的第一則是《亡羊補牢》,作為成語,這四個字連用,大概是從宋代大詩人陸游的《劍南詩稿·秋興》,詩句“懲羹吹齏豈其非,亡羊補牢理所宜”開始的,再往前找,它在《戰國策·楚策四》的《莊辛謂楚襄王》里,當楚襄王由于不聽莊辛的忠告而被秦軍攻下首都被迫流亡時,又把莊辛給找來時問他:“今事至于此,為之奈何?”時,莊辛說:“臣聞鄙語曰:“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因而,在課伊始時,可以以這個故事導入,既拓展文本的外延,又激發學生的興趣:

  戰國時代,楚國有一個大臣,名叫莊辛,有一天對楚襄王說:

  “你在宮里面的時候,左邊是州侯,右邊是夏侯;出去的時候,鄢陵君和壽陵君又總是隨著你。你和這四個人專門講究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這樣下去國都郢城將會保不住了。(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縣北)”

  襄王聽了,很不高興,氣罵道:“你老糊涂了嗎?故意說這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嗎?”

  莊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說:“我實在感覺事情一定要到這個地步的,不敢故意說楚國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寵信這個人,楚國一定要滅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話,請允許我到趙國躲一躲,看事情究竟會怎樣。”

  莊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陽城(今河南息縣西北)。這才覺得莊辛的話不錯,趕緊派人把莊辛找回來,問他有什么辦法;這時候,莊辛就給楚襄王講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就是我們學習的寓言──亡羊補牢。請大家認真去讀一讀,仔細體會一下莊辛這個故事想要告訴楚襄王什么道理。

  在讀通課文,解決了字詞后,可以讓概括主要內容,并聯系課文理解課題中的“亡”和“牢”。課文中有現成的詞可解釋:“亡”──丟了,“牢”──羊圈。

  接著以“當他第一次丟羊后是怎樣想問題的?”“第二次丟羊后又是怎樣看等這個問題的?”來引導,并利用這些練習的輔助得出寓意:

  莊辛想通過《亡羊補牢》這個故事,告訴楚襄王。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一個同學,因為不認真學習而致使學成績下降,老師想給他說說《亡羊補牢》的故事,那老師想告訴那個同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可以這樣小結:這么看來,不管什么事,只要做錯了或出了問題,都要(  )。

  所以人們在運用這個成語的時候,常常還這樣說:“亡羊補牢,未為晚也!”

  當然,把這個故事復述下來也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文后提出的要求是用自己的話講這個故事。作為初始的訓練,教師可以通過大量的示范來讓學生明白這樣才算 “自己的話”

  可以先出示課文的一段話(第一段),然后羅列一些講法給學生參考:

  1、從前有個養羊人,一天早上,發現自己的羊少了一只。他查了一下,發現是羊圈破了一個洞。夜里,狼從這個洞里鉆進來,把羊給叼走了。

  2、很早以前有個人,養了幾只羊。有一天,他發現少了一只羊。原來他的羊圈破了一個窟窿,半夜里狼從這窟窿鉆進來叼走了羊。

  3、以前一個人,養了一些羊。一天早上,他在放羊時發現少了一只。哪里去了呢?原來是他的羊圈不知什么時候破了一個窟窿,被一只狼發現了。夜里,這狼就從這個洞里鉆過去,把羊叼走了。

  第二個故事《南轅北轍》出自《戰國策·魏策四》。

  原文是這樣的:魏王欲攻邯鄲。季梁聞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頭塵不去,往見王曰:“今者臣來,見人于太行,方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將奚為北面?’曰:‘吾馬良。’臣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 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今王動欲成霸王,舉欲信于天下,恃王國之大,兵之精銳,而攻邯鄲,以廣地尊名;王之動愈數,而離王愈遠耳,猶至楚而北行也。”

  因而也可以以這個原版故事為導入:

  魏王一心想稱霸諸侯,取得天下的信任,于是依仗自己國家強大,軍隊精銳,想去攻打邯鄲,想擴展地盤抬高聲威。正出使別國的季梁聽說后,走到半路趕緊折回來,衣服上的皺折顧不得整理平整,臉上的塵垢也顧不得洗干凈,急急忙忙去見魏王,說了自己路上碰到的一件怪事:這個怪事就是我們接下去要學的《南轅北轍》。

  在讀通課文時,也需要釋題。這個釋題最好能制作一張馬車的圖片,這樣就能比較形象地明了轅和轍的意思,這為理解隱含著的“目標和行動”這一意思鋪墊了基礎。

  在理解課文時,也可抓住這個人是怎樣想問題的?他朋友呢?你呢?來理解文本,領會寓意。(寓意:做人做事,必須有正確的方向。方向錯了,條件越好,花的力氣越大,離自己所要達到的目標就越遠。)

  之后可延伸開去問:季梁說這個故事和這有什么聯系?這樣既得出寓意,也可深切了解戰國時期的這些辯士高超的表達方式,促進對國學的了解。

  不過,這兒提醒一下,課堂上學生也可能提出這樣的問題:因為地球是圓的,所以南轅北轍是能到達目的地的,而且還是環球旅行呢?

四年級語文下冊:《寓言兩則》教學設計 篇11

  一、 教材分析

  1. 本課的兩則寓言,是兩個成語故事。每則寓言的題目,各是一條成語。《南轅北轍》選自《戰國策·魏策四》。這則寓言按內容可分兩層。第1層是故事部分。那個要到楚國去的人,明明知道楚國在南邊,他卻坐著馬車往北“飛跑”,說明他的行動和目的相反。當朋友提醒他的時候,他卻邊說了3個“沒關系”,表明那個人極不虛心。自恃有3個優越條件,忽視“方向”這個根本問題。第2層是作者的議論。“楚國在南邊,他硬要往北跑。”“硬要”一詞,點出了那個人不顧客觀實際,堅持錯誤。“誰者知道”,表明事情很清楚,人人皆知,無可懷疑。“越……越……越……也就越……”前面3個是條件,后面是必然產生的結果。整個方向錯了,好的條件也就會轉化為不利因素,條件越好,離他要達到的目標楚國會越遠。

  2. 《濫竽充數》選自《韓非子·內儲說上》,講的是戰國時候,齊宣王用300人吹竽,南郭先生不會吹,混在中間充數。“鼓著腮幫捂著竽眼兒”寫出南郭先生裝腔作勢的樣子。人們常常用這個寓言故事比喻沒有真才實學而混在行家里面湊數,或不好的東西混的好的里面湊數,有時也用來表示自謙。

  二、 教學目標

  1. 初步學會抓住人物言行概括人物特點的閱讀方法。

  2. 理解兩則寓言的寓意。

  3. 會復述《濫竽充數》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什么是寓言;初步掌握學習寓言的基本方法是先讀懂故事,然后抓住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特點,從中概括出故事包含的道理。

  教學難點:揭示寓意對小學生來講是有一定難度的,只要求說得對。

  四、教學準備

  課文錄音,小黑板。

  五、教學時間:2課時

  第1課時

  (一) 教學目標

  初步了解“寓言”這種文學樣式的特點,理解第1則寓言。

  (二) 教學過程

  1. 揭示課題,理解“寓言”。

  “寓”是“寄托、隱含”的意思。“寓言”是用一個簡短的故事來說明某人道理或某種教訓的文學作品,常帶有諷刺或勸戒的性質。學習寓言,先要讀懂故事,尤其要注意故事中人物的言行,然后抓住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特點,從中概括故事中所包含的道理。

  2. 出示第1則寓言:南轅北轍

  這則寓言選自《戰國策·魏策四》。

  “轅”和“轍”各是什么意思?

  (轅:車前頭夾牲口的兩種長木。轍:車輪碾過的痕跡。)

  “南轅北轍”就是說車頭向南,但車輪向北行。這是怎么回事呢?

  3. 自學課文,找出寫人物言行的句子,概括人物特點。

  (1)《南轅北轍》寫了人物的幾問幾答?

  朋友          坐車人。

  上哪兒去?       到楚國去。

  怎么不是往北走?    我的馬跑得快。

  離楚國不是越遠了嗎?  我的車夫是個好把式!

  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國呀? 我帶的盤纏多。

  (2)朋友是什么情況下提醒坐車人的?

  (3) 坐車人為什么下聽勸告?

  (4) 這三個“沒關系”說明什么?從他的四次回答中,可以看出他是個怎樣的人?

  (5) 指導朗讀。

  4.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1) 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2) 坐車人錯在哪里?(楚國在南邊,他硬要往北跑。)“硬要”一詞說明什么?(說明哪個人不顧客觀實際,堅持錯誤。)

  “誰都知道”表明了什么?(表明事情很清楚,人人皆知,無可懷疑。)

  “越……越……越……也就越……”前三個“越”是條件,后一個“也就越”是必然產生的結果。坐車人的恃擁有三個優越的條件,卻忽視了應向哪個“方向”跑的最根本的問題。整個方向錯了,好的條件也轉化為不利的因素,條件越好,離他要達到的目標也就越遠。

  (3) 這則寓言說明了一個什么首理?

  5. 齊讀這則寓言。

  第2課時

  (一) 教學目標

  運用學習寓言的方法,理解第2則寓言。

  (二) 教學過程

  1. 復習《南轅北轍》

  2. 學習《濫竽充數》

  自讀課文,想想:

  (1)“充”是什么意思?

  (2)齊宣王時,南郭先生為什么“充”得了?齊泯王時,他為什么“充”不下去了?

  結合理解“講排場”是什么意思。

  (3)從課文中找出寫南郭先生行動的語句,說說他是一個怎樣的人。(每次吹竽,他也鼓著腮幫捂著竽眼兒,裝腔作勢,混在隊里序數。)

  結全理解“裝腔作勢”。

  (4) 人們常這個寓言故事比喻沒有真才實學而混在好的東西里面湊數。有時也用來表示自謙。

  3. 說說,學了這則寓言,你懂得了什么?

  4. 想想,南郭先生逃回家以后,他會怎么想,怎么做?

  5. 作業:續寫。

四年級語文下冊:《寓言兩則》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

   1.理解課文內容,通過學習讓學生懂得自己的想法,做法必須符合事物客觀規律,不要急于求成,否則事與愿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揠苗助長”、“巴望”、“焦急”、“自言自語”、“筋疲力盡”等詞語的意思。

  3.繼續訓練抓重點詞語,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理解、體會文中描寫人物言行、心理活動的語言。

  2.教學難點 ──如何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總結出寓意。

  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薄型卡片。

  3.文字投影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揭示課題。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常常聽到一些短小而生動的故事,一個故事寄托著一個深刻的道理,這樣的故事呢,我們叫它──(出示詞卡:寓言)

  1.學習“寓言”

  (出示詞卡:寓言)

  正音。

  寫“寓”字時注意最后三筆。

  (多媒體演示)

  理解:“寓”是什么意思?

  2.學習“則”

  有兩個寓言故事,我們就叫它──(出示詞卡:寓言兩則)

  正音。

  理解:“則”在這里作量詞,相當于……?

  二.范背,初步了解故事內容。

  1.我們先學習其中的一則寓言故事,題目是──(出示詞卡:揠苗助長)

  正音。

  2.范背。

  邊聽邊想:故事說了一件什么事?

  3.交流。

  三.解題,揭示本課目標。

  1.解題。

  2.質疑。

  ⑴你認為題目中哪個字是關鍵?

  ⑵圍繞“助”字可以提出哪些問題來研究?

  ⑶交流板書:原因做法結果

  道理

  3.揭示本堂課目標。

  四.抓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

  1.學習第1自然段。

  ⑴輕讀,想想:那個人為什么要幫助禾苗長高。

  ⑵交流板書:巴望

  理解:“巴望”什么意思?

  ⑶默讀,圈詞。

  為什么不用“希望”而用“巴望”,從哪些詞語中可以看出那個人巴望自己的禾苗長得快些?

  ⑷交流。

  ※動作:“天天……看”“轉來轉去”

  ※神態:“焦急”

  (出示詞卡:焦急)正音、理解。

  ※語言:“自言自語地說……”

  (出示詞卡:自言自語)理解、積累。

  (出示詞卡:自( )自( )語)

  ※感覺:“禾苗好像一點兒也沒有長高”

  (映示投影片:可是一天,兩天,三天,禾苗好像一點兒也沒有長高。

  可是一天,兩天,三天,禾苗一點兒也沒有長高。)

  比較理解:兩句話意思相同嗎?從哪兒看出來的?

  指導朗讀。

  ⑸小結,齊讀。

  2.學習第2自然段。

  ⑴師生接讀第2自然段前半句。

  理解:“終于”這個詞兒說明什么?

  ⑵指名讀。

  思考:他想出什么辦法幫助禾苗生長?

  交流板書:拔高

  弄得他──(出示詞卡:筋疲力盡)

  ⑶學習“筋疲力盡”

  正音:“筋”讀準什么音?

  理解:“筋”這里指身體。“疲”什么意思?“力”呢?

  “盡”這兒有四種解釋,選哪一種?

  (映示投影片:“盡”四種解釋)

  ⑷比較理解。

  第2自然段如果這樣寫可以嗎?

  (映示投影片:一天,他終于想出了辦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往高里拔,弄得筋疲力盡。)

  與書上的相比,哪句更好?為什么?

  (映示投影片:第2自然段)

  ⑸指導朗讀。

  3.學習第3自然段。

  ⑴男同學讀。

  他有沒有為自己花費的力氣后悔呢?

  ⑵交流,學詞。

  ※白費

  (出示詞卡:白費)理解

  ※一大截

  (出示詞卡:一大截)正音、析形、理解。

  (多媒體演示:“截”的筆面順)

  ⑶練習朗讀。

  (出示詞卡:喘氣)

  4.學習第4自然段。

  幫助的結果呢?

  交流板書:枯死

  五.分析因果,揭示寓意。

  1.那個人原來巴望禾苗長得快些,結果禾苗全都枯死了。

  板書:→→

  他錯在中哪里呢?

  板書:錯

  交流板書:急于求成事與愿違

  2.揭示寓意。

  小朋友,從這個人的錯誤中你們懂得了什么道理?

  板書:↓

  交流板書:按事物規律辦事

  3.深化寓意。

  (映示投影片:判斷下列想法、做法是否違背事物的規律)

  六.背誦。

  1.讀讀課文,看看板書,輕聲背背。

  2.引背。

  七.鞏固字詞,布置作業 。

  1.認讀詞卡。

  2.抄寫生字。

  附板書:

  揠苗助長

  原 因 做 法 結 果

  巴 望──── 拔 高──── 枯 死

  (板畫) (板畫) (板畫)

  \ │ /

  \ │ /

  \ 錯 /

  \ │ /

  \ │ /

  急于求成,事與愿違

  道理:

  按事物規律辦事

四年級語文下冊:《寓言兩則》教學設計 篇13

  寓言二則《亡羊補牢》教案

  教學目標:

  1、理解"亡羊補牢"這個成語的意思。

  2、理解寓言內容,正確回答課后問題,懂得寓言的寓意。

  3、練習用"從此"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并能聯系學習、生活實際,發表感想。

  教學用具:錄象、自制教學幻燈片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說出"掩耳盜鈴"的意思。

  2、回憶學習"掩耳盜鈴"的方法。

  圖文結合理解內容反復朗讀悟出道理聯系分析加深理解

  二、講讀第一則寓言-----《亡羊補牢》(出示課題)

  1、釋題: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亡羊補牢---羊丟失后修理羊圈。

  2、分節讀文,質疑。

  糾正讀音:街坊坊讀輕聲:窟窿窿讀輕聲

  質疑:

  3、看錄象,思考問題,理解大意。

  那個養羊人丟失第一只羊后,聽了街坊的勸告是怎樣想的?(用------劃出)結果怎樣?

  當養羊人第二次丟失羊后,他是怎樣想的?(用~~~~劃出)結果怎樣?

  4、細讀課文,歸納寓意。

  幻燈出示:"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

  a:把這個反問句換成肯定句:羊已經丟了,修羊圈沒有用。

  b:問:修羊圈有沒有用?為什么?

  (修了羊圈就不會再丟羊了,有用而且一定要修。)

  c:比較句子:"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羊已經丟了,修羊圈沒有用。"(反問句語氣更強,突出了養羊人根本沒有想到后果,執迷不悟。指導朗讀,用毫不在意的語氣讀出。范讀,個別讀,齊讀。)

  d:討論如果你是養羊人,你會怎樣做?

  過渡:由于養羊人沒有你們正確的想法,所以就出現了又丟了一只羊的結果了。

  出示句子:他很后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

  a理解填空:養羊人現在感到很---------,明白了應該------街坊的勸告。

  b比較句子:他很后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

  他很后悔,應該接受街坊的勸告。

  (前一句兩個"不----不"雙重否定,突出表明了養羊人知錯改錯的決心。)指導學生讀出"后悔、知錯"的語氣。個別讀,范讀,齊讀。

  c從哪些地方看出他真的后悔呢?用劃出有關的詞語。("趕快、結結實實"可看出他的行動上改過了)指導讀出重音。

  d討論:養羊人現在才后悔,現在才動手修羊圈晚了嗎?

  5、朗讀全文,思考: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

  四人小組討論:個別答,然后老師小結。

  小結:這則寓言故事說明了一個人做錯了事,及時改正還不遲,改正得越快,錯誤造成得惡果就越小。現在我們通常用"亡羊補牢"這個成語比喻發生錯誤后及時糾正,補救還不算晚。

  三、指導復述課文,聯系生活實際談感想。四人小組討論,指名談談。

  四、堂上練習。1、指導造句:從此-------先讀書上得例句,理解詞語意思后,再試說句子。

  五、作業:1、熟讀本則寓言,試背。2、說出"亡羊補牢"成語的意思。

  《寓言兩則之南轅北轍》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理解句意,讀懂《南轅北轍》的故事內容,體會其中的道理。

  2、通過自學質疑、討論解疑、興趣表演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學素養。

  教學重點:理解《南轅北轍》故事內容,認識其中的道理。

  教學難點:體會、領悟道理。

  教學具:大黑板多媒體課件

  預習要求:查字典閱讀課文,初步了解故事內容。

  教學過程:

  一、自學質疑

  1、自由閱讀,個人質疑。

  ①可質疑詞句意以及個人想了解的問題。

  ②個別指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閱讀。

  2、學生說問題,教師歸納問題。

  詞義:盤纏硬要

  問題:"南轅北轍"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南轅北轍》中那個做車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朋友又是怎么想的?誰的想法對?為什么?

  3、組織閱讀課文。

  ①齊讀②自由讀③個別指導

  二、討論解疑

  1、隨機閱讀,結合課文,聯系實際理解詞義。

  盤纏(路費)硬要(一定要)

  2、通讀課文,進一步認知課文。(讀中思考問題)

  3、學習小組組織討論。

  ⑴組長負責結合組員。

  ⑵針對問題討論,組長歸納小組意見。

  ⑶選代表作答。(可以把這個機會讓給膽小的同學,讓他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三、小組匯報、講讀課文

  1、組員匯報形式(自由選):讀文作答口頭說答自由表演

  2、評點講析

  ⑴動畫演示故事梗概。(結合演示評析學生作答內容,加深對課文的了解。)

  ⑵自由閱讀、分角色閱讀,理解問題。

  a角色:坐車人b角色:朋友

  ⑶結合課件動畫、生活實際,認知"坐車人"和"朋友"誰對誰錯。

  課件片段說明(動畫展示)北▲

  結果:離楚國越來越遠

  南▼(楚國)

  3、引申闡發道理

  ⑴總結故事內容,復述故事。

  ⑵講說道理,理解"南轅北轍"詞義。

  本來要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走,比喻行動和目的相反。

  ⑶結合實際、課件演示深刻理解故事。

  告訴我們做事要明確方向,如果方向錯了,無論條件多好,也不能到達目的。

  四、興趣表演、加深理解1、自由閱讀,指名復述。

  2、小組結合,導演故事。

  ①分擔角色②人物語言、動作、表情

  3、總結小評,啟發教育。

  做事要明確方向不能背道而馳。聽取別人善意的意見。

  五、作業布置

  1、把《南轅北轍》故事講給別人聽。

  2、根據自己學文體會,寫讀后感。

  搜集古代寓言故事:以羊替牛、濫竽充數、狐假虎威、高山流水、曾參殺人、畫蛇添足、后來居上、井底之蛙、驚弓之鳥、庖丁解牛、買櫝還珠、拔苗助長、疑鄰偷斧、愚公移山、曾子殺豬、打草蛇驚、紙上談兵。

四年級語文下冊:《寓言兩則》教學設計(通用13篇) 相關內容: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一欲一性一乱一区二区三区 | 又爽又高潮日本少妇A片 | 亚洲区日韩 |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手机 | av免费一区|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久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 国产精品久久久亚洲一区 | 中文人妻精品一区在线 |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RE丫丫 | 日本无码人妻丰满熟妇A片 久久一区二区三区精华液 欧美色综合影院 | av超碰在线观看 | 国产综合视频一区 | 国产成人无码网站 | 亚洲va欧美va久久久久久久 | 女明星的一级毛片视频 | 卡1卡2卡3麻豆精品 国产女教师高潮叫床视频网站 | 亚洲精品91久久久久久 | 成人国产第区在线观看 | 春药按摩人妻弓中文字幕 | 久久久亚州AV成人网站 | 国产一区色 | 热re91久久精品国99热蜜臀 | 中国少妇bbbbxxxx | www09国产日产欧产国产 | 成年日韩免费大片黄在线观看 | 青青草成人免费 | 98精品国产高清在线xxxx天堂 | 亚洲欧美精选 | 四面虎影最新播放网址 |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 亚洲综合激情另类专区 | 久色视频 | 与子乱对白在线播放单亲国产 | 国产黄色一级 |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欧美 | 免费国产网站 | 免费看少妇高潮一级毛片特黄 | 青青草手机视频在线观看 | CHINESEXXXXHD麻豆| 97人人添人澡人人爽超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