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s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精選4篇)
精選s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學習本課,認識生字7個,會寫生字14個,掌握詞語11個。
2、指導學生默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明白故事中蘊含的道理,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3、引導學生體會“既也”的用法并造句。
4、初步了解課文的表達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小組合作探究,讓學生充分地與本文進行交流,在感知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體會神鳥的聰明,并從神鳥講的三個故事中得到啟示。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激發(fā)學生對神鳥以及狗、貓、烏鴉的敬佩和贊嘆之情。
(2)、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明白“處理事情要經(jīng)過仔細調(diào)查,否則會傷及無辜甚至會傷害忠良”的道理。
教學重點:
了解神鳥是怎樣一次又一次地從依爾特戈爾可汗那里逃脫的,把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教學難點:
從神鳥講的3個小故事中,體會作者是怎樣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善良愿望表達出來的。
教學方法:
1、根據(jù)課文特點,朗讀為主,在讀中感悟課文內(nèi)容。教學方法:
閱讀法、情感教學法、小組討論法等
2、教具準備:錄音機小黑板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認識生字7個,會寫生字14個,掌握詞語11個。
2、初讀課文,理清課文寫作順序,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
教學重點:
讀準字音,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
教學難點:
了解課文結構,理清課文寫作順序。
一、解題,導入新課
2、齊讀課題
3、揭示課題:“神鳥”“神”是什么意思?
4、默讀課文,神鳥神奇在哪兒呢?為什么稱它為神鳥,說出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
二、學習生字
1、匯報預習生字時有什么困難,同學間互相解決。
2、指導學生讀準字音,如“伶、淙”字的讀音;區(qū)分多音字的讀音。指導學生區(qū)分“燥、躁”“婉、碗”等相近字的用法。
3、自讀全文,畫出新詞,再把詞語放到句子中讀一讀,并結合句子理解詞語的意思。(字幕出示新詞并出示含有新詞的語句。)讀詞、讀語句。
4、小結:
指導學生在理解詞語意思時要注意把詞語放在語言環(huán)境中去理解,不要就詞解詞。有的詞語在不同語境下有不同的意思。如“包袱”一詞在本文中的意思是“用布包起的包。”而在“我們要放下包袱,輕裝前進。”這句話中指思想負擔,“抖包袱”又是指相聲快書等曲藝中的笑料。因此,在學習中要有意識地幫助學生區(qū)別這些詞語在不同語境下的意思,擴大學生對詞語的理解。
三、自讀全文,理清脈絡
1、快速瀏覽課文,看全文有幾個故事,想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2、提出不懂的問題,解決簡單的問題。
3、小結:故事中有故事,讀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法,請在下節(jié)課和同學們交流。
四、布置作業(yè):
1、抄寫生字、積累新的詞語
2、帶著課后思考題再次讀課文。
板書設計:
生字(略)大故事小故事
多音字(略)狗
神鳥貓
烏鴉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默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明白故事中蘊含的道理,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2、初步了解課文的表達方法。
3、引導學生體會“既也”的用法并造句。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
教學難點:
作者是怎樣表達這種情感的。
教學準備:
演示文稿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在蒙古族的山林里結識了一位新朋友,它就是——“神鳥”。還記得課文主要講了些什么嗎?
1、回憶課文主要內(nèi)容。
2、提出不懂的問題。
3、理清文章結構。
二、讀中感悟,體會情感
1、指名讀1—3自然段。
(1)神鳥的神奇之處體現(xiàn)在哪兒?
(2)想象著神鳥聰明伶俐的樣子,自己讀一讀。
2、默讀4—16自然段,出示自學提示:
3、全班匯報
步驟一:解決自學提示第1題
(1)小聲讀一讀第4自然段
(2)出示
①這句話寫的是可汗的活動。
②從“非不可”這組關聯(lián)詞中你看出了什么?
③讀出這種決心與信心。
④說一說這一自然段與下邊內(nèi)容的關系。
步驟二:解決自學提示第2題
(1)讀相關段落請同學說一說,神鳥是怎樣一次又一次逃脫的?
(2)為什么神鳥能一次又一次地逃脫?
要點:①兩人有約定
出示:
A、自讀語句,“既也”這組關聯(lián)詞前后的意思有什么關系?
B、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C、用“既也”說一句話。
②故事中貓、狗、烏鴉被獵殺令人同情
③可汗富有同情心,被打動,嘆了氣,違背了約定
步驟三:解決自學提示第3題
(1)分別讀3個小故事,畫出故事中的人物、動物。
出示:
(2)請你談談對他們的看法?
(3)為什么好人也會辦錯事?
步驟四:解決自學提示第4題
(1)表達的情感
①表達了對聰明伶俐的神鳥的喜愛之情。
②表達了對狗、貓、烏鴉忠于職守,勇于救人的品質(zhì)的贊美之情。
③表達了對可汗富有同情心、善良之心的贊揚。
以上內(nèi)容就是文章要表達的美好心愿。
(2)是怎么表達的
通過故事情節(jié)的起伏變化,通過人物形象的生動刻畫來表達的。
4、學習課文第17自然段
(1)指名讀第17自然段
(2)可汗說“確實沒辦法捉它回家了”與課文開頭中哪句話完全不同?為什么這么說?
(3)能結合全文說說神鳥聰明在哪兒嗎?
回讀課文,概括回答
要點;①人們捉不到它②捉到后與人們的約定③用慘遭錯殺的故事打動人心,使人違背約定④知道有同情心的人都會被打動,一定會嘆息。
三、總結全文,深化理解
1、讀了這個故事后,你受到什么教育?
2、你怎么評價課文中的各種人物、動物?
歸納板書:
狗
可汗捉神鳥講貓
烏鴉
善良聰明忠于職守
同情心智慧勇于救人
3、總結:
神鳥以其聰明才智,使得可汗不得不打消了捉它的念頭。這是貫穿全文的大故事。而神鳥講的3個小故事卻是課文真正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這種表達方式是我們應該學習借鑒的。
4、請你向文中的人物說一句話。或贊美,或批評,或勸誡。
四、布置作業(yè):
1、完成造句
2、積累詞語
3、把故事講給家人聽
4、小練筆:選擇課文中的一個人物或動物進行評價。以ⅹⅹ我想對你說為題或自擬題目。板書設計:1神鳥
狗
可汗捉神鳥講貓
烏鴉
善良聰明忠于職守
同情心智慧勇于救人
教學反思:
2*格薩爾王的故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會認“酥”等七個生字。
⑵以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格薩爾王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故事。⑶了解唱詞中運用“比興”的手法。
⑷搜索、閱讀其他神話與傳說故事。
2、過程與方法
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引導自主探究,快速閱讀課文,了解課文主人為民除害、造福百姓。從唱詞中了解親情。并讓學生說出對格薩爾王喜歡的原因。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⑴感受格薩爾的勇敢、善良的英雄形象,贊揚他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精神。⑵培養(yǎng)學生一邊默讀,一邊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以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格薩漁產(chǎn)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故事。教學方法:
閱讀法、情感教學法、小組討論法等教具準備:小黑板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簡介格薩爾王,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引入主人翁。介紹格薩爾王。
2、教師談話:格薩爾王原來是藏族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他為人民做了些什么事,他是怎么對待自己的人民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提出學習要求
⑴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讀準、讀課文。
⑵以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格薩爾的什么故事?你喜歡他嗎?為什么?⑶學生用自已的學習方法學習。
三、學習反饋:
(一)掌握生字
1、出示生字詞語,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精選s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篇2
一、導入
導語:今天我們繼續(xù)深入學習這個有關誠實的故事。
二、深入學習課文
1、讀全文,找找這件事對于文中的我產(chǎn)生了怎樣的影響?
2、默讀課文思考:
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變化的,找出有關描寫“我”的情感變化的語句,讀一讀。
3、指導與交流。
(1)出示語句
師:課文哪些語句是寫從釣魚到放魚“我”的情感變化?
(2)釣到大魚時的心情
如果是你釣到了這樣大的一條魚,心情怎樣?帶著自己的感受來讀讀這句話。
(語句:啊!這樣大的魚!我還從來沒有見過,還是條鱸魚!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著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著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動著。)
(3)把魚放回湖里時的心情
分角色讀
4、父親的情感
(1)自讀
我們體驗了兒子從釣到魚到放魚回湖的情感,父親呢?把大鱸魚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課文什么地方?
(2)交流與指導。
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里,父親的態(tài)度和“我”有什么不同?在課文的哪些地方?
(3)討論
父親要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里,態(tài)度為什么那么堅決?父親做得對不對?為什么?先在小組里討論,然后在班上交流。
5、揭示中心
作者從釣魚這件事中得到什么啟示?誰讀讀課文中的句子?
(學生回答完,課件出示:“轉(zhuǎn)眼間34年過去了,……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其中,“但是,……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畫上橫線。)
6、“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卻不止一次的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這“魚”指的是什么?(“魚”指的是形形色色的誘惑,指的是各種各樣的個人利益。)
三、課堂小結
填空:作者從34年前那個夜晚釣魚的經(jīng)歷中得到的啟示是。
四、拓展
在鱸魚捕撈開禁前的2個小時,我釣到了一條大鱸魚,卻在父親的堅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這一過程并無人看見。小時候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發(fā)生的這件事會有很多,我們該如何去做?
比如: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電視很精彩,是完成作業(yè)還是看電視?你……
在學校:考試,老師多給了分數(shù),你……
選舉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學找人幫忙,你……
在公共場所:買東西時,售貨員多找了錢給你,你……
回家路上,你揀到一件自己喜歡的玩具,你……
六、布置作業(yè)
制作一張以“誠實”為主題的小報。
精選s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篇3
一、過渡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尋找春天。
二、學習第三第四段。
1、自由讀第5自然段,提問:你們找到春天了嗎?春天在哪里?
2、指名回答:春天在玉瀾堂的院落里,在玉瀾堂庭院的幾棵大海棠樹上。
春天是什么樣子?
出示句子,學生圈出關鍵詞語,反復朗讀。
走進玉瀾堂的院落里,眼睛一亮,那幾棵大海棠樹,開滿了密密層層的淡紅的花,這繁花從樹枝開到樹梢,不留一點空隙,陽光下就像幾座噴花的飛泉……
3、完成課文后的練習5(2):這句話中用“噴花的飛泉”比喻什么?這使你覺得怎么樣?
4、學生交流。
5、教師范讀第6自然段。
學生圈出關鍵詞語,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6、指名嘗試背誦。
7、指名讀第7自然段。分角色讀。
8、教師范讀第8自然段。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9、提問:“朋友,春天在哪里呢?”你有沒有新的發(fā)現(xiàn)?
指名回答:春天在兒童多的地方!春天在兒童身上!
教師引讀課文。
10、齊讀第四段。
(1)進行句式變換,理解句意。
(2)出示句子:
當你春游時,記住“只揀兒童多處行”,是永遠不會找不到春天的!
你能把句子換個說法,不改變愿意嗎?
學生練習,并且讀句子.
11、完成課后練習5(3):為什么“只揀兒童多處行”,就能找到春天?
12、學生討論交流。
13、練習背誦第7——9自然段。
三、布置作業(yè)
1、背誦課文第7——9自然段。
2、默寫詞語。
精選s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弄清米芾是怎樣學好書法的。學習米芾勤奮好學的精神。
2.讓學生了解學好書法的竅門。
3.會認“琢、枉”等2個生字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米芾是怎樣學好書法的。學習米芾勤奮好學的精神。
教學時間:
教學過程:
一、啟發(fā)談話,導入新課:
出示米芾的作品,請同學們欣賞。
老師說道:“這就是北宋書法家米芾的作品,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的課文就是米芾小時候?qū)W習書法的故事。”板書:米芾學書
二、引導學生從題目質(zhì)疑激發(fā)閱讀興趣
看到題目后,你都想了解哪些內(nèi)容呀?(米芾是怎樣學書法的;他有什么好的方法;他是怎樣練習書法的……)
那就讓我們帶著這些疑問來讀讀書吧。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請同學們初讀課文。
自學提示:
(1)把課文讀通、讀順,讀完后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把不懂的問題做上記號。一會在小組中解決。
2 指名讀課文。
3 指名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那你們覺得米芾小的時候是個怎樣的孩子呀?(刻苦、認真)
四、默讀課文,深入理解
從哪些地方能看出米芾是個刻苦練字的孩子?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畫出描寫米芾刻苦練字的語句,并讀一讀。可以在旁邊寫簡要批注。
1 學生自己按要求默讀思考。
2 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讀書體會。
3 大聲朗讀畫出的語句。
五、談收獲,總結全文。
1 學習了課文,我們知道了米芾小的時候是個刻苦練字的孩子,所以他長大了才能有這么大的成就。那你們還有哪些收獲嗎?
2 指名再讀秀才說的練字的竅門的一段話。
3 談談對秀才說的話的看法和理解。
六、拓展延伸
作業(yè):
1 聯(lián)系實際談談自己學完課問候的體會,可以寫一寫讀后感。
2 運用秀才說的`竅門練習寫一寫今天學的這兩個生字。
板書:
米芾學書
刻苦
不只動筆,還要動心;
不但觀形,而且悟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