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國標本四年級語文《古詩兩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案(精選17篇)
蘇教版國標本四年級語文《古詩兩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案 篇1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詩句中帶點詞和詩句的意思, 并能寫出《望洞庭》一詩所描繪的景色。
3、理解兩首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 一 課 時
一、揭示課題:3、古詩兩首
二、教師范讀課文,簡介作者。
1、教師范讀《峨眉山月歌》和《望洞庭》
2、第一首詩的作者是唐朝詩人李白,誰知道李白?我們讀過李白的什么詩?
3、第二首詩的作者是唐朝詩人劉禹錫,他也是唐代一位很有名, 很有成就的詩人,我們以后還會學到他寫的其他詩。
三、初讀課文。
1、提出要求。
、僮詫W生字,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谧x兩首詩,讀通讀順,注意停頓。
2、學生自學生字,讀課文。
3、指名讀課文,檢查自學效果。
四、指導朗讀,背誦。
1、古詩的朗讀要特別注意節奏的變化和聲音的高低的變化, 這樣讀能給人一種音樂般美妙的感受。
2、出示: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3、范讀─→學生自由讀─→指名練讀。
4、指導學生試著給《望洞庭》標出停頓記號。
5、學生自由練讀─→指名讀。
6、指名試背。
五、圖文對照,理解詩意。
△《峨眉山月歌》
1、他細看插圖,在詩中劃出圖中畫出了的景物。
2、圖文對照,你讀懂了哪一句詩,說說看。
3、指名發言,其他人補充或指正,教師相機解疑釋難。
4、誰能把整首詩的意思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5、小結學法:看圖─→劃詞─→自悟─→發言─→修正
六、作業。
①課后練習2
、诶首x,背誦兩首古詩。
第 二 課 時
一、復習
指名朗誦,背誦兩首古詩。
二、圖文對照,理解《望洞庭》
1、回憶《峨眉山月歌》的學習方法。
2、學生看圖─→劃詞─→自悟
3、指名發言,其他人補充或指正。
4、教師提問:
、佟昂汀痹谶@里應是什么意思?“湖光、秋月為什么會兩相和?”
、谠娭械摹扮R”、“白銀盤”、“青螺”分別指什么?為什么這樣比?
5、學生討論,指名發言。
6、聽老師朗讀《望洞庭》,學生閉眼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色。
7、小組間交流自己腦中出現的畫面。
8、指名說。
9、各人用自己的話把這首詩描繪的景色寫下來。
三、再讀課文,比較異同。
1、再讀課文,批找看,這兩首詩有哪些相之處,和不同之處?
2、討論相同處:唐代、寫景詩、都寫了秋天月夜的美景。
3、討論不同處:①第一首詩光寫景、后抒情,后一首全寫景。
、诘诙自娭写蛄撕脦讉比方,形象好懂。
四、作業
完成課后練習。
蘇教版國標本四年級語文《古詩兩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案 篇2
佚名
一、多音字組詞。
二、寫出古詩的作者及年代。
①王安石 ②孟郊 ③于謙
A.明代 B.宋代 C.唐代
《石灰吟》 ( ) ( )
《泊船瓜洲》( ) ( )
《游子吟》 ( ) ( )
三、解釋加粗字的意思,再說說整句詩的意思。
1.鐘山只隔數重山。
2.明月何時照我還。
四、請你在花瓣里寫一個字,與在芯里的字組成詞。
五、低聲誦讀《游子吟》,想象一位慈母,在兒子外出遠行前,借著油燈的微光為兒子縫制衣服的情景,再寫下來。
答案:
一、
二、《石灰吟》A、③;《泊船瓜洲》B、①;《游子吟》C、②
三、1.隔:相距;數:幾;回首鐘山也只相距幾重青山。
2.何:什么;還:回來;這明亮的月亮什么時候照著我又歸還故鄉。
四、
五、夜已深,在微弱的燈光下,一位年邁的老人正在為即將遠行的兒子縫衣服。老人已上了歲數,眼也有些花,她借著微弱的光線,努力地穿針引線。她邊縫邊囑咐著孩子,要他一路上多加小心,注意身體,早日回家。
蘇教版國標本四年級語文《古詩兩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案 篇3
教材簡析:
兩首古詩傳神地刻畫了天真可愛的鄉村孩子形象,給了我們無限的遐思、純真的童心和樸素的美感。《池上》詩人用質樸的語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娃娃天真無暇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缎《贯灐吩娙嗣枥L了一個鄉村兒童在河邊學釣魚的情景,流露出濃郁的生活氣息。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 學會詩中的生字:撐、艇、浮、萍、稚、側。
3、 理解詩句的內容,想象詩中描寫的情境,感受鄉村孩子質樸、純真的童心之美。
教學重難點:
1、 理解詩句的意思,感悟詩中的意境,體會童真童趣。
2、 感受古詩語言的精練之美。
教學準備:查閱詩人、詩作的相關資料。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讀中理解詩句的含義,讀中感悟詩文的意境,體會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讀、背誦《池上》,豐富古詩積累。
重點難點:
1、在理解的基礎上,結合詩句展開想象,體會童年的純真與快樂,與古詩意境產生共鳴。
2、品味古詩語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蹤跡”等詞語感受詩人煉字之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 導語:同學們,還記得楊萬里《小池》這首詩嗎?誰背給大家聽聽。
2、 今天,我們又來學習一首古詩,也是講夏日池塘上發生的事。
3、板書課題,齊讀。
3、 簡介白居易。
。1)請學生談談對作者的了解 你學過白居易的哪首詩?
《江南好》、《草》
。2)教師補充介紹白居易:
唐代有三大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從小生活清貧,生逢戰亂,對社會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較深的了解。他寫了很多詩,揭露統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諷刺詩”。他熱愛大自然,寫下了不少描寫山水景物的小詩。他的詩質樸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讀。白居易一生寫詩3600多首,是唐朝寫詩最多的詩人。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池上》。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檢查。
(1)讀準字音:撐、艇、萍都是后鼻音。
(2)齊讀詩歌:說說池塘上發生了一件什么事?
。ㄒ粋小孩偷采白蓮)
三、再讀古詩,理解詩句。
1、再次自由讀詩,試著理解詩句的餓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2、同桌交流,理解詩意。
3、指名交流,指導理解詩句意思。
重點指導理解:
不解:不知道,不懂得。
藏:隱藏。
一道:浮萍被小船分開后,一時難以合攏而留下的蹤跡。
開:分開。
四、吟詩、煉字,體會意境。
1、 你從這首詩中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小娃?
(天真、可愛、頑皮、活潑、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鄉村小孩)
2、 你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偷采:結合自己小時候“偷偷”做的一些頑皮之事,體會孩子的無邪、可愛、純真與童年的快樂、無憂、自由
不解: 小娃自以為沒有人知道,做得很機密,很隱蔽,瞞過了大人,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劃開的一道浮萍已經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呢!體會孩子的質樸、純真、可愛
3、教師:詩人用傳神、凝練的詞句,給我們展現了一個天真無邪、活潑調皮、純真可愛的鄉村小娃的形象。你從中能感受到詩人怎樣的情感呢?(喜愛之情)
4、指導朗讀全詩。讀出小娃的頑皮活潑、天真可愛,詩人的喜愛之情。
指名讀—指名讀—評議——齊讀
5、背誦古詩。
五、拓展延伸。
教師:還有哪些古詩也是描寫小孩子童真、童心、童趣的,請你搜集整理,并讀一讀,去體會一下,下節課交流。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2、能感受詩句中營造的充滿童趣的意境,能從中感受到詩人對生活的熱愛。
3、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并在課堂中培養學生的表演才能合作精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指名背誦《池上》,齊背。
2、教師:今天,我們再來學習描寫鄉村兒童的一首古詩,板書課題《小兒垂釣》。“垂”字的橫畫比較多,中間這一橫最長;“釣”字這里面是個點兒,指名讀,齊讀。
3、理解詩題,用自己的話說說題目“小兒垂釣”的意思?(小孩子釣魚)
4、簡介詩人:
。1) 請學生說說對詩人的了解。
(2) 教師補充介紹:這首古詩是唐朝詩人胡令能寫的,別看他沒有李白杜甫杜牧白居易有名,他可以半路改行的,據說他原來是個工匠,人稱“胡釘鉸”。他為人聰明,勤奮好學,善于吟詩。多不容易,讀讀他的名字,讀出你的敬意。
教師過渡:很多同學釣過魚,釣魚是件很有趣的事,詩人筆下的小兒垂釣又別有一番情趣呢!趕快自己讀讀這首詩
二、初讀感知。
1、讀上兩遍,要求:字音讀正確,節奏讀鮮明。
2、同桌互讀。
3、指名讀—指名讀
4、齊讀。
三、理解詩句。
1、 再讀古詩,結合插圖,猜猜古詩可能講了什么?試著理解詩句。
2、 同桌交流。
3、 說說對詩句的理解。(分句交流)
重點指導理解:
蓬頭稚子:古代小孩子都是到“弱冠之年”男子18女子16才束發的,之前都是“垂髫”小兒!芭铑^稚子”也就是指“小孩子”。
垂綸:釣魚。 綸:釣魚用的絲線。(教師:釣魚竿上的一樣東西,猜猜看是什么?)
莓苔:看圖理解“指野草”。
草映身:草長得很茂盛,遮蔽了小孩子的身體。
借問:向人打聽。
遙:遠遠地。
應:應答。
4、 連起來說說詩句的意思。自己練說—同桌說說,互相補充—指名說說—再指名說說
教師過渡:詞語理解了,詩句理解了。但要真正地體會這首詩的情趣和意境,我們還需要好好地讀一讀,抓住詩中的詞語好好品一品,體會體會,
四、細讀品趣
1、默讀古詩,把你認為有趣傳神的詞圈出來。
2、讀完了嗎,圈畫了哪些詞,選擇一個你認為最有趣的說說你的感受,與同座交流。
3、指名交流:
①蓬頭。你從“蓬頭”品出了什么?(小孩子淘氣、天真可愛,“蓬頭”還給人一種透著野性、純樸的味道)
小結:一個“蓬頭”,真讓人忍俊不禁,體會到鄉村孩子的純樸、還帶著點野性呢!
②側坐。(從“側坐”中你品出了小兒垂釣的悠閑)
抓住“側坐”這個細微的動作讀出趣味來了,很好!其他同學門?有補充嗎?還有誰從“側坐”中讀出了樂趣?
小結:從“側坐”,大家就讀出這么多有意思的畫面,是啊,一個“側坐”,把小兒垂釣刻畫得惟妙惟肖,生動傳神,閑趣中又透著一絲情趣!你還抓了哪些詞語讀出了你的感受?
、鄄萦成恚ǹ梢娦『⒆由碜有。
是啊,如果是大人哪會有“草映身”的趣味呢?
小結:“草映身”可以想象小兒垂釣之處是花紅柳綠,生機勃勃,生趣盎然。
④“稚子”,稚嫩,可愛,天真。
、荨皩W”非“玩”,似懂非懂,專注認真,趣味無窮。
同學們從一二兩行詩中“小兒的摸樣→垂釣的姿態→垂釣的環境→”體會出了小兒垂釣的種種樂趣,能把你體會到的“趣”讀出來嗎?
教你方法:邊讀邊想象畫面。
4、指導朗讀一二行詩句。
5、繼續交流:
、蕖斑b招手”“不應人”
△讓學生充分說的基礎之上教師小結:是啊,“路人……”那是因為“怕得……”
“怕”寫出了小兒垂釣的有趣心理,他在想什么呢?
△ 指導朗讀三四行詩句。
教師:這正是兒童獨特的心理,多么有趣呀!能讀好這個這兩行詩嗎?可以借助手勢。
指名讀—評價—指名讀—齊讀
4、指導表演。教師:讀得很好,能把這組有趣的鏡頭表演出來嗎?
指導:會釣魚嗎?(那你是真正“學垂綸”哪!別緊張,老師教你,雙手緊握魚竿,隨時關注水畫上浮漂的動靜,一下子就學會了!好,來,把魚鉤甩到河里,真是有模有樣。┛炜矗粭l魚兒游過來了……
我就是那個路人了,我就站這兒行嗎?那我還得遠遠的,到哪邊呀?
師自言自語:我離開家鄉已經很多年了,家鄉都變了模樣了,怎么以前通往村里去的路找不到了呢?(師用手張望)喲,有個小孩,我來問問他?
學生表演“搖招手”
教師:你這手勢什么意思,你是怎么想的,想告訴問路人什么?
。▌e過來,不驚擾了我的魚)
教師:招手他是這樣的,招手(招手)你有不同的表演嗎?
指名學生表演不同的“搖招手”
教師:你這手勢什么意思,你是怎么想的,想告訴問路人什么?
謝謝你,你在享受釣魚的樂趣時,還不忘幫助別人,真是機靈又可愛的孩子!
五、吟詩誦趣
1、教師:短短四行詩,卻給我們勾勒了一位天真爛漫,稚氣可愛的小兒的形象。讓我們感受到了一幅充滿童趣的畫面。
2、吟誦古詩。
3、背誦古詩
六、拓展延伸
1、比較兩首詩,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體現鄉村孩子的天真可愛,體現童心童趣的)
2、教師:其實古詩中體現童心、童趣的詩還有很多,你搜集到了嗎,來交流交流。
袁枚的《所見》 高鼎的《村居》 楊萬里的《宿新市徐公店》
3、作業:選一首你最喜歡的,按照剛才學古詩的方法:抓詞語、想畫面、品意境,好好體會其中的童趣所在。
蘇教版國標本四年級語文《古詩兩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案 篇4
一、教材簡說
這篇精讀課文由兩首古詩組成,描寫和贊美了春天的景色!对伭肥翘拼娙速R知章的作品,寫的是初春二月柳樹、柳條、柳葉!洞喝铡肥撬未韺W家朱熹所作,是一首春游詩,贊美了萬紫千紅的春天景色,同時也點出了“東風”是萬紫千紅春天的源頭這個道理。兩首詩把春天描寫得姹紫嫣紅,多姿多彩,而又充滿了勃勃生機,表達了作者對萬物復蘇的春天的渴望,以及春天到來的喜悅。
《詠柳》,詠,意思是用詩詞的形式描述。在本課是歌頌、贊美的意思。柳樹在春天生發,是春天有代表性的景物,作者描寫柳樹,歌頌春天,贊美大自然世界呈現出的勃勃生機。
“碧玉妝成一樹高”:“碧玉”,綠色的玉,這里把柳樹的枝葉比作碧玉!皧y”,打扮。“一樹”,滿樹,“一”字這里不表示數量,表示滿、全、整個的意思。全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裝飾扮的一樣。
“萬條垂下綠絲絳”:“萬條”,泛指柳樹枝條多!敖{”,一種絲織的帶子。全句的意思是:從樹上垂下來無數好像綠色絲帶一樣的柳條來。
“不知細葉誰裁出”:“細葉”,柳樹新萌發滋生的又細又嫩的葉子!安谩,裁剪。全句的意思是:這細細的嫩葉是誰的巧手剪裁出來的?
“二月春風似剪刀”:似,好像。全句的意思是:原來是二月春風這把剪刀裁出來的啊!
《詠柳》前兩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繪了靜態中的柳樹,卻使人感到柳樹內在的生命力。后兩句用自問自答的形式,賦予巧妙的想象,把對柳樹的贊美,引向對春天的贊美。這是這首詩的主要特點。
《春日》詩題的意思是在春天里。全詩講的是作者在春日里游覽,看到無限的春光,從中有所體悟,闡發了自己的哲理思考。
“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即晴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皩し肌,游覽、賞玩美好的風景!般羲,水名,在山東省中部,源于山東省泗水縣東蒙山南麓,因四源并發而得名。它是淮河的支流,流經曲阜,也是孔子講學的地方和死后安葬處的近旁!盀I”,水邊。在泗水邊“尋芳”,實際上說的是追求圣人大道。全句的意思是:在風和日麗的一天,詩人到孔子曾經呆過的地方泗水流域去觀賞風景。
“無邊光景一時新”:“光景”,風光景色!耙粫r”,一個時辰,這里形容時間很短,一時之間。全句的意思是:那里風光無限,一時之間許多新鮮奇麗的景色映入眼簾。
“等閑識得東風面”:“等閑”,平常、隨便。識得,認識到。“東風面”,春風的面貌,因我國春夏季多為東南風,故稱春風為東風。全句的意思是:平常(人們)都知道有春風。“萬紫千紅總是春”:“萬紫千紅”,形容百花爭奇斗艷的景色!翱偸恰,都是。全句的意思是:百花盛開、姹紫嫣紅的景象都是由春風點染而成的。以上兩句的意思是:人們尋常中都知道有春風,但要是真正認識它,只有在見到萬紫千紅的景象以后。也就是說,春風徐來,各種景象煥然一新,有了春風,才有這無邊的美景。
這首詩前兩句是從感性上得到認識,后兩句從理性上受到啟發。同時,采用虛實結合的手法,來描繪春天的景色,“無邊光景一時新”是虛寫,“萬紫千紅總是春”是實寫。虛實結合、寓哲理于感性形象之中,不僅把春天描繪得生氣勃勃,而且蘊含了深刻的道理,給人以理性的思考,是這首詩的主要特點。
選編本課的目的,一是讓學生在誦讀中了解大自然春天的美麗和生氣勃勃,從中感悟春天生命力的美好,同時,增強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二是讓學生積累詩句,培養對祖國古代詩歌的熱愛感情。
這兩首詩的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大體了解詩句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記背詩句。
二、學習目標
1會認4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碧玉、妝成、裁出、剪刀、萬紫千紅”等詞語。
2背誦兩首詩。
3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熱愛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三、教學建議
1課前讓學生觀察春天的自然景物,重點觀察柳樹及其生長情況,春天百花盛開、爭奇斗艷的情景。如果因季節觀察不到,可以讓學生回憶春天的景象或找一些有關春天的圖片看一看。教師準備有關春天的課件或圖片。
2本課要求認識的字有4個,會寫的字有7個。可以讓學生根據生字的字形特點,用自己的方式自主識字,比如,可以在誦讀中識字,自己畫出生字,就不認識的字和讀不準的字音,或查字典,或向老師、同學請教。也可以分析字形重點識記:詠,用口吟誦,與口有關,故口字旁;泗、濱,與河水有關,左邊是三點水旁;絳,與絲織有關,左邊是絞絲旁。
要加強對字形的指導,比如,裁,與衣服有關,里面是衣字;剪,用刀來剪,下面是刀字;妝,梳妝,女人常梳妝,右邊是女字旁。
指導寫字時,注意讓學生先讀準字音,看清字形結構,再動筆寫。教師重點提醒:“裁”是半包圍結構,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筆是點,不是捺;“濱”字第七筆是一筆撇,不是兩筆;“紫”字的下面“糸”不要丟掉一點。
3這兩首古詩描寫的是春天的內容,教學時,要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充分感受春天的自然景象,再學習詩句。可以這樣導入:春天是什么樣的?春天的柳樹是怎樣的?春天百花盛開的景象是什么樣的?你能用語言或學過的詩句來形容嗎?在學生回憶自己的認識和體驗后,再提出:看看古代詩人是怎樣描述春天景色的。這樣再讀課文,使學生對詩句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
4古詩的學習要以誦讀為主,可以采取多種形式來讀,在自讀的基礎上,可以教師范讀、音樂配讀等。教師指導學生邊讀邊體會詩句意思,想象詩句描繪的畫面,達到對詩句內容有一個大體的了解。不必專門死摳其中的詞義,在粗通的基礎上,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詩句內容。最后,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背誦下來。
5指導朗讀時。重點讓學生讀出感情、讀出詩的節奏感。可以結合看圖,想象情境來感悟詩句的含義,體會作者的所想所感。再通過誦讀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到的情感表達出來。誦讀時教師要做必要的技術指導,要求學生把握節奏、注意停頓,讀出詩的韻律。
比如,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讀的時候,注意詞與詞之間節奏不要完全一樣,有快有慢,要有變化。需強調的內容要讀重音,比如“誰”“春風”“東風”“總是”“春”。
6根據詩句特點,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理解古詩的內容,突破難點。如,“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句,可體會到靜態中柳樹的色彩美、形態美!安恢毴~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可讓學生展開想象,想象春風剪開柳葉的動態景象,也就是在春風中柳葉翻飛飄動的情景!皠偃諏し笺羲疄I,無邊光景一時新”,可把自己當作一個游客,在晴朗的日子里,到河邊去看新奇的春景,想一想,當時的景致是怎樣的?“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讓學生想象在春風的吹拂下,萬紫千紅的景象,從而體會詩句內容。
7關于課后思考練習題。第1題是背誦課文?梢越Y合課文學習時進行,在熟讀成誦中,讓學生背誦,也可以采用互相比賽的方式記背。第2題,用自己的話說說下面詩句的意思,是理解詩句內容的練習。理解不要拘泥課文內容的直譯,只要讓學生憑借自己的理解,把意思說清楚即可。如,“因為有了東風,才會有萬紫千紅的春天。”“百花盛開、姹紫嫣紅的景象都是由春風點染而成的!薄捌匠H藗兌贾烙写猴L,要是真正認識它,只有在見到萬紫千紅花開的景象以后。”“春風徐徐吹來,各種景象煥然一新,有了春風,才有這無邊的美景!边@幾種表達都可以。
四、參考資料
賀知章(659—744)唐代詩人。字季真,晚年自號“四明狂客”。越州永興(今浙江省蕭山)人。少年就以文詞而出名。公元695年擢進士,做過工部侍郎等官。晚年與李白交友,酒后作詩文,神采飛揚。他工書法,尤善章草隸書!度圃姟反嫫湓娨痪,共存詩20首。寫景的詩,較為清新通俗,除本課《詠柳》外,還有《采蓮詩》《回鄉偶書》廣為傳誦。
朱熹(1130—1200)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字元晦,號晦庵、晦翁,別稱紫陽、考亭。祖籍徽州婺源(今江西),生于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曾任秘閣修撰等職。他博覽群書,廣注典籍,對經學、史學、文學、樂律以至自然科學有不同程度的貢獻。在哲學上發展了程頤、程顥關于理氣關系的學說,集理學之大成,建立了一個完整的客觀唯心主義的理學系統,稱為程朱理學。他從事教育時強調啟發式。他治學態度嚴謹,分析問題精密,對后代的學者影響很大。他的著作很多,有《四書章句集注》《周易本義》《詩集傳》《楚辭集注》,后人編纂的《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和《朱子語類》等多種書。
蘇教版國標本四年級語文《古詩兩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會認4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碧玉、妝成、裁出、剪刀、萬紫千紅”等詞。
2、背誦兩首詩,能用自身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3、體會詩人熱愛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學重難點】
大體了解詩句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記背詩句。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回憶你記憶中的春天是怎樣的,給大家說一說。
二、檢查預習
1、自讀生字,在文中為生字注音。
2、抽讀。
3、小老師教寫生字。
易錯音:妝、濱、裁。
易混淆:詠泳、濱賓、載裁、紫緊。
4、抽讀、齊聲讀。
三、學習《詠柳》
1、簡介賀知章:唐朝詩人,字箱子真,代表作《回鄉偶書》《采蓮》。
2、解題:
春天里的柳樹是怎樣的呢?春天百花成天的景象是什么樣的?能用語言或學過的詩句來形容嗎?(自由說)看看古代的詩人是怎樣描述春天景色的。齊讀課題。
詠柳:詠即贊美。
3、詩人是怎樣贊美柳樹的呢?大家自讀古詩,說說你讀懂了什么。(結合注釋讀),不懂的作上記號。
4、交流匯報1、2句:
、疟逃瘢壕G色的玉。
妝:打扮。
一樹:滿樹。
萬條:枝條多。
絳:一種絲帶。
前兩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樹上,長滿了翠綠的新葉,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裝飾打扮的一樣。
、瓶紤]:
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這樣的比喻好嗎?(引導同學想象,春天萬物復蘇,柳樹也會發出新葉,新葉剛長出來的顏色,光澤接近碧玉)
⑶朗讀。
5、交流匯報3、4句:
、偶毴~:細細的嫩葉。
似:好像。
裁:裁剪。
這兩句的意思是:這細細的嫩葉是誰裁剪出來的呢?原來是二月春風這把剪刀裁出來的呀!
、瓶紤]:
這兩句采用了什么樣的形式?(自問自答)把什么比作什么?你從這個比喻中體會到什么?
、侵笇Ю首x。
6、朗讀全詩,感悟詩境。
前兩句寫柳,后兩句由寫柳過渡到寫春,從整首詩的描寫中,你休會到詩人對柳,對春抱著一種什么樣的感情?反復朗誦,體會詩人贊美柳樹,歌頌奏的感情。
四、深情朗讀
語速適中,情感豐滿,基調高昂,注意停頓。
五、背誦全詩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復習《詠柳》,并集體背誦,引入《春日》。
二、解題
1、朱熹: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
2、春日即在春天里。
三、初讀,初通詩意
1、自讀全詩,再抽讀。
2、分小組討論學習;讀懂了什么,不懂的作上記號,勾出不理解的詞。
3、交流:
提出不懂的詞,板書,查閱字典理解。
勝日:即晴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
尋芳:游覽、賞玩美好的風景。
泗水:水名。
濱:水邊。
光景:風光景色。
一時:形容時間很短。
新:新鮮、奇麗。
4、由詞意考慮:
詩人在什么樣的天氣,到什么地方去游覽,他的心情怎樣?你從哪兒讀出來的。
5、整理出前兩句的意思:
在天氣睛朗的日子里,詩人到泗水邊上死對頭觀賞風景,那里風光無限,一時之間許多新鮮奇麗的景色映入眼簾。
6、說說你從一二句中體會到了什么?再指導朗讀。
7、運用同樣的方法學習3、4句。
自讀、勾出不懂的詞,討論,交流解詞,再解意。
等閑:平常、隨便。
識得:認識。
東風:春風。
萬紫千紅:形容百花爭艷的景色。
總是:都是。
詩意:平常人們都知道有春風,可春風究竟是什么樣的呢?只有在見到了萬紫千紅的景色后,才明了是春風帶來了這無邊的景色。
指導朗讀3、4句,說說體會,引導同學理解包括在詩歌中的哲理。
四、再讀,感悟詩境
聯系詩意,說說自已的理解,體會詩人對春天的贊美之情。
五、指導朗讀、背誦
蘇教版國標本四年級語文《古詩兩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案 篇6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學會本課4個生字。理解詩意,能用自身的話說出 兩首詩的意思。
3、能說出課后練習3中帶點詞和 詩句的意思,想象并說出《游園不值》這首詩描繪的景象。
4、積累描寫春天的古詩或名句。
學習過程:
一 、 自主預習:
1、搜集描寫春天和田園風光的古詩或名句。(整理在讀書筆記上)
2、搜集有關葉紹翁和楊萬里的資料以和以前學過的這兩位詩人的詩。
二、自主讀悟,合作探究(8分鐘自學,5分鐘合作交流)
同學們,自學古詩時可以借助資料、也可以問同伴,但最好的方法是自身通過反復的誦讀來品味詩句的意思。
1、自身試讀古詩,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注意停頓,讀出節奏感和使得韻味。
2、用自身喜歡的方式 理解詩意。
方法指導:
。1)解題: 不值: “游園不值”的意思是:
;“宿新市徐公店”的意思是
(2)抓詞語,明詩意。
讀古詩,從重點詞語入手,試著理解每一句詩的意思。(重點詞語可記在書上)
應: 憐: 屐齒: 蒼苔: 小扣: 柴扉: 籬落:
疏疏: 一徑: 深: 急走:
。3)看畫面,想詩境
結合課文的插圖,想象“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詩一幅怎樣的情景,用自身的話說說詩的意思。
3、悟詩情,巧誦讀
《游園不值》一詩表示了作者
《宿新市徐公店》表示了作者對 的贊美和
對的喜愛之情。
在小組內有感情地誦讀,比比誰背得既快又有韻味。
三、交流展示(7分鐘)
四、做一做,看看哪個小組正確率最高。7分鐘)
1、默寫古詩。
《游園不值》 《宿新市徐公店》
2、解釋帶點的字,說說詩句的意思。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應: 憐: 小扣: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走:
4、描寫春天的古詩名句。(3到5句)
五、快樂積累:(8分鐘)
描寫春天的詩: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 不知轉入此中來。
《晚春》 韓愈
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春游湖》 徐俯
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 春雨斷橋人不度,小舟撐出柳陰來。
描寫田園風光的:
《過故人莊》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四時田園雜興》 范成大
梅子金黃杏子肥, 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 唯有蜻蜓蛺蝶飛。
晝出耘田夜績麻, 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 也傍桑陰學種瓜。
《古詩兩首》課后反思
第一期《小學語文教師》上刊登了第三屆全國經典詩文誦讀教學研討會局部課堂實錄,其中薛特的《夜雪》一課叫我印象深刻。薛特深諳古詩教學真諦,教學過程中同學的誦讀貫穿始終。薛特精心設計了誦讀指導的三個層次:會讀,讀懂,吟誦。從實錄來看,樸實,扎實,簡潔,體現了古詩教學詩句要反復誦讀,詩意要大致了解,詩篇須熟練背誦的“三要”原則。
今天,我也碰到了《古詩兩首》——《游園不值》、《宿新市徐公店》。受其啟發,心里也萌動了模仿其教法的想法。
在對兩首詩進行了一番誦讀之后,我選擇了《宿新市徐公店》作為實驗品。一來,《宿新市徐公店》相對較容易理解,二來,這是一首從六年級教材選到五年級的舊課文,以前上過,心里有些底。
古詩教學,指導同學讀準字音,讀順句子不難,經歷了同學自讀,教師范讀和個別糾正后,大多同學都能將整首詩讀順。關鍵是理解詩意和讀出詩情,讀出詩味上較難掌握。以往在這方面,我生怕同學不能理解詩意,“死纏爛打”,結果時間花了,同學卻不明就里,依然霧里看花。
這一環節的教學時,我設計了三個與詩的背景和內容相關的問題,拋給同學,告訴同學假如這三個問題能解決了,整首詩也就讀懂了。
1、詩人寫這首詩站在哪里?請從詩中找出依據。
2、《宿新市徐公店》寫的是什么季節的景物?也從詩中找出依據。
3、兒童找不著蝴蝶,是因為他們走得太慢,蝴蝶飛得太快嗎?
在同學自讀自悟的基礎上,我拋出了這三個問題。三個問題的依次出現,就像向水塘了拋進了三塊石子,立即擊起了同學思維的漣漪。同學說得頭頭是道。從他們的發言中,我知道他們已經讀懂了這首詩,一幅由籬笆、小路、菜花、黃蝶構成的鄉村田園圖出現在他們腦中,鄉村田園的清新氣息依稀可辨。在這樣的基礎上,誦讀詩歌就不怕沒有詩歌味了。
同樣,《游園不值》的教學,我也設計了三個考慮題,以此指導同學切切實實地去理解古詩。
1、查字典,理解“憐”、“印”、“扣”的意思。
2、柴門久久沒有開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3、詩人游園不值,會不會很掃興?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個問題的討論。問題一出,個別同學當即認為很掃興。漸漸地,同學就有了新的理解,“詩人雖沒有進到園子里,但卻有一支開得艷麗的紅杏越過墻頭探出頭來迎接自身,這不正是老朋友在熱情歡迎自身嗎?”“這支紅杏已經足以讓詩人感受到春光的美好了,所以他不會掃興。”……“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的意義越辯越明,同學咀嚼出了詩的味道。
蘇教版國標本四年級語文《古詩兩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會認識10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
2、有感情地背誦兩首古詩,理解詩中所表現的秋天的煥然生機,再反復誦讀中,感悟詩歌的韻味和意境的美好。
3、培養孩子樂于背誦古詩,積淀經典文化底蘊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識字寫字
1、自主認讀生字條里的所有生字,不認識的借助拼音解決。
2、小老師領讀。
3、同桌互相聽讀。
4、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認讀。
5、同桌互相交流識字方法。
6、擴詞練習。
7、寫字:
、欧治鲎中,掌握規律。
、茙煼秾憽爸Α薄皠ⅰ保嵝汛硕值牡谒墓P均是“丶”。
、敲杓t、臨寫,評出優秀。
二、朗讀感悟
1、《贈劉景文》。
2、整體感知:
、抛宰x兩首古詩,讀準字音。
、仆乐g聽讀。
、切〗M合作交流,通過讀詩,你知道了些什么?還有哪些不明白之處?
三、啟發想象,感情朗讀
1、師配樂范讀兩首古詩,生邊聽邊想象畫面。
2、生說說自己“聽詩”的感受。
3、生自由練讀──邊讀邊想象詩的意境美,感受詩的韻律美。
4、配樂賽讀、評讀。
5、指導背誦。
四、實踐活動
1、從兩首詩中選取自己最喜歡的一首進行“詩配畫”活動。
2、開古詩朗誦會,每組出兩個節目,一個集體朗誦,一個個人朗誦。
蘇教版國標本四年級語文《古詩兩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案 篇8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之二
寧夏靈州 萬淑琴
教材:
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第十二冊(人教版)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
①學會本課生字詞,理解詩句,了解內容。
、谟懈星榈乩首x并背誦這兩首古詩。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初步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自學能力、口頭表達能力等。
3、情感目標:
了解兩首詩寫作的時代背景,體會作者抒發的強烈愛國情感。
學習重點、難點:
想象詩中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抒發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學習準備:
搜集有關兩首詩寫作的時代背景資料。
學習方法:
讀中感知、感悟、體會。
學習安排: 一課時
學習過程:
一、開課
老師渲染氛圍:今天老師的心情非常沉重,因為有一首詩深深的打動了我的心。這首詩就是我國宋代愛國詩人陸游在臨終時留給兒子的遺言。學生在老師渲染的氛圍中進入新課的學習。
二、學習第一首《示兒》
1、自學。
①自由輕聲讀幾遍詩句,思考能讀懂詩中哪個詞語或詩句。
、谠儆米约合矚g的閱讀方式讀詩,看又能讀懂哪些內容。
比如:a、可以結合文中注釋,抓住重點詞去讀詩。
b、也可以結合課前查閱的有關資料去讀詩。
C、更可以同桌商量著去讀詩。
……
2、匯報。
告訴老師你讀懂了那些內容。
、賹W生交流讀懂的內容,教師鼓勵、點拔讀詩方法。
、诮Y合學生的體會指導朗讀。
3、探究:
①引導再讀詩句,質疑。
、诜中〗M討論,探究疑點。
、蹖W生交流小組學習情況,教師相機指導、小結。
板書:
不見 示兒 九州同 告知
4、小結:是呵!詩人臨終作詩,不說別的家常話,而只說不見九州同的遺憾,對兒子沒有別的囑咐,只叮嚀他們在家祭時別忘了把勝利的喜訊告訴他。這是多么深厚的愛國情感呵!此時此刻,有誰不被感動呢?同學們,誰愿意用你自己體會到的感情來誦讀這首詩。
、賹W生結合自己體會到的情感練習有感情朗讀。
、诒痴b詩句。
過渡:我國有許多這樣偉大的愛國詩人,在唐代就有一位被稱為“詩圣”的愛國詩人杜甫,他一生憂國憂民,在聽到祖國重歸統一時,欣喜若狂,寫下了“生平第一首快詩!薄堵劰佘娛蘸幽虾颖薄罚ㄍ队帮@示詩)
三、學習第二首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1、讀詩:
自由多讀多體會,如果發現有不明白的詞句可以問同桌、前后排同學或老師。
2、學詩: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進一步學習這首歡快的詩。
比如:a、喜歡朗讀的同學可以練習表演讀,加上適當的動作去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b、愛講故事的同學可以結合課前查閱的資料與自己的體會練習描繪詩句的情景。
c、擅長表演的同學可以找伙伴合作,去練習表演。
d、如果還有更好的學習方法自然都可以試一試。
3、悟詩:
分別展示學習方法、結果、體會。
4、誦詩:
、俜怕曌杂衫首x。
、趲嫌淇斓男那楸吃姟
四、總結。
1、建議學生通讀兩首詩,去探究兩首詩的異同。體會兩位詩人抒發感情之同,表達方式不同,一悲一喜。
2、教師及時肯定,強調學習重、難點。
五、結課。
陸游流傳至今的詩就有9千多首,杜甫流傳下來的也約1千4百多首,除了我們學過的,同學們下課后,還可以再去搜集、閱讀、品味、欣賞;另外建議我們班委可以設計一次《古詩朗頌會》或《古詩書法比賽》;比一比,看誰搜集的詩多;朗讀的最有感情,書法最漂亮。有興趣嗎?
附:板書設計
不見 示兒 九州同 告知
蘇教版國標本四年級語文《古詩兩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案 篇9
佚名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解釋詩句中帶點的詞語,并說說詩句的意思;想象《觀書有感》所描繪的景象。
4、感受古詩文字和意境和美,領悟知識與實踐的關系以及從讀書中不斷吸取新知識的重要性。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背誦古詩導入
我們經前學過哪些古詩?同學們在課外又學會背誦了哪些古詩、現在請同學們背誦自己喜歡的古詩。
剛才大家背誦的古詩中,有沒有宋代詩人陸游的詩呀?
二、學習《冬夜讀書示子聿》
1、簡介陸游。
2、解題,釋題。
示:指示、訓示。子聿:陸游的小兒子。題意;用冬夜讀書生發的感想來教育兒子子聿。
3、初讀指導。
。1)教師范讀,學生畫出生字。
。2)學生讀生字,認讀并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學生試讀詩文,把全詩讀通、讀順。
4、理解前兩行詩句。
。1)讀第一行詩,疏通字詞說說第一行詩的意思。
學問:讀書學習。無遺力:不遺余力。
這一行的意思是:古人做學問是不遺余力。
。2)讀第二行詩,理解詩意。
始:才
這一行的意思是:青少年時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時才取得成就。
。3)朗讀前兩行詩句,把第一、第二行的意思連起來理解。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做學問要不遺余力地下苦功夫。
5、理解第三、四行詩句的意思。
。1)讀第三、四行詩,理解“終”、“絕知”、“躬行”的意思。
終:到底、畢竟。絕知:深入透徹地理解。躬行:親自實踐。
(2)說說第三、四兩行詩的意思。
從書本上得到的知識終究還是不完善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須親自通過實踐才行。
。3)體味第三、四句的含意。
第三、四兩句表述了知與行的關系:書本上學到的東西,一定要通過實踐才能變成真正的學問。
6、指導朗讀,體會古詩的思想感情。
(1)、聽錄音。
(2)、自由練讀。
。3)、指名讀e評價e再讀。
。ń處燑c撥學生在朗讀中細心體會知與行的關系)
。4)、齊讀。
。5)、指導背誦。
三、作業
1、背誦并抄寫古詩《冬夜讀書示子聿》。
2、課外自學一兩首沒有學過的古詩。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有感情地朗讀。
2、背誦古詩。
二、學習《觀書有感》
1、按自學提綱自學古詩。
出示投影片:
自學提綱:
1、讀一讀,想一想,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景象?
2、借助字典或聯系詩句理解詞語“鑒”“徘徊”“渠”“如許”等,并說說詩句的意思。
3、記下不懂的問題。
2、交流自學情況。
。1)、配樂范讀。邊聽邊思考: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景象?
。2)學生交流讀懂的內容。
學生談對詩句的理解,教師隨機指導。
重點:
準確理解一些詞語鑒:鏡子。徘徊:在一個地方走來走去,詩中指天光云影映在水塘中閃耀浮動。渠:它,指方塘。如許:如此。
理解“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意思。
邊讀邊理解邊想象。
質疑--------解疑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1)看圖,聽錄音,進一步感受詩的意境,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
(2)學生自由練讀。(讀中領悟:正像源源不斷的活水使池塘變得如些清澈那樣,人要不斷讀書,不斷汲取新的知識,才能變得更加聰明)
。3)指名讀。
。4)練習背誦。
三、學習本課生字。
1、記憶字形;說一說你用什么方法記住“聿”“鑒”“徘徊”這幾個字的。
2、正確書寫:你認為哪個容易寫錯,給大家提示一下。
3、練習書寫。
四、由學生推薦課外自學的古詩。
1、分組互相交流收集的古詩。
提示:先讀讀古詩,說說作者是誰。還可以用自己的話簡單說說詩句和意思,最后和大家讀一讀。
2、請二、三名同學當小老師,向全班同學推薦古詩。
五、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默寫課文。
蘇教版國標本四年級語文《古詩兩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案 篇10
一、語言導入,引入主題
1.幾場瑞雪后,春天的腳步已漸漸走向我們。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地笑著,走著;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
2.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像朱自清一樣滿懷著對春天的深情寫下了眾多優美的詩文。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4課,品讀兩首古詩。(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用朱自清的散文《春》中的一組排比句導入,既是聯系新知,又作為下面詩文整合的一個鋪墊和引子,含蓄地揭示了詩文。
二、學習《游園不值》
1.借助圖畫,理解詞義
(1)出示與詩文相關的圖畫,引導觀察:在圖中你看到了什么?
(2)圖中之人就是宋代詩人葉紹翁,他曾在西湖一帶長期隱居,這是他在一天雨過天晴之后去拜訪友人,寫下的千古名篇。(指名讀題)相機理解“不值”。
(3)詩人在這次未遇到主人的游園過程中看到了什么?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首詩。
(4)學生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音,注意停頓。
(5)詩句中有些字比較難懂,我們可以借助圖來弄明白。看看圖,你知道了哪些詞的意思?
、“蒼苔”見過嗎?在圖中找到蒼苔。蒼苔生長在潮濕的地方,春雨過后就會從地面長出來。
②屐,(指圖)木底鞋。
柴扉:柴門,用柴和樹枝編成的一扇門。
【設計意圖】古詩詞義的理解比較枯燥,教師利用畫面,既降低了學生理解詞義的難度,也避免了教師瑣碎的講解。
(6)詩中的“憐”是什么意思呢?記得曾經學過的“可憐九月初三夜”詩句嗎?那里的“憐”指什么?兩個“憐”有異曲同工之妙啊!
(7)師小結:理解詩文詞義的方法很多,看來利用插圖、聯系舊知都是很好的學習方法!
2.品讀詩句,進入詩境
(1)讀一讀前兩句詩,你知道詩題“游園不值”的原因嗎?用上“因為……所以……”句式回答。
(2)詩人此時此刻是什么樣的心境?詩人游園心切,可久扣柴扉而不開,該是多么掃興啊!帶著這樣的心境讀一讀前兩句詩。
(3)詩人是乘興而來,現在要敗興而歸了嗎?教師引讀后兩句詩,讀后提問:詩人此時心情怎樣?
(4)詩人看到什么而欣喜?僅僅是這一枝紅杏讓詩人欣喜?再讀后兩句詩。
(5)詩的語言是凝練的,要想走進詩中,我們還得學會想象,想象詩外畫,詩外音,詩外情。請大家展開想象的翅膀,試想推開這扇柴扉,詩人會看到什么,聽到什么?
【設計意圖】教師以“春色滿園關不住”一句為切入點,激發學生展開想象,于是學生的思維便閃爍著靈動的光輝。一番再造想象讓學生步入詩所描繪的意境之中,并生發出熱愛春天的美好情感。
3.賞讀古詩,深悟詩情
(1)園中的景美不勝收,豈是這一堵矮墻能關得住的呀!詩人頓時豁然開朗,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讓我們把這樣的情感融入朗讀中吧!
(2)(多媒體展現美好春光)面對園中美景,現在你就是葉紹翁,誰愿意來吟誦一下這首詩?
【設計意圖】在學生反復吟誦詩句,情感有了較深的積淀后,教師尊重學生的個性情感體驗,為學生搭建朗讀的展示平臺,讓他們換位賞讀,學生興趣盎然,整首詩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里。
三、學習《宿新市徐公店》
1.引入詩題,看圖知大意
(1)這課還有一首楊萬里的詩——《宿新市徐公店》,在這首詩里,詩人又寫了什么樣的春景,抒發了怎樣的情感呢?齊讀詩題,相機理解“宿”“徐公店”。
(2)指名讀詩,其他同學想一想,詩中描繪了哪些景物?
(3)這些景物是什么樣的呢?看看圖,再讀讀詩文,能不能從中受到啟發,填上合適的詞語。
的籬落的小徑的樹
的蝴蝶的菜花的兒童
(4)創設情景,引導學生把握詩文的主要內容:詩人楊萬里住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里,那一天,他吃過午飯,走出客房,漫步來到徐公店的門外,他看到……
【設計意圖】詩句的感情必須以正確的字詞理解為基礎。教師應摒棄獨白,輔以畫面,從詩中找景物,再與圖對應,能使學生快速地把握詩的主旨,領略詩中的風光。
2.啟發想象,吟誦入境
(1)詩文最后一句是“飛入菜花無處尋”,為什么不說“飛入菜花看不清”呢?“清”比“尋”讀起來似乎更順口,為什么詩人要用“尋”呢?(點出了孩童追黃蝶的歡快場景,使靜止的畫面動起來了)
(2)“無處尋”留給我們更廣闊的想象空間,透過這三個字,我們可以感受到文字以外的鏡頭:你仔細看,能看到黃蝶停歇、飛舞,兒童追跑捕蝶的情景;你仔細聽,能聽到兒童追蝶時的歡叫聲、嘆息聲。展開想象,把這些內容說給同桌聽。
(3)這景、這人,儼然成了一幅意趣盎然的圖畫,我們一起來吟誦這首詩。
【設計意圖】入詩境、悟詩情是一種個性化的閱讀行為,在比較、想象中強調情感的激發,讓學生與詩人的情、詩句的境形成共鳴。以詩為媒介開展聽說訓練,既發展了學生的語言,又深化了詩的意境,使詩境豐滿,境入人心。
四、總結賞析,拓展積累
1.今天我們學的兩首古詩都是寫春天的,雖然角度不同,景致不同,但都讓我們從中感受到了春之美,讓我們再次吟誦這兩首詩。
2.春色是詩人筆下生生不息的主題,來讀讀這些詩句: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韓愈《早春》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朱熹《春日》
【設計意圖】課內外整合,有效地拓展了學生學習的時空,體現了“大語文”的理念。通過誦讀既可以調動學生頭腦中優美詩文的儲備,又強化了語言的積累、應用。
蘇教版國標本四年級語文《古詩兩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案 篇11
a級基礎知識達標(時間30分鐘,滿分50分)
一、我會寫(看拼音,寫詞語)(18分)
mèng hào rán
guǎng líng
cí bié
jūn zǐ
二、我來當翻譯(寫出詩句意思)(16分)
1、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
2、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光無故人。
。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
三、吟詩園(默寫本課的兩首古詩)(10分)
。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
。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
。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
。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
。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
。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
。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
。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
四、寫好鋼筆字(6分)
b級重點難點過關(時間30分鐘,滿分50分)
一、我會填(15分)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作者是 朝詩人 ;《送元二使安
西》的作者是 朝詩人 。這兩首詩表達了作者 之情。
二、古詩閱讀(閱讀古詩,完成各題)(15分)
贈汪倫
李 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1、這首詩寫的是 送 。(4分)
2、李白用桃花潭水之深來表達 。(6分)
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句詩的意思是:_________
。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5分)
三、我還知道別的表達人間真情的古詩(20分)
_______
。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
。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
。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撸撸撸撸撸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
。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
附加題
查有關資料填空:
李白,字 ,號 ,是我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 的美
稱。詩圣是 。
蘇教版國標本四年級語文《古詩兩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案 篇12
課后題解:
讀了《宿新市徐公店》,看了插圖,我能編故事。
在一個稀稀朗朗的籬笆旁邊,延伸著一條幽深的小路。路旁樹上的花朵已經凋謝了,但樹葉還沒有長得茂盛濃密。兒童們奔跑著追趕黃色的蝴蝶,蝴蝶飛入黃菜花中,分不清哪是蝴蝶,哪是菜花了,也不知到何處去尋找蝴蝶了。
探究活動:
“我知道”展示交流活動。
1、展示交流自己知道的與本課內容相關的資料。
2、背誦白居易和楊萬里的其他詩作或其他詩人寫的關于春天的詩。
3、以小組為單位,自編、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劇。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網站
蘇教版國標本四年級語文《古詩兩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會認“古、詩”等13個字,會寫“古、聲” 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初步感受古詩的韻律美、意境美,培養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初步情感。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和朗讀背誦。
【教學難點】
正確認讀本課的生字。
在田字格里規范的書寫生字。
【用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小學生古詩詞網站。
【教學設想】
本課兩首古詩,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和朗讀背誦。教學時,首先出示課件的精美畫面,感受春天,從視覺上抓住學生,為詩文的理解做好鋪墊。教學時不要對詩句作過多的分析。詩的內容和意境,結合課件,在反復朗讀的過程中自己理解、感悟。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向學生展示更多的古詩文,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在熟知詩文的基礎上進行生字的細致學習,可引導學生根據新舊字的聯系,讓他們自己開動腦筋,想出識記的方法,在小組內實行,比一比看那個小組識記的快,選出最好的識記方法,激發學生動腦、自學的意識!洞簳浴芬徽n,生字較少,且部分學生可能已會,可以先學習古詩,在處理生字;《村居》一課生字較多,課先學習生字,后學習古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件播放引入課題
1、請學生觀看畫面:
春天的景象,用自己的語言說說所看到的,引出要學的古詩《春曉》。
2、古代的人也喜歡春天,他們寫了好多好多的詩篇來歌頌春天、贊美春天,今天我們將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先來學習第一首 :
。ò鍟n題:春曉)認讀生字“古、詩、首”。
3、第一首古詩的題目是什么?誰能讀準?
二、誦讀古詩
1、初讀古詩,正確流利:
、拧≌n件出示古詩。
、啤≡儐柊嗉墐扔袥]有會背誦的:
如有,就請會背誦的同學先展示一下自己,然后同學教讀古詩。
指導學生讀準字音。
、恰∽杂删氉x,實行小組監督檢查制度。
⑷ 抽查個別同學,給與恰當的評價。
2、學習詩文:
⑴ 課件播放詩意的相關畫面:
將抽象的意思以直觀的圖像展現在小學生的眼前,幫助其理解詩文。
教師適時的進行點播,講詩句的意思說給學生聽,使學生有個模糊的記憶。
⑵ 小組內互相說說自己從古詩中知道了什么,把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東西。
、恰W生就不理解的問題進行討論,教師對重點問題進行簡單講解或點撥:
如:“春曉”是春天的一個早晨。
“眠”是睡覺的意思。
“啼鳥”即鳥啼。
三、播放音樂,誦讀古詩
1、在音樂的渲染中體會感受古詩文的魅力,在誦讀中加深對本首詩的理解。
2、嘗試背誦。
四、學習生字
1、泉出詩中不熟悉的生字,先自己借助拼音認讀,然后請同位檢查。
2、學生匯報、交流情況:
說說自己認識了哪些字,是怎么記住這些字的。
3、檢查生字認讀:
、拧↓R讀。
⑵ 同桌互讀。
⑶ 開火車。
五、 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古、多、處”,認讀并擴詞練習。
2、范寫、講解:
古:橫一定要長,寫在橫中線上方;豎寫在豎中線上,可稍向左斜。
多:注意第四筆──撇的起筆處,應該在田字格中心交*點稍微偏右一點。
處:引導認識“折文”。捺要寫出小“腳丫”。(寫捺畫,起筆輕,要出腳,先停停。)
3、學生描紅并仿寫。
〖板書設計〗
春 曉
鳥──啼叫
春 雨──細無聲
花──悄悄開放
〖教學后記〗
本首古詩學生都已能背誦,所以本課重點放在識字和寫字上。本課生字較簡單,學生通過自主識字,自己觀察,能夠比較準確的認讀生字,書寫生字。寫字時,重點指導“處”的書寫。
第二課時
一、復習、播放課件導入
1、背誦古詩《春曉》。
2、播放《村居》課件,讓學生從畫面感知今天要學習的內容。可以讓學生根據畫面猜一猜今天要學的內容與什么有關,可能會在文章中出現什么,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板書課題:村居
二、學習生字
1、課件出示生字(村、居、醉、煙、童、散、忙),讓學生運用“利用熟字學生字”的方法自學生字。
2、學生匯報、交流自學情況:
說說自己認識了哪些字,是怎么記住這些字的。
重點說說 “醉”“童”“散”。
3、檢查生字認讀:
⑴ 齊讀。
、啤⊥阑プx。
⑶ 開火車。
三、初讀古詩,正確流利
1、課件出示古詩。
2、詢問班級內有沒有會背誦的:
如有,就請會背誦的小朋友領著大家讀。
3、指導學生讀準字音。
4、自由練讀。
四、朗讀古詩
1、師范讀 ,學生體會老師哪兒的停頓長一些或者拖聲較長。
2、適當斷句,引導朗讀: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3、學生自讀,體會感悟。
4、自愿讀。
5、比賽讀:
、拧⊥辣荣。
⑵ 小組比賽。
五、理解古詩
1、自讀《村居》。
2、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體會到什么。
3、播放課件,將學生不理解的知識點以畫面的形式展示出來:
如:“紙鳶”是風箏 。
教師對無法展示的知識點進行簡單講解或點撥。
六、感悟欣賞
1、播放音樂,聽配樂朗誦,感悟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2、嘗試背誦。
七、 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聲、知、忙”,認讀并擴詞練習。
2、范寫、講解。
聲:上面是“士”字,不是“土”字,應寫得上橫長,下橫短。
知:口在右邊偏下,不要寫得太高。
忙:左邊豎心的“豎”要寫得垂直而稍長。
3、學生描紅并仿寫。
〖板書設計〗
村居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教學后記〗
本首古詩學生較感興趣,朗讀時采用比賽讀、配樂讀的方式,學生積極性高。認讀生字時,讓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記,學生掌握較好。書寫生字時,抓住學生易錯的地方重點指導。
蘇教版國標本四年級語文《古詩兩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案 篇14
【重點難點】
1、識字寫字。
2、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本課的十三個認讀字和六個會寫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兩首古詩。
3、學習古詩《春曉》,感悟意境,練習背誦。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詞卡,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談話引入
1、學習了前面的幾篇課文,同學們覺得春天怎么樣?
2、古時候的人們也很喜歡春天,他們寫了很多的詩來歌頌春天、贊美春天,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
3、板書課題,認讀生字“古、詩、首”。
4、兩首古詩的題目是什么?
看一看書,誰能讀準確?
板書:春曉 村居(區分“春、村”的讀音)
二、初讀古詩,認讀生字
1、借助拼音自讀古詩,畫出本課的生字:
同桌之間互相認讀。
2、教師出示生字卡片,引導學生認讀:
開火車讀。
指名讀。
3、交流識字方法,記憶生字:
、拧〖庸P畫、加偏旁組字:
自──首 十──古 古──居 亡──忙 因──煙 口──知
、啤Q筆畫,換部分組字:
讀──詩 對──樹──村 睡──眠 閃──問──間──聞 屋──居
醒──醉 親──童 外──處 歲──多 放──散
4、讀詞語鞏固讀音:
兩首 古詩 冬眠 到處 見聞 鄉村 居住 煙花 童話 散步
三、正確流利的讀古詩
1、自由讀。
2、同桌互讀,能背的可以背給同學聽。
3、自愿到前面讀或背,讓大家欣賞。
四、重點理解《春曉》,感悟意境
1、許多同學很小的時候就會背誦《春曉》這首詩了;你們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
。ㄌ拼娙耍好虾迫唬
2、再談談這首詩,說說你哪兒讀懂了,還有哪兒不懂?
根據學生質疑可適當引導:
⑴ 曉:是天剛亮的時候。
春曉:就是春天的早晨。
、啤∶撸壕褪撬X的意思。
⑶ 聞:就是聽的意思。
、取√洌壕褪墙械囊馑肌
3、請學生們看著課文中的圖畫,聽老師范讀古詩,聽聽老師哪兒的停頓長一些或者字音拖長了。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拧W生自讀,體會感悟。
、啤〗處熋枋觯I大家讀。
教師:在春天里睡覺真好,不知不覺天就亮了,為什么?
學生:春眠不覺曉。
教師:剛一醒,就聽到四處傳來鳥兒叫聲,聲音真好聽。
學生:處處聞啼鳥。
教師:昨天夜里刮風又下雨,不知道那些美麗的花兒又被風吹落了多少,被雨打落了多少。
學生: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恰∽杂删毩暠痴b。
、取W做小詩人,到前面朗誦,教師為學生配上音樂。
、伞〖w背誦。
五、板書設計
4、古詩兩首
春曉 村居
六、課堂作業設計
1、找朋友:
詩 村 首 醉 出 散
chu shou san zui shi cui
2、讀一讀,說一說:
詩:詩人。
聞:見聞。
古:古往今來!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古詩《村居》,練習背誦。
2、指導寫字。
3、學習積累有關描寫春天的古詩。
〖教具準備〗實物展臺,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1、抽讀生字卡,復習生字讀音。
2、背誦《春曉》。
3、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一首描寫春天的古詩,誰已經背下來了,可以背給大家聽。
二、理解古詩,感悟意境
1、誰告訴大家這首《村居》是誰寫的?
。ㄇ宕娙耍焊叨Γ
2、這首詩寫的是春天里的什么景象呀?
。ù禾炖铮瑢W們放學后,一起放風箏的景象)
3、古人管風箏叫什么?。堷S)
4、頌讀古詩,練習背誦:
、拧∽约鹤x一讀這首詩,看看跟讀《春曉》有什么不一樣?
。ㄍnD不一樣,這首詩是在每行的第四個字后面稍作停頓 )
⑵ 同桌互相聽讀,鼓勵學生邊讀邊表演。
、恰∩吓_背誦,展示。
三、指導寫字
1、教師引導學生說一說要寫好哪幾個字?
讀一讀:
古 聲 多 處 知 忙
2、學生描字,說一說哪個字最難寫?
教師具體指導:
多:上下兩部分一樣,但寫時要一上一下,上小下大。防止寫成一左一右。
處:強調是半包圍結構,第三筆捺要拉長包住上面的筆畫。
3、其余的字學生自己寫,教師巡視個別指導,利用實物展臺評說:
古:橫要寫長稍鼓一些。
聲:要注意上面是“士”不是“土”。
知:右邊的口要寫得稍低一些。
忙;強調“忄”筆順。
四、課后延伸
1、以小組為單位,親手做個風箏放一放。
2、也可以將現成的風箏拿來和大家一起放一放。
3、課外讀背幾首描寫春天的古詩與大家交流。
推薦:徐俯《春游湖》 朱熹《春日》
蘇軾《春宵》 韓愈《晚春》
蘇教版國標本四年級語文《古詩兩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案 篇15
一、教材分析
本課收集了《四時田園雜興》《小兒垂釣》兩首田園詩。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
《四時田園雜興》是詩人范成大退居家鄉后寫的一組大型的田家詩,共六十首,描寫農村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景色和農民的生活,同時也反映了農民遭受的剝削以及生活的困苦。這是其中的一首,描寫農村夏日生活中的一個場景。
首句“晝出耘田夜績麻”是說: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線!霸盘铩奔闯。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這是男人們干的活。“績麻”是指婦女們在白天干完別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線,再織成布。這句直接寫勞動場面。次句“村莊兒女各當家”,“兒女”即男女,全詩用老農的口氣,“兒女”也就是指年輕人!爱敿摇敝改信疾坏瞄e,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孫未解供耕織”,“童孫”指那些孩子們,他們不會耕也不會織,卻也不閑著。他們從小耳濡目染,喜愛勞動,于是“也傍桑陰學種瓜”,也就在茂盛成陰的桑樹底下學種瓜。這是農村中常見的現象,卻頗有特色。結句表現了農村兒童的天真情趣。
詩人用清新的筆調,對農村初夏時的緊張勞動氣氛,作了較為細膩的描寫,讀來意趣橫生。
《小兒垂釣》也是七言絕句。作者是唐代詩人胡令能。
題目“小兒垂釣”,即小孩釣魚的意思。在這首詩里,詩人逼真地描畫了一個小孩兒初學釣魚時的情景,孩于認真專注、天真爛漫的神態躍然紙上。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草映身!迸铑^稚子,即頭發散亂沒有梳理的小孩兒。垂綸,這里指釣魚。綸,釣魚用的絲線。側坐,身體歪斜著坐,帶有隨意坐下來的意思。莓苔,長在僻靜陰濕地方的植物,這里泛指生長在河邊的草叢。映,遮蔽。這兩句是說,一個頭發蓬亂的小孩兒在河邊學釣魚,側身坐在草叢中,綠草遮蔽著他的身體。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路人,過路的人。借問,訪問,就是向別人詢問打聽的意思,這里指問路。遙,遠處。招手,這里是擺手的意思。怕得,害怕。魚驚,魚受驚,指把魚嚇跑。應,回答。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當過路的人要來問路時,小孩兒老遠就擺手示意,不讓對方走近,也不應聲。他怕發出聲響,把魚嚇跑不來上鉤。
這首詩的前兩句著重描述了小孩兒的樣子和釣魚的姿勢,后兩句描述了小孩專心致志的神態、表現。詩人抓住了小孩初學釣魚時表現出來的某些特點,用通俗易懂的詩句,活靈活現地勾畫出一個天真爛漫小孩兒的形象,使人感到逼真、親切。
二、教學建議
1、古詩的教學,也要啟發誘導學生自己去思考、領會,掌握閱讀古詩的方法,培養學生讀古詩的能力。
學生預習時,教師可讓學生借助拼音把兩首詩多讀幾遍,利用字典、聯系詩句,理解字詞,并想想每首詩說的是什么。檢查預習時,要啟發學生說出自己是怎樣預習的,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之處,以利有的放矢地進行指導。
2、理解詞句,理解詩意,領會感情和培養想象能力是古詩教學的重點,后者也是教學難點。為了突破難點,教師除了注意指導學生理解詩的詞句,還要引導學生感知、想象詩句所描繪的景象,領會感情。
由于學生的理解能力和生活經驗有限,不一定能想象行很好,教師可用以下方法啟發誘導:
①、可借助書上的插圖或幻燈片,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后再想象,也可以邊觀察邊想象。
②、教師可根據詩意,以生動形象的語言進行描繪。幫助學生把詩句會成具體的形象。
、、教師可提示一些問題,使學生知道應從哪些方面去想象。如《小兒垂釣》,可以提出:那個釣魚的小孩什么樣?是坐在什么地方釣魚的?怎么少的?當有人來問路時,他有什么表現?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表現?如果把這些內容畫成畫,會是一幅什么樣的畫?
學生的頭腦中能浮現出畫面,就程度不同地進入了詩句所描繪的境界,領會到詩的情感。這會加深對詩句的理解,想象能力、欣賞美的能力也會有所提高。
3、教學古詩,要指導學生朗讀,讀熟,直到背誦下來。在教學的不同階段。對讀的要求應有所不同。學習開始時,要求學生能讀準、讀通,懂得詩的大致意思;進而把讀和解問析旬結合起來,要求讀懂詩句的意思;再讀,要求邊讀邊想象,進入古詩描繪的境界,體會詩的意境、情感;最后,要在讀中感受到詩的意境美、語言美,受到祖國優秀文化的熏陶,提高審美能力。
4、建議本課教2課時。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背誦《望廬山瀑布》
2、《望廬山瀑布》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二、學習《絕句》
1、板書課題,解題,理解“絕句”
2、簡介作者及背景
三、初讀詩句,說說你能理解哪些詞語或句子的意思。
1、自由讀詩句,讀準“鸝”“鷺”的字音。
2、交流,你了解了哪些詞語、句子的意思了?
四、學習詩句,想象畫面
1、學習一、二兩句
輕聲自由讀一讀,畫出還需要理解的詞語。
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句的意思?
指導朗讀,讀出舒暢預愉悅的心情。
2、學習三、四兩句
指名讀一讀詩句,其他同學思考:詩人卡到了什么?
討論,理解“西嶺”“千秋雪”相機板書,畫簡筆畫。
詩人是透過什么看到西嶺上的積雪的?
詩人向門外一看,可以看到什么?理解“東吳”
為什么說是萬里船?
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3、指名說說全詩的意思。
4、總結全詩,體會感情。
(1)、一行寫一個景,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2)、小結:先寫近景,后寫遠景,有動有靜,色彩明麗,表達了詩人無比舒暢的心情。
5、指名朗讀,練習背誦。
6、指導書寫“鸝”“鷺”
五、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背誦課文
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近景
窗含西嶺千秋雪,舒暢愉快
門泊東吳萬里船。遠景
六、課后反思
《古詩兩首》一課,這篇課文我班學生已經自學了。自學方式是建立上學期習作八《古詩研究報告》以及第三組課文《李廣射虎》、《少年王勃》、以及《大作家的小老師》的學習基礎上的,因為這幾篇課文,都是名人名句佚事,名人名篇趣事等。教學中先組織學生收集兩首古詩資料,了解古詩意思、寫作背景等,然后指導學生模仿第三組課文《李廣射虎》、《少年王勃》的寫作方式,在兩首古詩中選擇自己有興趣的一首寫成《古詩故事》。然后通過開展古詩故事朗讀會,學生在朗讀自己作品中,加深體會。在聆聽他人作品時,理解詩意,產生共鳴。更加激發學生古詩學習情趣。
經過這樣的處理,學生也學得輕松,學有所獲。我們教師再不用為教學課時不夠而快馬加鞭了,又能騰出時間進行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綜合實踐語文活動中,不斷積累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不斷提高語文素養;讓學生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實際問題。
蘇教版國標本四年級語文《古詩兩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案 篇16
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3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教學重難點:識字和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四課古詩兩首,板書課題(要求學生抬起右手,跟老師一起來書寫課題,師對“首”作強調:下面是“自”不是“白”),齊讀課題。
2、引導學生觀察課文插圖,用上我們在識字一學過的成語來形容這些美麗的景色。(生回答:層林盡染,山河壯美……)不光我們現代人喜歡秋天,贊美秋天,在我國古代有一位偉大的詩人蘇軾他也寫了一首描寫秋天美麗景色的古詩送給他的好朋友劉景文。題目叫:贈劉景文(板書)齊讀。大家想讀讀嗎?快快打開語文書第15頁。
二、初讀古詩
1、生借助拼音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生自由讀3~4遍)
2、同桌互相讀古詩,互相糾正。(生互讀1~2遍)
3、四人小組輪讀,讀完后說說自己讀懂了詞語或者句子?
(整體感知,了解古詩的大意,交流字詞理解,形成一定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識字
1、出示本課6個生字,帶拼音。生自由練讀,不認識的借助拼音朋友,讀完以后,有哪些字比較難讀,你在剛開始讀的時候就讀錯了,需要提醒一下大家。(生自由讀,全班交流,師做重點指導,必要時領讀)
2、組詞、讀準字音。(借助一定的語言環境) 劉景文 菊花 殘枝 君子 橙色 橘子(齊讀,開火車讀。)
3、去掉拼音練讀詞語。
4、保留生字,抽讀。
5、這些生字大家都讀的非常準確,相信大家也有自己能很快的記著這些生字,你把哪個字記的最牢?在小組里跟同伴說說。(小組合作記著生字)然后全班交流。(鼓勵好的識字方法)
6、齊讀生字。(師檫掉生字)這些生字現在跑到古詩里去了,趕快打開書,讀一讀吧。
四、學習古詩
1、聽了同學們的朗讀,老師也想讀一讀,聽聽老師哪里讀的最美。(師有感情的范讀,以夸張的節奏、韻律來感染學生。)生評價老師。師:“大家想不想學學老師,把古詩讀的有感情?”生齊讀,抽讀(朗讀能力較強的學生,師作評),模仿讀。
2、師作意境的渲染。
請同學們把書合上,(師在黑板上一邊進行簡筆畫——焉而低垂的荷葉、枯萎的菊枝、黃澄澄的橙子、綠油油的橘子,一邊用贊美的語言描述這美麗的景色。)
(運用圖畫的直觀效果,想像古詩的畫面,使學生感悟古詩的意境,理解古詩的意思)
3、面對這么美的景色,同學想怎么表達?那就快快讀讀古詩吧,邊讀邊看看黑板上的畫。(師放古典的輕音樂)
4、多種形式的朗讀。(男女生賽讀,師生賽讀,配樂讀)
5、誦讀:①看著黑板,邊看圖畫,邊跟老師一起背誦。②生自由練背。③比賽背誦,看誰背既準確又有感情。(采用激勵方式。)
五、寫字
1、小黑板出示本課要求學生會寫的3個生字:首、劉、記。生自由認讀,抽讀,小老師帶詞語教讀。
2、我們看到一個生字能不能馬上就動筆寫?對,要先觀察。觀察什么呢?(生:觀察它是什么結構,觀察它的重要的筆畫,觀察發生變化的筆畫……)那就請大家仔細觀察吧,呆會兒看誰觀察的仔細,提醒大家的最好。(生觀察生字,并全班交流。)
3、師范寫生字(邊寫邊指導)
4、生練習,師作評價、展示。(給學生展示的機會,體驗成功的快樂,讓學生樂于寫字。)
蘇教版國標本四年級語文《古詩兩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案 篇17
教學要求:
1.學會7個生字(讀準音、認清形、記住意、寫美觀)
2.學習兩首古詩,熟讀成誦,了解詩句的大意,感受作者對春天,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教學用具:生字卡片、課外閱讀資料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 談話導人,介紹作者,詩名
《春雨》唐杜甫
《春曉》唐孟浩然
二. 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自由認讀古詩以及生字詞;
2.指名讀古詩,指導正音;
3.齊讀生字詞,齊讀古詩。
三. 解讀詩文,讀通詩句
《春雨》
1.春雨的特點是什么?
2.重點理解:
好雨——
知時節——
乃——
潛——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3.朗讀
《春曉》
1. 重點理解:
眠——
不覺曉——
啼鳥——
知多少——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2.人們對春天有怎樣的感情?
3.朗讀
四. 理解詩情,讀好詩句,熟讀成誦
1.欣賞感受。聽老師介紹和古詩有關的課外資料,進一步理解詩情,練習朗讀;
2.指名誦讀,品評指導
3.齊讀(配樂)
4.背誦
五. 課后作業 設計
1.收集2-3首描寫春天的古詩,讀一讀;
2.朗讀背誦《春雨》、《春曉》;
3.預習生字
第二課時
六. 朗誦古詩,鞏固復習
七. 拓展體會
1. 小組匯報收集的詩歌;
2. 老師評點。
八. 學習生字
1. 認讀生字,鞏固字音
2. 自學生字,主動記字
3. 老師重點指導:隨、曉
4. 學生臨描,老師巡視
九. 課后作業 設計
1.“春天的歌”詩歌朗誦會
2.“我愛春天”書法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