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身邊的線條(精選5篇)
我們身邊的線條 篇1
小學美術教學案例
鄭州市管城區
翟青
課題:
教學內容與目標:
1通過本節課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線條、認識線條,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發現美,感受美的能力。初步培養學生運用線條進行表現的能力。
2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激發學生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
發現生活中藝術作品中線條的美感,并初步嘗試其表現方法。
教學難點 :
線的組織。
教學準備:
課件 電線 彩筆 彩帶 彩色卡紙
課前準備:
把學生分成五個小組
教學過程 :
一、組織教學,穩定學生的情緒
二、直接出示課題(課件)
今天這節課我們來學習——。
三、講授新課
1游戲“會變的線條”
同學們,你們喜歡做游戲嗎?(喜歡)現在,我們來玩一個游戲“會變的線條”好不好?(好)拿出電線,看看漂亮嗎?(漂亮)誰能讓他變變樣?比一比,哪個小組變得樣最多?(學生動手,相互交流)
2認識線條
展示學生用電線變成的作品。提問:你能叫出這些線條的名字嗎?(學生回答)老師總結:線條,他的名字有許多,是直線、曲線,是長線、短線,是粗線、細線,可任你選擇。線條,還是我們的好朋友,他就在我們的身邊,只要你認真觀察,就能找到。
3找一找,我們的周圍哪有線條?他叫什么名字?(課件展示)
4欣賞藝術作品
我們班的同學真棒,找到了許多線條。這些線條,還能變出許多有趣的畫面。你們想看嗎?(想)課件展示:
(1)吳冠中的〈〈春如線〉〉(線條富有
變化、跳躍)
(2) 畢加索的《坐在柳條椅上的 朵
拉 馬爾》(線條既有變化,又有一定的秩序)
討論:(1)畫面上畫了什么內容?
(2)用了哪些不同的線條?
(3)給你什么感受?
5欣賞學生作品(課件展示)
討論:這些學生作品哪些線有變化?哪些線守秩序?
四、布置作業
每人用不同的線條,自己選擇一個內容創作一幅畫。
五、學生作業 、老師輔導
六、課堂小結
1展評作業 ,學生自評、互評
2拓展:
線條不僅能看到、畫出,還能聽到(聽音樂,節奏有舒緩和激烈之分),你聽出線條了嗎?讓我們用手中的彩帶隨著音樂舞出各種線條吧!
下課
案例分析:
1本節課直接引入課題,簡明扼要,更是為了本節課的連貫與層層遞進。
2利用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通過學生的親自動手,初步認識了線條,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探究性學習。
3通過尋找身邊的線條和對作品的欣賞,一是加深了對線條的認識,二是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及表達能力,三是學生的思維已被充分打開,所以進行繪畫時,思維活躍,效果較好。
4最后的拓展,與音樂相結合,為本節課掀起了一個小小的高潮,激發了學生對以后學習的興趣。
我們身邊的線條 篇2
小學美術教學案例
鄭州市管城區
翟青
課題:
教學內容與目標:
1通過本節課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線條、認識線條,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發現美,感受美的能力。初步培養學生運用線條進行表現的能力。
2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激發學生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
發現生活中藝術作品中線條的美感,并初步嘗試其表現方法。
教學難點 :
線的組織。
教學準備:
課件 電線 彩筆 彩帶 彩色卡紙
課前準備:
把學生分成五個小組
教學過程 :
一、組織教學,穩定學生的情緒
二、直接出示課題(課件)
今天這節課我們來學習——。
三、講授新課
1游戲“會變的線條”
同學們,你們喜歡做游戲嗎?(喜歡)現在,我們來玩一個游戲“會變的線條”好不好?(好)拿出電線,看看漂亮嗎?(漂亮)誰能讓他變變樣?比一比,哪個小組變得樣最多?(學生動手,相互交流)
2認識線條
展示學生用電線變成的作品。提問:你能叫出這些線條的名字嗎?(學生回答)老師總結:線條,他的名字有許多,是直線、曲線,是長線、短線,是粗線、細線,可任你選擇。線條,還是我們的好朋友,他就在我們的身邊,只要你認真觀察,就能找到。
3找一找,我們的周圍哪有線條?他叫什么名字?(課件展示)
4欣賞藝術作品
我們班的同學真棒,找到了許多線條。這些線條,還能變出許多有趣的畫面。你們想看嗎?(想)課件展示:
(1)吳冠中的〈〈春如線〉〉(線條富有
變化、跳躍)
(2) 畢加索的《坐在柳條椅上的 朵
拉 馬爾》(線條既有變化,又有一定的秩序)
討論:(1)畫面上畫了什么內容?
(2)用了哪些不同的線條?
(3)給你什么感受?
5欣賞學生作品(課件展示)
討論:這些學生作品哪些線有變化?哪些線守秩序?
四、布置作業
每人用不同的線條,自己選擇一個內容創作一幅畫。
五、學生作業 、老師輔導
六、課堂小結
1展評作業 ,學生自評、互評
2拓展:
線條不僅能看到、畫出,還能聽到(聽音樂,節奏有舒緩和激烈之分),你聽出線條了嗎?讓我們用手中的彩帶隨著音樂舞出各種線條吧!
下課
案例分析:
1本節課直接引入課題,簡明扼要,更是為了本節課的連貫與層層遞進。
2利用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通過學生的親自動手,初步認識了線條,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探究性學習。
3通過尋找身邊的線條和對作品的欣賞,一是加深了對線條的認識,二是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及表達能力,三是學生的思維已被充分打開,所以進行繪畫時,思維活躍,效果較好。
4最后的拓展,與音樂相結合,為本節課掀起了一個小小的高潮,激發了學生對以后學習的興趣。
我們身邊的線條 篇3
課 題
第13課:我們身邊的線條(1)
教學時間
一(3)、一(4)、5/12-5/18
教學目標
1、在自然和生活中尋找各種形態的線條,使學生認識到藝術表現手法來自于生活,藝術中線條的存在使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2、認識不同形態的線條會產生多種感覺,提高學生發現美和感受美的能力。 3、學習用線條的不同形態表現思想情感,探索藝術的共性。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1、認識線條的不同形態。 2、了解線條表現出的情感,學會用線條的不同形態表達思想和情感。
教學準備
藝術作品、彩筆、各種線條。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導入新課 一、游戲導入每一位同學小時候大概都玩過這種游戲,它可以是一個人單獨操作,也可以是兩三個人共同操作。讓學生利用自己事先準備好的毛線,自由選擇游戲方式。在翻線的過程中要注意提醒學生注意觀察線條變化的不同形式。 培養觀察能力。 新授 1、欣賞圖片幻燈片的內容涉及到建筑、服裝、雕塑、動物等。天安門城樓:紅柱子——豎線民族舞蹈動作——波浪線老虎虎皮——虎皮紋線不同點表現在哪些方面? 2、讓學生觀察思考,在你的身邊,在大自然中,哪些方面存在著線條表現出的美。(可以將這些線條的存在形式進行分類)例如,斑馬身上存在著線條的表現形式,(動物)竹林中也有線條的存在,(植物)還有北大橋、烈士塔等等(建筑物)教師總結:a.線條無處不在b.它可以分為視覺的和聽覺的線指出本節課的學習重點:視覺的線 4、聽文章畫線,要求學生用筆在紙上畫出如下意境:平靜的湖面,沒有一絲風;調皮的小鳥,投進了一粒小石子,湖面上泛起層層漣漪;狂風掀起了一層巨浪。 教師邊帶學生欣賞邊讓學生回答,這些線條的特點是什么. 學生邊觀察邊思考 3、欣賞課本圖片中指示的線條,并談一談自己的感覺。引導學生發現并且感受各種線條的美感。感受生活中線條的美。感受藝術作品中線條。了解藝術作品中線的變現方法。 展示交流 作品展示,教師及時進行評價。 展示交流 布置作業 出示兩種作業形式,供學生進行選擇:作業(1) 用線條作畫:我的生活(或情緒)。規則:老師請出一位同學,然后請他的好朋友用線條描繪出這位同學的心情。 作業(2) 用線條畫出我的爸爸或媽媽。課后把自己畫得畫帶給爸爸媽媽欣賞,并將他們的評語收進藝術檔案夾。 嘗試作業 體驗線的表現方法。 課堂延伸 小朋友們,通過這節課,我們發現了原來我們生活中到處都有線條,我們也用線條完成了一幅生動的畫,回家后可以用毛線等材料進行粘貼制作。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板書
13、我們身邊的線條
情緒、色彩
課 題
第13課:我們身邊的線條
學情分析
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知道線條,線條在生活中無所不在,通過這堂課讓學生了解線條的種類和作用,生活中離不開美術。培養學生發現美、感受美得能力。
教材分析
點、線、面是造型的基本元素,也是作者用來表達情感的要素。由于運動的方向、使用的材料、排列的方式、描繪的速度以及用力的輕重不同,線條會產生許多變化,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古今中外有很多繪畫大師為我們創作了大量的線畫經典作品。
通過本課教學旨在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到處都有線條,這些線條美化了我們的生活,感受藝術作品中線具有豐富的表現力,體驗用線作畫的樂趣。
選擇欣賞吳冠中先生的作品《春如線》,目的在于引導學生感受線條可以表達人們的感情,線條的粗細、濃淡、不同顏色的恰當組織,能給人帶來美感。并選擇一些學生活動的生活情景圖片,以引導學生注意發現身邊的線條,感受這些線條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目標
1、在自然和生活中尋找各種形態的線條,使學生認識到藝術表現手法來自于生活,藝術中線條的存在使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2、認識不同形態的線條會產生多種感覺,提高學生發現美和感受美的能力。 3、學習用線條的不同形態表現思想情感,探索藝術的共性。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 題
第13課:我們身邊的線條(2)
教學時間一(3)、一(4)、5/11-5/18
教學目標1、在自然和生活中尋找各種形態的線條,使學生認識到藝術表現手法來自于生活,藝術中線條的存在使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2、認識不同形態的線條會產生多種感覺,提高學生發現美和感受美的能力。3、學習用線條的不同形態表現思想情感,探索藝術的共性。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1、認識線條的不同形態。2、了解線條表現出的情感,學會用線條的不同形態表達思想和情感。
教學準備藝術作品、彩筆、各種線條。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導入新課一、認識線的種類1、心情導入新課老師折電線師:你們知道老師此時的心情嗎?生:緊張、亂……師:老師現在心情平靜了應怎樣表現?請每個小朋友拿起電線把老師的心情表現出來。生齊折電線并展示師:誰能變出更多的心情?你能叫出這些線的名字嗎? 2、做找線游戲并揭題(2)在他們發現身邊的線后美術字揭題——《我們身邊的線條》生用電線變出直線、折線、曲線……相互交流,并歸納。師投影直線、折線、曲線、交叉線 (1)師:看準能找到我們身邊哪兒有這些線?誰能找出最多。生自由走動在教室內尋找(地板、黑板、桌椅、風扇、服裝、頭上、窗外……)認識線條可以表現各種情緒。引導學生發現。授新課二、授新課——線的美感及表現力1、感受生活中的線師:我們一起來找一找本組課桌上擺放的工藝品上的線,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找一找,這上面有些什么線?2、看課件:自然物和人造物中的線3、線的情感性師生一起用彩帶、電線分別體驗曲線、直線、折線給人的不同感受。師:剛才各種不同的線分別給我們什么感受?4、線的運用和表現(1)欣賞課件中中外畫家的幾幅線造型藝術,感受美感(2) 賞析賴利的《洪流》和克利的《奔流》師總結:波狀弧線,整體又規律性的層次橫跨畫面,造成律動的幻覺,給我們強烈而又刺激的感覺。(3)賞析線畫《緬甸仰光大金塔》 師:比較這幅畫和剛才兩幅有什么區別?師:畫家用不同種類的線表現不同的情感,我們國家對線的研究更為精深。從古代就非常重視用線造型。(4)賞析李公麟白描人物畫師:這幅畫在線的運用中有什么變化? (5)小游戲師:每人手中都持有一小張黑卡,現在請大家在黑卡上畫用自己喜愛的工具和色彩畫一根線,然后各組談談每張畫給人不同感受。師:不同色彩、不同工具材料表現出來的線能表現出不同的美感。師生共同找出各類線引導孩子觀察并思考:這些線給我們什么感受?師生共同討論,談談各自的感受。小組討論、記錄,回答。師投影部分詞匯(活潑、快樂、堅硬、挺拔、嚴肅、安詳、溫暖、興奮、感動、驚奇、贊嘆)。小結:線也能表達各種感情。小組討論這兩幅畫給我們什么感受?為什么?全班分組討論,小組代表回答:……生討論:以直線為主,表現了嚴肅、莊嚴的氛圍。師生共同體會線的疏密變化產生的節奏美感。生畫出并討論尋找各種線條。引導仔細觀察體驗線條表現的各種情緒。欣賞藝術作品中的線。動手體驗。布置作業1、講述“我的夢”(語言描述)引導孩子們回憶自己的夢,請一位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講述自己記憶最深最感興趣的夢。2、請大家把最感興趣的部分用線畫出來,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作業要求:可自己創作,也可自由組合共同完成。選擇適合自己所畫內容的紙、筆把它通過不同種類、不同粗細、不同疏密變化的線表現出來。大膽創作線條作品。作品評價3、師進行客觀評價。1、展示各組的繪畫作品(1)各組同學之間互相介紹自己的作品,互評,推選出一名代表;2、請各組代表到前面展示自己的作品。解決難點。
板 書
第13課:我們身邊的線條
曲線、直線、折線教學后記通過師生共同作畫,學生初步理解了如何利用線條來表現畫面,獨立作畫時也就輕松多了。這節課重在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到處都有線條,感受線的美感及表現力,因為教室里線的物品不夠豐富,所以應該課前布置學生在校園里或家里做找線游戲。學生作業中的問題就是不會處理線的變化與秩序,今后教學中應通過對作品的分析,引導學生感悟。
我們身邊的線條 篇4
課 題
第13課:我們身邊的線條(1)
教學時間
5/12 三(4)三(3)三(1) 5/13三(2)
教學目標
1、在自然和生活中尋找各種形態的線條,使學生認識到藝術表現手法來自于生活,藝術中線條的存在使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2、認識不同形態的線條會產生多種感覺,提高學生發現美和感受美的能力。 3、學習用線條的不同形態表現思想情感,探索藝術的共性。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1、認識線條的不同形態。 2、了解線條表現出的情感,學會用線條的不同形態表達思想和情感。
教學準備
藝術作品、彩筆、各種線條。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導入新課 一、游戲導入每一位同學小時候大概都玩過這種游戲,它可以是一個人單獨操作,也可以是兩三個人共同操作。讓學生利用自己事先準備好的毛線,自由選擇游戲方式。在翻線的過程中要注意提醒學生注意觀察線條變化的不同形式。 培養觀察能力。 新授 1、欣賞圖片幻燈片的內容涉及到建筑、服裝、雕塑、動物等。天安門城樓:紅柱子——豎線民族舞蹈動作——波浪線老虎虎皮——虎皮紋線不同點表現在哪些方面? 2、讓學生觀察思考,在你的身邊,在大自然中,哪些方面存在著線條表現出的美。(可以將這些線條的存在形式進行分類)例如,斑馬身上存在著線條的表現形式,(動物)竹林中也有線條的存在,(植物)還有北大橋、烈士塔等等(建筑物)教師總結:a.線條無處不在b.它可以分為視覺的和聽覺的線指出本節課的學習重點:視覺的線 4、聽文章畫線,要求學生用筆在紙上畫出如下意境:平靜的湖面,沒有一絲風;調皮的小鳥,投進了一粒小石子,湖面上泛起層層漣漪;狂風掀起了一層巨浪。 教師邊帶學生欣賞邊讓學生回答,這些線條的特點是什么. 學生邊觀察邊思考 3、欣賞課本圖片中指示的線條,并談一談自己的感覺。 引導學生發現并且感受各種線條的美感。感受生活中線條的美。感受藝術作品中線條。了解藝術作品中線的變現方法。 展示交流 作品展示,教師及時進行評價。 展示交流 布置作業 出示兩種作業形式,供學生進行選擇:作業(1) 用線條作畫:我的生活(或情緒)。規則:老師請出一位同學,然后請他的好朋友用線條描繪出這位同學的心情。作業(2) 用線條畫出我的爸爸或媽媽。課后把自己畫得畫帶給爸爸媽媽欣賞,并將他們的評語收進藝術檔案夾。 嘗試作業 體驗線的表現方法。 課堂延伸 小朋友們,通過這節課,我們發現了原來我們生活中到處都有線條,我們也用線條完成了一幅生動的畫,回家后可以用毛線等材料進行粘貼制作。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板書
13、我們身邊的線條
情緒、色彩
課 題
第13課:我們身邊的線條(2)
教學時間
5/16 三(4)三(3)三(1) 5/17三(2)
教學目標
1、在自然和生活中尋找各種形態的線條,使學生認識到藝術表現手法來自于生活,藝術中線條的存在使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2、認識不同形態的線條會產生多種感覺,提高學生發現美和感受美的能力。 3、學習用線條的不同形態表現思想情感,探索藝術的共性。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1、認識線條的不同形態。 2、了解線條表現出的情感,學會用線條的不同形態表達思想和情感。
教學準備
藝術作品、彩筆、各種線條。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導入新課 一、認識線的種類 1、心情導入新課老師折電線師:你們知道老師此時的心情嗎?生:緊張、亂…… 師:老師現在心情平靜了應怎樣表現?請每個小朋友拿起電線把老師的心情表現出來。生齊折電線并展示師:誰能變出更多的心情?你能叫出這些線的名字嗎? 2、做找線游戲并揭題(2)在他們發現身邊的線后美術字揭題——《我們身邊的線條》 生用電線變出直線、折線、曲線……相互交流,并歸納。師投影直線、折線、曲線、交叉線 (1)師:看準能找到我們身邊哪兒有這些線?誰能找出最多。生自由走動在教室內尋找(地板、黑板、桌椅、風扇、服裝、頭上、窗外……) 認識線條可以表現各種情緒。引導學生發現。 授新課 二、授新課——線的美感及表現力 1、感受生活中的線師:我們一起來找一找本組課桌上擺放的工藝品上的線,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找一找,這上面有些什么線? 2、看課件:自然物和人造物中的線 3、線的情感性師生一起用彩帶、電線分別體驗曲線、直線、折線給人的不同感受。師:剛才各種不同的線分別給我們什么感受? 4、線的運用和表現(1)欣賞課件中中外畫家的幾幅線造型藝術,感受美感(2) 賞析賴利的《洪流》和克利的《奔流》師總結:波狀弧線,整體又規律性的層次橫跨畫面,造成律動的幻覺,給我們強烈而又刺激的感覺。(3)賞析線畫《緬甸仰光大金塔》 師:比較這幅畫和剛才兩幅有什么區別?師:畫家用不同種類的線表現不同的情感,我們國家對線的研究更為精深。從古代就非常重視用線造型。(4)賞析李公麟白描人物畫師:這幅畫在線的運用中有什么變化? (5)小游戲師:每人手中都持有一小張黑卡,現在請大家在黑卡上畫用自己喜愛的工具和色彩畫一根線,然后各組談談每張畫給人不同感受。師:不同色彩、不同工具材料表現出來的線能表現出不同的美感。 師生共同找出各類線引導孩子觀察并思考:這些線給我們什么感受?師生共同討論,談談各自的感受。小組討論、記錄,回答。師投影部分詞匯(活潑、快樂、堅硬、挺拔、嚴肅、安詳、溫暖、興奮、感動、驚奇、贊嘆)。小結:線也能表達各種感情。小組討論這兩幅畫給我們什么感受?為什么?全班分組討論,小組代表回答:…… 生討論:以直線為主,表現了嚴肅、莊嚴的氛圍。師生共同體會線的疏密變化產生的節奏美感。生畫出并討論 尋找各種線條。引導仔細觀察體驗線條表現的各種情緒。欣賞藝術作品中的線。動手體驗。 布置作業 1、講述“我的夢”(語言描述)引導孩子們回憶自己的夢,請一位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講述自己記憶最深最感興趣的夢。 2、請大家把最感興趣的部分用線畫出來,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 作業要求:可自己創作,也可自由組合共同完成。選擇適合自己所畫內容的紙、筆把它通過不同種類、不同粗細、不同疏密變化的線表現出來。 大膽創作線條作品。 作品評價 3、師進行客觀評價。 1、展示各組的繪畫作品(1)各組同學之間互相介紹自己的作品,互評,推選出一名代表; 2、請各組代表到前面展示自己的作品。 解決難點。
板 書
第13課:我們身邊的線條
曲線、直線、折線
教學后記通過師生共同作畫,學生初步理解了如何利用線條來表現畫面,獨立作畫時也就輕松多了。這節課重在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到處都有線條,感受線的美感及表現力,因為教室里線的物品不夠豐富,所以應該課前布置學生在校園里或家里做找線游戲。學生作業中的問題就是不會處理線的變化與秩序,今后教學中應通過對作品的分析,引導學生感悟。
課 題
第13課:我們身邊的線條
學情分析 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知道線條,線條在生活中無所不在,通過這堂課讓學生了解線條的種類和作用,生活中離不開美術。培養學生發現美、感受美得能力。
教材分析點、線、面是造型的基本元素,也是作者用來表達情感的要素。由于運動的方向、使用的材料、排列的方式、描繪的速度以及用力的輕重不同,線條會產生許多變化,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古今中外有很多繪畫大師為我們創作了大量的線畫經典作品。
通過本課教學旨在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到處都有線條,這些線條美化了我們的生活,感受藝術作品中線具有豐富的表現力,體驗用線作畫的樂趣。
選擇欣賞吳冠中先生的作品《春如線》,目的在于引導學生感受線條可以表達人們的感情,線條的粗細、濃淡、不同顏色的恰當組織,能給人帶來美感。并選擇一些學生活動的生活情景圖片,以引導學生注意發現身邊的線條,感受這些線條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目標1、在自然和生活中尋找各種形態的線條,使學生認識到藝術表現手法來自于生活,藝術中線條的存在使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2、認識不同形態的線條會產生多種感覺,提高學生發現美和感受美的能力。3、學習用線條的不同形態表現思想情感,探索藝術的共性。
課時安排 2課時
我們身邊的線條 篇5
《我們身邊的線條》
教學理念
中小學美術教學大綱的修訂,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為學校美術教育拓展了博大的空間,為中小學美術教育指明了方向, 美術課堂教學正朝著多元化的趨勢發展。我的教學設計理念是以大綱精神為指導,以學科理論為依據,在教學實踐中突出對孩子的興趣培養引導孩子從生活中去發現美、感受美,重視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的培養,把審美教育貫穿于課堂中,發揮美育輔德益智的功效。教師想要獲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就要對課堂教學的結構予以合理的組織與精心設計,使其充分發揮各教學環節的作用,把握住每一個教學環節,充分地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和創作的熱情,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以下是我的整個教學設計理念:
1、豐富視覺和觸覺經驗
幫助孩子了解美術基本語言和知識,在設計本課過程中,利用工藝品、繪畫作品、多媒體課件使孩子們通過多種感官接觸物質和形象世界,從中體驗、感受線的美感及表現力,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
(1)通過折折手中的電線,找找身邊的線、摸摸工藝品上的線,觀察課件中的自然物水波紋、山石線、動物身上的斑紋……,體驗人文環境中的線:建筑、服裝,使孩子在游戲中認識各種各樣的線,并初步感受線的美感,培養他們的觀察習慣。
(2)創設情境。全體師生共同舞動彩帶,使孩子們充分體驗曲線給人的自由活潑的美感,再次利用易彎曲變形的電線使每人分別體驗、折線的堅硬、直線的挺拔嚴肅等不同感受。
(3)通過四幅典型的藝術作品,引導孩子進一步感受藝術作品中線的美感及表現力,初步了解線的表現方法,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
2、體驗美術學習活動的快樂,培養美術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課堂中應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學習多樣的表現形式,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并使這種興趣轉化為長久的情感態度。教師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孩子們感受美術學習的輕松與情趣,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通過折一折(電線)、找一找(身邊的線)、摸一摸(工藝品)、玩玩(彩帶)、看看(藝術作品)、聽聽(故事)說說、畫畫等一系列教學活動,使孩子們初步感受,認識線的美感及表現力——迫切嘗試用線去表達自己的情感——興趣勃勃地向同伴們介紹自己線畫的作品。在這一過程中,激發了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培養孩子的興趣,滿足審美需要,使課堂成為孩子們自由揮灑的天地,最大限度地激發他們學習、創作的欲望;同時他們還體驗了美術學習活動的快樂與成功,進一步激發他們產生新的心理需要。
3、為孩子提供創造的空間
“我的夢”既激發了孩子的表現欲望,又為孩子提供了想象、創造的空間。孩子在“最感興趣的夢境”中,思路開闊,充分發揮了每個人的創造才能。在此基礎上,用不同的工具、材料表現出自己的所想所思,使作業 形式、內容體現出個性化的表現。
4、美術與其它學科相聯系,發展綜合學習能力
鍛煉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貫穿了整節課,特別是在講述“我的夢”時與語文學科更是緊密相聯。小結過程中,通過展示其他同學聽音樂過程中表現的線描作品,引導孩子將美術與音樂相聯系,以形成更大的知識背景,發展綜合學習能力,使素質教育落在實處。
教學方案
[課題]
《我們身邊的線條》 選自人美版小學美術第二冊第13課。
[課型]
繪畫課
[課時]
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引導孩子從生活中發現線條、認識線條、感受線條,培養孩子從生活中表現美、體驗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
2、初步培養孩子運用線條進行表現的能力,提高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3、培養孩子的觀察習慣及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激發他們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
發現生活中、藝術品中線條的美感,并初步嘗試其表現方法。
[教學難點 ]
線的組織及變化
[作業 要求]
用各種各樣的線畫一幅自己感興趣的故事情節,可自己想象,要求表現出線的疏密變化又有秩序。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認識線的種類(4分鐘)
1、心情導入 新課
老師折電線
師:你們知道老師此時的心情嗎?
生:緊張、亂……
師:老師現在心情平靜了應怎樣表現?請每個小朋友拿起電線把老師的心情表現出來。
生齊折電線并展示
師:誰能變出更多的心情?你能叫出這些線的名字嗎?
生用電線變出直線、折線、曲線……相互交流,并歸納。
師投影直線 、折線 、曲線 、交叉線
[上課時隨機設置這樣一個環節,使孩子原本不安份的心一下子被老師手中的電線吸引了,激發了他們的好奇心,從而注意力得以集中,并初步認識了幾種線。繪畫是情感的表達,低年級的兒童雖然不要求刻意去表現,但這種感覺可以從最初時潛移默化地培養]。
2、做找線游戲并揭題
(1)師:看準能找到我們身邊哪兒有這些線?誰能找出最多。
生自由走動在教室內尋找(地板、黑板、桌椅、風扇、服裝、頭上、窗外……)
(2)在他們發現身邊的線后美術字揭題——《我們身邊的線條》
[在孩子們認識各種各樣的線后采用游戲法設置情境,懸念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動興趣,促進師生情感交流,同時也很自然地導入 新課。精致的課題吸引了孩子的注意,把他們好奇、興奮地狀態迅速引入下一個教學環節中。無形中也培養了孩子欣賞美術字的能力,為美術字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授新課——線的美感及表現力(17分鐘)
1、感受生活中的線
師:我們一起來找一找本組課桌上擺放的工藝品上的線,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找一找,這上面有些什么線?
師生共同找出各類線
2、看課件:自然物和人造物中的線
引導孩子觀察并思考:這些線給我們什么感受?
師生共同討論,談談各自的感受。
3、線的情感性
師生一起用彩帶、電線分別體驗曲線、直線、折線給人的不同感受。
師:剛才各種不同的線分別給我們什么感受?
小組討論、記錄,回答。
師投影部分詞匯(活潑、快樂、堅硬、挺拔、嚴肅、安詳、溫暖、興奮、感動、驚奇、贊嘆)。小結:線也能表達各種感情。
[通過找工藝品上的線,觀察課件中的自然物水波紋、山石線、動物身上的斑紋……,體驗人文環境中的線:建筑、服裝,使孩子在游戲中認識各種各樣的線,在游戲中初步感受線的美感,逐步培養他們的觀察習慣。全體師生共同舞動彩帶,使孩子們充分體驗曲線給人的自由活潑的美感,再次利用易彎曲變形的電線使每人分別體驗折線的堅硬、直線的挺拔嚴肅等不同感受。]
4、線的運用和表現
(1) 欣賞課件中中外畫家的幾幅線造型藝術,感受美感
(2) 賞析賴利的《洪流》和克利的《奔流》
師:小組討論這兩幅畫給我們什么感受?為什么?
全班分組討論,小組代表回答:……
師總結:波狀弧線,整體又規律性的層次橫跨畫面,造成律動的幻覺,給我們強烈而又刺激的感覺。
(3)賞析線畫《緬甸仰光大金塔》
師:比較這幅畫和剛才兩幅有什么區別?
生討論:以直線為主,表現了嚴肅、莊嚴的氛圍。
師:畫家用不同種類的線表現不同的情感,我們國家對線的研究更為精深。從古代就非常重視用線造型。
(4)賞析李公麟白描人物畫
師:這幅畫在線的運用中有什么變化?
師生共同體會線的疏密變化產生的節奏美感。
[通過以上四幅典型的藝術作品,引導孩子進一步感受藝術作品中線的美感及表現力,初步了解線的表現方法,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
(5)小游戲
師:每人手中都持有一小張黑卡,現在請大家在黑卡上畫用自己喜愛的工具和色彩畫一根線,然后各組談談每張畫給人不同感受。
生畫出并討論
師:不同色彩、不同工具材料表現出來的線能表現出不同的美感。
小結:線有豐富的表現力,古今中外大師、畫家、小朋友都在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種類、不同粗細、疏密變化的線表達自己的情感,創作出了一幅幅優秀的美術作品。
[課堂中應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學習多樣的表現形式,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并使這種興趣轉化為長久的情感態度。一年級的學生好動,還不是很適應學校生活,40分鐘對他們來說顯得漫長,在教學過程 中設計一個輕松的環節至關重要。教師采用游戲的方法讓孩子們體驗了美術學習活動的快樂與成功,最大限度地激發他們學習、創作的欲望]
三、布置作業 (3分鐘)
1、講述“我的夢”(語言描述)
引導孩子們回憶自己的夢,請一位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講述自己記憶最深最感興趣的夢。
2、請大家把最感興趣的部分用線畫出來,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
3、作業 要求:可自己創作,也可自由組合共同完成。選擇適合自己所畫內容的紙、筆把它通過不同種類、不同粗細、不同疏密變化的線表現出來。
[只要大膽地創設課堂教學情境,變苦學為樂學,才能充分激發孩子們的創作激情。“我的夢”既激發了孩子的表現欲望,又為孩子提供了想象、創造的空間。合作創新、動手實踐,讓每個孩子都能體會到繪畫的樂趣,給他們創設寬闊的舞臺,讓他們盡情地發揮創造力,從感性到理性有了一個飛躍。]
四、學生作畫(12分鐘)
教師巡視輔導(選擇輕松、愉快的鋼琴曲作為背景音樂、創設愉快樂的氛圍。)
1、巡視作業 中構圖情況及線的組織。
2、作畫中間集中輔導:針對作業 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教師進行具體指導。
3、分組指導:針對小組個別問題及時輔導。
4、對孩子進行個別差異指導。
五、作品評價,課外延伸(4分鐘)
1、展示各組的繪畫作品
(1) 各組同學之間互相介紹自己的作品,互評,推選出一名代表;
(2) 請各組代表到前面展示自己的作品。選兩、三名向全班同學介紹自己的作品,從構思、線的組織、工具、材料的使用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3) 師進行客觀評價。
[讓孩子學會自評、互評,學會學習和自我教育,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者。教師的觀念要適應時代需求,不應以“成人化”的眼光去要求孩子,更不應以“成人化”的標準來衡量他們,要鼓勵他們自由表現、大膽創造、勇于嘗試。]
2、總結延伸:展示幾幅用線表現自己對這段背景音樂感受的作品。
師:音樂與美術是姐妹藝術。
我們回家聽一段音樂,用線表現自己對這段音樂的感受,體會音樂與美術有什么聯系。
畫完后可以與父母共同欣賞,裝飾自己的作品,裝飾自己可愛的家。
[強調美術與其它學科相互聯系,引導孩子將美術與音樂相聯系,以形成更大的知識背景,發展綜合學習能力,使素質教育落在實處。學會創新與探究,學會讓自己的東西變得實用,生活化起來,同時學會讓親人分享自己的勞動成果,又增進了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