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第九冊《整理與復習(三)》教學設計、反思及點評
……【設計說明:通過回顧自己在學習或生活中遇到了哪些數學問題,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深入理解,在回顧的過程中學生也能體驗到學習過程中的體會與進步。】(二)鞏固練習,發展思維師:我們除了每人整理了這兩個單元,而且出了一份這兩個單元的試卷,請同學們拿出自己出的試題,選出你認為最滿意的一題與大家分享。生1:這是我出的最滿意的題,誰愿意解答?生7:左面圖形的面積是12平方厘米。生8:右面圖形的面積是:(5+12)×10÷2 = 85(平方厘米),4×5 = 20(平方厘米)。 85-20 = 65(平方厘米)。
……
……
【教學說明:在練習設計中,注重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單元知識的綜合運用,在練習題的設計中既有形成技能的題目,也有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題目。】
(三)系統回顧,小結提升。師:(對照展示臺,回顧一下我們整理復習的內容。)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感受?
生1:通過今天的復習,我會計算分母不同的分數加減法,并會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生2;在知識的整理中,我感到數學很有趣!
生3:在知識的整理中,我們可以知道如何更好地去整理知識,同時也知道分享很重要,自己也學到更多的內容。
【設計說明:再次引導學生回顧所學知識,并對照板書進行建構。談感受也使學生梳理自己在本節課上教師引導學生所學習整理復習的方法。】
五、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中,我認為最成功的地方在于整節課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在匯報交流時,我看到了學生的精彩的展示;在練習的處理時,學生有了更強的自主性。在課堂上我分享著來自學生的精彩,我感悟著來自學生的思考,一節小小的整理復習課竟在學生創造性的思考后處處呈現出跌宕起伏,我和全班的學生分享著、感悟著,從學生個性化的知識整理中,我看到了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性所創造出來的魅力。只有學生積極的思考整理,才有這么多極具個性的知識結構,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就會使學習更具個性。在梳理自己課堂的時候,我本打算采用突出前面三組后將其他組的作品展示在數學展臺(我們班上在一個突出的位置布置了一個展示學生成果的展板,起名數學展臺)上,因為學生在匯報自己組知識整理的知識的時候是有些重復和雷同的,但在課堂上每次的匯報學生都專心的傾聽,我想學生的學習是不可重復的,而聆聽無疑也是一種學習,在課堂上我為學生的認真而感動,于是我選擇讓每個組都進行了匯報。在本節課中也有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如在匯報的時候,如何引導學生用簡練的數學語言來介紹自己整理的知識,如何把學生自己出的試題中篩選出比較有創意的題目與大家分享,我會在以后的教學中繼續進行研究。
六、案例點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交流匯報自己整理復習的知識,學生有一種特別強烈的成就感,教師緊緊抓住學生的需求,滿足學生的需求,將學生的欲望充分調動了起來,在匯報的時候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使課堂研討的氣氛十分地濃厚。這樣的教學,便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知識整理的能力,盡量使每一個學生都做到為今天的課去作積極的準備,樹立了學生的自信心。在本節課上有以下兩個突出的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