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面積教案(北師大版五上)
課程背景:教材編寫呈現的內容是先提出解決一張三角形彩紙面積的問題,這是學生新面臨的問題。這樣安排是為了讓學生感到學習三角形面積計算的必要性,也為引起他們探索問題的興趣提供一個平臺。接著教材提示性地呈現了兩種主要的探索方法:一種是通過數格子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的問題;另一種是圖形轉化的方法。這兩種方法僅僅是學生在探索中出現的可能性較大的方法,在學生的實際探索中,可能還會有其它的不同方法。最后安排歸納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設計: 學科:數學 授課年級:五年 設計人:趙琳章節名稱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九冊第二單元課題 三角形的面積計劃學時2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使學生經歷、理解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2.能正確運用公式進行三角形面積計算,初步學會用轉化的數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目標1.通過動手操作、認真觀察、比較、思考等方式,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思維能力和較強的動手能力;2.通過討論及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能力和相互協作學習的能力。情感目標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教學重點理解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正確計算三角形的面積。教學難點理解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媒體內容與形式多媒體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時間設計意圖導入1、現在,我們已經掌握了幾種圖形的面積公式了?2、我們是怎么得到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的?3、設疑,引入新課小明有一張彩紙(課件出示),他想知道這張張紙的面積,前面我們已經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可這卻是個三角形,怎么計算三角形的面積呢?大家想不想來探究一下這個問題? 指名說。回憶探索過程。3回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深化轉化思想,為下一步的探索做鋪墊。探究1. 你能用什么辦法得到三角形面積呢?2.課件出示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長方形,引導學生對比,可能轉化成什么形狀?3. 按照自己的想法利用自己手中的學具進行轉化,并思考:在轉化過程中的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有什么關系? 巡視,并作適當點撥。4.引導匯報。這兩個三角形有什么關系?完全相同是什么意思?如果不完全相同的兩個三角形呢?為什么選擇兩條邊的中點連線進行分割?5.小結:通過剛才一系列的活動,我們得到了一個怎樣的結論?6.根據剛才得出的結論,請大家思考三角形面積應該怎樣計算呢?①計算三角形面積必須知道什么條件?②底乘以高等到的是什么?③為什么除以2?7. 現在大家可以幫幫小明,算算那張彩紙的面積了嗎?數方格或轉化。指名說。 按照自己的想法動手實踐,根據思考題思考,在小組內交流。 匯報探究的成果:用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通過割補把一個三角形拼成平行四邊形。當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等底等高時,三角形的面積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組內交流后匯報。 思考,指名說。 利用公式計算。17培養學生有目的、有計劃的進行探究活動,減少探究活動的盲目性和隨意性,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發展學生空間想象的能力。通過動手、交流、匯報、歸納等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做”數學,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和自主獲取新知的過程,積累數學實驗的經驗,發展分析、歸納等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以及利用數學語言與他人交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