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活動(二)――三角形的面積》教學案例研討
〖教學過程〗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今天這節課我們要學習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教師板書:三角形的面積計算)
現在我們手上有一個三角形,(教師出示三角形)有沒有辦法知道它的面積呢?(學生頓時在下面議論紛紛)請拿出你們課前準備的三角形、方格紙、剪刀,每個同學可以利用你們手上的這些學具和工具,四個同學一組進行討論,用什么辦法可以求出你手上的三角形面積。
(學生熟練地四人圍成一組,有一組同學剛圍成一組,就急著在猜測答案:“這個三角形面積是24平方厘米。”“不對,是18平方厘米。”“這也不對,好像是12平方厘米”“我們把它放在方格紙上數一數,看看到底是多少?”另一組同學卻十分安靜地在議論:“把這個三角形剪開來,一小塊一小塊計算。”“但剪出來還有小三角形怎么辦?”“這個辦法也不行,那怎么辦?”“我有一個辦法,把它拼成平行四邊形。”“怎么拼呢?”還有一組同學把三角形擺來擺去。“把它與平行四邊形比看。”大約3分鐘后,教師在巡視各組同學們的討論后,發現有5組同學已經找到了答案,還有3組同學還在討論。)
師:同學們,剛才我在巡視時,已發現有5個小組同學已經知道了三角形的面積,現在我們一起來討論。
生:我們小組知道這個三角形的面積是12平方厘米。
師:你們是怎么知道這個答案的?
生:我們把這個三角形放到平行四邊形的上面,發現它的面積是平行四邊形的一半。(學生邊說,邊演示給大家看。如圖2―3)
圖2―3
師:你們怎么知道三角形的面積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呢?
生:我們剛才把平行四邊形沿著對角線剪開,然后把它們疊放在一起,正好能重合。
師:這組同學說得好,答案是12平方厘米。那么還有不同方法嗎?
生:我們小組有個簡單辦法,只要把三角形放在方格紙上,馬上就可以數出這個三角形的面積。
師:那么請你在投影儀上演示一下。
生:(走到講臺邊的投影儀旁,將方格紙放在投影儀上,然后放上三角形。如圖2―4)因為每小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不滿一格的都按半格算,所以我們數出來一共是12格,也就是12平方厘米。
圖2―4
師:這組同學是通過數方格得到答案,還有不同的方法嗎?
生:我們小組的方法與上面二組同學不同。我們是把這個三角形剪開來,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拿著剪拼的圖形進行演示。如圖3―5)
圖2―5
師:那你們怎么知道剪下來的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平形四邊形呢?
生2:我們開始剪的時候,也發現拼不成平形四邊形,后來剪了幾次,發現只要沿著中間的一條線剪,就可以拼成平行四邊形。
師:這個小組的辦法不錯,還有不同的方法嗎?
生:我們小組也是數出來的,開始把三角形放在方格紙上,發現數不準確,有好幾個答案。后來知道要把三角形的底邊的兩個頂點與方格紙內的小正方形頂點對齊,就數出12格。
師:同學們剛才討論的很好,回答問題也是有根有據。請大家再想一想,雖然剛才我們討論出四、五種不同的方法得出答案,但這些不同的方法如果把它的思路歸納一下,那么哪些方法的思路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