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 五年級上冊》第92~94頁。
(修改意見:開始設計的時候,考慮到時間問題,只是讓學生觀察圓環的面積怎么求,時間是節省了可是學生并沒有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回避了學生的困惑,教學重點也就不突出了。修改后既突出了圓環面積的計算這個重點,也為后面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拓展了思路夯實了基礎。)
三、利用新知,解決問題。
師:學校要修建一個圓形噴水池,可是工人師傅不知道外面甬路的面積,請你們幫著算一算好嗎?
大屏幕出示例題
誰能談談解決這個問題的想法嗎?
生:求甬路的面積就是求圓環的面積
生計算后全班交流
師:我們學校要改善校園環境,征求大家的意見,你們最希望改善哪里?
生:異口同聲:“操場”。
生:操場是我們主要的活動場所,可是一刮風都是塵土,要改善。
師:真是英雄所見略同呀。請同學們看大屏幕改善好的操場,你們愿不愿意把綠化后操場的面積求出來呀?
生:愿意
師:談談你們的算法?
生:長方形的面積加上兩個半圓的面積。
生:長方形的面積加一個圓的面積。
師:那就算一算吧
全班展示計算結果
師:剛才我們一起利用求組合圖形的面積,解決了身邊的問題。現在我們比較一下,這兩種方法有什么不同呢?
生:一個是求面積的和,一個是求面積的差。
師板書:面積之和 面積只差
師:同學們表現的非常好,不知道你們能不能闖過最后的關頭呢?
(評析:在這個環節中,老師應該將解決問題的策略、技巧,潛移默化地傳給孩子們。讓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建構,然后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學生在比較兩種解題方法后歸納出組合圖形面積計算的兩種方法,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鞏固聯系,檢驗新知。
師出示闖關題
學生獨立做完后,全班交流方法,
五、總結所學,梳理知識。
現在把你們這節課的小收獲和大家一塊分享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