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數乘小數》例1的教學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1)這道例題在小數和整數相乘的基礎上,教學小數乘小數,初步形成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計算法則是通過3.62.8(一位小數乘一位小數)和2.81.15(一位小數乘兩位小數)兩次計算實踐概括出來的。可見,教材設計的學習方式是‘探索發現’。即先感受具體的計算,然后歸納出計算策略、步驟以及在積里點小數點的規律。
(2)小數乘小數,積的小數點的位置規律是根據‘積的變化規律’推理得到的。學生在小數乘整數時已經能夠把小數乘法先當作整數乘法計算,所以例題和‘試一試’的教學重點都是‘積里的小數點在哪里’。
(3)根據積的變化規律探索小數乘法積的小數點的位置,是演繹推理為主的思維活動,比較抽象,有些難度。所以例題呈現了推理的過程,帶領學生把小數乘法轉化成整數乘法,體會兩個乘數是怎樣變化的,積跟著發生怎樣的變化,如何把整數乘法的積‘回歸’到小數乘法的積。‘試一試’比例題開放一點,為學生準備了‘轉化’的框架,讓他們按框架開展轉化活動,并回歸到原來的積上。
(4)教材要求學生總結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用自己的語言說出計算策略、計算步驟、在積里點小數點的方法。學生總結的法則既和人類已有的計算法則一致,有不機械接受文本法則,具有兒童色彩。
(5)‘練一練’的設計是有層次的。根據兩個乘數的小數位數在積里點小數點是教學重點,第1題只要在積里點小數點,突出了重點。在學生學會點小數點以后,才讓他們做第2題,完整教學小數乘小數的計算。
(6)配合例1的是練習十五第1、2、3題,也是有層次的:學會正確計算——識別并改正錯誤——應用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第3題的估計,一方面教學小數乘小數的估算方法(把小數看成比較接近的整十數或整數,利用整數乘法的口算估計小數乘法的積大約是多少),另方面利用估算判斷筆算結果的合理性。
二.學生分析
(1)已有的小數乘整數的經驗會帶到小數乘小數里來,看到小數乘小數,會想到看作整數乘法計算。
(2)在學習例題之前,一般不知道積里點小數點的方法,即使知道方法也不明白為什么。這是必須教學的知識!
(3)根據積的變化規律進行演繹推理是比較難的,沒有外界(教材和教師)的幫助,很難獨立經歷推理過程,很難形成推理結論。
如果學生在教材引領下完成例題里的推理,那么繼續進行‘試一試’的推理是有可能的。
(4)學生計算小數乘法會算錯,錯誤根源一般在整數乘法上。如果‘練一練’直接進入第2題,那么學生錯誤主要不在新知識上,會給教學評價帶來被動。
(5)學生總結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會有話可說,但未必說得很好,需要教師的指導與幫助。
三.教學活動設計
(1)3.62.8的筆算不是學生看看教科書就能過去的,更不是讓學生獨立計算和交流評價就能過去的。事實上,我們的學生以及教師自己還沒有達到這個水平。
列出小數乘法算式和估計得數以后:
可以讓學生說出計算策略——看成整數乘法計算;看成哪一個整數乘法?——3628。教師在 3.6 的右邊寫出 3 6 完成整數乘法